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_第三章_小学学生ppt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学第三章

第三章班级管理【名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高频考点提要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模式;5.班级管理的原则;6.班级管理的方法;7.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8.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高频考点速记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大家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大纲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大纲

第三章小学学生第一节小学生概述一、小学生的概念(一)定义:小学生专指用专门时间在小学校里从事专门学习活动的人。

(二)地位: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小学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三)构成:一是按学习阶段划分,小学生可分为低年段(1~2年级)学生、中年段(3~4年级)学生和高年段(5~6年级)学生。

二是按学习水平划分,小学生可分为学习困难生、学习中等生和学习优秀生。

二、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一)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国际组织或国家政府提出的对儿童应有的观念,通常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表达。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所持的儿童观,通常以学术理论的形式予以表达。

主要有如下四种: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观3.辐合论的儿童观4.后现代理论的儿童观(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广大社会成员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它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与行为方式,通常以“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有儿童是“花朵”和“小天使”等。

第二节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一、小学生的入学特征(一)学生入学特征的六大要素环境、已有知识、认知风格、志向与期望、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情绪与情感(二)小学生入学特征的两大状态一是入学准备不足;二是入学准备充分。

二、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体质发展特征。

二是认知发展特征。

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水平和方式。

三是人格发展特征。

主要包括兴趣与动机、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具体特征一是小学生的学习感受;二是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三是小学生的学习逆反心理。

(三)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确定学生特征指标三大类指标:第一类是学生的入学特征;第二类是学生的发展特征;第三类是灵活设置的特征指标。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学生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学生

案例分析
• 案例: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某课题深钻教材, 引经据典,上课滔滔不绝讲解课文,偶尔只喊个 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教学效 果事与愿违。
• 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哪几种?试用儿 童主体活动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不拔苗助长不平衡性同一个体不同年龄段不同方面发展速度水平不同高速发展期关键期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任务年龄特征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优势智能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不一样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互补性生理机能互补心理机能互补身心互补勤能补拙长善救失扬1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规律[重点]
发展规律
具体表现
教育策略
身心发展是稳定的、连续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 顺序性 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凌节而施、不拔苗助长
不平衡性 同一个体不同年龄段、不 高速发展期、关键期 同方面发展速度水平不同
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 年龄特征、避免儿童教育
阶段性 身心发展特点和任务
• 2.教育与儿童发展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教育是实现儿童发展的特殊手段。与影响 儿童发展的其他因素相比,教育的影响力 更强大,更具有决定性。
• 3.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什么是教育的科学性[理解、背诵]
• 教育加速儿童身心发展的善良本意能否转化为 现实,还取决于教育的科学性。
• 教育的科学性指教育既要真实地了解和顺应儿 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正确理解社会生活, 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要真实反映社 会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 求相一致。
• 1.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删除“繁、难、偏、 旧”的知识内容。
• 2.强调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联系:学习 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让学生有更多的 时间和机会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 1978年至2008年,中国科大少年班共招收31 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 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
❖ 据不完全统计,少年班毕业学生中约20%选择 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职业,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 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约35%在世界500 强企业任职。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 洞。”
❖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
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 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 遗传决定论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生理基础
12教育期28为何一般将小学入学的年龄定为7周岁294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医院婴儿室里可以看到出生几天后的婴儿就有不同的表现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画家难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难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教育易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教育难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228万名儿童发现低能儿约占34而低能儿中有50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其中父母低能与近亲配婚而造成遗传缺陷的占相当比例30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遗传素质将会越来越好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
一个人生下来无大脑,也就不会有思维的机制,无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个智力超常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一个音乐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个运动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 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 速度。
毛泽东:“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 道作而谈教育和学习,不过是多 余的空话。”
“发给工资,是给你今天的饭碗,更新观念, 是给你明天的饭碗。”
28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 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 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 己和周围的人们。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 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学科的研究成果。 ✓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
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24
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
❖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 分类系统》。
❖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 纳(J. S. Bruner,1915—)出版 了《教育过程》。
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评价:不正确。
(二)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利托尔诺(法)、佩西·能(英) 观 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评 价: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 教育的神话起源论,其开创性值得肯定。 但完全否认了人类教育 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 性,这是缺陷。
9
(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
❖ 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 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实践课程
旨在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 学能力,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国内外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普及程度、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观念落后等。
国外小学教育现状
国外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面临着教育 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06
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
塑造孩子性格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 子的性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培养孩子习惯
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 要途径,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 滴细节,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
激发孩子潜能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能够激 发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和进取心。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 套完整教学课件

CONTENCT

• 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原则 •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 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 • 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 • 教育评价改革及其实践应用
01
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利用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丰富的知识宝库,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
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家长可以带孩子 参观,让孩子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拓展文化视野。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让孩子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小学教育学_第三章_小学学生ppt

小学教育学_第三章_小学学生ppt

想一想
谈一谈
(1)你从小养成的哪一种良好学习习惯,让你特 别受益? 或 (2)你从小养成的哪一种不良学习习惯,让你特 别困扰?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
学习习惯,是儿童在学习 过程中,所养成的稳定的学习 行为方式。
(二)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防止不良学习习惯
抓住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小学生良好 学习习惯
泪眼已过,蒙眬,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案例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存在几 种不同的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 空间智能,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案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游戏开始前,我说“Now,let’s welcome Santa Claus to come to our class. Look, he has a big box. There are many nice presents in it. If who can guess the right thing ,we’ll give it to him as a present. ”
案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我相信,那时候班上每个学生都看到了,他一天 天地进步。他的本子不再又脏又烂,他的字不再 横涂竖抹。最后,他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 赛。
如果有一天,他成为名书法家,我一点也不会诧 异。
案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容 易保持他们较长的注意力。相反,单调枯燥的教 学活动就不容易引起或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句型there be…时,为了帮助学生操练there be的一般疑问句,我让学生做“猜礼物”的游戏。 请一位学生带上圣诞帽,扮成圣诞老人,拿着一 个大盒子,里面放着一些有趣的玩具和文具。

小学生(定义概念)

小学生(定义概念)

(三)学生的义务
1、刻苦学习 2、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3、维护集体利益与荣誉 4、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 7、保证家长能看到学校让学生带回家的各种文件、报告和通知 8、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9、有根据有关规定向学校交纳有关费用的义务 10、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义务
方法:
• • • • 一、写有用的,丌写没用的 二、写典型的,丌写一般的 三、写新颖生动的,丌写陈腐呆板的 四、写具体的,丌写空洞的
新手段——向难度挑战
• 一、反弹琵琶,新颖脱俗 • 二、铺排巧妙,引人入胜 • 三、主题高雅,言之有物
从中你看到什么?
• 据载,在宋代,宋徽宗赵佶喜爱绘画,于是就把考绘画列为科丼制度的一部 分。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 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 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丌甚 满意。另有一位考生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 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迚桶里。画和尚而丌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 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称绝。这位考 生巧妙地选择了另一个角度来表现这个题目,选材新颖,令人眼前一亮。
(2)已有知识 (3)认知风格 (4)志向与期望 (5)学习动机 (6)学习情绪与情感 2、入学特征 (1)熟悉学校情况 (2)适应学习的要求
二、小学生的发展特征
1、一般特征 (1)体质特征 (2)认知特征 (3)人格特征 2、学习的具体特征 (1)学习感受 (2)学习策略 (3)学习逆反
小学生真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岁的张一帆,在一次期末考试中,由于作文题 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认为该作文没有 意义,并引发长篇议论,结果作文成绩按跑题处 理。
案例3:张一帆的《独笑傲》
“马失前蹄”啊,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 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 《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 他在最后这首词中这样写道:
广东省精品课程 小学教育学
第三章 小学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1
树 树立正确的小学学生观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 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
案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我回到母校教书。有一天, 改学生的书法,发现有个学生写得又黑又脏,但 是笔墨纵肆,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我举着朱砂毛笔,看了又看,不知怎么给分数。 论“规矩”,他的字实在太乱;论“气韵”,他 的字又别有一种“丰神”。最后,我批了“A-”。 书法作业本发下去了,我看到那学生眼睛瞪着自 己的成绩,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见到他旁边 同学的奇怪反应。我猜想:他们一定认为我这个 老师乱批。
Thank you!
小学生良好 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1)走在老师前面的习惯 (2)适应老师的习惯 (3)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4)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 (5)善于模仿的习惯 (6)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7)阅读习惯 (8)勤于动笔的习惯 (9)即学即用的习惯 (10)倾听和敢说敢问的习惯 (11)认真审题的习惯 (12)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在某一方面的智能上有所擅长。
案例5:陶行知先生带来的“公鸡啄米”故事
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例3:张一帆的《独笑傲》 例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例5:陶行知先生带来的“公鸡啄米”故事
就每一个实例,请用“一句简短的话” 表达其中蕴含的学生观。
泪眼已过,蒙眬,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案例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存在几 种不同的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 空间智能,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采取有效方法,让儿童自己明白良好学习 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儿童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
要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 通过规范的制约,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文 献分析或调查研究,提出并 阐明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 学习习惯的三大有效策略。
广东省精品课程 小学教育学
案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我相信,那时候班上每个学生都看到了,他一天 天地进步。他的本子不再又脏又烂,他的字不再 横涂竖抹。最后,他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 赛。
如果有一天,他成为名书法家,我一点也不会诧 异。
案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容 易保持他们较长的注意力。相反,单调枯燥的教 学活动就不容易引起或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句型there be…时,为了帮助学生操练there be的一般疑问句,我让学生做“猜礼物”的游戏。 请一位学生带上圣诞帽,扮成圣诞老人,拿着一 个大盒子,里面放着一些有趣的玩具和文具。
小 结
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发展态势 学

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是 发 展
例3:张一帆的《独笑傲》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的 人
小 结
例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要敏锐地把握学生的独特性。
小 结
例5:陶行知先生带来的“公鸡啄米”故 事
(现在让我们欢迎圣诞老人到我们班来做客。看, 他有一只大盒子,里面有许多礼物,如果谁能猜 对,就把礼物送给他。)
案例3:张一帆的《独笑傲》
六年来,我(窦桂梅老师)带领学生背诵积累了 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 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 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 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当前,人们在观念上一般不反对学生是主体, 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 却往往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
小 结
学生是 发展的人 学生是 独特的人
学生是 教育活动 的主体
小学学生观
思考与讨论: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想一想:你的学生观是 怎样的?
第二部分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
想一想 谈一谈
(1)你从小养成的哪一种良好学习习惯,让你特 别受益? 或 (2)你从小养成的哪一种不良学习习惯,让你特 别困扰?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
学习习惯,是儿童在学习 过程中,所养成的稳定的学习 行为方式。
(二)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防止不良学习习惯
抓住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案例2:there be句型的教学场景
游戏开始前,我说“Now,let’s welcome Santa Claus to come to our class. Look, he has a big box. There are many nice presents in it. If who can guess the right thing ,we’ll give it to him as a present. ”
案例1:一份书法作业的打分
于是我对全班学生说:“某同学的书法,以一般 的标准来看,我应该给他C,但是我发觉他的字里 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大家要知道,字写得漂亮不 难,但是写得自成一家,别有风骨,就不容易了。 凡是成功的书法家,必定都因为他能写出与众不 同的味道。” 然后,我把那学生叫到桌前,“你下次只要控制 自己的笔,不要写出框子,就会好多了。你想想, 一个有才气的人,如果又能约束自己,脚踏实地 地学,当然容易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