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解读(每日一练)考生姓名:李成华考试日期:【2022-08-13 】单项选择题(共5 题)1、路面基层使用的Ⅱ类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可进一步分为()。
(D)•A、A级。
•B、B级。
•C、C级。
•D、A+B+C•三级。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2、根据《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可应用于()。
(D) •A、公路路基。
•B、路面基层。
•C、非受力水泥混凝土构件。
•D、A+B+C。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3、根据《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可分为()个技术类别。
(D) •A、1。
•B、2。
•C、4。
•D、Ⅰ、Ⅱ、Ⅲ三个技术类别。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4、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加工方式可分为()。
(D)•A、固定式。
•B、移动式。
•C、工厂式。
•D、A+B。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5、填筑路基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满足的技术指标有()。
(D)•A、轻质杂物含量。
•B、不均匀系数。
•C、易溶盐含量。
•D、•A+B+C。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共5 题)1、Ⅱ类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指标包括()。
(ABCD)•A、泥块含量、有机质含量。
•B、0.075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C、砂当量。
•D、硫酸盐含量。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BCD2、Ⅰ类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技术指标包括()。
(ABCD)•A、表观密度、空隙率、坚固性。
•B、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
•C、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轻质杂物含量、微粉含量。
•D、泥块含量、吸水率。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BCD3、类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指标包括()。
(ABC)•A、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B、坚固性、碱集料反应性能。
•C、泥块含量、微粉含量。
•D、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BCD4、Ⅰ类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包括()。
(ABCD)•A、云母含量、轻质杂物含量。
•B、有机物含量。
《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waste aggregateDBJ/T15-159-2019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DBJ/T15-159-2019),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7月25日以粤建公告〔2019〕32号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实践经验,通过研究分析取得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重要技术参数等。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目 录1总则 (41)3再生集料 (42)3.1一般规定 (42)3.2技术要求 (42)4级配再生集料 (44)4.1一般规定 (44)4.2技术要求 (44)4.3级配设计 (44)5水泥稳定再生集料 (45)5.1一般规定 (45)5.2原材料要求 (45)5.3混合料要求 (45)5.4配合比设计 (45)6再生集料砂浆 (46)6.1一般规定 (46)6.2技术要求 (46)6.3配合比设计 (46)6.4再生集料砂浆的制备 (47)7再生集料混凝土 (48)7.1一般规定 (48)7.2技术要求 (48)7.3配合比设计 (49)7.4再生集料混凝土的制备 (49)8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 (50)8.2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技术要求 (50)8.3再生集料混凝土实心砖技术要求 (50)9再生集料工程应用 (51)9.1一般规定 (51)9.2地基处理 (51)9.3路基及管腔回填 (51)9.4路面 (51)9.5砖砌体结构 (53)10检验与验收 (54)10.1一般规定 (54)10.2再生集料检验 (54)10.5再生集料砂浆检验 (54)10.6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检验 (54)10.9路面施工质量验收 (55)10.10砖砌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 (55)1总则1.0.2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的生产及应用(包括级配再生集料、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再生集料砂浆、再生集料混凝土、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等),对其在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和建筑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检验及验收提出了技术指标和要求。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标准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标准一、引言本标准规定了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相关要求,包括原料要求、再生骨料制备、无机混合料比例、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施工工艺、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等方面。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原料要求1.建筑垃圾:应符合相关规定,来源清晰,成分稳定。
2.再生骨料:应由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工艺得到,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3.无机混合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水泥、石灰等。
三、再生骨料制备1.破碎:采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处理,得到粒径适宜的再生骨料。
2.筛分:采用筛分设备对破碎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筛分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
3.清洗:对筛分后的再生骨料进行清洗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4.干燥:对清洗后的再生骨料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后续的无机混合料制备。
四、无机混合料比例根据不同的道路工程需求,确定适宜的无机混合料比例。
例如,水泥与再生骨料的比例可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五、混合料性能要求1.抗压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
2.抗折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耐磨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
4.耐水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
5.耐候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六、试验方法1.抗压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折强度。
3.耐磨性试验:采用耐磨试验机进行耐磨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磨性能。
4.耐水性试验:采用浸水试验法进行耐水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水性能。
5.耐候性试验:采用气候变化试验法进行耐候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候性能。
七、施工工艺1.配料: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无机混合料和再生骨料进行配料。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垃圾的问题日益突出。
而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集料作为路面基层施工,不仅有利于环保,还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下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1. 垃圾筛选和处理首先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筛选和处理。
建筑垃圾可分为混凝土、砖块、石料、钢筋等多种材料。
因此,在筛选时,需要根据垃圾种类进行分类,将各种建筑垃圾分别处理。
同时,在处理时,需要去除垃圾中的杂质,如木屑、泥土等,以保证再生集料的质量。
2. 再生集料制作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可通过压碎、筛分等方式制成。
对于混凝土垃圾,应先进行破碎,再进行筛分。
对于较大的石料块,也应进行破碎和筛分。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道路使用环境和要求,制定合理的筛分标准。
3. 基层处理在路面基层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
具体工作包括采用碾压机振动夯实基层土壤,以达到必要的密实度。
另外,若基层土壤太松弛,还需在基层中加入一定的填料(如石灰、沙子等),将基层夯实。
4. 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需要根据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质地来制定具体施工计划。
对于审查合格的再生集料,可以直接用作路面基层材料进行施工。
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再生集料在施工时应与其他材料混合均匀,以免造成局部密度不均,影响路面使用。
(2) 在施工前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夯实程度均匀,防止集料掉落。
(3) 再生集料与总量相比的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20%,以保证道路的承重能力。
5. 重点环节管理在施工中,还需要对一些重点环节进行管理:(1) 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收回一部分的再生集料,用于其他工地的路面施工。
(2) 在施工结束后,需及时清理路面上的残留再生集料,以免影响交通和车辆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对环保、资源利用、成本降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将会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标准全文

2 术语和符号.....................................................................................................................................................1 2.1 术语.........................................................................................................................................................1 2.2 符号.........................................................................................................................................................2
公路路面基层应用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技术规程

公路路面基层应用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技术规程1.引言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是指将废弃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再生处理后用于公路路面基层的材料。
再生集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生产和应用,确保公路路面基层的质量和安全。
2.规范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使用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情况。
3.材料要求3.1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且经过合格的再生加工处理。
3.2再生集料的颗粒骨料应坚硬、均匀,并具有良好的空隙结构,以确保路面基层的力学性能。
3.3再生集料的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配合比相匹配。
3.4再生集料的水泥胶体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再生集料与新拌石料之间的粘结牢固。
4.工艺要求4.1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生产应设立专门的再生加工机构,配备先进的再生设备和生产线。
4.2再生加工过程中,应进行筛分、清洗、除尘和去除有害物质等工序,确保再生集料的质量。
4.3再生集料的质量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包括骨料颗粒分布、抗压强度、水泥胶体强度等指标。
4.4再生集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并防潮、防尘。
5.施工要求5.1施工前,应对基础进行清理、修复等处理,以满足再生集料的施工要求。
5.2再生集料与新拌石料应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施工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5.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施工机械的参数,确保再生集料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5.4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路面基层进行养护和检测,确保再生集料的性能满足要求。
6.质量控制6.1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6.2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质量监督应由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确保再生集料符合技术要求和标准。
6.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质量检测和记录,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DB11_T_1731_2020_公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施工与验收规范

ICS 93.080P 51备案号:72739-2020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731—2020公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施工与验收规范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wasterecycled materials for highway2020-06-30发布2020-10-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再生集料 (2)4.1 分类 (2)4.2 技术要求 (2)4.3 材料分档与掺配 (4)5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5)5.1 原材料 (5)5.2 配合比设计 (6)5.3 施工要求 (7)5.4 质量管理与验收 (9)6 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10)6.1 原材料 (10)6.2 配合比设计 (10)6.3 施工要求 (12)6.4 质量管理与验收 (13)7 路基用再生材料 (14)7.1 原材料 (14)7.2 施工要求 (15)7.3 质量管理和验收 (18)附录A (规范性附录)杂物含量及混凝土粒料含量试验方法 (20)附录B (规范性附录)轻质杂物含量试验方法 (22)附录C (规范性附录)路基用再生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确定方法 (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建华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首发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道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绪利、薛忠军、李兴海、吴野、张金喜、王佳妮、孙波、杨玉杰、常金波、马刚平、何强、曾波、张涛、葛慧娟、张奥、余沈鑫、于海臣、梁勇、李岩凌、李亮辉、季节、刘慧慧、池帅、王福晋、高海辰、王建刚、李昱秀、刘鹏、高勇。
《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标准全文

主要审查人: 韦江雄 林玩君 吴传海 欧阳东 陈湘华 潘艳珠 李连生
目 录
1 总则................................................................................................................................................................. 1
主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参编单位:广东冠南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责任有限公司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3 再生集料.........................................................................................................................................................3 3.1 一般规定.................................................................................................................................................3 3.2 技术要求.................................................................................................................................................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
4.75
2.36
1.18
0.6
0.3
100
90~100 65~95 35~65 15~30
5~20
0.015 0~10
0.075 0~20
4.3.2 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用再生细集料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2
DB61/T 1147—2018
表4 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用再生细集料技术要求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JC/T 2281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waste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在建设、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3.2 再生细集料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对建筑垃圾采用专用设备破碎、筛分、分拣后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再生集料。
I
DB61/T 114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安公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寅、周新锋、雷甲、张喜民、伍发茂、尹亮、朱郭瑞、徐希娟、张名成、 韩微微。 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电话:029-8782720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60号 邮编:710065
量损失应小于 10.0%
碱集料反应性能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再生细集料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 或胶体外溢等现象,膨胀率小于 0.10%
轻物质含量 %
<1.0
有机物含量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成 SO3, 按质量计)
<2.0
%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
<0.06
试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再生细集料可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道路非承重结构预 制混凝土构件。 4.1.2 再生细集料不得含有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 4.2 路面基层、底基层用再生细集料
1
DB61/T 1147—2018
4.2.1 路面基层、底基层用再生细集料颗粒组成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技术要求 ≥40
<2 ≤17
试验方法 JTG E42(T0334)
JTG E42(T0336) JTG E40(T0118)
4.3 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用再生细集料
4.3.1 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用再生细集料颗粒组成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用再生细集料颗粒组成范围
筛孔尺寸 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
ICS 93.080.20 P 6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147—2018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for road
2018 - 05 - 29 发布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5.1 检验分类
5.1.1 出厂检验
生产厂按照再生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对每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
有害 物质 含量
项目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表观密度 kg/m3
≥2450
≥2350
堆积密度 kg/m3
≥1350
≥1300
空隙率 %
<46
<48
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试验时,再 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试验时,再
坚固性
生细集料经 5 次循环后,其质 生细集料经 5 次循环后,其质
量损失应小于 8.0%
2018 - 06 - 29 实施 发布
DB61/T 1147—2018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要求 .......................................................................... 1 5 检验规则 .......................................................................... 3 6 标志、运输和储存 .................................................................. 4
II
DB61/T 1147—2018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简称再生细集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检验 方法以及运输和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再生细集料的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市政道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表1 路面基层、底基层用再生细集料颗粒组成范围
筛孔尺寸 mm
9.5
4.75
2.36
0.6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90~100
—
—
%
4.2.2 路面基层、底基层用再生细集料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0.075 0~20
表2 路面基层、底基层用再生细集料技术要求
项目 砂当量
% 有机质含量
% 0.075mm 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