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课时分层训练25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5讲 课时分层训练28 含答案 精品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八)(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①②③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①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②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③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①②③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C[①为胰岛素,注射后能降低血糖,引起低血糖,严重时出现昏迷;②为生长激素,注射后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软骨的生长;③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注射后会引起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
] 2.临床观察发现,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而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引起“呆小症”。
上述现象说明() 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的效应比生长激素的效应强B.生长激素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影响人体的发育过程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是受垂体分泌的激素来调控的C[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从题干中不能得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受垂体分泌的激素调控。
]3.“环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如杀虫剂、增塑剂、除草剂、洗涤剂等,在动物体内富集引起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环境激素”可能通过破坏激素的生成和降解导致激素分泌过多B.“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调控类固醇代谢的激素调节导致激素分泌不足C.“环境激素”只能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D.受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的雌鱼,表明环境中存在类雄性激素C[由题干分析可知“环境激素”不仅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等。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命题报告]1.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液体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液B.甲、乙、丙中可能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C.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由题图可知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A正确;激素、尿素、葡萄糖、CO2都为内环境的成分,可存在于甲、乙、丙中,B正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血浆)中,C正确;红细胞中O2浓度比血浆中的高,D错误。
]2.(2017·广州市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B.甲状腺激素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某些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A正确;甲状腺激素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某些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导致呆小症,智力低下等,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3.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单细胞生物大多直接生活在水中,没有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而尿液不属于细胞外液,因而不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如果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也会出现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 第2章 第2讲总复习同步练习 新人

必考内容必修3 第2章第2讲一、选择题1.在201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8年十一届全运会以及到2018年广州亚运会,其反兴奋剂的力度一届超过一届,检测手段也更为先进。
但高科技的力量却为许多服用者推波助澜,有些不容易检测出来的基因工程产品(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就可能诱惑一些运动员服用或使用。
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协同作用C.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D.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答案 C2.小王因故没有吃早饭就去上学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仍然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
关于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血糖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C.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答案 C解析小王到第四节课时仍然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说明有足够的血糖供给,而这些血糖来自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低血糖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答案 A解析本题以实验形式考查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根据题干信息,要求以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的症状为观察指标,也就是当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激素(胰岛素)后,正常小鼠会表现出某种(低血糖)症状,然后再及时补充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果此时小鼠的这种(低血糖)症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就能够证明胰岛素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故A项正确。
4.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
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①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2018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讲 细胞工程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3

课时分层训练(四十)(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2017·芜湖模拟)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过程获得的细胞是正常植物体经____________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顺利完成③过程,除了需要各种无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不同功能的物质)。
该过程形成的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从过程④的结果看,它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在探究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结果:①只有细胞分裂素时,组织块产生愈伤组织②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时,愈伤组织不分化③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时,愈伤组织分化出芽④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时,愈伤组织分化出根由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单倍体性细胞是减数分裂的结果,该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2)愈伤组织培养基成分除无机物、有机物外还需加入植物激素。
(3)过程④为再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该实验结果显示,植物激素的种类及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分层训练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六)(建议用时:45分钟)[命题报告]1.下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若刺激a处骨骼肌,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并引起骨骼肌收缩反射。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b和d分别表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收缩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b上双向传导D.反射活动进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C[刺激骨骼肌,能发生反射活动,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一侧,因此b和d分别表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正确;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单向传导,这是由于突触结构决定的,C错误;c表示突触结构,在突触间隙中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2.(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B[K+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Na+、Cl-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B错误。
]3.(2017·吉林市三模)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后发挥作用D.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也能使某些腺体分泌C[兴奋部位细胞膜的两侧表现为外负内正,A项正确;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B项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但是没有进入突触后膜,C项错误;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也能使某些腺体分泌,如导致胰岛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D项正确。
]4.(2017·吉林长春二模)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不在脑干,D错误。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6讲 课时分层训练29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九)(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只在果实中合成,并能促进果实成熟B.脱落酸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促进细胞分裂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生长的促进效果一定不同D.植物茎切段中乙烯含量升高,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D[乙烯在植物各处均能合成,A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B错误;最适浓度两侧的两个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促进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
]2.(2017·陕西安康二模)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促进生根的效果即不相同B.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C.可以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D.该实验前需做预实验A[在生长素类似物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找到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A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B正确;生长素类似物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浸泡法为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C正确;为了给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该实验前需做预实验,D正确。
]3.(2015·重庆高考)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
(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据《齐民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据《广志》)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B[A项,棉花适时打顶,可以解除棉株的顶端优势,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棉株侧枝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棉花产量。
2018年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课时分层训练25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C[人体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则尿量增加。
因此,A、B、D选项错误。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主动饮水。
]2.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转化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B[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受体,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A正确。
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主要依赖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B错误。
血糖的三个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路,C正确。
血糖转化成的氨基酸是人体自身所能合成的,所以为非必需氨基酸,D正确。
]3.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
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B[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的结果,而机体能量的来源是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故个体血糖浓度降低时,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与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它们的分泌会增加,C正确;像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故D正确。
2018届新坐标高三生物一轮文档讲义:必修3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含答案 精品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下图中①~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 处,a 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b 处CO 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 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用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的正误。
(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3)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提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提示】血浆中含有缓冲对NaHCO3/H2CO3等,机体产生的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填充有关内环境物质转换关系的图示。
已知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的多种细胞,据图填充下列有关内容。
(1)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2)b中细胞2是否都消耗O2,尝试举例说明。
有的细胞不消耗O2,如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
(3)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于上述图示内环境中的有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CO2②K+③氨基酸④胰高血糖素⑤神经递质⑥尿素⑦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⑧呼吸酶⑨血红蛋白⑩消化酶(4)a、b、c三种细胞外液中,c中的细胞种类最多。
1.明确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2.熟记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A组基础达标
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C[人体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则尿量增加。
因此,A、B、D选项错误。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主动饮水。
]
2.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
D.血糖浓度过高时,转化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B[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受体,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A正确。
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主要依赖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B错误。
血糖的三个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路,C正确。
血糖转化成的氨基酸是人体自身所能合成的,所以为非必需氨基酸,D正确。
] 3.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
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B[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的结果,而机体能量的来源是有机物质
氧化分解产生的;故个体血糖浓度降低时,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 正确;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 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与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它们的分泌会增加,C 正确;像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故D 正确。
]
4.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尿糖检测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B .科学家将上述两种酶固定在糖尿试纸上就可检测尿糖
C .步骤③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
D .为确诊患者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B [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A 正确;将上述两种酶和无色的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B 错误;步骤③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根据葡萄糖含量由少至多依次呈现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C 正确;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不一定为糖尿病,如一次性吃糖过多,肾脏病变等,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D 正确。
]
5.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表。
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比较项目尿液
血浆体积
(mL·h -1)
Na +(mg/kg)K +(mg/kg)Na +(mg/kg)K +(mg/kg)注射食盐水前
25153515545注射食盐水后
40123013537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D .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B [由表格数据分析,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血浆中Na +浓度降低了,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注射食盐水后尿液多了,则抗利尿激素减少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