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作业5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经典版)课件5-2a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经典版)课件5-2a
5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3.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钢制小球,用长为 l 的细线 悬挂在 O 点。将小球拉至与 O 点等高的 C 点后由静止释放。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 B 时对细线的拉力为 2mg,若在 B 点用 小锤头向左敲击小球一下,瞬间给它补充机械能 ΔE,小球 就能恰好摆到与 C 点等高的 A 点。设空气阻力只与运动速 度相关,且运动速度越大空气阻力就 越大。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4.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从离地面高 H 处由静 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 h 深度而停止,设 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 f,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8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A.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 mgH B.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 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 C.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 mg(H+h) D.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 mg1+Hh
19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A.FL=12Mv2 B.Fs=12mv2 C.Fs=12mv20-12(M+m)v2 D.F(L+s)=12mv20-12mv2
20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解析
根据
动能
定理,
对子弹:
-F(L+s)=
1 2
mv2-12
mv20知,Leabharlann 正确;对木块:FL=12Mv2,A 正确;由以上二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板块三 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1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70 分。 其中 1~6 为单选,7~10 为多选)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运动时间应一一对应.②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如的果运认动为路平程均和速对度应的运动v=时v1,间+v那,2+4就运v3+大用v错4速特度错公了式,进必行须运根算据.具体
★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50 cm.如图乙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 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 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易错警示]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 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 的.②我们平常说地球公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而地球 自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地轴.
[帮你归纳]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 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经、纸张厚度.2.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体 的直径.3.化曲为直法: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 铁路长度、圆的周长.4.滚动法:用滚动法可以测量 操场的跑道长度
[易错警示]①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 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切莫忘记实 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②刻度尺 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典例2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例2 [2014嘉兴,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 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 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D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5.1 功 功率(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5.1 功 功率(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专题5.1 功功率1.(2019·江苏徐州一中期末)一根木棒沿固定水平桌面从A移动到B,位移为s,如此棒对桌面的摩擦力F f和桌面对棒的摩擦力F f′,做的功分别为( )A.-F f s,-F f′s B.F f s,-F f′sC.0,-F f′s D.-F f s,0【解析】由题意知棒对桌面的摩擦力为F f,桌面无位移,如此做的功为0;桌面对棒的摩擦力为F f′,棒的位移为s,因此F f′做的功为-F f′s,C正确。

【答案】C2.(2019·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期末)如图4所示的拖轮胎跑是一种体能训练活动。

某次训练中,轮胎的质量为5 kg,与轮胎连接的拖绳与地面夹角为37°,轮胎与地面动摩擦因数是0.8。

假设运动员拖着轮胎以5 m/s的速度匀速前进,如此10 s内运动员对轮胎做的功最接近的是(sin 37°=0.6,cos 37°=0.8,g=10 m/s2)( )图4A.500 J B.750 J C.1 250 J D.2 000 J【解析】F cos θ=f,F N+F sin θ=mg,f=μF N,得F=μmgcos θ+μsin θ=0.8×500.8+0.8×0.6N=31.25 N,10 s内运动员对轮胎做功W F=F cos θ·vt=31.25×0.8×5×10 J=1 250 J,选项C正确。

【答案】C3.(2019·辽宁省阜新市一中期末)在水平面上,有一弯曲的槽道AB ,槽道由半径分别为R2和R 的两个半圆构成。

如图6所示,现用大小恒为F 的拉力将一光滑小球从A 点沿槽道拉至B 点,假设拉力F 的方向时刻均与小球运动方向一致,如此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 )图6A .0B .FR C.32πFR D .2πFR【解析】把槽道分成s 1、s 2、s 3、…、s n 微小段,拉力在每一段上可视为恒力,如此在每一段上做的功W 1=F 1s 1,W 2=F 2s 2,W 3=F 3s 3,…,W n =F n s n ,拉力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功W =W 1+W 2+W 3+…+W n =F (s 1+s 2+s 3+…+s n )=F (π·R 2+πR )=32πFR 。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 分度值 .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 单位 组成,最末一位是 估读 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目录
第一部分 考点扫描精讲练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光现象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 ●第八讲 力 运动与力 ●第九讲 压 强 ●第十讲 浮 力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十二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第十三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四讲 内能与热机 ●第十五讲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第十六讲 欧姆定律 ●第十七讲 电功率 ●第十八讲 生活用电 ●第十九讲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第二十讲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 s,甲车行驶了
,乙车
行1驶50了0 m-600 m=900 m
1050 m-600 m=450 m,
两车相距Δs=900 m-450 m=450 m.
【方法点拨】会识图、能从x-t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解本题
的关键.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
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 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
解析: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 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甲 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 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 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 静止的.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经典版)课件: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经典版)课件: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将一质量是 100 kg 的料车沿 30° 角的斜面由底端匀速地拉 到顶端,斜面长 L 是 4 m,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各处的摩擦 力,g 取 10 N/kg,则对这一过程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人拉绳子的力做功为 1000 J B.人拉绳子的力做功为 2000 J C.料车的重力做功为 2000 J D.料车受到的合力对料车做的总 功为 0
1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2.功的计算方法 (1)恒力做功
(2)变力做功 1 2 1 2 ①用动能定理:W= mv2- mv1; 2 2 ②当变力的功率 P 一定时,可用 W=Pt 求功,如机车 以恒定功率启动时;
1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Biblioteka 【知识点 2】功率

比值 。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 做功的快慢 。 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
2.公式 W (1)P= ,P 为时间 t 内的 t
平均功率

(2)P=Fvcosα(α 为 F 与 v 的夹角) 平均功率 ①v 为平均速度,则 P 为 ②v 为瞬时速度,则 P 为
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2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1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3)总功的计算 ①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再求合力的功; ②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各功的代数和; ③动能定理。
1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例1
(多选)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受到大小为 F 的水平

新课标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主题五能量和动量5_1_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课件

新课标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主题五能量和动量5_1_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课件
[答案] √
)
核心要点突破 H
精研教材 重难突破
要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理解与判断 [要点深化 ]
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各种抛体运动,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除重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3)除重力外,只有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并且弹力做的功等 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注意并非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如与弹簧相连的小球下降的过程小球机械 能减少,而小球与弹簧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
[典例剖析 ]
减小 量.即 WG=-(Ep2- Ep1)= Ep1- Ep2= -ΔEp
.
(3)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绝对的,与参考面的选取 无关 .
3.弹性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
(2)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 关,弹簧的形变量 越大 ,劲度系数 越大 ,弹簧的弹性势能 越大.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 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用公式表示:W= -ΔEp .
A.小球在半圆形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 B.小球从 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处 于失重状态 C.小球从 A点经最低点向右侧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 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小球从下落到从右侧离开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解析] 小球从 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半 圆形槽有向左运动的趋势,但是实际上没有动,整个系统只有 重力做功,所以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而小球过了 半圆形槽的最低点以后,半圆形槽向右运动,由于系统没有其 他形式的能量产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所以系统的机械 能守恒;小球从开始下落至到达槽最低点前,小球先失重,后 超重;当小球向右上方滑动时,半圆形槽也向右移动,半圆形 槽对小球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五)一、选择题1.(2017·海南一模)甲、乙两辆汽车前后行驶在同一笔直车道上,速度分别为6.0 m/s 和8.0 m/s ,相距5.0 m 时前面的甲车开始以2.0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后面的乙车也立即减速,为避免发生撞车事故,则乙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是( ) A .2.7 m/s 2 B .2.8 m/s 2 C .2.3 m/s 2 D .2.4 m/s 2答案 D解析 设经过时间t 甲乙两车速度相等,则有: v 0甲-a 甲t =v 0乙-a 乙t , 即6-2.0t =8-a 乙t①v 0甲t -12a 甲t 2+5=v 0乙t -12a 乙t 2,即6t -12×2t 2+5=8t -12a 乙t 2②联立①②式,解得a =2.4 m/s 2,故D 项正确,A 、B 、C 三项错误.2.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道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 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加速度2a 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发生碰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 .s B.32s C .2s D.52s 答案 B解析 因后车以加速度2a 开始刹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为12s ;在前车刹车滑行的时间内,后车匀速运动的距离为2s ,所以,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2s +12s -s =32s.3.(2017·湖南联考)(多选)汽车A 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0 s 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 以8 m/s 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 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A .A 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 车相遇 B .A 、B 两车相遇时速度相同C .相遇时A 车做匀速运动D .A 车追上B 车后,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答案 CD解析 A 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A1=12a A t 12=180 m ,此过程中B 车的位移x B1=v B t 1=240 m>x A1,故A 车在加速过程中没有与B 车相遇,A 项错误,C 项正确;之后因v A =a A t 1=12 m/s>v B ,故A 车一定能追上B 车,相遇之后不能再相遇,A 、B 相遇时的速度一定不相同,B 项错误,D 项正确.4.(2017·河南联考)(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 图像.t =0时两物体相距1.5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一定相遇两次B .甲、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C .若t =1 s 时两物体相遇,则t =3 s 时两物体将再次相遇D .t =2 s 时两物体相遇 答案 BC解析 由题意知, 甲物体的初速度为:v 1=2 m/s ,加速度为:a 1=Δv 甲Δt 甲=4-22=1 m/s 2;位移为:x 1=2t +12a 1t 2=2t +t 22,乙物体的初速度v 2=0,加速度为:a 2=Δv 乙Δt 乙=42=2 m/s 2;位移为:x 2=12a 2t 2=t 2.如果开始时乙在甲的前面,相遇有:x 2+1.5=x 1,解方程得:t =1 s 或3 s .如果开始时甲在乙的前面,相遇有:x 1+1.5=x 2,解方程得:t =2+7(s).故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也可能相遇一次,故A 、D 两项错误,B 、C 两项正确.5.在有雾霾的早晨,一辆小汽车以25 m/s 的速度行驶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5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司机紧急刹车后小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前1.5 s 内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第3 s 末小汽车的速度会减到10 m/sB .在t =3.5 s 时两车会相撞C .由于刹车及时,两车不会相撞D .两车最近距离为30 m答案 C解析 由v -t 图像可知,司机有0.5 s 的反应时间,小汽车减速的加速度大小a =25-201.5-0.5m/s 2=5 m/s 2,故第3 s 末小汽车的速度v =v 0-at =25 m/s -5×2.5 m/s =12.5 m/s ,A 项错误;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所需时间为t 0,则25 m/s -5t 0=10 m/s ,解得t 0=3 s ,即在3.5 s 时达到共同速度,此时两车之间距离最近Δx =50 m +10×3.5 m -(25×0.5+25+102×3) m=20 m ,B 项、D 错误,C 项正确.6.(2017·长沙模拟)甲、乙两个质点处在同一地点,甲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后,乙沿与甲相同的方向也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运动2t 后刚好追上甲,则从两质点运动到相遇( ) A .甲的加速度是乙的加速度的23倍B .相遇时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倍C .乙运动25t 时,乙和甲的距离最大D .甲运动95t 时,乙和甲的速度相等答案 D解析 A 项,由题可知,甲运动的时间为3t 时与乙相遇,则:12·a 甲(3t)2=12a 乙(2t)2,所以a甲=49a 乙.故A 项错误;B 项,相遇时甲的速度:v 1=a 甲·3t =49a 乙·3t =43a 乙t ;乙的速度:v 2=a 乙·2t =2a 乙t ,所以:v 1v 2=23.故B 项错误;C 项,速度相等时,两质点相距最远.设经过t 0甲与乙的速度相等,则:a 甲(t +t 0)=a 乙t 0,联立可得:t 0=45t.故C 项错误;D 项,结合C 项可知,甲运动的时间为:t +t 0=t +45t =95t.故D 项正确.7.(多选)小球A 从离地面20 m 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 从A 下方的地面上以20 m/s 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在空中相遇,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球相遇时速率都是10 m/sB .两球相遇位置离地面高度为10 mC .开始运动1 s 时相遇D .两球在空中相遇两次答案 AC解析 小球B 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022g =20 m ,故A 、B 两球在B 上升的过程中相遇,两球相遇时有h A +h B =12gt 2+v 0t -12gt 2=20 m ,解得t =1 s ,C 项正确;相遇时,v B =v 0-gt =(20-10×1)m/s =10 m/s ,v A =gt =10×1 m/s =10 m/s ,h B =v 0t -12gt 2=(20×1-12×10×12)m =15 m ,A 项正确,B 项错误;t =2 s 时,小球A 落地,小球B 运动到最高点,所以两球在空中只能相遇一次,D 项错误.8.在平直的公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 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 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 A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 B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 C .若v>2(a 1+a 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D .若v<2(a 1+a 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答案 D解析 本题选取乙车为参考系,相撞的临界条件为甲乙两车速度相等,因为乙车从静止开始时甲车的速度为v ,则甲车对乙的初速度为v ,甲车对乙的末速度为0,对乙的加速度a =-(a 1+a 2),相对位移为d ,不相撞的临界条件为0-v 2=2[-(a 1+a 2)]d ,即v =2(a 1+a 2)d.由此可知当v ≥2(a 1+a 2)d ,两车一定相撞,若v <2(a 1+a 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 项正确,C 项错误;如果不相撞,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速度相等后,距离越来越大,故A 、B 两项都错误.9.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7 m 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4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速度为10 m/s ,方向向右,它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 A .7 s B .8 s C .9 sD .10 s答案 B解析 物体B 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时,所需时间t 1=102s =5 s ,运动的位移x B =0-v B 22a =1022×2m =25 m .在这段时间内物体A 的位移x A =v A t 1=4×5 m =20 m ;显然还没有追上,此后物体B 静止,设追上所用时间为t ,则有4t =x +25 m ,所以t =8 s .故选B. 10.在高速公路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精准抓拍超速,以及测量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若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55 m ,此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恰好停止,且此时A 、B 相距335 m ,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0 m/s 2 B .10 m/s 2 C .5 m/s 2 D .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 设超声波往返的时间为2t ,根据题意汽车在2t 时间内,刹车的位移为12a(2t)2=20 m ,所以当超声波与A 车相遇后,A 车前进的位移为12at 2=5 m ,故超声波在2t 内的路程为2×(335+5) m =680 m ,由声速为340 m/s 可得t =1 s ,所以汽车的加速度a =10 m/s 2,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1.甲、乙两车均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初始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s 0=75 m 处.甲车始终以v 1=10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s m ; (2)经过多少时间t ,乙车追上甲车?(3)乙车一追上甲车,乙车就立即刹车,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 ′=6 m/s 2,则再经过多少时间t ′甲、乙两车再次相遇.解析 (1)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用时为t 1, 则有:v 1=at 1①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s m : s m =s 0+v 1t -12at 12②联立①②可解得:s m =100 m.(2)乙车追上甲车用时为t ,此间比甲车多走s 0, 即:12at 2-v 1t =s 0解得:t =15 s.(3)设乙车追上甲车时速度为v 2,则: v 2=at =2 m/s 2×15 s =30 m/s , 设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 2, 则有:t 2=v 2a ′=306s =5 s ,设两车再次相遇用时为t 3,应满足: v 1t 3=v 2t 3-12a ′t 32,解得:t 3=203s>5 s.所以,乙车停下后,甲车才追上,故乙车此后行驶距离: s =v 2t 22=30×52 m =75 m ,甲、乙两车再次相遇的时间: t ′=s v 1=7510s =7.5 s.12.(2017·武汉调研)平直铁轨与公路平行,火车静止在铁轨上,摩托车在公路上向右匀速行驶.当摩托车离火车尾的距离为s =54 m 时(如图所示),火车开始以a =1 m/s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前进.摩托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大时,摩托车与火车相遇的时间为Δt =12 s(摩托车始终未超过火车头)?解析 方法一:设经过时间t 摩托车与火车尾相遇,则s =vt -12at 2①经过时间t +Δt 摩托车与火车尾再次相遇,则 s =v(t +Δt)-12a(t +Δt)2②联立①②,解得t =v a -Δt2③联立①③,解得v =2as +(aΔt2)2代入数据,得v =12 m/s方法二:设经过时间t 摩托车与火车尾相遇,则有vt -12at 2=s ,解得t =v±v 2-2as a ,上式中两根分别表示摩托车与火车尾两次相遇的时刻,则Δt =2v 2-2asa,则v =2as +(aΔt2)2=12 m/s.13.(2017·深圳模拟)一辆摩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72 km/h ,能维持这一最大速度的时间是1 min ,然后以2.7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现让摩托车由静止出发,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前方x(m)处正以32.4 km/h 沿同一直线同向匀速行驶的汽车.求: (1)若摩托车速度最大时刚好追上汽车,x 的值; (2)若摩托车能在减速之前追上汽车,x 的范围; (3)若摩托车最终能追上汽车,x 的最大值. 解析 (1)72 km/h =20 m/s ,32.4 km/h =9 m/s设摩托车的加速过程能持续的时间为t 1,发生位移为x 1,此过程中汽车行驶x 1′, 由v m =a 1t 1,x 1=12a 1t 12,得:x 1=100 m , x 1′=90 m ,所以,摩托车要能在速度最大时刚好追上汽车,有:x =x 1-x 1′=100 m -90 m =10 m. (2)摩托车在减速之前能运动的最长时间为:t 2=t 1+60 s =70 s , 在此过程中摩托车发生的位移为:x 2=x 1+v m t =1 300 m , 汽车能前进的最大位移为:x ′2=vt 2=9×70 m =630 m ,则摩托车在减速之前追上汽车,有:x ≤x 2-x ′2=1 300 m -630 m =670 m. (3)设摩托车从开始减速到速度达到汽车的速度所经历的时间为Δt , 则由v =v m +a 2Δt 得:Δt =4 s此过程中摩托车前进的位移为:x 3=v 2-v m 22a 2=58 m ,汽车的位移为:x 3′=v Δt =36 m ,则摩托车要能追上汽车,x 的最大值为:x m =x 2+x 3-(x ′2+x ′3)=692 m , 摩托车要能追上汽车,x 的最大值是692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