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综合解题万能模型
中考物理电学综合答题技巧

中考物理电学综合答题技巧
1.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对额定电压已经模糊、额定功率为1w 的小灯泡进行了如下研究,按如甲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
(1)据图判断,实验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是 (选填恒定变化)的。
(2)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5V时,2min 内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多少?
2.在图甲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规格为0~0.6A,电压表的规格为0~15V,灯泡上标有6V 6W字样,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
(3)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
最小阻值及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3.如下图,一只标有8V 4W的灯泡L与一只滑动变阻器R串联,开关S闭合,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灯泡正常发光。
当滑片从b点滑到a点时,电路中电阻增大了6。
求:(1)灯泡的电阻值及电源电压 (2)滑片P在a点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
(3)你在计算过程中用到了什么近似?
4.如下图,电源电压恒定为24V,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定值
电阻R2的阻值为24,当开关S闭合,S1 S2都断开且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灯L正常发光
(1)灯泡L的电阻是多少?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3)当S1 S2都闭合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
这个最小值是多少?。
初中物理: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复习—-常见电学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物理复习:常见电学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物理综合题是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现象或者物理过程的试题,它将物理课程中各部分知识通过试题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物理学科之内,但是创设的情景也可以超出物理本学科之外,既可以是物理学科内综合,也可以是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综合。
学科内的综合题又可分为单独的知识体系内的综合,比如电学综合题、热学综合题、光学综合题;也可以是学科内的大综合,比如电学与热学的综合、电学与力学的综合等等。
在八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电学内容,由于知识的局限性,本文仅仅探谜电学综合题的特点、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电学综合题概述电学综合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电流、电压、电阻、电功以及电功率。
其中欧姆定律是联系电流、电压、电阻三个基本物理量的纽带,也是分析和计算电功、电功率的重要工具。
常见电学综合题类型:电路结构和欧姆定律的综合;电路变化和欧姆定律的综合;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的综合;电路故障的分析、电路参数的变化与计算等。
在解答综合类试题时,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各物理现象之间、物理现象与其他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要在物理现象发生变化时抓住不变的物理量,抓住同一物理过程中各方面相同的物理量,选择所需要的物理规律、定律、公式来建立题设条件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求出正确的答案。
具体到电学综合题,解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分析题中涉及的电学知识点有哪几个,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通过有关公式联系起来,从而找准“切入点”。
下面以两类常见电学综合题为例进行说明。
二、电路参数变化类的综合题电路结构或者参数的变化一般由三种情况造成:一是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的变化;二是由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引起的变化;三是由电路故障(短路或者断路)引起的变化。
(一)例题剖析例1:小宇同学设计了一盏可调亮度的简易台灯。
下图为电路原理图,其中L为小灯泡,R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且低于安全电压的电源,S为开关。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学魔方

I总=I1=I2 U总=U1+U2 R总=R1+R2
I总=I1+I2
U总=U1=U2
1/R总=1/R1+1/R2
R1 R2
I1 I2
U1 U2
U1=I1R1
U2=I2R2 U =IR
R
I
U
R1
R2 R
I1
I2 I
U1
U2 U
串联
R总=R1+R2
I总=I1=I2
U总=U1+U2
并联
A
R1
R2
R3
S1 S2
当S1、S2都断开时:
A I=0.3A A R1 R2 A A
R1
R2
R3
S1 S2 R3 S1 S2
A A
R1 R2串 联ຫໍສະໝຸດ R3S1S2
R1=20Ω
串 联
R2=20Ω
I=0.3A
U=?
当S1、S2都闭合时:
R1
R2
A A R1 R2
A A
R3 S1 S2
R3
S1
S2
A A R1 R2
40Ω
8V
R1 S
?
12V
谢谢
电学魔方
如何攻克欧姆定律相关计算这道难关? 学会了电学魔方,她将会把困扰很多同学的电学计 算题变换成为一个简单的九宫格填字游戏!
R1 R2 R
I1 I2 I
U1 U2 U
1、公式
2、变形公式
I
U R
R U I
U IR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
串联电路 电路图 并联电路
电流关系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学九宫格解题思路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Ω,R2=20Ω,闭 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2)通过 R2的电流是多少?
I总 I1 I2 U U U R总 R1 R2
解: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I1=0.3A
所以R1两端电压U=I1R1=0.3A×10Ω=3V
∴通过R1的电流I1= U /R1=9V/10Ω=0.9A
通过R2的电流I2=I总-I1=1A -0.9A=0.1A
∴R2= U / I2 I 2 U U1 U 3 R总 R1 R ? 3
解:当S1闭合、S2断开时,L1与L2串联此时电路 中电流I1 =0.8A 总电阻R 总=R1+R2=6Ω+4Ω=10Ω 电源电压U=I 1R总=0.8A×(6Ω+4Ω)=8V 当S1断开、S2闭合时,L1与L3串联,此时电路 中电流I 2=0.5A
I总 I1 I2 U U U R总 R1 R2
解:当S1、S2都断开时R1、R3串联,电压表测 R1两端电压U1=6V,此时电路中电流I=0.6A。
∴R1=U1/I=6V/0.6A=10Ω
R3两端电压U3=IR3=0.6A×5Ω=3V ∴电源电压U=U1+U3=6V+3V=9V
当S1、S2都闭合时R3被短路,R1、R2并联, 此时干路中电流I总=1A
R‘总=U/I 2=8V/0.5A=16Ω
∴L3的阻值R3=R‘总-R1=16Ω— 6Ω=10Ω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3=5Ω,当开 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电 压表的示数是6V;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 的示数为1A。求R1、R2的阻值。
(完整)九年级物理电学部分解题技巧

九年级物理电学部分解题技巧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
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a、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b、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
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
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专题14 电学综合计算(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14电学综合计算模型构建|真题试炼|模拟演练|题组通关|||模型01一般电学综合问题【例1】(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灯泡L标有“6V3W”的字样,定值电阻R=10Ω,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
将开关S1拨至2,滑片P移至a端,灯泡正常发光。
(1)求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2)滑片P移至b端,开关S1拨至1,求定值电阻R工作10min产生的热量;(3)接着将开关S拨回2,电流表示数为0.24A,求此时灯泡的功率。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灯泡L 两端的实际电压为U 实=U -U 1=6V-4.8V=1.2V 此时灯泡的功率为P 实=U 实I 实=1.2V×0.24A=0.288W 答:(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5A ;(2)滑片P 移至b 端,开关S 1拨至1,定值电阻R 工作10min 产生的热量为240J ;(3)接着将开关S 拨回2,电流表示数为0.24A ,此时灯泡的功率为0.288W 。
【变式1-1】(2024·四川成都·一模)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 ,小灯泡L 标有“2.5V 1.25W”字样且灯丝电阻保持不变,电流表A 的量程为0~0.6A ,电压表V 的量程为0~3V ,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30Ω。
(1)闭合开关S 1、S 2、S 3,断开S 4,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当电流表示数为0.3A ,求定值电阻R 1的阻值;(2)闭合开关S 2、S 4,断开S 1、S 3时,在保证电路安全情况下,求电路总功率的范围。
【变式1-2】(2024·安徽滁州·一模)如图甲所示的是某种触摸式台灯,它有三个挡位,其工作原理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将单刀三掷开关S掷于触点1时,灯泡L不发光;将开关S掷于触点2时,灯泡L发出的光较暗;将开关S掷于触点3时,灯泡L正常发光。
初中中考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完全解析

【导语】电学⼀直是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同学看到复杂的电学题⼼⾥就会不⾃觉的头脑发懵,不知道要怎么下⼿,整理了电学中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分析,也就是说,把这篇⽂章看懂,基本上电学不在话下!⼀、理清“短路”概念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将某个⽤电器(或某部分电路)⾸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电器不⼯作,并不损坏⽤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可⽤实验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L2仍发光(较亮)。
为帮助⼤家理解,可将L1⽐作“有阻”,⽽开关S的局部短路通道则⽐作是“⽆阻”。
电流只会“⾛⽆阻”⽽不会去“⾛有阻”。
即L1短路不⼯作,电流从导线经过。
⼆、识别串并联电路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法,电流法;等效电路法;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如果有,则所分的⼏个分⽀之间为并联,(分⽀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条(⽆分⽀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法学⽣容易接受。
⑵节点法:没经过⽤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个节点,观察每个⽤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如上图2各个A点都与电源正极相连,各个B点与电源负极相连,可以简化为图3。
在图3中,R1、R2、R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可忽略不计。
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
⽽电流表的内阻很⼩,串联在电路中⼏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在电路分析中,电流表可以看成⼀根导线,去掉后改成⼀根导线即可。
三、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特点1.两个电阻⽆论是串还是并联,其中⼀个电阻增加,总电阻都增加。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准格尔旗第四中学物理教师:王泉一、电学模型(一)模型口诀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模型归纳示图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去元件法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判断电路故障 故障未给出 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正确识别电路办法 判断电流电压示数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
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
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
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解题万能模型》
电压相同的两个电路中: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电学综合题共同的特点是首先通过通断开关,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路状态,(这是一个将整体化为部分的过程对应学生能力中的分析能力)每一个电路中都会给一部分已知,基本是我们熟知的这几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最后会给某两个电路中的物理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这其实是将两个电路状态进行综合)
所以解电学综合题,首先要进行分析,将一道题化成一个简单电路,并且画出等效电路图并且确定电表测量哪个用电器,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画对,因为不同的的电路连接方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同,规律不同,这一步错,之后的所有步骤都会错,会白白浪费时间。
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有两种,一,电流流向法,二,等电势法,也叫节点法。
往往我们要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电路连接方式和画出等效电路图。
这两种方法,是我们的必备的基本功,一定要好熟练掌握。
(化整为零,将整体变为部分,是难度降低,从而使为题得以解决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一次性将整个山移走,但是我们可以一筐一筐的将土移走,这样可以将不可能完成的事得以变成现实,解题与此相类似)
分析结束,就要进行综合,这样可以把不同电路的已知条件综合在一起,有利于解题(题目之所以难解,是因为已知太少,综合可以零散的已知整合在一起从而很方便的找到未知。
题目一般会给几个综合性的已知,比如电流比,电压比,功率比,电阻比。
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已知。
那么如何应用呢?
上面的这个万能模型,系统直观的展现了应用的思路。
电路连接方式发生变化的时,不变的是用电器的电阻和电源电压,变化的是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其两端的电压以及电功率。
我们都学过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电阻比决定电流比,电压比和功率之比,也就是不变量决定变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到了不变量电阻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那么其他的量都能确定。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通过题目中所给的变量比---电流比,电压比,功率比,找到电阻比,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一,首先看如何通过电流比如何找到电阻比;
我们学过并联电路中,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即I1/I2=R2/R1
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压相同,如果两个电路电压电压不变,那么两个电路的电流比就等于两个电路总电阻的反比。
比如
I 1/I 2=(R 1+R 滑2+R 2)/(R 1+R 滑1),
这样就可以通过电流比找到电阻比。
箭头是双向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这种等量关系通过电阻比确定电流比。
U 1/U 2=R 1/R 2
I 2
2
,
中的原理找到电阻比。
U 1/U 2=2/3=I 1R 1/I 2R 1=I 1/I 2= (R 1+R 滑2+R 2)/(R 1+R 滑1)
3,
比如
I 2 R 1 R 滑1 R 1 R 滑2 R 2
I 2
U1/U2=I1R1/I2(R1+R滑2)=(I1/I2)(R1/R1+ R滑
2)
(I1/I2有时候题目中会给,有时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求得,有时候需要按照“一”中模式先转化为电阻比)
三,功率比的应用模式和电压比的应用模式相类似。
可类比这里就不详细讲解了。
应用例题:2013年北京中考试题
解:首先将题目分成三部分,完成分析的过程。
分别得到如下三个等效电路图; 1,
2,当闭合开关S 和S 2,断开开关S 1和S 3有如下等效电路图:
I 2
3,当开关S闭合,断开S1,S2,S3有如下等效电路图:
(1)题目已知不同电路不同电阻的功率比和与功率比相对应的电阻电压比,求电流比,
根据《万能模型》中所展示的,依据电功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找到题目要求的电流比:P1/ P2=I1U1/ I2U2=8W/3.5W=(I1/I2)(U1/U2)= (I1/I2)4/7=16/7
解得I1/I2=4/1
(2)根据《万能模型》所显示的,电学题中努力的方向是找到不变量电阻
之间的关系,电阻的关系确定了,就可以确定其他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知道电流比了,就可以通过电流比确定电阻比了。
I1/I2=(R1+R2+R滑2)/(R1+R滑1)=4/1 (1)
U1/U2=4/7=R1I1/(R1+R滑2)I2 = 4R1/(R1+R滑2) (2)
又因为:R1/R2=1/5 (3)
三个式子联立可解得R滑2=6R1,R滑1=2R1
则,I1/I3=(R1+R2)/(R1+R滑1)=2/1
P1/P3=I21R1/I23R2=4/5 又因为:P1=8W
则P3=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