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与进展简介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肿瘤是人类健康的巨大难题,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免疫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下面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基本上是依靠免疫系统来抵抗肿瘤细胞的过程。
肿瘤细胞通常能够逃脱正常免疫机制的攻击,这就是为什么肿瘤很难治愈的原因。
免疫治疗旨在通过激发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如通过激活T细胞或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最近,这些方法在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1.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
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变T细胞的基因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该疗法已被证明在治疗各种类型的癌症中非常有效。
目前,CAR-T细胞疗法是通过从患者自身的T细胞中提取活性细胞,通过基因转录技术将细胞改造后注射回患者体内实现的。
CAR-T细胞疗法已被FDA批准用于各种类型的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
它可以阻止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系统进行逃避,从而让免疫系统重新攻击肿瘤细胞。
该疗法通常采用抗CTLA-4抗体和抗PD-1/PD-L1抗体。
PD-1和PD-L1是一对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它们可以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抗PD-1/PD-L1抗体可以阻止这种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
与此同时,抗CTLA-4抗体可以激活T细胞,从而进一步增强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癌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和肝癌等。
目前已经有多个抗PD-1和抗PD-L1抑制剂获得了FDA批准。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发现并发展。
肿瘤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肿瘤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肿瘤治疗是当今医学领域最具挑战性和重要性的领域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治疗领域也在迅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肿瘤治疗的新进展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肿瘤的生长,但也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该技术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抗体、CAR-T细胞疗法和疫苗等。
一项重要的免疫治疗技术是免疫检查点抗体的应用。
这些抗体能够阻止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机制,使得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消灭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抗体已经在多个肿瘤类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特别是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等。
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免疫治疗技术是CAR-T细胞疗法。
该技术通过收集病人的免疫细胞,并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备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
经过体外培养和扩增后,这些改造细胞被重新注入到病人体内。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特定类型的血液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对于其他肿瘤类型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二、靶向治疗的发展靶向治疗是一种借助特定分子靶点阻断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并且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
该技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靶向治疗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等肿瘤类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激酶抑制剂也是一类常用的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激酶活性来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此外,通过研究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的靶向治疗靶点,并正在开发相应的药物。
未来趋势:未来肿瘤治疗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向:1.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个体化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肿瘤治疗方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在传统的化疗、放疗等方式之外,肿瘤免疫治疗正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新亮点。
虽然肿瘤免疫治疗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其颇具前景和潜力的特点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让其更好地攻击癌细胞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这一治疗方式的核心在于利用人类自身的免疫力量来对抗癌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抗体药物治疗抗体药物对于癌细胞表面的一些特定标志物非常敏感,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
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些抗体药物,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等。
2、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指通过输注大量经过加工处理的细胞,来启发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对抗癌细胞的作用。
传统的细胞治疗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恶性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等手段。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免疫系统中的某些“抑制阀门”进行抑制,从而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加强对癌细胞的攻击力。
在临床上已经成功地研发出许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CTLA-4和LAG-3等。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展望1、个性化治疗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在不断提高肿瘤治疗的个性化程度。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未来也将更加重视个性化治疗。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指标,筛选出更适合患者的抗体药物,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联合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单一手段可能很难完全消除癌细胞,因此未来还将加强联合治疗的方法。
例如,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治疗,或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放疗等。
3、转化免疫治疗转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它的作用在于通过改变癌细胞成分,促进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对它们进行攻击。
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进展。
一、妇科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念妇科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内的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1. 宫颈癌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宫颈的上皮细胞。
早期宫颈癌的症状较为隐匿,常常被忽视。
因此,常规的筛查方法如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2.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第二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更年期后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和不规则阴道流血。
目前,子宫内膜活检和刮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
3. 卵巢癌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具侵袭性的一种,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在晚期才被发现。
早期的卵巢癌常通过超声波检查和CA-125血液检测进行筛查,但这些方法并不十分准确。
目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
三、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波检查是常用的妇科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手段。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程度,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妇科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 基因检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被发现与预后评估相关。
通过对肿瘤组织或血液中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治疗效果。
四、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或增强宿主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手术和放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等。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与发展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意识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探索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如抑制T细胞的活性、产生免疫抑制因子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应运而生。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被动免疫疗法和主动免疫疗法两种。
被动免疫疗法是指直接应用具有抗体活性的制剂或利用转录因子或基因操纵技术将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域引导到DNA中,使其产生合成抗体。
主动免疫疗法是指利用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激活或增强特定免疫细胞来对抗肿瘤。
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T细胞治疗,即将自体T细胞从患者提取出来,经过外界处理后重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另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肿瘤疫苗,即使用一种或多种肿瘤特异性抗原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继而杀死肿瘤细胞。
除此之外,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备受关注,这是一种将T 细胞改造成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的疗法。
它通过将受体的单链变量区域与信号传导模块和共刺激模块耦合成一种模块化推进的受体,使T细胞具有更强的背景杀伤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肿瘤类型可以采用肿瘤免疫治疗。
例如,良性肿瘤的治疗中,肿瘤疫苗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T细胞治疗和CAR-T细胞疗法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

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临床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
一、个体化治疗的实现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完全适应所有患者的需求。
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使得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通过研究人员对肿瘤组织进行基因分析,可以发现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已经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包括黑色素瘤、肺癌等。
未来,临床研究还将继续深入探索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和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三、辅助治疗的有效性肿瘤治疗中,辅助治疗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等,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通过减轻肿瘤的负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研究发现,辅助治疗在某些肿瘤类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未来,辅助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转化医学的应用转化医学是将临床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一种新颖方法。
通过将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以加速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临床研究目前正致力于推动转化医学的应用,在肿瘤治疗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转化医学的发展将使肿瘤治疗更加精准、个性化,并最终实现肿瘤的有效控制。
总结起来,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个体化治疗的实现、免疫治疗的突破、辅助治疗的有效性以及转化医学的应用都为肿瘤治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临床上的肿瘤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式。
然而,这些治疗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手术可能会导致切除不完全,放疗和化疗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等。
在此背景下,肿瘤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肿瘤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异性靶向分子对肿瘤细胞进行干预,影响其增殖、侵袭、转移等特性,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对正常细胞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肿瘤靶向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免疫治疗剂、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凋亡促进剂等。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研究进展:一、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发展的重要过程,而针对血管生成的抑制剂正是一类常用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其主要原理是抑制肿瘤细胞周围的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肿瘤血液供应不足而死亡。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抗血管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拮抗剂。
目前,多种VEGF受体拮抗剂已经被批准上市,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免疫治疗剂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攻击的治疗方法。
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具有疗效持久、耐受性好等优点。
近年来,免疫治疗剂的研究进展迅速,包括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在内的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被批准上市。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和CTLA-4等蛋白,来解除免疫干扰,使机体免疫系统能够对肿瘤进行更为有效的攻击。
尽管免疫治疗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在治疗晚期肿瘤、维持疗效等方面,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三、信号转导抑制剂信号转导通路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而信号转导通路突变往往是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儿童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疗效

通过团体活动和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儿童肿瘤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建 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家庭心理辅导
为儿童肿瘤患者的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 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家庭参与康复计划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计划,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支持, 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基于临床数据的模型
利用历史病例和治疗数据,构建统计模型以预测并发症风险。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模型
通过研究肿瘤生物学特性和患者基因表达谱,建立生物标志物模型 以预测治疗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模型应用
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指导治疗方案选择、调整治疗剂量和频率,以 及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儿童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和 疗效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儿童肿瘤治疗最新进展 • 儿童肿瘤治疗疗效评估 • 儿童肿瘤治疗中的并发症与风险防控 • 儿童肿瘤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儿童肿瘤概述
儿童肿瘤定义
发病原因
儿童肿瘤是指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各种 良性和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
优化治疗方案和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肿瘤,需要制定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和策略。未来需要继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探 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组合方式。
加强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
儿童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得到全面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未来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庭的 心理辅导、社会援助等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03
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的特点
• 1. 恶性肿瘤是一类疾病,以细胞过度而异常的增生为基本特征。 • 2.肿瘤是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的结果,在机体抵抗力不能胜于致瘤
因子的情况下才发生肿瘤。(量变-->质变) 的改变。
• 3. 肿瘤细胞源于正常细胞发生异常变化,核心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特性 • 4.当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能受到限制,甚至被消灭。 • 5. 肿瘤的本质是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有根本的不同,后者在数量和时
转移的基本过程
• 瘤细胞不断分裂繁殖使瘤体增大,向邻近的管道和腔隙中穿入,过程中从
入侵处脱落到腔内,顺着管道腔隙,被转运到与原发肿瘤不相连的部位。 此时并没有构成真正的转移。
• 栓塞:脱落进入淋巴管和血管时称为栓塞,可在血管腔内观察到瘤细胞栓, • 着床:瘤细胞被淋巴液或血液带到机体某一部位停驻下来,并主动地与内
浸润过程
• • • • • • •
•
杨简、高进等学者用扫描电镜观察腹水癌细胞中器官外培养的浸润过程: 1. 癌细胞向器官块靠拢; 2. 癌细胞紧贴器官组织表面; 3. 伸出伪足通过细胞间的自然间隙,穿过基底膜; 4. 癌细胞侵入器官内; 5. 在器官深部形成继发性癌细胞积聚灶。 他们推测认为恶性肿瘤细胞浸润的根本原因似乎使癌细胞趋向于去寻找营养较 多的地方,原动力是为了适应生存和繁殖需要。 浸润过程并非连续不断,而是间歇分阶段进行的。
放弃根治性治疗或选择姑息性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
• 3. 对某些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的范围有指导作用; • 4. 对所有恶性肿瘤治疗后的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制度。一旦发现新的
癌灶,在没有确认是转移的情况下,均应像对待第一癌灶那样积极治疗。
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演变
• 正常细胞演变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过程。这个癌细胞不一定迅速发展成癌 肿,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潜伏稳定状态。
皮细胞不断黏附,这时称为着床。着床的瘤细胞大部分死亡,只有少数瘤 细胞保存活力,在新环境中繁殖、生长、逐渐形成与原发灶同样结构的肿 瘤,这就是转移瘤。
转移瘤等表现形式及结构
转移瘤的形态
:
• 1. 缺乏固有规律,可以是微小结节,可以相互融合成块状肿瘤; • 2. 一般呈球形,虽无明显的包膜,但尚可看到较明显的界限; • 3. 体积巨大的转移瘤,由于生长快,中央常有液化坏死
转移瘤组织结构特点
:
• 1. 恒定性和变异性:一般在硬度、表面颜色与原发瘤基本保持一致,对寻找和确定原发部位有较大作 用;在某些细节也有一定变异性,如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瘤,可以不含原有的色素;转移瘤可以表现 在有丝分裂象增多,特别在肝和淋巴结中。 • 2. 分泌功能:转移瘤保持着起源细胞固有的分泌功能,临床借助其分泌物的性质、形态学和细胞的化 学特点或生化免疫学鉴定组织发生的来源。 • 3. 有丝分裂活性:转移瘤有时比原发瘤生长更旺盛,几乎所有肝脏转移瘤中,有丝分裂现象比原发瘤 高5-14倍。
胞提供着床及生长条件,临床上对新转移灶的寻找和检测具有指导方向作用。
肿瘤的复发
• 恶性肿瘤复发:已确诊的恶性肿瘤,经过根治性治疗后,在临床治愈情况下,在原
发部位及其周围或机体其他部位又长出了同样的恶性肿瘤现象。
肿瘤复发原因
瘤细胞残留:手术切除不彻底;放化疗剂量不足;浸润性肿瘤界限不清
医源性种植或人工种植:瘤细胞通过器械、敷料脱落并存留于手术区域健康组织内
椎间孔与胸腹腰骶等处的奇静脉属支及体表,包括皮肤、乳房、外生殖 器和肋间静脉形成广泛丰富的侧支吻合,这些静脉无瓣膜,静脉腔内压 力偏低,血流缓慢,从椎管内向外流入腔静脉系统。
血行转移中的特殊转移
•
•
1. 肿瘤向另一个肿瘤转移:同时有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转移的肿瘤可以转移到恶性
肿瘤,也可以转移到良性肿瘤,形成新的恶性肿瘤。
•
• •
2.也有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三站)转移, 临床上称为“跳跃式转移”;
3.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 4. 对肉瘤也要注意淋巴结转移。
淋巴转移部位
•
•
• • •
转移部位:淋巴转移一般是区域性的,好发转移部位是纵隔、肺门主动脉淋巴 结。就全身而言,依据肿瘤原发部位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部位: 1.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总干,几乎收纳全身(除右半上身)的淋巴血流。 原发于腹部、胸腔脏器的恶性肿瘤,都有可能侵犯胸导管,如胃癌、子宫颈癌、 肺癌、食管癌等 2. 锁骨上淋巴结:临床上胸腹腔肿瘤患者,如已出现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常 视为癌症已超出手术根治的限度。 3. 斜角肌淋巴结:胸腹腔肿瘤如肺癌和其他腹腔癌,此处可以在较早阶段出现 转移,临床上常把这里出现淋巴结转移时视为可根治期。 4. 胸肌间淋巴结: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胸肌间淋巴结是不可忽视的清除部分。
血行转移
• 血行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指已脱落的瘤细胞经过血液系
统带到全身其他部位又发生同样肿瘤的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小静脉被瘤 细胞侵袭所致。 着广泛的动静脉侧支,这些侧支可能是瘤细胞通过器官的主要途径。肿 瘤细胞栓可通过淋巴管静脉间的通道而进入血液循环。就全身而言,淋 巴管与静脉最大的通道是胸导管,一旦胸导管受肿瘤侵犯,血行转移则 非常容易。
影响肿瘤转移的因素
• 1. 肿瘤局部因素 • 肿瘤大小、生长速度、分化程度、肿瘤类型、细胞的生物特性 (酶、表 • 2. 全身因素 • 免疫状态、激素水平、凝血机制、高级神经功能紊乱、组织损伤 • 3. 外界因素 • 过度挤压、摩擦、不恰当的手术操作等
面结构、抗原性、代谢特性如无氧酵解、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合力等)
恶性肿瘤简介
内容来自:梁健 《肿瘤治疗与进展》
图为扫描电镜下 的肺癌
什么是肿瘤???
• 肿瘤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公认的定义
• 作者拟定义: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某一正常的
组织细胞发生异常分化和过度无限增生的结果,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具 有向周围组织乃至全身侵蚀和转移的特性,其生长变化快慢与机体免疫 功能有关。
曾在多处发现有一位的原始“胚 芽”,如肾组织内有肾上腺皮质残 留,颌骨内有牙源性上皮残留等
多灶性起源表现形式
区域性起源 区域内同时或先后 发生多个小癌灶, 生长过程相互融合 形成一个外观上独 立的肿瘤 肿瘤中心周围有时 出现小卫星病灶 孤立性多灶性起源 相隔较远部位,同 时或先后发生2个 或以上多发性癌灶 成对器官先后或同 时发生 双侧性成对器官, 先后或同时发生相 同或不同的肿瘤 同一系统多原发性 两个以上同样的肿 瘤起源于同一系统 的不同器官部位 广发多灶性 肿瘤累及一个器官 系统的大部或全部; 累及整个系统
转移性复发:因扩散或转移而隐伏的微小病灶,出现原发部位以外的肿瘤
肿瘤复发的部位 肿瘤复发部位
局部复发:原肿瘤部位的手术野或放射野(手术切口边缘或邻近组织中)
区域性复发:淋巴汇流区内的淋巴结或该区域手术范围内
远处复发:发生在任何能经过血行、淋巴路到达的部位或通过浆膜面种植的部位
对复发治疗态度: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
• 动静脉侧支及淋巴管-静脉吻合支是重要的血行转移途径。机体内部有
血行转移途径
• 血行转移主要经过静脉系统,根据全身静脉分布,大致分成几条途径: • 1. 体静脉系统:瘤细胞先汇集到上下腔静脉经右心分布到两肺; • 2. 经门静脉系统:主要是消化系统的肿瘤,经静脉将癌细胞带到肝脏; • 3. 肺静脉系统:原发肺或肺转移瘤侵犯肺静脉分支经左心转移全身; • 4. 脊椎静脉系统:分布在椎腔内外,伸入椎骨内,向上达颅脑,向前经
演进
• 受到某些促癌因素作用后使恶变了的癌细胞继续发展,数量增加,恶性 程度提高。
肿瘤演进的特点
• • • • •
1. 一般认为演进一旦开始,一直向前发展,不可逆转; 2. 演进过程很大程度上受机体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 3. 由分化程度好向分化差发展,浸润性、自解性、恶性程度不断增加; 4. 腹水型可转化性、可移植性、耐药性、由激素依赖性转为激素独立性。 新的、分化更差、繁殖更快、更能适应环境的干细胞群不断地补充或取代旧的、 适应性较差的干细胞群,这就是肿瘤恶性程度不断增高的原因。
对机体的影响
• 1. 癌瘤极易使组织坏死、溃破和出血,出血与癌细胞代谢产物均可引起
贫血;
• 2. 浸润性生长的癌瘤能破坏周围邻近的器官或组织,引起相应的疾病; • 3. 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力衰退、贫血等衰竭症状。
肿瘤的生长方式
按肿瘤生物特性分:
• 1. 膨胀性生长:见于良性肿瘤或部分恶性肿瘤,多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 2. 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沿着周围间隙或淋巴管,连续向周围组织中延展,使与正 常组织界限不清。表现为界限不清的块状,活动度差,相对固定,这是恶性肿瘤的 生长特点。也是恶性肿瘤难以控制导致治疗困难的主要因素。
淋巴转移
• • •
定义: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指浸润的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 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 转移特点: 1. 一般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 (第二、三站),当瘤细胞中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 扩展;
皮肤癌中有6%-16% 乳腺癌双侧发生率 为多中心 可达6%-8%。
泌尿系统肿瘤,以 膀胱癌为主癌灶, 向上累及肾盂、输 尿管,向下可发生 在尿道
弥漫性肝癌、弥漫 性胶质细胞瘤病; 白血病、神经纤维 瘤
重视多灶性起源的临床意义
• 1. 选择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 • 2. 清楚肿瘤转移和多灶性起源区别,可以避免把第二癌灶当作转移灶而
间上均有一定限度,并且无质的变化。
恶性肿瘤的起源方式
• 单灶性起源学说(单中心性,近代的研究视为经典) • 多灶性起源学说(已被大量临床病理证实)
单灶性起源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