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行为心理对构筑物设计的思考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也越来越重视。
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与研究。
1.1 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是指儿童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发展需求,包括学习、游戏、社交、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与其身体和生理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
1.2 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小学校园建筑是儿童学习、生活、游戏的场所,其设计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发展。
考虑到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建筑结构、布局、材料等都要考虑到儿童的安全和舒适需求。
2.2 考虑儿童的游戏与活动需求儿童是天性爱好游戏的动物,因此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儿童的游戏与活动需求,创造出适合儿童游戏与活动的场所。
2.3 促进亲子交流、师生互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应该促进亲子交流和师生互动。
在设计教室和活动场所时应该考虑到亲子活动和师生互动的需求,创造出适合亲子交流和师生互动的场所。
2.4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小学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造出有利于儿童学习的环境。
2.5 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在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包括植物、花园、草坪等,以促进儿童对自然的感知和体验。
三、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实践案例3.1 美国芝加哥拉什学校美国芝加哥拉什学校是一个专为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设计的学校。
学校内部充满了各种形态和颜色的家具,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也会给孩子以自由探索的机会。
学校的建筑设计注重提供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
在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建设中,如何结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以打造一个更舒适、便利与安全的校园环境,是需要我们思考与关注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与行为需求随着年龄阶段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
因此,在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应该注重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殊需求。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应该设置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增强学生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适当提高学校建筑的功能
性和实用性,如设置独立思考区或多媒体教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小学生的体验感受与行为习惯与成年人存在差异,需要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建
设中加以考虑。
例如,在考虑布置教室、走道、休息区等方面,应该注重设置合理的高度、尺寸、灯光、气味等,以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此外,小学生喜欢活泼、开放和多
样化的环境,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场所,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和开放的
校园环境。
最后,小学生的安全需求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建设中也需要得到特别关注。
学校应该
设置合适的防盗、防火、防洪、防化等设施,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以保障学
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探讨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

探讨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摘要:加强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字]行为心理;建筑空间;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建筑空间设计与人们行为心理的相互渗透及作用关系开展人性化的建筑空间设计,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用来生活、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空间场所,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心里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与建筑空间之间存在一种多方位因素的综合相互影响关系,这种关系既开通过建筑空间及其环境的设计对人们某些行为产生诱导甚至是改变影响,又可依据人们特定行为心理及特征,科学引导建筑空间设计实践,从而令建筑空间环境更加符合与适应人们的行为心理特征。
丘吉尔的一句“我们塑造了建筑物,而建筑物又塑造了我们”便充分印证了这一道理。
由此可见,建筑空间设计是与人们的行为心理不可分割的。
通过深入探讨两者之间既定关系,才能充分强化与激发建筑师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规范作用,并合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设计原则。
因此,在建筑空间设计实践中需要我们经常与业主、使用者进行实时沟通及交流、组织会谈,尽可能充分全面的深入了解使用建筑人员的工作特征。
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惯综合需求等丰富行为心理数据资料,依据这些信息展开对建筑空间设计的适应性整改、调节以最大化满足建筑未来使用人员的行为特性及行为心理需求。
设计人员在清楚、深入、全面了解了使用人员希望得到何种建筑环境空间后,应再次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深入实地进行现场勘查、用事实说话,亲身感受建筑周围环境,从而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效果。
从人体工程理论角度讲,当建筑空间设计尺度恰好与人们的生理结构趋于稳定及协调时,便会从心理上激发产生一种亲切之感,令整个人的身心放松,在精神饱满、良好的状态下切实提升工作服务效率。
同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人们之间倘若保持恰当适应的人际关系与距离,势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小学生是校园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决定了小学校园建筑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
小学校园建筑应该以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促进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本文将以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的视角,探讨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与研究。
小学校园建筑应该注重儿童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好奇、活泼、向上的心理特点。
校园建筑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可能性,以满足他们探索和发现的需求。
建筑师可以在设计中增加一些儿童活动空间,如适当大小的操场、花园、游乐设施等,给小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量,健康成长。
小学校园建筑应该考虑儿童的行为需求。
小学生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易冲动、缺乏自控能力等,因此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给予他们一些适当的引导和限制。
在教学楼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通道或楼梯的护栏,以确保小学生的安全;在图书馆或自习室的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书架或隔板,以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减少外界干扰。
建筑内部的通风、采光、温度等都应该考虑到儿童的行为需求,给予他们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小学校园建筑还应考虑到儿童的社交需求。
小学生正处在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与同龄人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校园建筑设计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社交空间,如休息区、交流广场、游戏室等,以便他们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交流,增进友谊,提升社交能力。
建筑设计还可以在食堂、图书馆等区域增加一些桌椅、休息区,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社交环境。
小学校园建筑还应该综合考虑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全面的成长环境。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多功能性的设计,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既能够学习、锻炼身体,又能够休息、放松心情的场所。
建筑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需求,比如低年级和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不同,对环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建筑设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需求。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

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视角下小学校园建筑研究【摘要】这篇文章从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的视角探讨了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问题。
首先分析了儿童心理需求对校园建筑的影响,包括安全感、创造性和社交需求等方面。
其次探讨了儿童行为需求对校园建筑的影响,如活动空间和安静休息区的设置。
然后提出了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原则,包括舒适性和安全性等要素。
论文还详细阐述了空间规划与布局以及绿色环保理念在小学校园建筑中的应用。
最后强调了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对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了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和改进,提升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儿童心理需求、儿童行为需求、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规划、绿色环保、设计原则、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重要性、发展趋势、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校园建筑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家园。
设计一个符合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的小学校园建筑显得异常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小学校园空间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设计师们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在校园中学习、活动和交流的需要。
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对校园建筑的设计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对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影响,旨在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帮助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考虑到儿童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合儿童成长的校园建筑。
1.2 研究意义儿童心理与行为需求是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合理的校园建筑设计也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

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当我们谈论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时,我们的是如何通过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来创建一个适合他们玩耍和学习的环境。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话题,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在幼儿期,孩子们主要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觉和视觉来认知世界,因此,儿童公园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感官体验。
例如,色彩鲜艳、形状多样的游乐设施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有助于他们的视觉和认知发展。
另外,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所有的设施和设计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
在小学龄前期,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变得更加重要。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喜欢与同龄孩子玩耍,并从中学习合作、分享和沟通技巧。
因此,儿童公园的设计需要提供足够的社交空间和多样化的活动,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在设计儿童公园时,我们需要遵循几个重要原则。
趣味性是吸引孩子们的关键。
公园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充满乐趣。
安全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从设施的选材到布局,每个细节都应该考虑到安全因素。
互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儿童公园不仅是一个玩耍的地方,也是一个孩子们可以互动、交流、学习的社区。
当我们考虑儿童公园的设计元素时,我们需要多个方面。
游乐设施是公园的核心部分。
这些设施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从幼儿期的简单游乐设施到小学龄前期的更具挑战性的设施。
景观绿化也是重要的设计元素。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能够在大自然中玩耍、探索和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观察能力。
功能区域的划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需求,如玩耍、学习、聚会等,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提供更完善的功能体验。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儿童公园设计案例。
某城市的儿童公园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儿童行为心理和公园设计原则。
基于儿童行为和心理探究儿童公共游乐设施设计及布置原则

基于儿童行为和心理探究儿童公共游乐设施设计及布置原则发布时间:2021-05-17T10:14:07.4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王伟周勇[导读]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儿童公共游乐设施的设计展开深刻的探究,通过儿童行为及心理对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原则展开归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儿童公共游乐设施的设计展开深刻的探究,通过儿童行为及心理对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原则展开归纳。
对以往的有了设施展开再分析,提炼出以往游乐项目演变与发展的重要依据,旨在能够对儿童公共游乐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提供更多的意见,引起人民群众对于儿童公共游乐设施设计的高度注意,营造出一个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利的游乐场地。
关键词:儿童;公共游乐;原则;设施设计;布置原则1、通过儿童行为与心理出发的儿童公共游乐设施设计原则1.1多样化的功能及空间儿童公共游乐设施的设计应当将“以人文本”作为主要设计原则,通过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儿童心理与感官的体验。
这种情况下则要求有了设计具备多样化的设计形式,进而能够有有效满足儿童探究的欲望,充分激发儿童对于公共游乐设施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
儿童公共游乐设施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空间与功能这两个方面。
其一,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躲藏、自由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其二设施的功能应当为儿童提供沙池、攀爬、障碍等方式。
多样化的游乐设施可以有效开发与刺激儿童的思维能力,让儿童可以在游乐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多个方面的能力水平。
1.2适合人体的尺度若是想要真正满足儿童对于公共游乐设施的实际需求,则应当在细节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年龄段儿童身高来展开设计。
应当通过儿童的感官感受及运用需求为切入点,对儿童的游乐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性、体验感展开全方面的考虑,为儿童构建出交往尺度及行为尺度适宜的公共游乐设施。
1.3丰富的外观设计由于儿童时期的孩子对于周边的环境十分敏感,他们对周围环境之中的各个细节都充满着无限的探究精神及好奇心理,因此,游乐设施丰富的外观设计更加能够吸引到儿童的注意力。
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儿童心理需求

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儿童心理需求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是否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除了符合安全、卫生、教育等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创造一个愉快、有启发性、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社交和学习需求的环境。
下面从空间规划、色彩、采光、声环境等方面探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儿童心理需求。
一、环境规划1.1 安全稳定的环境安全是儿童成长的基础,幼儿园的安全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儿童需要稳定的环境,空间不宜跳跃性太大,建筑出入口应明显,便于儿童自主进出,保证其情绪稳定和自信心的增强。
1.2 多样性的学习空间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必须多样性,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环境,如游戏区、阅读区、科学区、手工区等。
这些区域应设在明显的位置,便于儿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
1.3 社交交流空间社交交流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幼儿园需要设有统一的聚集场所,如操场、礼堂、图书馆等,便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色彩设计颜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儿童的视觉系统比成人更加敏感。
幼儿园颜色应该活泼、明亮、柔和,这样能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好奇心和兴趣爱好。
同时,需要合理搭配颜色,以减少对儿童的视觉刺激。
三、采光和通风采光和通风是幼儿园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深远的影响。
需要确保充足的自然光和空气流通,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学习成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四、声环境声环境对于儿童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儿童需要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以便集中精力、学习和玩耍。
幼儿园的声环境要避免嘈杂和尖锐的声音,以及避免出现过于吵闹的情况,保证儿童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
总之,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儿童心理需求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方面考虑,以建造合适、适宜、愉快、有启发性的建筑环境。
合理的空间规划、色彩设定、采光与通风、声环境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心理和情绪发展,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children's own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adding on to others’design research, summed up the children’s four behavioral phenomena, then according to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and different ages children launched on the building design analysis and thinking, the purpose is to design a construc more suitable to the growth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structures, achieve the use value of the design work. Keywords children; behavior psychology; construct; design
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总结了下列四种不同的儿 童行为现象,并结合构筑物设计对其进行分析。
1 攀爬、跳等活动 当作者的建造成果展示出来之后,发现儿童很喜欢在构筑 物上攀爬,无论是刚性设施还是柔性设施。但不同的设施,儿 童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像面对刚性设施时,倾斜的结构 比垂直或水平的结构更能吸引住他们,像三锥的构架,其有抓 手或脚踏的斜面等,他们从下而上,再从上面通过平滑的滑杆 滑到下面,还不停向伙伴表示优越感;而在面对柔性设施时,比 刚性设施需要更多攀爬技巧,所以一些大孩儿表现出更多的兴 趣,他们寻找更多的可能,不断挑战自己。经过亲身观察和认 真思考后,作者得知这是孩子的天性,是其身体发育需求、认知 需求和心理成长需求的满足,而机能性游戏就是他们成长的必 然阶段。 对于幼年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 作发展是其重要的标志,他们会利用身体和手来掌控各种粗动 作,同时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提高,使 得他们好动的本性尤其明显,动作也越来越灵活,身体越来越 结实,也就越来越喜欢用动作来不断测试自己的敏捷程度,持
于儿童身心成长的构筑物,实现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儿童 行为心理 构筑物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69
On Children's Behavior Psychology to Construct Design
2016 年 / 第二十八期 / 十月(上) 145
社科学论
色扮演”,其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又或者反映电视、电 影里的故事情节,内容丰富多样。
2“角色扮演”游戏 对于东南大学的建造活动,作者的成果是由一个个三角锥 单元体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构建物。 通过观察得知儿童在里面玩耍得很愉快,原来他们根据现有的 构筑物形成的空间来制作他们的游戏背景,然后将构筑物中一 个个的三角锥单元体空间当作一个个的房间,这样就确定了游 戏的主体,最后在想象着每个房间的意义。对于原本设计中为 了美观做的小设计,儿童却把他们想象成生活中或者动画片中 的小工具,从这些构筑物中不断汲取元素为己所用,进行以物 代物等替代行为,然后再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当成游戏中的 某一角色,同时为自己的伙伴赋予其他的角色含义。对于“角
在国内,儿童构筑物设计既匮乏又单一,在老师的带领下, 作者参与了设计儿童构筑物及搭建的活动,开始时由于缺乏充 足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成果展示后,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中观察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对于一个成功的儿童构筑物 设计,其不仅需要看美观设计得是否有创意,结构设计得是否 合理,更核心的是设计适不适合儿童这一群体的行为心理,是 否真的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儿童的行为发展,涵盖了认知, 人格,语言,游戏,兴趣,道德等各项”。这一设计过程和儿童接 触的构筑物及娱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续进行着这样的良性循环。除满足身体发育需求外,还有一点 就是他们的认知,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在 如今的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人们更多通过电子产品、书籍去认 知世界。但对于儿童而言,他们会依赖行动去认知这个世界, 将直觉行动转化为具体形象。对于身边的事物,他们喜欢积极 运用感官,不停去摸、听、看、动,见到新奇的事物,通过爬、跳等 动作去探索和认知。除此,儿童在运动过程中或者运动之后带 给他们的心理感受也是促使他们更愿意运动的原因。为了满 足自己的好奇心,往往会挑选带有冒险和挑战性的行为,如攀 爬翻越障碍物等,从中获取刺激感、满足感,达到一定的成绩, 又会随之产生自豪感、优势感和自尊感。在作者观察的过程 中,发现就有一个小孩儿,他很好奇这个构筑物顶端是什么,然 后通过攀爬的活动,爬到一定高度,这时,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居 高临下俯视的新奇感,还时不时低下头喊小伙伴一起上来,很 是愉悦和自豪。就好比为什么许多人喜欢攀岩、爬山,视野放 在高处给人带来的感受是相通的,而这种感受对儿童的成长意 义非凡。
社科学论
浅谈儿童行为心理对构筑物设计的思考
单凯丽 程云杉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摘 要 本文从儿童自身的构筑物设计及搭建实践出发,加上对别人的设计成果研究,总结了儿童的四个行为现象,然
后根据儿童的行为心理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征展开了对构筑物设计的分析和思考,目的是为了设计出更加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