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3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将一张正纸方形平均分成十份、一百份…的基础上,通过涂一涂、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空白正方形纸一张、信封(内放平均分成了十份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生背)师:《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师从右往左板书:10000 1000 100 10 1)师:看来,《三字经》中也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观察刚才的一组数,从右往左看,从1开始,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0),按这样的规律,接下去应该是哪些数呢?生1:接下去是100000、1000000…。

师:无穷无尽。

(板书:100000…)师:从左往右看,10000、1000、100、10、1,接下去又是哪些数呢?生2:0.1、0.01、0.001…师:也是(无穷无尽)。

(板书:0.1,0.01,0.001…)师:这里的0.1、0.01、0.001…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意义”。

[评析:《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深受儿童所喜爱,从《三字经》中的数学问题入手,很吸引儿童的眼球。

在学生还没有接触“扩大到、缩小到”这些数学术语之前,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10000、1000、100、10、1这一数组,引导学生根据一组数的规律进行推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这个数么?(出示卡片5)老师会变魔术,我能这个数变大,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5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扩大了10倍。

师:我还能让它变大,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的数和“5”相比,末尾添了几个“0”,它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末尾添了2个“0”,扩大了100倍。

师:那我们能让它变小么?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师:现在去掉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去掉一个“0”呢?生:略。

师:看来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也随之扩大或缩小。

那再看看这个数“0.5”,我在这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会变么?生:不会变。

师:那我再添上一个“0”呢?生:还是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

师:所以你认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这只是你的猜测,所以老师先在后面打上一个问号。

刚刚某某同学说的只是一个个例,不具有普遍性,那如果要证明它具有普遍性,该怎么办呢?生:验证。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具准备:①画有教科书第55页上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②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1中米尺(没有其它图字)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③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2中图(没有图字也没有铺色网)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④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纸,纸上画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分米=()厘米=()毫米1元=()角=()分3米=()分米=()厘米5元=()角=()分(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0、5米○0、6米0、4米○0、2米0、21元○0、09元0、5元○0、38元二、学习新知教师出示画有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同样板书在黑板上0),谁能说一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指标价)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些小数的新知识,就能解决定个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学习例1。

教师出示画有米尺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师:这段米尺的长度是多少?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十分之一米写成小数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投影片上板书(如教科书上的写法)。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0毫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教师: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的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3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包括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本质,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运算和转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包括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

2.培养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运算和转换。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进行小数的运算和转换。

2.难点:理解小数的位数和小数的比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运算题目和案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小数运算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小明有1.2元,他买了一支铅笔0.3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小数的性质,包括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

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数的运算和转换,巩固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题目:请计算以下小数的运算结果。

1.2 + 0.31.2 - 0.3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问题:小明有1.2元,他买了一支铅笔0.3元,他还剩下多少钱?问题:一根铅笔的价格是0.3元,两根铅笔的价格是多少?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小数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理财等。

案例: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一瓶饮料2.5元,他还剩下1.2元,他还够买什么?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小数性质进行总结,强调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重要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化简方法,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简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表示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等。

2.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物品的质量、长度等,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小数的性质,如“一件衣服的重量是2.5千克,如果把它分成5份,每份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让学生跟随讲解,理解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实例材料进行实践,如“一张纸的长度是2.5分米,如果把它切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利用米尺和面积图研究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感悟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2、认识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3、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三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课前也带领大家根据学案复习了小数的知识,并要求大家把你写的小数进行了分类。

下面请同学们给同桌读一读你写的分数和小数,并互相说一说分类结果课件出示学案内容一.复习导入(出示一位学生的分类结果)师: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你把这些小数分成了几类?生:三类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的是一类,小数点后面是两位的是一类,小数点后面三位的是一类师:你们分的和他一样吗?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板书补充数位顺序表)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那小数部分只有两位的小数呢?生:两位小数师:三位的呢?生:三位小数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设计意图: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会写以米、元作单位的小数,并理解其意义。

在此基础上,也能用小数表示面积图和线段图中给定部分,因此利用课前复习关于小数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二、新授(一)认识一位小数1、出示尺子图师:看这幅图,你是怎样填的?生:分数:1/10米,小数:0.1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谁再来说一说?2、出示面积图师:再看这个图,你还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吗?生:分数是1/10,小数是0.1师:为什么它也能用0.1表示?生:涂色部分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10,用小数表示是0.1.师:其他同学同意吗?也就是说它们都表示1/1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小数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小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实例和问题。

2.学具:准备一些小数卡片和小数计算器,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小数问题,如“0.25扩大10倍后是多少?缩小10倍后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练习题,利用小数卡片和小数计算器进行操作,验证小数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有关小数性质的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性质》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性质,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认识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会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在验证大小的过程中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中感悟和学习一些数学学习中探究的方法。

3.激发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

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300 1.8000 500
5.7800.0040102.02060.06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三、巩固练习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选择题。

(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12.212.02102.0200102.02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