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登革热疫苗CYD-TDV在印度成年人身上成功通过测试

合集下载

登革热疫苗研究进展_郑晓燕

登革热疫苗研究进展_郑晓燕
*通信作者, Email: randall@
维持近 2 年。 随着交叉保护力的衰减, 二次感染异 种血清型病毒时,反而更易发生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等严重临床表现 [3],这一现象 被认为可能由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或其他未知机制引起 [4, 5]。ADE 学说中最常见的机制为, 人体在初次感染某种血清 型 DENV 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足以对异种血清型 DENV 产生交叉保护作用, 该抗体 Fc 段与后继血 清型 DENV 结合后, 形成的病毒 - 抗体复合物同表 面具有 Fc 受体的细胞( 如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B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 结合, 协助继发感染的 DENV 黏附于此类细胞表面,穿入胞内后大量复制, 导致二次感染较初次感染更加严重 [6]。 然而, 感染 DENV 后一般无明显症状,即隐性感染,仅部分患者 出现程度不一的临床表现, 轻者可表现为发热、 呕 吐、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大多属于自限性,因 DENV 可引起骨痛等特殊症状, 登革热(dengue fever,DF) 又被称为骨痛热; 重度 患者可引发 DF、DHF、DSS、 器官衰竭、 血浆渗出 甚至死亡 [7]。 二次感染异种 DENV 后, 即使再感染 第三种甚至第四种血清型 DENV, 出现有症状登革 疾病的情况并不常见。 2 登革热疫苗的现状 2.1 研发 DF 疫苗的障碍 截至 2016 年 8 月, 仅有 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Sanofi Pasteur)研发的 DF
1 登革热 1.1 流行病学特点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其流行区域广 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覆盖全球 120 余个国家 和地区, 每年均有大量的病例报告。1873 年, 厦门 发生登革热疫情,成为我国有记录以来的首次报道。 迄今为止, 我国华南大部分省市几乎每年均有数以 万 计 登 革 热 病 例 报 告主 [1]。 过去传统观念认为, 居住在登革疫 区的感染者主要为 15 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将登革疾 病归类于儿科疾病, 而近年来这样的观点已在逐渐 转变。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 该病患者的年龄谱已扩 大到成人各个年龄阶段, 特别是免疫力偏低的老龄 人群 [2]。 在过去的 50 年, 由于全球日益频繁的贸易 往来及旅游业的兴盛, 使得人口流动加速, 全球登 革热的发病率迅速攀升了 30 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 为传播最为迅速的虫媒病毒性疾病,随着全球变暖, 这一趋势还会愈加显著。 大多数 DENV 感染者并无 明显症状, 尽管这些隐性感染的病例不会造成直接 的医疗负担, 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 DENV 的 传播, 所以管控隐性感染对遏制整体登革疫情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临 床 表 现 在 初 次 感 染 某 一 种 血 清 型 DENV 后, 机体会产生持久或终身的抵抗力以阻止该种血 清型病毒的再次入侵, 并且会伴随产生针对其余 3 种血清型 DENV 的交叉保护抗体, 此类交叉保护可

登革热胶体金法

登革热胶体金法

登革热胶体金法
(最新版)
目录
1.登革热胶体金法的概述
2.登革热胶体金法的原理
3.登革热胶体金法的应用
4.登革热胶体金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正文
一、登革热胶体金法的概述
登革热胶体金法是一种检测登革热病毒的方法,通过检测病毒的抗原来进行诊断。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快速且准确,因此在登革热病毒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登革热胶体金法的原理
登革热胶体金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通过检测样本中登革热病毒的抗原,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登革热病毒。

三、登革热胶体金法的应用
登革热胶体金法主要应用于登革热病毒的检测,包括早期诊断和疫情监测。

早期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疫情监测则可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四、登革热胶体金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登革热胶体金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结果快速且准确,适合大规模的疫情筛查。

然而,其局限性在于只能检测登革热病毒的抗原,不能检测病毒的类型和病毒量,因此在病毒型别鉴定和病毒量检测方面有所不足。

总的来说,登革热胶体金法是一种有效的登革热病毒检测方法,对于
早期诊断和疫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的克星爱德华詹纳的疫苗发现

疾病的克星爱德华詹纳的疫苗发现

疾病的克星爱德华詹纳的疫苗发现疾病的克星——爱德华詹纳的疫苗发现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是一位英国医生,也是疫苗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疫苗发现是一项伟大的医学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并对整个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爱德华·詹纳与牛痘疫苗的发现爱德华·詹纳生于1749年,他在农村成长,小时候常常居住在农场中。

爱德华·詹纳从小喜欢观察动物,他发现一些牧牛人感染了牛痘后,不会再患天花病,这引起了他的关注。

他逐渐意识到,牛痘可能对天花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770年代,詹纳进入了医学学徒制度学习,并开始了对牛痘与天花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成功证实了牛痘对天花免疫的作用。

1796年,詹纳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他取得了一位牛保夫的牛痘疱疹样本,并将这些病毒注射到一位名叫詹姆斯·菲利普斯(James Phipps)的8岁男孩体内。

结果,这位男孩并未感染上天花,成功证实了牛痘疫苗对天花的预防作用。

二、疫苗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爱德华·詹纳的疫苗发现由此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疫苗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恐惧天花,这种可怕的疾病逐渐得以控制。

詹纳的疫苗发现不仅对天花具有预防作用,还为后来的疫苗研发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在詹纳之后,人们陆续研制出了其他疫苗,用以应对不同的疾病。

疫苗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保护了人类免受疾病侵扰,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做出了贡献。

三、詹纳疫苗的影响爱德华·詹纳的疫苗发现影响深远,不仅在医学上有巨大推动,还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詹纳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种疫苗的有效性,这打破了以往人们对疫苗的固有观念和偏见。

詹纳的疫苗发现使人们意识到,通过充分研究和实验可以降低疾病的传播率,从而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

这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疫苗研发的进一步完善。

四、疫苗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疫苗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登革热疫苗

登革热疫苗

登革热疫苗关于《登革热疫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革热是一种由于登革病毒而造成的传染病,它是根据一种蚊虫叮咬造成的亚急性症状,在东南亚国家是一种多发的病症,少年儿童致死率是较为高的,有一定的危险期,在我国和新加坡联合开发设计出了抵抗登革热的疫苗,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取得成功,这为预防登革热,具有了十分关键的功效。

登革热疫苗马来西亚和中国科学家联合开发出抵抗登革热的新疫苗。

假如临床研究取得成功,它将变成首例可另外预防登革热全部四种普遍亚型的疫苗。

这一科学研究由马来西亚高新科技研究局属下的马来西亚医学免疫学组、马来西亚诺华热带疾病研究室和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菌种传染病研究室协作进行。

传播途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热的关键传播媒体。

在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海南以埃及伊蚊主导;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主导。

雌虫伊蚊习惯大白天咬后物理吸血。

伊蚊吸进带登革病毒的血液后病毒感染在其喉腔和神经元细胞内拷贝物理吸血后10天伊蚊既有散播工作能力传染期能长达174天。

伊蚊既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体,也是登革病毒的储存宿主,由于雌虫伊蚊可经卵将登革病毒发送给子孙后代以前在个别具一格乏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来出登革病毒,但其相对密度高峰期与登革热时兴高峰期不一致。

因而,他们并不是登革热的关键传播媒体。

易感人群在新时兴区,群体广泛传染源,但病发以成年人主导。

在地区性时兴区,本地成年人住户的血细胞中基本上都可以验出抗登革病毒的特异性抗原,故病发以少年儿童为。

主人家被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对同型登革病毒感染造成免疫能力,并可保持多年,对异形登革病毒也是有1年以上的免疫能力对别的黄病毒属组员如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和圣路易脑炎病毒感染,亦有一定的交叉式免疫能力。

关于登革热的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

关于登革热的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

关于登革热的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登革热(dengue fever,DEN)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

据WHO估计,每年世界上有5000万至一亿登革热感染病例。

本病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

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为主要流行区,随着气候变暖和交通便利,近年发现病例的省区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秋雨季,在广东为5~11月,海南为3~12月。

1.病因1.1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

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和隐形患者占大多数,可能是更重要的传染源。

本病尚未发现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在野外捕获的猴子、蝙蝠等动物内曾分离出登革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作用还未肯定。

1.2 传播途径埃及伊蚊绝白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1.3 人群易感性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

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成年居民血清中几乎都可以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

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DENV1-4),感染恢复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性病毒也有部分免疫力,但只维持数月。

2.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仅有5%或更少)。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

典型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记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典型症状包括:①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②“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③“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④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登革热疫苗的重要性值得一说

登革热疫苗的重要性值得一说

疫苗的持久性
影响因素:疫苗的种类、接 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
登革热疫苗的持久性:疫苗 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时间
持久性的意义:疫苗在体内持 续存在,可以持续保护接种者
免受登革热病毒的感染
研究进展:科学家正在研究如 何提高登革热疫苗的持久性,
以提供更长期的保护。
4
登革热疫苗的应 用情况
疫苗的接种人群
高风险人群:生 活在登革热流行 地区的居民
疫苗的生产能力
疫苗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疫苗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产量,满足全球需求 疫苗生产质量的提高: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生产合作的加强: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疫情
疫苗的普及推广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疫苗的认识和接 受度
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疫苗 的普及和推广
旅行者:前往登 革热流行地区的 旅行者
医务工作者:接 触登革毒 样本的实验室工 作人员
疫苗的接种策略
目标人群:登革热高发地区居 民、旅行者、医务工作者等
接种时间:每年雨季前接种, 以预防雨季期间的登革热疫情
接种剂量:根据个人体质和医 生建议确定接种剂量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3-7天
皮疹: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持续数天
头痛:剧烈头痛,可持续数天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等淋巴结肿大
肌肉和关节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 持续数天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 状,以及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驱蚊剂、穿长 袖衣物、使用蚊帐等
安全性:疫苗安全 性良好,未发现严
重不良反应
结果:疫苗对登革 热病毒的保护效果

国家疾控中心 登革热诊断标准

国家疾控中心 登革热诊断标准

国家疾控中心登革热诊断标准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传播,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等。

1、临床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5天,大多数感染者会在9-23天出现症状。

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等,其中发热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且常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到39°C以上,伴有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或者是头痛、腰痛、眼眶痛等。

对于重症患者,还可出现休克、出血等,病情持续1-2天后,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在疹退后开始消退,疹退后会留有脱屑;
2、流行病学史: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太平洋、登革热岛等,存在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可以通过蚊虫传播;
3、实验室检查:登革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以淋巴细胞降低为主,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还可以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是诊断登革热的重要检查指标。

另外,登革热患者可以出现特异性的IgM抗体,在发病1-2天后可以检测出,是诊断登革热的重要标志,但特异性IgM抗体产生时间稍晚于IgG抗体,因此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时间相对较晚;
4、其他:若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登革热患者病情恶化,还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来判断是否存在登革热感染。

首个登革热疫苗通过人体测试

首个登革热疫苗通过人体测试

首个登革热疫苗通过人体测试
*导读:赛诺菲巴斯德(SanofiPasteur)疫苗公司研发的世界首个登革热疫苗CYD-TDV在印度成年人身上成功通过测试,最早将于明年年底在印度国内使用。

……
据《印度时报》报道,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疫苗公司研发的世界首个登革热疫苗CYD-TDV在印度成年人身上成功通过测试,最早将于明年年底在印度国内使用。

研发团队先后在印度五个城市,即德里、卢迪亚纳、班加罗尔、普纳和加尔各答选取实验者。

进行该项研究测试的印度人中,有87%登革热检测成阳性,实验结果显示,CYD-TDV疫苗符合安全标准且对登革热病毒免疫有效。

研发团队表示,正在和印度政府联系,为成功引进疫苗开通最快最好的通道。

此外,赛诺菲巴斯德疫苗公司表示,目前基于在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10个国家进行的两个临床三期研究成果,公司将于2015年第一季度向登革热病症高发国提交疫苗许可证。

第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