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教材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第二章测试卷一(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第二章测试卷一(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第二章测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下表中)1.(3分)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

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行驶的乙车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2.(3分)“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

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符合题意;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不符合题意;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不符合题意;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3.(3分)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树木B.远处高山C.公路路面D.他自己【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标准测试试题70分(附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标准测试试题70分(附答案)

八年级《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A. “坐地日行八千里”是以地为参照物B.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2. 下列关于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大C.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D.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小,速度越小3.小明坐在火车甲上,旁边停了个乙车,小明在甲车车厢中向乙车车厢观望,突然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

小明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4.我国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风洞群,在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

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 飞机B. 地面C. 他本人D. 模拟气流5.张亮同学坐车去学校,发现路旁的树木不停地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的树木 B.远处的高楼C.公路路面 D.他自己6.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 飞沙满天B. 炊烟袅袅C. 花香袭人D. 麦浪起伏7. 甲、乙两汽车同时从同地去同一目的地,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甲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任何时刻,甲车一定在乙车前面B. 在任何时刻,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后退C. 在整个过程中,甲车用的时间一定比乙车短D. 在前半路程甲车用的时间一定比乙车短8.如图是小丽在荡秋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手抓的绳子表面后,手相对于绳子是运动的B.秋千摆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C.秋千相对于小丽是运动的D.地面相对秋千不动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车刹车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用电动水泵抽水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 既然能量守恒永动机就可以实现D. 火力发电厂发电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0. 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1.2m/s的是()A. 步行的人B. 正在路上行驶的自行车C. 在空气中传播的光D. 在高空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11.如图为“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图,成功对接后,若“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B.月球C.太阳D.天宫一号12.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它们赛跑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试卷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试卷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试卷篇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第二章第二章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玉兰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3、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4、(2011?淄博)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B、迎面走来的行人C、小芳骑的自行车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5、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对交通亭来说是静止的,对D是运动的B、C对E和B都是运动的C、E对D来说是静止的D、B对C、D、E都是运动的6、地球要自转,又要公转,因此,在地面上的物体,都是带有很大速度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比较其在白天和夜晚的速度,则()A、白天大B、夜间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3米处B、甲在乙前面0.6米处C、乙在甲前面0.3米处D、乙在甲前面0.6米处8、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这3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只在第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9、某课外小组进行自制玩具赛车20m跑比赛.甲、乙、丙、丁四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假设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最后到达终点的是丁车.若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丙、丁两车的s-t 图象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在Ⅲ区域,丁在I区域B、丙在I区域,丁在Ⅲ区域C、丙在Ⅱ区域,丁在Ⅲ区域D、丙在Ⅱ区域,丁在I区域10、(2011?鄂州)高铁动车组在高速行驶时是利用车上电动机提供的动力,到站前又可以先停止供电,车速从200km/h减至90km/h,这段时间是利用车的惯性前进,磁场中线圈随车轮一起转动,产生感应电流,在90km/h以下才进行机械刹车,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磨损又可以节约能源.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转化的是()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填空题。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 .米()m B .米/秒()m /s C .千米/小时()km /h D .千克/米3()3kg /m 2.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 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几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A .B .C .D . 3.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B .月球绕地球公转C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D .河水在河中流4.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参照物B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C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D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5.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 内通过了10m ,第2s 内通过20m ,第3s 内通过30m ,则这辆小车( )A .在第1s 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这3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这3s 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 .只在第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6.如下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A .研究的气泡在水中运动是自上而下的B .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快一些C .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D .若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则可以判断气泡运动为匀速运动7.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

由此可判断()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8.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乙的s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已知8秒时丙距离甲、乙的距离恰好相等。

则( )A .丙可能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 .丙的s t —图一定在甲的图线上方C .丙一定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D .丙的s t —图线可能在乙的图线下方9.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8米的A B 、两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两车的s t —图象分别如下图()()a b 、所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时间:85分钟分值:8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物体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2.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我们人类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和的过程。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参照,这个物体叫;我们常用“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来描述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这是以为参照的。

4.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成功与空间站对接。

对接后形成组合体,若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是的;神舟十四号相对于空间站是。

(均选填“运动”或“静止”)5.中国北斗点亮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天空。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同步卫星的“同步”是指。

6.如图甲所示,这是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桥,它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全长3000 m。

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桥时,以索塔为参照物,汽车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车上速度表如图乙所示,车长忽略不计,汽车通过全桥所用的时间为。

7.若甲、乙两人运动的速度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人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若甲、乙两人运动时间相同,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在t=6 s时刻,该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其数值为。

二、选择题(共14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如图所示,下列分子运动情况是物质哪种状态()A.甲是液态物质B.乙是固态物质C.甲是气态物质D.丙是气态物质10.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能作为参照物C.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D.一般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11.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长沙松雅湖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李骑马以36 km/h的速度前进,小邓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喻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54 km,则()A.小李速度最大B.小邓速度最大C.小喻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1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行驶,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了A、B两地总路程的五分之三,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是()A.3∶5B.5∶3C.2∶3D.3∶213.如图,这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0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的运动速度为5 m/s,且比甲的速度大C.甲比乙早10 s出发,且甲行驶30 s时与乙相遇D.相遇时,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0 m14.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速度的两个单位:千米/时和米/秒相比较()A.千米/时是较大的单位B.米/秒是较大的单位C.两个单位一样大D.无法判断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B.C.D.3.如图所示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驰D.箭被射出4.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6.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 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v t-图象的是()A.B.C.D.7.奥运圣火传递的活动中,现场某记者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火炬一定向右运动8.甲、乙两小车同地沿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

乙车比甲车晚运动两秒,甲车运动6秒后,两车的位置关系为()A .一定甲乙相遇B .可能乙在甲前面20米处C .一定甲乙相距40米D .可能甲乙相距80米9.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 、B 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a )、(b )所示,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

经过时间t 后,两车相距10米。

则( )A .v v 乙甲<,t 一定等于10秒B .v v 乙甲<,t 可能等于30秒C .v v =乙甲,t 可能等于10秒D .v v =乙甲,t 可能等于30秒10.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0分)11.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表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A)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 D)A.一定逐渐增大B.一定逐渐减小C.一定不变D.其变化取决于光的传播方向2.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聪同学向一个清澈的池塘看去,却发现红色的鲤鱼在白云间穿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虚像D.云和鱼都是实像3.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应该是()A.B.C.D.4.关于光和声的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B)A.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C.最快的声速可能与光速相等D.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5.黑板并不是光源,但我们却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它,这是因为( D )A.黑板发出了光B.光沿直线传播C.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光发生了漫反射6.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分析正确的是( C)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只有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我们才能看到它C.光照到衣服上时会发生漫反射D.当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后,其反射光线将不再平行7.若一束光与平面镜成50º角射向平面镜,则反射角为(B)A.30ºB.40ºC.50ºD.60º8.小盼同学面向平面镜行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她的像变大,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小B.她的像大小不变,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小A BC.她的像变大,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大 D.她的像大小不变,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大9.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C ) A.镜面的大小; 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与镜面间的距离。

10.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 (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物体下落B.桃子成熟C.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D.行驶中的汽车2.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4.《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舟B.岸边C.岸边的树D.剑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

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6.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

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赛段一二三四时间/s24.4726.2227.2526.71A.一B.二C.三D.四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假设后车以5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在这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A.3 m B.7 m C.12 m D.25 m8.在探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A.150 m/sB.15 m/sC.1.5 m/sD.0.15 m/s9.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1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2.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 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A.10 km/h B.40 km/h C.70 km/h D.100 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3.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物体下落B.冰化成水C.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D.行驶中的汽车2.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第4题图)4.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

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5.“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B.“神舟十号”飞船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第8题图)7.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灯丝的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假设后车以50 km/h的车速匀速前进,则在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A.3 m B.7 m C.12 m D.25 m8.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9.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1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

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图B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第13题图)(第14题图)14.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___,合计________s。

15.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第15题图) 16.2015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将再次进行长途测试。

之前的测试中,该车的平均车速约90 km/h,合________ m/s;自动行驶过程中,路边树木相对该车是________的。

17.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 c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

(第17题图)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8分,共32分)(第18题图)18.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9.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____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第19题图)(第20题图)20.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液体:自来水液柱长度:30 cm气泡长度:4.1 mm)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θ角为0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像;(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后变________(填“大”或“小”);在θ角为________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21.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卡车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

四、综合应用题(22题7分,23题10分,共17分)2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2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

求:(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第23题图)第二章达标检测卷一、1.B点拨:冰化成水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并不是位置的变化,不是机械运动,故选B。

2.B点拨: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该同学坐甲车,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故B对;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也是向前的,故C、D错。

3.A点拨: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高楼和自行车有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向西运动。

4.C5.B点拨:“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对接后,两者同速同向飞行,相对静止。

6.C点拨:运动员的速度v1=s1/t1=50 m/5 s=10 m/s,汽车的速度v2=54 km/h=543.6m/s=15 m/s。

7.B点拨:50km/h=503.6m/s≈13.89 m/s,汽车前进距离s=vt=13.89m/s×0.5 s≈7 m。

8.C点拨:0.3 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是45 cm,则水滴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0.45 m/0.3 s=1.5 m/s。

9.A10.D点拨:A.由图可知,当t=6 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3.6 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 m,则v甲=s甲t=3.6 m6 s=0.6 m/s,v乙=s乙t=1.2 m6 s=0.2m/s,故A错误;由图像可看出:经过6 s,甲车的路程是3.6 m,乙车的路程是1.2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 m-1.2 m=2.4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 m+1.2 m=4.8 m,故B、C错误,D正确。

11.B12.C点拨:汽车行驶120 km所用的时间是t=s前半v前半+s后半v后半=12×120 km60 km/h+12×120 km40 km/h =2.5 h 。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 =s t =120 km2.5 h =48 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