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 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习题及答案全解全析

人教A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习题及答案全解全析

20XX年人教A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习题及答案全解全析以下是小编整理了人教A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习题及答案全解全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A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习题及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悠长風子斐然成章榆荫另辟蹊径B.浮藻迷盲焚膏继晷编纂拭目以待C.有尝徇私自怨自艾笙萧矫枉过正D.叱骂刍议天伦叙乐砥砺风雨如晦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1/ 15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2/ 15甘心做一条水草!(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参考答案
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参考答案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
激浊扬清
4。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1).借代(2).拟人
6.(1)写出了红之广写出了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2) 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写出了千帆竟发、争先恐后的壮丽场面(3) 形象的表现出雄鹰矫健的身姿生动的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bàn yì
4.(1)《沉沦》(2)《父与子》(3)《再别康桥》(4)《四季随笔》(5)《草叶集》
(6)《静静的顿河》
5.(1)“蓬莱仙岛”原指神话里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小岛,这里喻
指在学问中深藏着的精神愉悦的境界。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劝勉自己的孩子要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带来的精神满足。

(2)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

的一种,大家要高度重视。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下载。

人教版2018年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人教版2018年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人教版2018年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目录1沁园春长沙(1)2沁园春长沙(2)3雨巷4再别康桥5大堰河——我的保姆(1)6大堰河——我的保姆(2)7烛之武退秦师(1)8烛之武退秦师(2)9荆轲刺秦王(1)10荆轲刺秦王(2)11鸿门宴(1)12鸿门宴(2)13记念刘和珍君(1)14记念刘和珍君(2)15小狗包弟(1)16小狗包弟(2)17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18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2)19短新闻两篇(1)20短新闻两篇(2)21包身工(1)22包身工(2)23飞向太空的航程(1)24飞向太空的航程(2)2018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史必修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沁园春·长沙(1)本同步练习共2页,共17题,满分为60分,用时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C)A.沁.(qìn)人心脾橙黄橘.(jú)绿金碧.(bì)辉煌百舸.(kě)争流B.龙飞凤翔.(xiánɡ)怅.(chuànɡ)然若失寥.(liáo)若晨星大体轮廓.(kuò)C.茫.(mánɡ)无边际沉.(chén)默寡言携.(xié)手并肩人烟稠.(chóu)密D.诗朋酒侣.(lǚ)遒.(qú)劲有力当.(dānɡ)局者迷遏.(è)制腐败【解析】A“舸”应读“ɡě”。

B“怅”应读“chànɡ”。

D“遒”应读“qiú”。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A.沁园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B.橘子州鹰击鱼翔挥斥方遒王侯将相C.主沉浮苍海横流漫江碧透峥嵘岁月D.竟自由指手画脚视若粪土怒不可遏【解析】B“州”应为“洲”。

C“苍”应为“沧”。

D“竟”应为“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①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使得一些国家唯其马首是瞻....,但在中国面前,却踢到了铁板上,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硬反击。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语文必修1 参考答案第一专题板块一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1.( 1)ɡě qi ú è ch énɡ ɡěi j ǐ( 2)絮絮妄曳惆怅2.( 1)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

(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

(3)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

( 4)比喻不屈服。

3.当 /我的紫葡萄 /化为 /深秋的 /露水, /当 /我的鲜花 / 依偎在 /别人的 /情怀, /我 /依然固执地 /用凝露的枯藤, / 在凄凉的大地上 /写下: /相信 /未来。

4.同意。

例如,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

5.冒号在这里起了总结上文的作用,三节诗都用“相信未来”结尾,好比乐曲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诗歌的主旋律,即诗人在绝望中诞生的坚定信念,以及由于对这种信念的执著而产生的崇高的悲剧感。

6.《沁园春·长沙》应该读得大气磅礴,《相信未来》应该读得沉重自信,《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应该读得热烈而富有激情。

7.主要的意象有: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的余烟、缠绕在周围的贫困。

这些意象带有灰暗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

8.现实环境的恶劣并没有浇灭诗人内心的理想,他以一种欲破茧而出的决心,对未来充满了强烈的憧憬,“相信未来”是身处绝境的诗人得以精神存活的惟一支撑。

9.(1)“看海去”在诗中反复出现,而且每次都是以“看海去看海去”重叠的形式出现,直接传达出“我们”要去远方看海、要去追逐理想的愿望之强烈、迫切。

(2)从形式上说,这种反复产生了一种复沓的效果,“看海去看海去”在首句、尾句与中间(第?輥 ?輲 ?訛句)三次出现,使得全诗具有一种整体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10.紧承第⑩句“登上阳台眺望”的内容,诗人选取了风中飘舞的“长发”这一意象,加上长发如同《蓝色多瑙河》音乐般飘荡的瑰丽想像,充分传达出年轻人对生活、对未来的“远方”充满幻想、充满期待的特点。

高一语文作业本答案

高一语文作业本答案

高一语文作业本答案一、阅读理解文章一:《生命的礼物》1. 问题:[填空]文章开头讲述了南京为了救活童子提前上映哪部电影?答案:《奇迹男孩》2. 问题:[判断]五年级的玲玲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演员”。

(对/错)答案:对3. 问题:[选择]以下哪项是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情感态度?答案:赞美4. 问题:[填空]文章主要围绕“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独自的才华和优点,都值得受到关注和鼓励”的主旨而展开。

答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独自的才华和优点,都值得受到关注和鼓励5. 问题:[选择]这篇文章的适读 objects 是()?答案:中学生文章二:《车站旁的秋天》1. 问题:[选择]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答案:小男孩2. 问题:[填空]将破旧的书包分成两包的人是小男孩的()?答案:弟弟3. 问题:[选择]这个故事表达了()的思想感情?答案:乐观向上4. 问题:[填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像小男孩一样用微笑去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

答案:要像小男孩一样用微笑去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5. 问题:[选择]这篇文章主要给读者传达的信息是()?答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并解决它们。

二、写作练习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我的梦想我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从小我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热爱,每当我看到那些丰富多彩的实验,听到那些神奇的科学故事,我都觉得无比兴奋。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要努力学习,不断积累知识。

科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领域,我需要学习数理化等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我会多读科普书籍,参加科学实验课程,争取在学校的科技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除了学习,我还要培养实践能力。

科学研究需要实验和观察,需要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会参加科学实验小组,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24飞向太空的航程(2) 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24飞向太空的航程(2) Word版含答案解析

作业本24 飞向太空的航程(2)本作业本共2页,共6题,满分为23分,用时3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 42454291现代文明既造就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繁荣,也孕生了种种欲望人、技术人、工具人等异化的人和单向度的人,由此,以情为内核的艺术和审美的出场必然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

确切地说,艺术和审美并不能承担拯救世界的沉重使命,但它们确实是可以给予生命滋养、呵护、澄明、提升的深层源泉和特殊力量的。

西方现代美学孕生的原初使命就是对于长期被科学世界所忽视的人的感性的关注。

康德构建了审美判断的情在纯粹理性的知和实践理性的意之间的通道,席勒进而认为,惟有美的自由观赏才能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并把和谐带入社会。

在当代生活实践中,和谐生命的具体形态不应是单一的。

在中国文字中,“和”的本义是歌唱的应答与乐器的和声,后引申为不同事物的相辅相成和多样统一。

“和”不仅是相从相应相顺相合,也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

因此,“和”的审美境界不是简单趋同,而是在矛盾冲突和多样统一中达致和谐。

美能够调解矛盾,它在生命实践中,否定简单单一性、片面无冲突性、绝对静止性、机械强制性等,倡导丰富差别性、多样矛盾性、动态统一性、情感诗意性等审美属性。

审美化的和谐生命,犹如精彩的电影和舞台剧,活色生香,矛盾而动态平衡,冲突而升华超越,赋予了生命丰沛的内涵、多彩的面貌和美丽的诗情。

就如凤凰之涅槃,毁灭的悲壮成就了新生的欢乐。

如果说在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审美是与人文主义思潮和工具理性批判相联系,那么引入中国现代文化语境后,审美则同时承担了工具理性批判和情感生命启蒙的双重职责,它把反对生命欲望化和反对生命工具化同时推向了历史的前台。

中国现代审美人格不仅以情为生命的本体张目,也倡导由启情而美情,最终把情感的涵育导向了人格的美化。

审美人格不仅把感性与诗意带入了我们的生活,也把反思与批判带入了我们的视野。

在中国当代生活中,人对物质生活的高度热情及其伴生的欲望追逐,人对理性与技术的崇拜追求及其人性的片面发展,人的主体意识高涨所伴生的个人主义、自我中心等倾向,使人的自身发展面临着复杂的不容回避的挑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课时作业 1[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 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答案:C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同伴)激扬...(地位很高的人)..(激浊扬清)万户侯D.击水..(不平凡)岁月稠.(多)..(击打水)峥嵘解析: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

“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

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___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在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共12课含答案)【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共12课含答案)【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共12课含答案)课时作业1[基础演练].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uò”“ɡuō”“dūn”“ch ún”。

答案:c.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方遒怅寥廓漫江B.浪遏飞舟主沉浮鹰击长空c.百侣激扬万户侯D.击水峥嵘岁月稠解析: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

“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

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___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在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_______。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高中新课程作业本语文必修一答案参考答案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板块一吟诵青春1.(1)ɡějúâzhēnɡ rong âchàng liáo2.(1)满江(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

(3)奔放(4)激浊扬清(5)把……看做粪土3.诗余长短句宋朝小令中调长调词牌词题4。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1).借代(2).拟人6.(1)写出了红之广写出了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2)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写出了千帆竟发、争先恐后的壮丽场面(3)形象的表现出雄鹰矫健的身姿生动的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7.同意。

理由略8.D9.(1)10.山、林、江、舸、鹰、鱼。

11.《沁园春长沙》以设问句为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做了巧妙地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板块二体悟人生1.wǎnɡmiǎn nìshāpǐzhífǔkēbàn yì2.(1)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2)坚毅而不屈3.(1)b (2)a (3)a (4)b (5)b4.(1)《沉沦》(2)《父与子》(3)《再别康桥》(4)《四季随笔》(5)《草叶集》(6)《静静的顿河》5.(1)“蓬莱仙岛”原指神话里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小岛,这里喻指在学问中深藏着的精神愉悦的境界。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劝勉自己的孩子要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带来的精神满足。

(2)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个人的人生得失的。

6.(1)《我的四季》:四季是生命的过程,是少年时期的播种,青年时期的浇灌,中年时期的收获,晚年时期的品味。

(2)《四季谣》:四季是执著的付出,是“我”的奉献与“你”的需求永远无法相交的遗憾。

(3)《四季》:四季是守望者孤独的坚持,是一棵被移植的针叶木对故土的思念,是一颗漂泊的心对港湾的渴盼。

7.①句中“流失”用词不当,改为“流逝”。

②句中后一分句缺少主语,“涉及”前面应加上“作品”。

③句中“作者刻意淡化父亲的角色意识是有意义的”一句句式杂糅,去掉“是有意义的”;“倾心、尊重、平等、开怀”词序不当,调整为“平等、尊重、开怀、倾心”。

④句中“或许”之后加一个“也”字,构成关联词“即使……也……”的正确搭配。

8.作者写道:“想起感情的生活,我有难以说明的歉疚、忏悔和创伤,因此,我要劝你珍惜爱情。

不要把感情上的冲动和爱情附会在一起;不要让这样的冲动,成了爱情的负债。

”作为父亲的杨子,在儿子面前真诚地表露自己在感情生活方面的过失,这种从负面着眼思考感情生活的教训和毫不掩饰的表白,能直抵人的心灵,收到对话艺术化、情感化的效果。

9.因为十八岁的年龄,对于爱情,会有非常简单的定义,所以,初恋的失败有时就变得不可避免,“不幸”二字凝结了父亲对正做着彩色梦的儿子负责的提醒;当失败成为现实时,父亲要求儿子率性表露自己的悲伤,用“哭”来宣泄所有因为失恋而带来的不良情绪,“不妨”二字凝结了父亲对可能面临失恋打击的儿子深深的理解;初恋不是青春的全部,不能因为失恋而失去青春的健康和理想,“不要”二字凝结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0.“水源”就是机遇,“容器”好比是充分的准备。

俗语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因此,只有准备充分,成功才会来敲门。

“经历与感受”略。

11.作者在生命夏季的遭际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新踏上生命的征程。

12.(1)这段写“我”回忆小时候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温馨画面,“打散姥姥的发髻”,“将小小的脸贴上去”以及姥姥“将手绕过来搂我”的细节,真切地体现了“我”与姥姥的亲密无间,体现姥姥对“我”的细心呵护,这与母亲“轻视我的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所以“我”才会“一直不大喜欢她”。

(2)从行文结构来说,这段描写为下文“我的救兵很快到了”以及“我的形势逐渐好转”的叙述作了铺垫。

13.高考的时候,母亲给姥姥奔丧,“我”感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寂寞、失落。

恰恰是高考这样特殊的情境,使“我”真正感受到,母亲的操心与关爱是“我”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

从“我”对母亲的理解、关爱可以看出“我”长大了。

14.这段生活经历,让“我”也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深沉、持久以及只求付出不计回报的博大。

同时,由写“她有点老了”自然引出第?輧?輮?訛段母亲的自责,并进而引出了女儿回报母爱的问题。

这是由“我”母亲作为女儿所引发的问题,当然也是“我”这个女儿所思考的问题。

由此,才引出了全文最后几段对“还清她倾注给我的爱”的思考,最终引出“许愿”以点题。

15.对于母亲的付出,最初“我”是不理解的,“我一直不大喜欢她”,“烦”她,甚至“太恨她”。

此时,她是“我”的对立面。

所以,长时间里,“我”心目中的“妈妈”,其实就是一个“我”无法亲近的外人。

而经过高考之后,“我”渐渐理解了母亲,可是却又因读大学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和她“逐渐疏远”,所以,还是一直用“她”来称呼母亲。

板块三设计未来1.榷犄刹恪瞠斟2.(1)×(2)×(3)×(4)×(5)×(6)?菁(7)?菁3.(1)用于列举的省略。

(2)表示静默或思考。

4.略(提示:马克思具有良好的操行、优异的才能、超强的语言天赋、丰富扎实的文史知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社会科学类的人才。

马克思后来选择了能为全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与他在中学时代所获得的教养是分不开的。

)5.略(提示:关键在于理解罗素面对自我的从容淡定,面对世界的真实悲悯,从中感受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的价值。

)6.“精神原则”指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理想和追求;“肉体原则”指自己的身体条件。

7.“安静”指解决了自身精神追求和体质条件之间的矛盾的一种状态。

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只有有了强健的体质,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而才能安心干好自己的事业。

8.选择职业时一定要选择力能胜任的职业,只有这样才会有信心干好它,不然就会自愧无能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9.母子二人的穿着和动作都显得相当随意,没有平素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拘束感,表明母子之间很平等,很亲近,相互之间没有隔膜。

正因为有这样融洽的氛围,才会出现后来两人越谈越投机,话题“无所不包”直至“午夜以后”的情况。

10.儿子面对生活有着不少的困惑和苦恼,担心母亲不理解,有顾虑,因此一开始用试探的口气问。

而对于考大学这个敏感问题的回答,让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真诚与平和,同时,母亲的话也让儿子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生活经验之丰富,值得信赖,所以,后来就放心地敞开心扉与母亲交流起来了。

11.(1)要无所畏惧而负责地面对一件事(或“认真而尽力地面对一件事”);(2)我们应该关爱别人,也能平静而坦然地接受别人的爱。

12.示例: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给年轻人提出很有价值的人生建议,在教育子女方面很有办法。

能够与子女平等相待,能够理解子女的心思,对待子女的想法与行为相当宽容。

第一专题检测1.(1)cãnɡzēnɡ(2)chãnɡdânɡ(3)ɡěi jǐ(4)shāshà(5)jìjǐ(6)lãi lâi bǐnɡpínɡ2.百轲争流—百舸争流嘻游—嬉游摇拽—摇曳人世心酸—人世辛酸愤力以赴—奋力以赴皇然若失—惶然若失3.(1)符合语境。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我”在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中面临的艰难和痛苦。

(2)符合语境。

“赤子之心”比喻纯洁无瑕的心。

成长必定会带来烦恼,这是人在成熟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驿站。

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俗世中始终做最真的自己,并在保持纯真的同时享受精神的快乐。

4.(1)略(提示:外在于身的“物”是很多很多的,内在于心的“物”却很少很少,只有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给自己的生存意义一种圆满的回答。

当然这种回答是建立在痛苦和艰难的抉择之后的。

这里的比喻十分妥帖地表现了“多”与“少”的矛盾。

)(2)略(提示:“船票”、“风暴”等喻体丰富了句子的内涵。

作者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后,就明白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既然作者存在的意义如此,那就开始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风骤雨的生活里用笔奋力画出一条有价值的生命航道,为社会奉献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的精神产品。

)5.(1)渲染了作者对岁月转瞬即逝的意外,既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又有一份“流年似水”的迷惘。

(2)问号、叹号的连用,强化了标点符号的情感功能。

因为作者情愿放弃一切,但惟独不能放下创作的笔,没有了笔,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问号与叹号同时表达了“笔”就是作者生存的精神支点的信念。

(3)破折号在文意上起递进的作用,在情感的表达上强化了作者由于错失机遇“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的懊恼和痛心。

6.示例:十八岁的青春让我想起冲破云霞、光芒耀眼的朝阳;十八岁的青春使我想起妙曼婀娜、吹拂于高原塞北的春风;十八岁的青春叫我想起翠色葱茏、将诗意恣肆挥洒的佳木:整个世界填满了十八岁青春的凌云壮志和冲天梦想。

7.示例:理想是灯引你走到黎明8.略9.①句正确,不用修改。

②句中“最显眼的你的书架的位置”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你的书架的最显眼的位置”。

③句中“展现”用词不当,应改为“融合”。

10.略(提示:扣住“青春万岁”的主题,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

)11.万类霜天竞自由风华正茂挥斥方遒12.(1)寒秋,独立在橘子洲头,面对北去的湘江(2)一是为了押韵,二是为了突出青年毛泽东面对险恶形势的飒爽雄姿。

13.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和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14.不能。

“击”、“遏”蕴涵着一种力量,表现了词人和同学们为了改造中国而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斗志豪情。

15.略16.写的是离别的场景。

“蜜甜”和“忧愁”并不矛盾。

“蜜甜”说的是诗人与日本女郎之间的情谊深厚,让诗人觉得蜜甜;而“忧愁”则指因为分别而生起的离愁别绪。

17.“泥土”淳厚、无私、平凡,诗人高度赞美“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的自我献身精神。

18.古代诗歌经时间冲刷,已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19.(1)诗句如珊瑚般美丽而持久。

(2)诗歌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

20.略(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21.略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板块一求学之道1.(1)zhîng gǎo pùcān xǐng xūyúzhuàn dîu jiēfǒu yí(2)楫锲跬骐骥驽镂2.(1)名词作状语,每天(2)名词作动词,游泳(3)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1)广博地学习学问广博精深(2)藏身托付;把理想、感情、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3)一般人许多人(4)跟从并且表结果或目的的连词(5)小的方面要学习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4.(1)a ?摇(2)a (3)b (4)a (5)b5.(1)①兼词,于之②句末语气词③句末语气词(2)①介词,在介词,比②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③与“嗟”形成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示感叹④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3)①代词,指代“众人”②句中语气词,表揣测③代词,可译为“他(们)的”代词,可译为“他(们)”④代词,指代“书”⑤代词,指代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⑥指示代词,相当于“这”6.(1)宾语前置(2)被动句(3)判断句(4)介宾短语后置7.(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出于蓝)(2)锲而不舍(3)登堂入室8.(1)荀子(况)儒唯物主义(2)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昌黎古文韩柳9.(1)深水,深潭(2)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3)用刀雕刻(4)浮躁,不专一10.(1)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