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告修辞手法简介

合集下载

用呼告手法写作文600

用呼告手法写作文600

用呼告手法写作文600花伸了个懒腰,不知觉的情况下,终欣欣然地张开花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闻花香,陶醉其中。

花下成千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蝴蝶也悠悠起舞。

家门前有一片碧绿的草坪,嫩嫩的,绿绿的,有时也轻轻摆动一下身子,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有时弯腰触地,让人不得不喜;有时舒活舒活筋骨散发一下淡淡的清香,它们婀娜多姿,这如梦境的地方,让我我留恋忘返。

小草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孩子都会在草坪上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踩在那软绵绵的草坪上,我们可真痛快了,那小草就遭殃了,不过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是中所描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用孩子的欢笑来治愈身体上的伤残,用柔柔的春风来包扎表面的伤口,小草无论怎样“千疮百孔”,杨柳风一吹就会“大病痊愈”小草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

悠闲的漫步在蒙蒙的杏花雨中,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身心舒服许多,还微微的嗅到一丝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犹如品味了一杯醇香的观音茶。

丝丝滑滑春的感觉,戛然间,一缕缕美好感情,溢满心田。

“春”想到这个字,我就会趴在那里贪婪的在阳光的痴想,梦想着我站在田野上,吹着暖暖的风,风儿轻柔的抚摸着我,闭了眼,享受那自然的勃勃生机。

每朵花都会有绿叶衬托,当然,大自然也是如此,自然的美是由花草映衬出的。

看啊,春天这幅画卷已经被我们完美地诠译了,盛开着希望的花朵;听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正是春意盎然的证据吗?第3篇:描写秋天公园的作。

花伸了个懒腰,不知觉的情况下,终欣欣然地张开花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闻花香,陶醉其中。

花下成千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蝴蝶也悠悠起舞。

家门前有一片碧绿的草坪,嫩嫩的,绿绿的,有时也轻轻摆动一下身子,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有时弯腰触地,让人不得不喜;有时舒活舒活筋骨散发一下淡淡的清香,它们婀娜多姿,这如梦境的地方,让我我留恋忘返。

小草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孩子都会在草坪上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踩在那软绵绵的草坪上,我们可真痛快了,那小草就遭殃了,不过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是中所描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用孩子的欢笑来治愈身体上的伤残,用柔柔的春风来包扎表面的伤口,小草无论怎样“千疮百孔”,杨柳风一吹就会“大病痊愈”小草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

呼告的修辞手法定义

呼告的修辞手法定义

呼告的修辞手法定义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而呼告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什么是呼告、呼告的作用以及呼告的具体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呼告呼告,即是对读者或听众的呼唤或召唤,是一种修辞手法,是通过直接呼唤读者或听众,来达到作品的表现目的。

呼告并不是简单地向读者或听众提出问题或要求,而是通过语言的力量,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图直接传达给读者或听众,从而起到强化作品表现力、加强感染力的作用。

二、呼告的作用呼告是一种鲜明的修辞手法,它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呼告可以使作品更加真实、感人,更加贴近读者或听众的生活。

同时,呼告还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呼告还可以起到强化作品表现力、加强感染力的作用,从而使作品更加深刻、生动。

三、呼告的具体修辞手法1.疑问呼告疑问呼告是一种常用的呼告手法,它通过问答的方式,向读者或听众提出问题,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你们看到了吗?”、“你们知道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疑问呼告的方式,来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关注和思考。

2.叹词呼告叹词呼告是一种表达强烈情感的呼告手法,它通过叹词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或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内涵。

例如:“哎呀!”、“嗨!”等等,这些叹词都是通过叹词呼告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感叹呼告感叹呼告是一种表达情感强烈的呼告手法,它通过感叹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或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内涵。

例如:“多么美丽啊!”、“多么可怕啊!”等等,这些感叹都是通过感叹呼告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命令呼告命令呼告是一种直接向读者或听众提出要求或指示的呼告手法,它通过命令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和行为。

例如:“快看!”、“走开!”等等,这些命令都是通过命令呼告的方式,来引导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和行为。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通感、互文、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呼告的课件

呼告的课件

呼告的作用
•运用呼告,能 增加抒情效果, 加强感染力。
示现呼告
• 呼告不在面前的人,这种呼告,把不在面前的人当作 在眼前一样,带著示现性质。 • 1、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 • 2、儿离开你已有十八年了呀!十八年了呀!父亲啊! 父亲!
• 因为呼告往往和 比拟、示现结合 在一起,带有比 拟和示现的性质, 所以呼告通常可 以分为比拟呼告 和示现呼告两大 类。
• 例子(1):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 硕鼠》 • 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 对我? • 例子(3):秋,听说你已来到。 • 例子(4):鼓动吧,风!咆哮吧, 雷!闪耀吧,电!《雷电颂》 • 例子(5):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 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 你的气概。
•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 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 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 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 类。(呼人) •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 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 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 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呼 物)


呼告又称“顿呼”、“突 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 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 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 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 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 一种修饰。
•写文章时,对着不 在面前的人或物直 接呼唤,并且跟他 (它)说起话来,这种 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 叙述一件事情,感情 达到最高峰的时候, 将想像中的人或物, 都当作就在,而且不吐 不快时才适合运用, 否则会被认为无病呻 吟,得到反效果。
比拟呼告 比拟呼告就是将物拟作人,人直接与事物说话。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 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啊,你,你 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 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 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 就下来走走吧!

呼告倾诉

呼告倾诉

呼告倾诉作者:傅敢泽来源:《初中生(三年级)》2007年第07期【技法阐释】呼告本指一种修辞方式,即作者由于感情激动,在叙述或描写中,有意撇开听众或读者,直接对所描述的人或物吐露胸臆。

请看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一节文字:“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后一句直接对所叙写的蔡芸芝老师说话,让作者胸中那段依恋不舍之情得以充分地流露。

而呼告倾诉作为一种写作方法,则是作者于通篇直接面对所描述的人或物诉说事情,抒发情感,阐发见解的表达形式。

它一般多见于诗歌,例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也不乏其例。

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就是典范。

文中,作者首先简笔交代带着美好心情,踏上一条幽径,独自访友;然后便依次拜访古桥、树林、山泉、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老柏树、蚂蚁等朋友,一个一个地直接面对它们倾诉衷情,交流心曲;最后叙写告别朋友,带回美好心情,带回一路月色,绾结全篇。

这种写法的最大优势是便于充分抒发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使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运用本技法时,须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转换视角,拉近物我距离,以第二人称行文;其次,有的放矢,根据对象特点,展开心灵碰撞;再次,情注笔端,锤炼生动语言,增强感染力量。

【例文演示】精彩语文佚名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

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

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通幽曲径,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

伴着你,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放白鹿于青崖之间的旅者,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拣尽寒枝却终不肯栖的寒鸦,手持青青芒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叹大江东去,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落日楼头,断鸿声中的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

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一)比喻的概念:对于两种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的事物,把其中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叫做比喻。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在文辞上分为三个成分,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 (用来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如: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喻词)荷叶(喻体),我(本体)是(喻词)红莲(喻体)。

(三)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进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

(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加深感情色彩。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四)比喻的三个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如”“犹如”“如同”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如: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如: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直接用‚灰色的幔‛来比喻黑云。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直接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虎豹‛和‚熊罴‛分别喻指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喻指雪。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五)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抒情方法】9、呼告和反复

【抒情方法】9、呼告和反复

【抒情方法】9、呼告和反复
下面要介绍怎样用呼告、反复、排比、反问等修辞格,来直接抒情具体方法。

(3)、呼告和反复
从前面所举例文中,可以看出:直接抒情时,感情之所以毫不掩饰地“爆发”出来,就是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不吐不快感。

可见,没有情感的高度激越,就没有直接抒情。

表达这种激越的情感,除了直陈肺腑、议论抒情外,还常常借助某些修辞方法。

呼告和反复,就是有利于直接抒情的两种重要辞格。

○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格很多: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对偶、对比、引用、反问、反复、呼告……等。

巧用修辞,有助于情感表达, 能使文章表达得更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什么是“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也就是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什么是“反复”?
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有助于说理,抒情、写景时,感染力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告修辞手法简介
一、什么是呼告:
呼告就是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二、呼告的种类:
呼告分为呼人和呼物两种形式。

1.呼人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
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

夏桀啊!你什么时候才灭亡?希望快一点,我们宁愿跟你一块儿死。

各位小朋友!努力吧!成功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

2.呼物: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冬,听说你已经来了。

——xx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雷电颂》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
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雷电颂》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长江之歌》
三、呼告的作用: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还能引发读者思考。

分为呼人和呼物两种形式。

四、使用注意事项
叙述一件事情,感情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将想象中的人或物,都当作就在眼前,直接
向他呼唤,倾诉,这叫做呼告修辞法。

这种修辞法,必须在情绪激动,而且不吐不快时才适
合运用,否则会被认为无病呻吟,得到反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