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_赵金洲

合集下载

页岩气藏缝网压裂数值模拟(赵金洲等)PPT模板

页岩气藏缝网压裂数值模拟(赵金洲等)PPT模板
响分析
D
5.4.4地层 参数对井 产量的影
响分析
202X
感谢聆听
A
3.1.1雷诺 输送方程
B
3.1.2参考 域内的质 量守恒方

C
3.1.3参考 域内的动 量守恒方

D
3.1.4结构 动力学方

第3章页岩气藏压 裂裂缝模拟方法及 应用
3.2流固耦合ALE有限元 算法
3.2.1流域边 缘处理
3.2.2流域内 部处理
3.2.4网格更 新
3.2.3网格剖 分
第3章页岩气藏压裂裂缝模拟方法及应用
3.3应用分析
3.3.1水平井分 段多簇射孔参数
优化
3.3.2页岩气藏 压裂复杂裂缝模

05
第4章水力压裂微地震反演研究
第4章水力压裂微 地震反演研究
4.1基于模拟退火方法的微地震 反演 4.2基于震源力学的微地震反演 结果校正 4.3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水力压裂微地震反演研究
4.1基于模拟退火方法的微地震反演
第1章页岩储层水力裂缝的起裂理论
1.1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起裂的影响
01
1.1.1天然裂缝性岩体的强度特 征
0 2 1.1.2天然裂缝性岩体的剪切破裂分 析
0 3 1.1.3天然裂缝性岩体的张开破裂分 析
第1章页岩储层水力裂缝的起裂理论
1.2页岩储层垂直井的起裂理论
1.2.1射孔孔眼壁面主应力计算
01 2 . 3缝的面 力计

02 2 . 3 . 2 水力裂缝 诱导
应力
04 2 . 3 . 4 裂缝扩展 方向
05 2 . 3 . 5 裂缝相互 作用
计算分析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
西南石 油大 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2 0 1 3 年 2月 第 3 5卷 第 1 期
J o u m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钳 撑j I : 崴毒 置
v 0 1 . 3 5No .1 Fe b . 2 01 3
文章编号 :1 6 7 4 —5 0 8 6 ( 2 0 1 3 ) 0 1 —0 0 0 1 —0 9 中图分类号 :T E 3 5 7
D OI :1 0 . 3 8 6 3  ̄ . i s s n . 1 6 7 4 —5 0 8 6 . 2 0 1 3 . 0 1 . 0 0 1
Re s e a r c h s h o ws t h e e x t e n d i n g s h a p e o f ra f c t u r e s i n s h a l e r e s e r v o i r i s i n l f u e n c e d b y b o t h g e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 a nd e n g i n e e r i n g f a c t o r s : a c c o r d i n g t o r e s e vo r i r g e o l o g i c a l a t t r i b u t e s , h i g h e r b r i tl e mi n e r a l c o n t e n t s o f r o c k,s r t o n g e r e l a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s ma l l e r h o r i z o n t a l d i fe r e n t i a l s re t s s a n d b e t t e r d e v e l o p e d n a ur t a l ra f c ur t e s wi l l b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新方法_赵金洲

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新方法_赵金洲
] 1 1 5, 1 5 3, 1 6 2 - - 。目前常 用 的 页 岩 脆 性 指 数 计 算 易程度 [
] 方法主要包括矿物组 成 含 量 法 [ 式( 和岩石力学 1) 。矿物组成含量法利用页岩中脆性 ] 参数法 [ 式( 2) 矿物的含量占总矿 物 量 的 百 分 比 来 表 征 脆 性 指 数 , 起初仅石英被当成 脆 性 矿 物 , 后经进一步的研究证 明除石英外页岩储 层 中 的 脆 性 矿 物 还 包 括 长 石 、 云
由于国内页岩气勘 探 开 发 起 步 较 晚 , 技术和经验不 足, 进行全国性 大 规 模 商 业 开 采 尚 需 时 日 。 页 岩 气 属于低孔 、 低渗 — 超低渗储层 , 9 0% 以上的页岩气井 需要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实现商业开采
] [ 3 1 -
。 因此 , 为
了取得好的储层压裂改造效果 , 避免盲目压裂 , 必须 先对页岩气储层的可压性进行科学评价 。 可压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实验评价法和系数评价 法 。 采用地层岩心 进 行 模 拟 实 验 的 实 验 评 价 法 , 对 于非均质性较强的 页 岩 地 层 准 确 度 不 高 , 且操作相
) ; “ ) ; 基金项目 : 国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项目( 编 号: 四川省杰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编号 : 1 1 1 0 E T 6 2 9 7 3” 1 3 C B 2 2 8 0 0 4) N C 2 0 - - ) 联合资助 . 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 ( 编号 : 1 2 J Q 0 0 1 0 2 0 : , , , ) , , 作者简介 : 赵金洲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油气藏增产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男 湖北仙桃人 6 2 i l z h a o z w u. e d u. c n. 1 9 . E a @s - -m j p , : 通讯作者 : 男, 湖北仙桃人 , 许文俊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水力压裂裂纹扩展形态研究 . a 9 1 i l 7 4 6 9 2 9 9 6 7@q . c o m. 1 9 E-m -) q

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主控因素及评价方法

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主控因素及评价方法

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主控因素及评价方法摘要:结合页岩气储层力学特征,本文对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这两类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主控因素展开了分析,然后对压裂缝网形成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缝网;主控因素;形成评价引言:页岩气为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需要完成储层大规模改造。

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则要做好体积压裂缝网形成控制与评价,才能提高储层渗透率以增加页岩气产量。

因此,还应加强对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主控因素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1页岩气储层力学特征页岩由粘土矿物、有机质等硅质矿物及碳酸盐矿物构成,将对页岩基质孔隙和微裂缝发育程度等产生影响。

凭借井下成像技术等技术和井下页岩岩芯,页岩被证实地层中常发育复杂裂缝。

作为页岩气储层的典型力学特征,层理发育将与天然裂缝构成岩石弱胶结面,同时页岩具有弹性各向异性的特征,以至于页岩水力裂缝宽度复杂。

因为不同岩层拥有不同岩性,相应弹性力学参数不同,导致水力裂缝宽度会受地层非均质性影响。

所以页岩气储层水力裂缝并非180°对称双翼方向延伸的单一平面裂缝,而是由长、宽、高不同裂缝组成的复杂裂缝网。

如图1所示,为由简单到复杂的裂缝分类示意图。

体积压裂缝网的形成,则是受地层非均质性、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作用的共同影响,形成的裂缝受复杂极端高度限制,同时具有较强多样性。

在页岩气储层中脆性矿物富集的情况下,页岩脆性较高,可压裂性较好,在水力压裂中容易形成裂缝。

同时受外力作用形成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耦合,则会构成树枝-网状结构缝[1]。

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样品测试情况来看,脆性指数在30%-60%之间,平均超出40%,则较容易出现网状裂缝。

然而实际上,单凭脆性矿物含量等力学参数,无法确定储层可压裂性。

因为在高脆性层段,依然可能出现因阻止水力压裂而发生的裂缝隔层进一步扩展的情况,因此还要根据应力衰减速率、可压裂指数等确定裂缝延展性。

从页岩储层本身特征来看,具有脆性矿物富集、敏感性低、泊松比低和杨氏模量高等性质的页岩层,更容易形成体积压裂缝网。

页岩气藏缝网压裂储层改造体积模拟与矿场实践(赵金洲,任岚,林然著)PPT模板

页岩气藏缝网压裂储层改造体积模拟与矿场实践(赵金洲,任岚,林然著)PPT模板
页岩气藏缝网压裂储层改造体积模拟 与矿场实践(赵金洲,任岚,林然著)
演讲人
202X-11-11
目录
1
第1章绪论
2
第2章目前SRV评价技术与方法
3
第3章地质模型建立
4
第4章离散随机天然裂缝模型
5
第5章水力裂缝延伸模拟
6
第6章多物理场耦合计算
7
第7章SRV动态表征方法与 矿场实例应用分析
01
第1章绪论
4.3.1天然裂缝破坏状态对渗透率的影 响
4.3.2天然裂缝产状对渗透率各向异性 的影响
4.3.3天然裂缝破坏对储层表观渗透率 的影响
05
第5章水力裂缝延伸模拟
第5章水力裂缝延伸模拟
01
5.1物质平衡 方程
02
5.2缝内流动 方程
03
5.3裂缝转向 方程
04
5.4流量分配 方程
05
5.5计算实例
6.3页岩压裂地层温度场变化机理 与模型
6.3.1能量方 程
6.3.2数值方 法求解
6.3.3计算实 例
07
第7章SRV动态表征方法与矿场实例应用分析
7.1页岩水平井压裂SRV动 态表征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7.1.1页岩水平井压裂SRV动态表征方法与计算流 程 7.1.2页岩水平井压裂SRV动态表征方法应用实例
06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本章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 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 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 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 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第5章水 力裂缝延 伸模拟
参考文献
第5章水力裂缝延伸模拟
5.4流量分配方程
5.4.1沿程 压降

裂缝性储层射孔井水力裂缝张性起裂特征分析

裂缝性储层射孔井水力裂缝张性起裂特征分析

裂缝性储层射孔井水力裂缝张性起裂特征分析任岚;赵金洲;胡永全;王磊【摘要】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lastic mechanics and rock mechanics, taking account of the spatial relation of natural fractures and perforations with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ng with the tensile initiation criterion,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initiation pressure was established when hydraulic fracture is tensile initiation along natural fractur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initiation pressure of hydraulic fracture along natural fractures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e initiation pressure along rock body and the hydraulic fracture in fractured formations tends to initiate along natural fractures.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tensile initiation pressure states that the tensile initiation pressure is minimum at the finger tip and top of perforations where the hydraulic fracture is easist to initiate; when the dip of nature fractures is low, the difference of tensile initiation pressure become smaller between the azimuth of the maximum and the minimum horizontal geostress, the hydraulic fracture may simultaneously initiate and propagate from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orientations around wellbore and expand into radial fracture-network.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n example have confirmed the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fracture in perforated well of fractured formations.%基于弹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理论,考虑天然裂缝与射孔孔眼相交的空间关系,结合张性起裂准则,建立了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沿天然裂缝的张性起裂压力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力裂缝沿天然裂缝的张性起裂压力较岩石本体起裂压力显著降低,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倾向沿天然裂缝起裂.张性起裂压力大小对比分析表明,孔眼指端和孔眼顶部位置天然裂缝的张性起裂压力最小,为水力裂缝的最易起裂点;天然裂缝为低倾角时,水平最大和最小地应力方位的张性起裂压力差变小,水力裂缝将从井眼不同周向方位同时起裂延伸,扩展为径向缝网.实例计算分析证实了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的起裂特征.【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4)002【总页数】7页(P707-713)【关键词】裂缝性储层;射孔井;水力裂缝;张性起裂;天然裂缝【作者】任岚;赵金洲;胡永全;王磊【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水力裂缝起裂压力计算对水力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该问题也是水力压裂理论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页岩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探讨

页岩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探讨
收稿日期: 2020-04-2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课题 4“页岩气排采工艺技术与应用”( 编号:2017ZX05037-004) 资助
摘要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页岩气革命”推 动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水力压裂成为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实现致密页岩储 层的商业开采,必须通过大规模全井段储层缝网体积改造才能获取经济产能。目前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态和扩展 规律仍是压裂施工中面临的关键难题,严重制约了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常见的裂缝扩 展规律研究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方法在研究裂缝扩展规律问题时存在的优缺点。此外,在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 的已有实验和数模的研究基础上,从地质和工程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系统总结了 各因素影响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取得了如下认识:(1) 页岩物理及力学性质影响裂缝的扩展,高脆性,非均质性 强的地层容易形成复杂裂缝网络;(2) 地应力是影响裂缝扩展的最主要因素,决定了裂缝扩展的方向与裂缝形 态;(3) 页岩储层中的天然弱面 ( 层理与天然裂缝等 ) 是产生复杂裂缝的重要原因,其弱面性质、产状以及地应力 共同决定了裂缝能否穿过弱面扩展;(4) 高施工排量和高黏度可以有效增加储层的压裂改造范围,但是裂缝复杂 程度低;(5) 射孔方式能影响裂缝复杂程度,螺旋射孔得到的裂缝形态最复杂,平面射孔的裂缝形态最简单。通 过实验和数模可以研究特定地层和施工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但是无法满足现场真实情况下的复杂裂缝网络 的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未来对于页岩储层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仍然以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为主,不断改进和 完善复杂裂缝网络的模拟,同时大力发展裂缝形态监测技术,更加准确的描述实验和现场压裂裂缝的形态。此 外积极探索研究裂缝扩展规律的新方法,为我国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储层改造理论保 障。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_赵金洲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_赵金洲
[26]
Rickman 提出了岩石脆性特征参数与压裂裂缝 形态的对应关系, 如表 1 所示[26] 。
表1
Tab. 1
岩石脆性特征参数对水力延伸裂缝形态的影响[26]
Effect of rock brittle index on hydraulic fracture pattern[26] 裂缝形态 描述 网缝 网缝与多 缝过度 多缝 两翼对称
专家论坛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 *
赵金洲, 任 岚, 胡永全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压裂实践表明, 页岩储层的水力裂缝呈现出非平面、 多分支的复杂延伸模式, 这与传统压裂理论认为的对称 平面双翼裂缝从形成机理上存在本质的区别。基于室内实验、 矿场压裂实践、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 系统 分析了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研究表明: 页岩储层的裂缝延伸形态受到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 作用, 从储层地质属性上看, 岩石的脆性矿物含量越高、 岩石的力学弹性特征越强、 水平应力差越小以及天然裂缝越发 育, 越有利于压裂缝的成网延伸与扩展; 从压裂作业的工程条件上来说, 施工净压力越高、 压裂液流体黏度越低以及压 裂规模越大, 越有利于形成充分扩展的缝网。该研究对认识页岩储层缝网扩展机理以及提高页岩储层压裂设计的科 学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页岩; 缝网; 脆性矿物; 天然裂缝; 净压力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cms/detail/51.1718.TE.20130122.2043.006.html : 赵金洲, 任 岚, 胡永全.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5 (1 ) 1 – 9. Zhao Jinzhou, Ren Lan, Hu Yongqua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aulic Fractures Extending into Network in Shale Formations[J]. Journal of Southwest : Petroleum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2013, 35 (1 ) 1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年 2 月 第 35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 Vol. 35 No. 1 Feb. 2013 文章编号:1674 – 5086 ( 2013) 01 – 0001 – 09 中图分类号:TE357 DOI: 10. 3863/j. issn. 1674 – 5086. 2013. 01. 001 文献标识码:A
18]
。Mayerhofer 等[19
20]
提出了对于页岩储
图2 裂缝由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分类[21]
Fig. 2 Simple and complex fractures[21]
层需要提高油藏改造体积 ( SRV,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 形成最大化的缝网展布才能取得好的 措施效果, 压裂缝成网延伸是页岩储层改造成功 的关键。由于目前对页岩储层的缝网形成机理认 识还不够系统和完善, 本文在室内实验、 矿场压裂 实践、 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 对页岩储层的压裂缝成网延伸受控因素进行 分析, 对提高页岩储层压裂设计可靠性具有重要 的理论指导意义。
Abstract: Fracturing practice shows that hydraulic fractures in shale reservoir present complex extending models of non-planar and multiple branches, which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ymmetry plane bi-wing fractures in form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door experiments, field fracturing practice, theory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etc, this paper h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aulic fractures extending into network in shale formations. Research shows the extending shape of fractures in shale reservoir is influenced by both geological factors and engineering factors: according to reservoir geological attributes, higher brittle mineral contents of rock, stronger elastic characteristic of 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smaller horizontal differential stress and better developed natural fractures will be constructive to better extension and propagation for hydraulic fractures extending into network; according to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fracturing operations, higher operation net pressure, lower fluid viscosity and larger fracturing scale will be more helpful to the formation of fully propagated fracture-network.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hale reservoir fracture-network propagation mechanism and can improve the science of shale reservoir fracturing design. Key words:shale; fracture-network; brittle mineral; natural fractures; net pressure
对含量所决定。页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越低, 石英、 长石、 方解石等脆性矿物含量越高, 岩石脆性越强,
, 如图 1 所示。
第1期Biblioteka 赵金洲, 等: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
3
储层的天然裂缝越发育, 在水力压裂外力作用下越 易形成诱导裂缝网络, 有利于页岩气开采。而高粘 土矿物含量的页岩塑性强, 水力压裂时以形成平面 裂缝为主, 不易形成体积裂缝网络[24] 。美国产气 页岩储层的石英含量为 28%∼52%、 碳酸盐含量为 4%∼16%, 总脆性矿物含量为 46%∼60% [25] , 分析美 国页岩压裂室内矿物组成与矿场的水力裂缝延伸模 式对应关系, 认为页岩中 40% 的脆性矿物含量是形 成缝网的岩矿门限条件。 2.2 岩石力学参数 岩石力学参数对页岩储层岩石的可压性具有重 要作用和影响, 泊松比反映了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的 破裂能力, 而弹性模量反映了岩石破裂后的支撑能 力
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3 年
引 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水力压裂已经成为油 气田开发中提高低渗透储层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重 要技术手段, 特别是近年来, 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 术的推动下[1
3]
, 美国在纳达级超低渗透页岩储层
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上取得巨大成功, 2011 年的 年产量达到了 1 720.0 × 108 m3 , 远超过中国 2011 年 的天然气年总产量 ( 1 025.3 × 108 m3) 。 长期以来, 对远井区域水力裂缝几何形态的认 识与理解是水力压裂的最新前沿理论之一, 传统 的经典压裂理论认为, 远井区域的水力裂缝是沿 垂直最小地应力方向延伸的平面对称双翼裂缝。 近些年来, 不少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水力裂缝存在 复杂的延伸形态。Warpinski 等矿场试验首次发现 压裂时存在主裂缝与复杂分支裂缝同时延伸, 提 出了裂缝延伸带的概念[4
由 于 该 Barnett 页 岩 天 然 裂 缝 的 总 方 向 是 西 北 — 东南, 而水力诱导裂缝的趋势一般在东北 — 西 南方向, 为此, 在该页岩储层中形成了水力裂缝与 天然裂缝相互交错的复杂裂缝系统。
2 影响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地 质因素
影响页岩储层压裂缝延伸的地质因素包括储层 的岩矿成分、 岩石力学性质、 水平应力场以及天然 裂缝分布等几个重要方面。 2.1 岩矿成分 岩石的脆性很大程度上由岩石的矿物成分所 控制[22
23]
1 页岩储层压裂缝扩展特征
井下微地震、 井下和地面测斜三种不同裂缝监 测技术获取的监测数据表明, 页岩地层的水力裂缝 不像均质砂岩地层呈 180 ◦ 对称两翼方向延伸的单 一平面裂缝, 而是不规则的多条裂缝连在一起形成 由各种不同长、 宽、 高裂缝组合而成的复杂裂缝网 络体系
[21]
, 即由岩石中硅质和钙质与粘土之间的相
[26]
Rickman 提出了岩石脆性特征参数与压裂裂缝 形态的对应关系, 如表 1 所示[26] 。
表1
Tab. 1
岩石脆性特征参数对水力延伸裂缝形态的影响[26]
Effect of rock brittle index on hydraulic fracture pattern[26] 裂缝形态 描述 网缝 网缝与多 缝过度 多缝 两翼对称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cms/detail/51.1718.TE.20130122.2043.006.html : 赵金洲, 任 岚, 胡永全.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5 (1 ) 1 – 9. Zhao Jinzhou, Ren Lan, Hu Yongqua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aulic Fractures Extending into Network in Shale Formations[J]. Journal of Southwest : Petroleum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2013, 35 (1 ) 1 – 9.
6]
图1
微地震监测图证实页岩储层复杂的裂缝延伸模式[21]
Fig. 1 Complex fracture extension mode in shale reservoir confirmed by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mapping [21]
Warpinski[21] 基于页岩储层裂缝延伸形态, 将 水力裂缝从简单到复杂分为 4 大类, 如图 2 所示, 分 别为单一平面双翼裂缝、 复杂多裂缝、 天然裂缝张 开下的复杂多裂缝和复杂的缝网, 认为页岩储层压 裂将形成复杂的缝网。
专家论坛
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分析 *
赵金洲, 任 岚, 胡永全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压裂实践表明, 页岩储层的水力裂缝呈现出非平面、 多分支的复杂延伸模式, 这与传统压裂理论认为的对称 平面双翼裂缝从形成机理上存在本质的区别。基于室内实验、 矿场压裂实践、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 系统 分析了页岩储层压裂缝成网延伸的受控因素。研究表明: 页岩储层的裂缝延伸形态受到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 作用, 从储层地质属性上看, 岩石的脆性矿物含量越高、 岩石的力学弹性特征越强、 水平应力差越小以及天然裂缝越发 育, 越有利于压裂缝的成网延伸与扩展; 从压裂作业的工程条件上来说, 施工净压力越高、 压裂液流体黏度越低以及压 裂规模越大, 越有利于形成充分扩展的缝网。该研究对认识页岩储层缝网扩展机理以及提高页岩储层压裂设计的科 学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页岩; 缝网; 脆性矿物; 天然裂缝; 净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