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数学)_数据的收集__整理与描述__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材料,如调查问卷、数据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彩票中奖号码、天气情况等,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2)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弄清本章知识的框架结构,巩固所学概念,明确统计的基本思想,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绘制方法、掌握调查方式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先复习本章全部知识点,特别要回顾用表格整理数据和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描述数据的的技能技巧,再通过典题剖析拓展练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例题讲解、练习迁移应用的活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设计合适的调查方案,根据样本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哪些情况下宜用全面调查?哪些情况下宜用抽样调查?2. 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在表示数据方面各有什么特点?(二)专题讲解专题一调查方式及其相关概念【例1】下列调查需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环保部门对海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超市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应用迁移1】为了观察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了10台进行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A.抽取的10台电视机B.这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10D.抽取的10台电视机使用寿命【例2】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A.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抽样调查B.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全面调查C.为了了解某100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D.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应用迁移2】为了了解某县初中二年级98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查了1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98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100专题二统计图及其应用【例3】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B.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额车费25%其他20%15%文具午餐40%C.可以直接看出各面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D.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迁移应用2】新华中学制作了300名学生选择棋类、武术、摄影、刺绣四门本校课程情况的扇形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刺绣的学生为人.【例4】为了解某校学生今年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100名学生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已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据此估计,该校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大约是()A. 280B. 240C. 300D. 260例4 迁移应用4【迁移应用4】对某校九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共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图1)和扇形统计图(图2).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______分.专题三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应用【例5】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16,最小值之为36,若取组距为9,则分成的组数比较合适的是().A.7B.8C.9D.10【迁移应用5】一个有80个样本的数据组中,样本的最大值是145,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那么可以分成()A. 7组B. 8组C.9组 D. 10组【例6】对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各分数段人数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填空:(1)该班有学生人;(2)成绩在69.5~79.5范围内的人数为 .(3)如果以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良,那么该班的优良率约为.(三)课堂训练1.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的普查方式的是( )A.环保部门对淮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2.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3.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6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60是().A.个体B.总体C.样本容量D.总体的一个样本4.四大名著知识竞赛成绩结果统计如下表:成绩在91-100 分的为优胜者,则优胜者的频率是()A.35%B.30%C.20%D.10%5.为了了解本校八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并给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25~30次的频率是()A. 0.4B. 0.3C. 0.2D. 0.16.某校为了解本校学生每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对本校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绘制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不完整,则图中m的值是 _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1统计调查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1统计调查导学案

10.1.1统计调查一、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相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设计调查表。

2、初步认识全面调查的一般步骤和适用范围3、会制作扇形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二、预习内容1.预习本节课本内容2.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到查叫做全面调查3.数据的处理一般包含以下几点:(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5)得出结论4. 描述数据1.条形图(条形之间有空余)清楚显示数据的多少,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具体数据比较)2.扇形图(清楚看出所占比例)反映部分与整体间的比例关系3.折线图清楚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5.对应练习: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 )A.扇形图B.条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三、预习检测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A.调查市场上某种白酒的塑化剂的含量B.调查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了解某火车的一节车厢内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D.了解某城市居民收看辽宁卫视的时间2 已知小明家五月份总支出共计1 200元,各项支出如图所示,那么其中用于教育上的支出是__________元.3.要反映乌鲁木齐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力C.频数分布直方图D.折线统计图4.如图,某校根据学生上学方式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绘制出一个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若该校共有学生700人,则据此估计步行的有__________人.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讨论。

【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1.收集数据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10.1统计调查(1)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

2、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问题: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二.授新1.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

三.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教学设计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

2.内容解析《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内容包括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利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

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第二十章进一步讨论。

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因此在选题时特别注意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问题来分析,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概念和原理。

利用这些典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克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带来的学习困难,使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经历所处理数据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具体案例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据处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在学习中老师作为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体会统计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本章重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是:统计思想以及本章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完成自主学习环节设置的题目,对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在脑海中建构知识体系。

(2)能熟练、准确的通过绘制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会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统计图的重要性。

(3)通过对典型例题设计,抓住本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环节设置的题目后,对本章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回顾,建构知识体系,体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例如,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数据,并整理成图表,探讨数据背后的规律。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各小组自主选择,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案例分析,提升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6.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数据处理和展示,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分布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分析某城市一年内各月份的降雨量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预测未来的降雨趋势。
4.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关键知识点。
-在讲解概率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并引导他们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多元评价,激发潜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2.学会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整理和展示数据,能够运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3.掌握简单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意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这次跳远比赛的成绩分布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据处理方法,如用表格整理数据,用图表展示数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回忆。
4.教师可以总结之前的知识,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3.游戏情境: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据接龙、图表猜猜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丰富学生的数据感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问题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2.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图表的制作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解释每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1统计调查(1)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花艳霞戎岩审核:内容:10.1统计调查课型:新授时间:2013(一)学习目标:1、会用调查问卷这种方式收集数据,用表格进行整理。

2、认识描述数据的方式条形图和扇形图,并学会作图。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描述。

二、问题导读:(阅读p135-p137页回答下列问题)1、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是。

2、统计中经常用整理数据。

3、研读P135问题1,被调查的这个班级共有名同学,喜爱娱乐节目的有名,占全班同学的。

4、、研读P136页,(1)为了更直观的看出表格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和来描述数据。

(2)扇形统计图是用一个表示各个部分的总数量,在圆里用大小不同的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这种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计算百分数;分量/总量(2)计算圆心角360°×百分比(3)画出圆和扇形标明百分数。

5.统计调查包括、、。

6.统计图一般有、、。

7. 叫做全面调查,它可以获得的情况,结果,但工作量,费时费力。

8.全面调查的方式很多,请将你认为最合适的调查方式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想知道班上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B.鹌鹑蛋和鸡蛋的营养哪种更好C.将一枚硬币抛向空中100次,落地后是正面朝上的次数多还是反面朝上的次数多。

D.2009年我国的工业产值比2008年的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分之几。

(1)问卷调查(2)实验法(3)查阅资料(4)咨询或访问A.、B. 、C. 、D.9.扇形图的一般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的百分之几;(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度数;(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上面算出的度数,在圈里画出各个扇形;(4)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三.问题训练:1.如图所示是天和商场5月份销售A、B、C、D四种品牌的空调机情况的统计图.(1)哪种品牌空调机销售量最多?其对应的扇形图的圆心角为多少?(2)若该月C 种品牌空调机的销售量为100台,那么其余三种品牌空调机 的销售量多少台?(3)用条形图表示该月这四种空调机的销售情况。

2.如图所示是某校初中段各年级人数占初中总比例统计图,已知八年级有学生906人,那么七年级的学生数是 。

1020304050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3.如图所示,这是某公司一年的销售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第 季度到第 季度的销售额增长最快; (2)全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 万元; (3)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长 %。

5101520253035404550一二三四4.为了描述我县城区某一天气温度变化情况,应选择( )A.扇形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直方图5.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 兴趣小组是( )A.书法B.象棋C.体育D.美术C空调20%D空调40%B空调30%A空调10%体育32%美术18%书法22%象棋28%6.某中学计划对本校七年级10个班的480名学生按“学科”、“文体”、“手工”三个项目安排课外兴趣小组,小明从每个班中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制成如下所示的表和图. (1)请将统计表、统计图补充完整;(2)请将小明的统计结果来估计该校七年级480名学生参加各个项目的人数。

7.下图是根据某中学为地震灾区捐款的情况而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在校学生有2000人,请根据统计图计算该校共捐款 元。

8、经调查,某班同学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60%,公交车占30%,其他占10%,请画出扇形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

9、调查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受欢迎情况,共调查学生100人,其中25人选择科技小组,5人选择书法小组,30人选择美术小组,40人选择歌咏小组,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不同小组的受欢迎情况。

10、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校舍之前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舍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如下数据:步行60人,骑自行车100人,做公共汽车130人,其他10人。

请将上面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根据你所制作的统计图,能得到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兴趣小组 划记 频数 百分比 学科 正正正正正 25 文体 正正 手工 正正正合计 50 505101520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151310 九年级35%八年级33%七年级32%10.1.2统计调查(2)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花艳霞戎岩审核:内容:10.1.2统计调查2课型:新授时间:2013(一)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2、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数据,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抽样、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反映总体的思想。

2.难点:样本特征的观察与归纳二、问题导读:(阅读p137-P139页回答下列问题)1、看问题2(1)我们发现这个学校有2000名学生,要是全面调查,难度太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对他进行抽样调查,它只抽取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数据推断的情况。

(2)总体:要考察的称为总体,如该校的2000名学生。

(3)个体:组成总体的考察对象称为个体,如该校的每一名学生。

(4)样本:被抽取的那些组成一个样本。

抽取样本时样尽量时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也就是随机抽样。

2、自学138页1、2、3段,完成填空。

样本容量:样本中称为样本容量。

调查时样本容量要适中,太少时,无法很好的反应总体情况;太多,则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3.抽样调查是只从总体中抽取___________进行调查,然后根据___________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___________,组成其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___________,被抽取的那些___________组成一个___________.4.为了了解一批手表的防水性能,从中抽取10只手表进行防水性能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抽取的样本是_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5.抽样调查具有____________的优点,它的缺点是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_,它得到的只是____________.比如为了解某牛奶公司生产的酸奶的质量情况作调查,这个调查适合作___________.6.下列调查的样本中不缺乏代表性的有哪几个___________.(填序号)①为了了解你校七年级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抽取七1班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②为了了解我国18岁青年的身高,从不同的地区随机抽取1000名18岁青年的身高;③为了了解一批洗衣粉的质量情况,从中抽取50袋进行调查;④为了了解某公园的每天游园人数,从中抽查一年中每个星期天的游园人数.三.问题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总体;B、考察对象的全体叫样本容量;C、总体中的部分叫个体;D、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总体的一个样本;2.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对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每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个体(B) 一批电视机是总体(C) 10台电视机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 10台是样本容量3、想知道一批灯泡的寿命采用什么调查方法?想知道一批导弹的杀伤半径,采用什么调查方法?为什么?4、2003年某区有15000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考察他们的数学考试情况,评卷人从中抽取了8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那么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是()(A)每名考生是个体(B)(B)这15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C)8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这是属于全面调查5下面几个问题,应该做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1)要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2)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3)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4)调查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5)调查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建立班级英语角的看法;(6)调查人们对电影院放映的电影的热衷程度。

6、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可采用什么调查方式?(1)考察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本班同学每周的睡眠时间;(3)了解全国八年级学生的体重,掌握学生的发育情况;(4)为了体现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关爱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国际奥委会明令禁止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

为了了解奥运会上运动员的执行情况,对运动员进行尿样检查。

7、今年我市将有7万名初中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市教研室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从中抽取了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

10.1.3统计调查(3)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花艳霞戎岩审核:内容:10.1.3统计调查3课型:新授时间:2013(一)学习目标:1、知道抽样调查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抽样调查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2.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二、问题导读:1、填空:(1) 针对问题,如果只用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观众的情况是。

因为、、、喜欢的电视节目有明显不同。

(2) 该地区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2:5:3,样本容量为1000,那么青少年应抽取人,成年人抽取人,老年人抽取人。

三.问题训练:1、如果整个地区的观众中,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3:4:3,要抽取容量为500的样本,则各年龄段分别抽取多少人合适?2.某学校为丰富大课间自由活动的项目,随机选取本校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是“你最喜欢的自由活动项目是什么”,整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1)学校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喜欢“踢毽子”的学生有多少人,并在图中将“踢毽子”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3)该校共有800名学生,请通过计算估计出喜欢“跳绳”的学生人数.3.某中学学生会为了解该校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让若干名学生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种球类运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图2,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图中用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代表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人数).图(1)图(2)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喜欢排球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扇形圆心角是多少度?(3)补全折线统计图.3、为了制定某市初中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A:测量少年体校180名男生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B: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C: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区各选两所中学,在这四所学校的七、八、九每个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取10名男生测量他们的身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