弹力-(导)学案
《弹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弹力教学案课题:力弹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3)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导学过程:一、力是什么幻灯片展示:人提包,人拉橡皮筋,人压弹簧,人推车四幅图片有人认为力是由人肌肉紧张引起的。
当人们提包、拉橡皮筋、压弹簧、推车时,常常会感到肌肉紧张。
从而有人把力称为人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里作用的方式分别为:提、拉、压、推,作用的物体分别是:包、橡皮筋、弹簧、车。
是否只有人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幻灯片展示:马拉车、压路机压路、起重机提货物。
同样是拉、压、提这些作用方式,只不过这次换成了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可见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来代替。
你能否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物体对物体可以产生类似推、拉、提、压等作用?【板书】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能否仅用一个巴掌发出声音?如何才能发出声响?发出声音时,我们的左手对右手产生了力的作用.力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完成以下填空:1.力是什么(1)力是对的作用.(2)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个物体.2.指出以下几种情况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人推车向前走,人推车子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2)桌上放着墨水瓶,瓶子压桌子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 (3)磁铁吸引铁块,磁铁吸引铁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2. 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举例说明:(1)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接触,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二、形变和弹力活动:请同学们手拉弹簧、手压橡皮、手撕纸、手压橡皮泥观察实验现象,在外力的作用下,你们看到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形变:物体形状的改变问题:实验中我们使用的都是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它们会发生形变。
2.3 弹力(与2.3弹力学案配套使用)

生活中,弹簧,尺子,竹竿等均可以发生形变, 如果你用手去压桌面,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微小形变的放大实验
【解析】有些物体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弓、琴弦等,能 直接观察到.有些物体的形变较不明显,肉眼不宜直接观察, 要借助于其他仪器或者方法才能观察到.
6.弹力作用点:两物体相互接触的点
【课堂练习】画出下面四幅图中A物体所受到的弹力
F F1
F2
F
F
课堂小结
一、形变 范性形变: 弹性形变: 二、弹力 弹力产生条件: 弹力的方向:
课后作业:《同步导学》2.3节弹力“基础训练”
谢谢!
弹力实际上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使它 发生形变的物体的作用
3.弹力产生的条件:
(1)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一句话,弹力的产生,接触是前提,形变是根本.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的 物体之间
【例2】判断下列物体有没有受到弹力作用?
【解析】:判断弹力有无主要看①看两物体是否相互接触②看 两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利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相互 接触的两物体假设撤去其中一个物体,若另个一个物体能保持 原状,则表示两者间并没有相互挤压,没有弹力。
木板
F1
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本质上都是弹力
【变式训练】一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则( B ) A.物体对桌面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桌面发生形变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C.物体对桌面压力是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5.弹力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 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消失
高一物理必修一3.2弹力》学案

3.2弹力(预习学案)班级姓名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型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会用胡克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预习】一、形变1、物体在的作用下发生的和的改变叫做形变..。
形变包括两个方面,即和。
2、问题1:撤去手的作用力后,直尺、弹簧、粉笔盒、海绵,哪些能恢复原状,哪些不能?总结:物体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3、问题2:如果用力使劲拉弹簧,使其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吗?4、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即使撤去外力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
二、弹力1、定义。
定义中的两个物体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右图中跳板对运动员的弹力(支持力)的作用过程:发生了形变,对产生了弹力的作用。
运动员对跳板的弹力(压力)的作用过程:发生了形变,对产生了弹力的作用。
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力是力(接触或非接触)。
2.弹力的方向(1) 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压力的方向: 支持面指向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支持面指向物体;3、弹力的作用点:弹力的作用点可以标在接触面上,通常还可以标在物体的重心上。
4.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跟物理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小时,弹力随着消失。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者缩短的长度x成,即F= 。
式中的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单位的符号用来表示。
劲度系数决定于弹簧本身的结构(材料、匝数、直径、粗细等)。
这个规律叫胡克定律。
【预习自测】1.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2.如图,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A.重力、绳的拉力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C.重力、斜面的弹力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3.关于弹力的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的作用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弹力的作用C.物体发生了形变,必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了弹力的的作用D.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一定都发生了形变4.关于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B、弹力的方向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C、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垂直于被拉物体的平面D、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沿绳子的方向5.下列关于产生弹力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两物体间有弹力作用就一定是相互接触的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6.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木块对桌面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保持平衡7.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有关。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获奖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

《弹力》教学设计课 题§3.2 弹力课 时 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承接之前学习的重力,并且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摩擦力打下基础提供铺垫。
弹力本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力,又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力学部分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材内容分析: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学情分析1心理特点 (1)高一学生好奇心强(2)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2知识基础 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
3认知困难 (1)欠缺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2)认为凡是物体接触就会有弹力产生。
(3)对弹力的方向有误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的产生原理。
2:探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弹力方向。
教学方法教法 实验,讨论,探究 ,启迪创新。
学法联系实际观察合作归纳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的种类和形式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会画弹力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情况认识形变的存在2.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2.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橡皮泥、扭曲线槽、氦氖激光器、小平面镜、橡皮塞插有细管的扁玻璃瓶、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具,等等。
教学活动(一)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体验形变师:同学们都看过蹦床运动,蹦床运动开展了40多年,我国在短短10年间进步飞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男女两枚金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内容至少包括:一、设计意图。
指出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思路和活动的目的;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六、活动重难点;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要求整体文档要包含适当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内容2000字以内,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不要带,直接输出完成后的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弹力。
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和弹力有关的现象呢?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验探究、讲解演示、练习巩固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
我将弹簧固定在墙上,然后用钩码拉伸弹簧,同学们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力的大小。
2. 实验探究3. 讲解演示现在,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弹力的概念。
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弹簧的弹力。
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为 F=kx,其中 F 表示弹力,k 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4. 练习巩固六、活动重难点1.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
2. 弹力的计算方法:F=kx。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弹力,如橡皮筋的弹力,并尝试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弹力教案(王志)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弹力》一课的设计与实施尚志中学王志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名称类别“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省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省级项目试点学校)2.课题简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其中自学提纲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参与“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自学提纲的设计,使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及所采用的观察工具本课题课的具体目标是:1.通过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自学质疑提纲引导学生探究、观察、归纳,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合作能力,同时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的数据采集量表:填表说明:本节课参与数据采集的教师共有3人,每名教师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采集和记录。
要求数据采集教师在相应的空格中填写人数,以便于最终计算百分比。
同时,要求教师在收集定量数据的基础上,留心观察课堂中的现象并加以描述,形成定性数据。
作为数据分析整理过程中的佐证材料。
三、实验研究过程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展示宏观的形变引入,而演示微小形变更为关键,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让学生认识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产生形变的事实。
对于几种常见弹力的教学,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确定是两个难点,对于弹力的有无,使学生掌握用假设的方法来判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弹力方向的教学,要注意支持力和重力的方向的区别以及接触面形状不容易确定的物体表面间受到的弹力方向。
3.2弹力学案

3.2 弹力编号:⑩】1.知道常见的形变,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区别。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画弹力示意图。
【学习重点与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方向的分析。
自主学习:1、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从产生原理方面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按作用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回复力·······2、形变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发生改变。
3、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发生形变后能,叫弹性形变4、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5、产生弹力的条件、。
6、胡克定律:;其中k表示,x表示。
自主探究:探究点一:弹力的方向1、一铅球放在海绵上,海绵和铅球都发生了形变,从而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弹力,如图所示,铅球对海绵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海绵对铅球的支持力是如何产生的?方向怎样?2、用橡皮绳竖直拉起钩码。
橡皮绳对钩码的拉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如何?3、归纳要点弹力的方向:物体恢复____________的方向。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方向:__________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不同接触情况下的弹力的示意图。
探究点二:判断弹力的存在如何判断接触面间是否存在弹力?如下图中水平面光滑,小球均处于静止,试判断各接触面之间是否存在弹力。
小结:判断接触面之间是否存在弹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三:胡克定律1、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做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如果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则不挂钩码时,弹簧长度x表示什么?此时形变量为多少?挂钩码后弹簧长度为x,此时形变量为多少?2、如何理解胡克定律kxF 中的k?自主检测:1.关于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B.弹力的方向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C.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垂直于被拉物体的平面D.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沿绳子的方向2.在弹簧秤钩下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小球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C.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小球的重力D.小球对弹簧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3.弹簧的劲度系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胡克定律可写成k =F/x, 由此可知弹力越大, 劲度系数越大B.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C. 在弹性限度内, 无论弹簧拉长或缩短劲度系数都不变D. 将弹簧截去一段后,剩下的部分弹簧的劲度系数比原来大4、原长为16cm的轻质弹簧,甲、乙两人同时用100N的拉力向外拉弹簧时,弹簧长度变为18cm,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若将弹簧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由甲一人用200N的力拉弹簧,这时弹簧伸长量为__________cm,弹簧长度为__________cm,5、一轻质弹簧原长 10 cm ,甲、乙两人同时用10N 的力分别在两端拉弹簧,则弹簧变成 12cm 长。
第十三章 第一节.弹力 弹簧测力计(学案)

彩田学校物理导学案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班级:姓名:1一、弹力弹簧测力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方法。
【课堂导学】【学点一】弹力1.力的作用效果有、。
力的、和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阅读教材图13.1—1所示,并利用手边物品进行试验,体验弹力。
完成以下内容: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有些物体变形后不能恢复原状如,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而物体由于弹性形变产生的力我们叫做。
①弹力的产生条件:。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
②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超过这个限度将不能。
在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
【学点二】弹簧测力计(阅读教材P52-53页,完成以下内容。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②使用前,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有没有指在,如果没有,应调节指针使其指在零点;③明确: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检查是否灵活。
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
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
【体验成功】1、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2、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C.人对墙的推力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4、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有进步,学习当然快乐5、如右图所示的弹簧秤的最小分度是牛顿,它的测量范围牛顿,用这个弹簧秤不能测量重力超过牛顿的物体,下面挂的重物G是牛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学习目标] 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2.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3.能根据F-x,F-l图象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知识探究]一、实验原理和方法1.弹簧弹力F的确定:弹簧下端悬挂钩码,静止的钩码处于平衡状态,弹力大小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伸长量x的确定:弹簧的原长l0与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x=l-l0.3.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分析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二、实验器材铁架台、毫米刻度尺(米尺)、轻弹簧、钩码(一盒)、三角板、铅笔、坐标纸等.三、实验步骤1.按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0.图12.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F表示弹力,l表示弹簧的总长度,x=l-l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1234567 F/Nl/cmx/cm四、数据处理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图2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x图线的斜率求解,k=ΔF Δx.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五、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由于读数和作图不准产生的误差,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2.系统误差:弹簧竖直悬挂时未考虑弹簧重力的影响产生的误差,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用较轻的弹簧.六、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3.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典例剖析]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3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________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__ 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作出F-x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甲乙图3【解析】由图乙可估读为25.85 cm.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即F2=2mg=0.98 N.由于弹簧伸长量等于弹簧现在的长度减去弹簧原长,因此要得到伸长量,还需要测量弹簧原长.【答案】25.850.98弹簧原长下表是某同学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测得的几组数据,g取10 m/s2.则:悬挂砝码质量/g50100150200250 弹簧伸长量/cm 2.30 5.087.889.8012.5(2)写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4)若弹簧的原长为L0=40 cm,以弹簧的总长为自变量,写出F-L的表达式,并说明图象和F-x图象的区别.【导学号:84082118】图4【解析】(1)F-x图象如图所示.(2)从F-x的图象知,弹簧的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在直线上取较远的两点代入k=ΔF/Δx,可得直线的斜率为k=0.2 N/cm=20 N/m.所以该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的函数表达式为F=kx =20x.(3)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是F=kx,式中的常数k表示使弹簧伸长1 m 时所需弹力为20 N,即劲度系数.(4)设弹簧的总长为L,则F=kx=k(L-L0)=20(L-0.4)N.所作的F-L图象在横轴有截距,其物理意义即为弹簧的原长,而F-x图象没有横轴截距.【答案】(1)如解析图所示(2)F=20x(3)k=20 N/m,是弹簧的劲度系数(4)F=20(L-0.4)N,F-L图象在横轴有截距,其物理意义即为弹簧的原长,而F-x图象没有横轴截距两类弹簧弹力图象的比较(1)F-x图象应是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2)F-l图象是不过原点的直线,其与横轴的截距等于弹簧的原长,斜率仍然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当堂达标·固双基]1.(多选)关于“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被拉伸时,拉力越大越好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使弹簧保持竖直状态C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在钩码处于静止状态时读数D .用刻度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BC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选项A 错误;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使弹簧保持竖直状态,此时弹簧的弹力等于钩码的重力,选项B 正确;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在钩码处于静止状态时读数,选项C 正确;用刻度尺测得弹簧的长度不是伸长量,是原长和伸长量之和,选项D 错误.]2.某同学利用如图5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砝码盘.通过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测得6组砝码的质量m 和对应的弹簧长度l ,画出m -l 图线,如图乙所示.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得到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3.44 N/m.若考虑砝码盘的质量,结果与3.44 N/m 相比( )甲 乙图5A .偏大B .偏小C .相同D .无法判断C [设砝码盘质量为m 0,弹簧原长为l 0,根据胡克定律有(m +m 0)g =k (l -l 0),即m =k g l -⎝ ⎛⎭⎪⎫m 0+kl 0g ,则由m -l 图线的斜率可求出k ,其结果与是否考虑砝码盘质量无关,选项C 正确.]3.一位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________.A .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 ,F )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CBDAEF[根据实验步骤可知,操作顺序应为CBDAEF.]4.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6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导学号:84082119】图6【解析】当外力F=0时,弹簧的长度即原长为L0=10 cm,图线的斜率就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10.0-030-10×102 N/m=50 N/m.【答案】10505.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7甲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表: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 指针位置/cm2345677.57.5乙图7(1)小华通过这项研究在实际中可把该弹簧制作成_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图乙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0~2.5 N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随拉力的增大而加长,且二者比值不变,即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据此可制作弹簧测力计.(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 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均匀变长,即弹簧的长度和受到的重力(拉力)成正比.(3)由表中数据可知,弹簧的原长为2 cm,F-x图线应从x=2 cm处开始,选项A错误;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即使再增加物体的重力,弹簧也不会再伸长,选项C错误,B正确.【答案】(1)弹簧测力计(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3)B6.图8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拉力大小F/N0.450.690.93 1.14 1.44 1.69标尺刻度x/cm57.0258.0159.0060.0061.0362.00图8(1)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_____cm.(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F与x的关系图象.(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cm.(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1 N,故读数为63.60 N.(2)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3)由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k=1.70.62-0.55N/m=24.3 N/m.图象与横轴的交点为弹簧原长.【答案】(1)63.60(63.55~63.65)(2)图见解析(3)24.3(24.0~25.0)55.2(55.0~55.5)7.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选填“水平”或“竖直”).(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 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代表符号L0L x L1L2L3L4L5L6数值(cm)25.3527.3529.3531.3033.435.3537.4039.30最小分度为________.(3)如图9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的差值(选填“L0或L x”).图9(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N/kg).【导学号:84082120】【解析】(1)为保证弹簧的形变只由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引起,所以弹簧轴线和刻度尺均应在竖直方向.(2)弹簧静止时,记录原长L0;表中的数据L3与其他数据有效位数不同,所以数据L3不规范,标准数据应读至cm位的后两位,最后一位应为估计值,精确至mm位,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3)由题图知所挂砝码质量为0时,弹簧长度应为L x,Δx为0,所以Δx=L1-L x.(4)由胡克定律F=kΔx知,mg=k(L-L x),即mg=kΔx,所以图线斜率即为劲度系数k=ΔmgΔx=(60-10)×10-3×9.8(12-2)×10-2N/m=4.9 N/m,同理砝码盘质量m=k(L x-L0)g=4.9×(27.35-25.35)×10-29.8kg=0.01 kg=10 g.【答案】(1)竖直(2)静止L3 1 mm(3)L x (4)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