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一、生物1. 植物植物植物- 光合作用原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 植物的繁殖:通过种子繁殖、利用根茎和侧枝繁殖、利用叶片繁殖等方式进行。

-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各种气候、土壤和光照条件。

2. 动物动物动物- 动物的结构与运动:动物有不同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使其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其体内结构和生活性等特点进行分类。

- 动物的生活性:动物根据其食性、活动时间等性进行生活。

二、物理1. 能量与力能量与力能量与力-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 机械工作:机械工作是通过力使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

2. 声音和光声音和光声音和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

- 光的传播:光能够直线传播,也能被反射、折射和吸收。

- 颜色与光:可见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三、地理1. 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 月亮和星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是遥远的太阳系中的太阳和行星。

- 季节和气候: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季节的变化,气候受地球自转和倾斜度的影响。

2.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要合理利用资源。

-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保护地球资源和人类生活的重要责任,要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四、化学1. 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会引起物质的转变。

- 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物质可以通过混合和分离来改变其性质和形态。

-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物质,酸性溶液会酸性反应,碱性溶液会碱性反应。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包括:1. 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这些器官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这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阳光等条件。

3.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4. 动物的种类和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介绍了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 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生存,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等。

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性。

6. 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胎生和卵生。

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孵化过程,有的则需要经过变态发育。

7.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则水资源匮乏。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8. 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从地表、大气和地下水源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9. 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10. 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自然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如节约用水、保护森林、治理污染等。

深圳科学五年级知识点

深圳科学五年级知识点

深圳科学五年级知识点深圳科学五年级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生物学1. 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2. 遗传与进化:学习遗传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

3. 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物理学1. 力和运动:理解力的概念,学习牛顿运动定律。

2. 能量转换: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学习不同类型的能量转换。

3. 简单机械:认识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化学1. 物质的分类: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

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3.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排列规律。

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水循环:学习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3. 天气和气候:了解天气现象和气候类型。

环境科学1. 生态系统: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环保措施。

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与实验: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1. 科学精神:培养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科学伦理:了解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自然科学的基本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进一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极光)。

人速光源:(点燃的蜡蚀)、(点燃的油灯)、(开启的电灯)、(篝火)、(火炬)、(手电筒)、(点燃的火把)。

月亮、彩虹、玻璃幕墙、反光板等不是光源。

4.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5.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3.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刽(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4.七色光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2.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4.彩虹的颜色从(内圈)至(外圈)接顺序是:紫、靛、蓝、绿、黄、橙、红。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6.光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知识不仅包括基础的自然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的一些关键知识点:一、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了解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3. 月相变化: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三态: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

2. 能量的转换:学习能量守恒的概念,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如何相互转换。

3. 简单机械:认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生物和环境1. 生物的分类:学习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依据。

2. 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3. 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四、人体生理1. 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认识它们的基本功能。

2. 呼吸和循环系统:学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工作机制,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营养和健康:了解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五、科学探究1. 科学观察: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2. 实验设计: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数据分析: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六、科学与社会1. 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知识如何影响和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

2. 科学伦理:学习科学探究中的伦理问题,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探究态度。

3. 科学与环境:理解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 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2.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3. 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石块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放入水中会下沉。

4.制造一艘小船1.相同质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船→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5.浮力1. 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 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5. 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6.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7. 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8. 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9. 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 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 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当将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所以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

3.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或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 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2. 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 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2. “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排开水的体积。

3. 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油最轻。

4. 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5. 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6. 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说明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

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和水银,水银重于铜,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轻于浓盐水而重于清水。

7. 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8.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9.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1. 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温2. 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如:多运动;晒太阳、烤火等从外界物质吸收热量;吃点热的东西等。

3.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只是衣服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保温)。

2.给冷水加热2. 将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一开始是水袋是沉的,过一段时间后冷水被加热了慢慢浮起来了。

3.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 冷水和热水:如果轻重相同,(热水)的体积大。

如果体积相同,(冷水)重。

5. 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常温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液体的热胀冷缩1.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 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4. 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5.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4.空气的热胀冷缩1. 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2.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气体的体积变化程度比液体要大很多。

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4. 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5. 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面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

这是为什么呢?答: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就要向四面延伸。

有了这此缝隙,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季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

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

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熟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

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5.金属的热胀冷缩4.5. (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固体)的热胀冷缩最不明显。

6. 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6.热是怎样传递的3.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2)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3)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5. 热量绝对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7.传热比赛热性差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不良导体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在三种金属导热性能的比较中,导热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是:铜、铝、铁。

3. 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4. 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

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1.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但不能阻止热量的散失。

2.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3. 导热快的物体,散热(也快),保温效果(差),如(金属)。

导热慢的物体,散热也(慢),保温效果(好),如(塑料、木头)。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1. 钟表以时, 分, 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显示流逝的时间。

5.机械摆钟2.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3. 一个简单的摆有摆绳和摆锤组成。

下面挂的重物重量称为摆重,摆动的幅度大小叫摆幅。

4.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是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6.摆的研究1. 同一个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角大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

2.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3. 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中心的距离。

摆长=摆绳长度+摆锤中心到摆线的长度。

摆长≠摆绳长。

4.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5.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6.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