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3
尿液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

尿液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保证尿液检验的准确性。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一般要求】1、患者告知尿液标本采集,首先应告知患者关于尿液标本采集的目的,以及以头和书面的形式具体指导尿液标本留取的方法。
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如下:1.1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1.2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以有利于细菌生长1.3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和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的结果1.4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应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污染尿液1.5如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一般应由医护人员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
采集婴幼儿尿,应由儿科医护人员指导,用小儿专用尿袋收集。
2、明确标记在尿液采集容器和检验申请单上,应准确标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留尿日期和时间、尿量、标本种类等信息,或以条形码做唯一标识。
信息标记尿标本容器、离心管(试管)、载玻片必须便于标记和识别,且应保持洁净。
信息标记必须粘贴于容器上,不能粘贴于容器盖,牢固且防潮,即使在冰箱内仍保持信息清晰完整。
【标本种类及采集方法】尿液标本类型的选择和收集方式取决于尿液检查目的(通常主要包括化学检查、尿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见表2)、患者状况和检验要求。
临床常用的尿液标本,依据时间或检测项目的分类如下:1、晨尿晨尿(first morning urine)指清晨起床、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排出的尿液。
通常晨尿在膀胱中的存留时间达6〜8h,各种成分较浓缩,已达检测或培养所需浓度。
可用于肾浓缩功能的评价、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以及血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及细胞病理学等有形成分分析。
住院患者最适宜收集晨尿标本,然而在标本采集前1d,应提供患者尿采集容器和书面采集说明,如外阴、生殖器清洁方法、留中段清洁尿的注意事项等。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九、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器材】发模拟尿标本1-4# 1套/桌,发高压灭菌营养琼脂1瓶/桌,发一个无菌平皿/人,无菌吸管。
【倾注平板法】(每人做)1)稀释:①取尿标本1# 0.2ml+NS1.8ml配成1:10尿标本②从上述所配1:10尿标本中取0.2ml,加入1.8mlNS配成1:100尿标本③从上述所配1:100尿标本中取0.2ml,加入1.8mlNS配成1:1000尿标本2)涂无菌平板:分别从1:100和1:1000尿标本中取1ml加入各自无菌平皿中,并分别加50℃营养琼脂(10ml±),混均,冷凝后置35℃18—24h,菌落计数。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每人做)(1#尿标本)【观察菌落特点】在1:1000尿标本中菌落数大于100;1:1000尿标本中菌落数大于1000。
1~2m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呈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脂溶性不透明的菌落。
【各菌鉴定步骤】革兰染色镜检:1)G+C→触酶:①触酶阳性,为葡萄C→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为金葡,阴性为表葡②触酶阴性,为链C 2)G-b→氧化酶①氧化酶阳性,为非发酵菌,O-F,铜绿水溶性色素→绿脓b②氧化酶阴性,肠道杆菌→KIA、MIU→初步鉴定→血清学试验最终鉴定【实验结果】(1#尿标本)11:100 G+葡萄状球菌2)触酶试验(+)3)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结果:1#尿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表示细菌定量培养≥105/ml);再经过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触酶(+)、血浆凝固酶(-)鉴定1#尿标本中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实验讨论】1.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1)标本采集:①清洁中段尿②导尿或膀胱穿刺留尿标本2)注意事项:①尿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免污染②要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③尿液中不得加防腐剂和消毒剂2.菌落计数的影响因数较多,与抗生素的使用、输液、使用利尿剂、尿液的pH变化和细菌种类等有关。
3.尿液是良好的细菌生长环境,采取后应立即检验,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感染菌和杂菌过度生长,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SOP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SOP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SOP持有部门:全院各科室制订者: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者:尹书保制订日期:2013年5月26日审核日期:2013年5月28日执行日期:2013年6月3日一、采集时机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二、采集方法(一)清洁中段尿1、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外阴,用手指分开阴唇,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2、男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等消毒液清洗尿道口,擦干后上翻包皮,弃期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二)导尿管尿1、直接导尿法:使用0.05%-0.1%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会阴局部,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先弃其前段尿15ml,再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2、留置导尿管法:医院内尿路感染中,临床最常用此法。
采集前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则松管弃其前段尿,使用0.25%-0.5%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导尿管的采样部位,使用无菌注射器刺入导尿管(从采样口或靠近尿道的导尿管管壁)抽取10-20ml 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三、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并接种,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夏季保存时间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
如果不及时运送,应4度冷藏,但保存时间也不应超过8小时。
四、注意事项1、不应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
2、尿液中不应加入防腐剂或消毒剂。
3、若尿液培养前患者曾使用抗菌药物,应反复多次送检。
4、多次采集或24小时尿不应用于尿液培养。
5、除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应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进行尿液培养。
6、培养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菌落计数以及微生物种类等,进行综合判断。
SOP-D.MI025-ADHZ 尿液样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

SOP-D.MI025-ADHZ 尿液样本细菌学检验标
准操作
1.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细菌学的全面知识。
2.从事细菌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检测知识,掌握其检测方法,定期统计分析细菌分布,耐药变迁,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
3.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知识。
4.细菌专业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新进展。
5.定期或随时市级疾控实验室联系,主动参与讨论了解科技发展情况,达到细菌检验与防病的密切联系。
6.每天发出的微生物报告应认真复审,分析报告、评价报告。
22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5.3.1
5.3.2
5.3.3
6
7
7.1
7.2
7.2.1
7.2.2
7.3
7.4
8
8.1
8.2
8.3
9
尿液的细菌学检查(中段尿培养加计数)对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尿液是无菌的,而外尿道有正常菌群寄生,标本的采集必须无菌操作。另外,细菌培养必须结合菌落计数辨别是否为病原菌。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105CFU/ml,提示感染(膀胧炎、肾孟肾炎、肾或膀胧结核等)。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3.2.2
3.2.3
3.2.4
3.3
3.3.1
3.3.2
3.3.3
3.4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冰箱。
3.5
3.5.1
3.5.2
3.5.3
4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5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5.1
5.1.1
5.1.2
5.1.3
5.2
取中段尿,用定量接种环取尿液10μl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营养琼脂平板上,5%~10%CO2,35℃培养18~24小时,观察有无菌落生长,并进行菌落计数。平板生长菌落数乘以100即每毫升尿液的菌落数。根据菌落特征和涂片、染色结果,选择相应的方法作进一步鉴定。
10
如查出抗酸杆菌阳性,则应及时向临床报告并作传染病报告。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日 期: 年 月 日
1
规范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尿液。
3
3.1
3.2
3.2.1
尿液标本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操作指南

婴幼儿尿液采集袋采集
由于婴幼儿不能自主控制膀胱收缩,需要用采集袋。此法很难避免会阴部正常菌 群的污染,易出现 假阳性,因此该方法采集的尿液培养结果阴性更有意义。如培养结 果阳性,必要时可用膀胱导尿或耻骨 上膀胱穿刺法采集尿液标本进一步确证有无尿路 感染。
其他采集方法
其他不常用的尿液采集方法还包括回肠导管导尿采集、间歇性导尿管采集、肾盂 造瘘术、输尿管造 口术、膀胱镜检查术采集等。
留置导尿管尿液采集
先消毒导尿管采集部位,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5 mL~10 mL;如果需要, 将导管夹闭10 min~20 min后在管中采集尿标本。尿液标本不能 通过收集袋引流管口流出的方式采集。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需在更换新的导尿管 后留取尿标本。
膀胱导尿采集
局部消毒后,严格采用无菌技术使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收集尿液,弃去最开 始导出的15 mL~30 mL尿液后再收集尿液送检。注意避免将下尿道细菌经导管引入 膀胱,导致继发性感染。
标本拒收
收到不合格标本,建议与临床医师联系,注明拒收的原因并退回,可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记录。 若不 合格标本无法重新留取但临床要求培养时,应在报告中注明,并强调该培养结果仅供参考。
01 标本标识与申请单不符,标识错误或没有标识
06 导尿管尖端培养
02 未提供采集时间及采集方法
07 标本送检时容器有渗漏
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路感染相关指标) ➢ 白细胞酯酶:在中性粒细胞被破坏或形态改变时,尿液中仍能够检测到 白细胞酯酶,可补充显微镜检查的不足。 ➢ 亚硝酸盐:阳性常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 尿蛋白:参考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可为阳性。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与尿路感染相关指标) ➢ 仪器检测 ➢ 显微镜检查
尿液常规检测SOP

尿液常规检测SOP(一)检测原理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尿外观。
透明度,可分为清晰透明、轻度混浊(雾状)、混浊(云雾状)、明显混浊4个等级。
(二)方法学评价尿色和透明度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
尿透明度还易受某些盐类结晶的影响。
临床应用仅作参考。
(三)质量控制1.使用新鲜尿尿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胆原转变为尿胆素、细菌增殖和腐败、尿素分解,均可使尿颜色加深、混浊度增高。
2.防止污染。
(四)参考值新鲜尿:淡黄色、清晰透明。
(五)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1)代谢产物:生理性影响尿颜色主要是尿色素、尿胆素(URB)、尿胆原(URO)等。
(2)饮水及尿量:大量饮水、尿量多则尿色淡;尿色深见于尿量少、饮水少或运动、出汗、水分丢失。
(3)药物的影响:如服用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连素、牛黄、阿的平使尿呈黄色或深黄色;番泻叶、山道年等使尿呈橙色或橙黄色;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匹林、磺胺药等使尿呈红色或红褐色。
(4)盐类结晶及酸碱度:生理性尿混浊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较多的盐类,常见有:①尿酸盐结晶:在浓缩的酸性尿遇冷时,可有淡红色结晶析出。
②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尿呈碱性或中性时,可析出灰白色结晶。
2.病理性变化(1)无色:尿无色且伴尿比密增高,可见于糖尿病;如比密度低,可见于尿崩症。
(2)血尿:①肉眼血尿:当每升尿含血量达到或者超过lml时,尿呈淡红色、洗肉水样,雾状或云雾状,混浊外观。
含血量较多时,尿呈鲜红色、稀血样或混有血凝块。
②镜下血尿:尿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引起血尿最常见的原因(约占98%),如肾或尿路结石、结核、肿瘤,各型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肾下垂、肾血管畸形或病变,以及生殖系统炎症、肿瘤、出血(如前列腺炎、肿瘤、输卵管炎、宫颈癌等)。
尿三杯试验,如血尿以第一杯为主,多为尿道出血;以第三杯为主,多为膀胱出血;如三杯均有血尿,多见于肾脏或输尿管出血。
市第一人民医院细菌室尿液的细菌学检验

4.5如尿液培养同时有三种或以上细菌生长时,可视为污染标本,建议重留送检。
4.结果报告:
4.1尿液细菌培养检查必须报告细菌的种属、菌落计数(cfu/ml)及药敏结果。
4.2革兰氏阴性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l,革兰氏阳性菌计数大于104cfu/ml,真菌大于103cfu/ml有诊断意义。
4.3一般常规结核培养要8周方能报告。阳性结果可提前报告。但不做菌落计数只报告“抗酸杆菌生长”的报告,如做了进一步的分型和鉴定,才能报告有××型结核杆菌生长。
3.1.2念珠菌涂片:取尿液沉淀物放于清洁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制成涂片,用高倍镜检查。”。
3.1.3结核分枝杆菌:取尿液10ml,4000r/min离心沉淀30min,取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如找到红色杆菌,可报告“发现抗酸杆菌”。
3.2一般细菌培养(细菌计数):用定量接种环取尿液10μl接种血平板,35℃培养18~24小时,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并计数菌落数,乘以1000,求出每毫升尿液的菌落数。根据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结果,选择相应的鉴定卡及药敏卡上Vitek-32/BD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如培养48小时无菌生长,即报告“无菌生长”。
市第一人民医院细菌室尿液的细菌学检验
1.尿液培养常见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淋病奈瑟菌
肠球菌
大肠埃希菌
A群链球菌
变形杆菌
腐生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表皮葡萄球菌
产气肠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
沙门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
沙雷菌
2.标本收集:
2.1尿液标本的采集可采用多种方法:有中段尿采集法、膀胱穿刺法、肾盂尿采集法,而常规是取中段尿作细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及实验室名称项目汉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
编号:LAB/SOP/HY/微-003
日期:2010年5月3日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订
第1页,共3页
一、【标本采集】
1.采用无菌导尿法,取尿液5-10ml,盛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2.尿路感染一般采集中断尿:其方法为:(1)女患者先用肥皂水及1:1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留取中段尿;(2)男患者应先翻转包皮冲洗,用2%红汞或1:1000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留取中段尿;(3)儿童、婴儿先消毒其阴部,将无菌小瓶直接对准尿道,待排尿后立即送检。
3.若取左右两侧肾盂尿,应由泌尿科医师采取,左右侧的标签应标记明确,以免出现错误。
4.做结核杆菌检查时,可收集24h尿液,将沉淀部分盛于洁净瓶内送检。
伤寒杆菌等其它细菌的培养检查,可取清晨第一次尿液送检。
5.膀胱穿刺:此法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
二、【检验方法】
1.直接涂片检查
(1)一般细菌涂片:以无菌方法吸取尿液10—15ml置于无菌试管内,经3000r/min,离心沉淀15-20分钟,倒去上清液,取沉渣涂成薄膜镜检,自然晾干,革兰染色镜检,可以得出初步报告“找到革兰ⅹ菌,形似ⅹⅹ细菌”。
(2)结核分枝杆菌:尿液经高压消毒后,将尿液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根据镜检可报告:“找到或未找到抗酸杆菌”。
(3)假丝酵母菌涂片:取尿液离心沉淀物置于洁净玻片上,加以盖玻片,轻轻加压,用高倍镜检查。
如沉渣太多可滴加100g/L的KOH 溶液使其溶解后再镜检。
若发现有发亮的芽丝胞子和假菌丝,经革兰染色镜检时有酵母样细胞时,可报告“找到酵母样细胞,形似假丝酵母菌”。
否则可报告“未找到假丝酵母菌”。
2.细菌培养
(1)一般细菌培养:将接种环灭菌后挑取离心沉淀物,分别接种在血平板及中国兰平板上,35℃培养18-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根据菌落特征和涂片、染色结果,选择相应的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如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则报告“经48h培养无细菌生长”。
(2)厌氧菌培养:必须用膀胱穿刺尿进行培养,接种厌氧琼脂平板,置厌氧环境。
三、【检验程序】
尿液—————————————————————————————
↓↓↓↓
离心沉淀涂片染色镜检定量培养分离培养结核杆菌检查
↓↓↓↓
细菌计数厌氧环境培养普通及CO2环境培养罗氏培养基涂片镜检
↓↓
——————
↓
菌落观察
↓
———————————————————————
↓↓↓生化反应试验→血清学检查←自动化鉴定
↓
药敏试验
↓
报告结果
四、【结果判定】
清洁中段尿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5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4cfu/ml有诊断意义,如培养48h无细菌生长,则报告“培养48h无细菌生长”。
作者:肖德慧
时间:2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