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教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上下)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常用实验的测量工具有: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体积;电流;电压,气压,电能。

2、实验探究的环节是: --- --- ------ --- --- 。

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符号。

常用单位还有km、dm、cm、mm、um、nm 换算:1km=103m,1m= dm= cm= mm,1m= mm= um= nm4、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它的最大示数叫。

测量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读数的倒第二位就是该工具的分度值。

5、使用刻度尺:根据实验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恰当的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尽量一次测完。

测量前,先观察、和;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并紧贴被测物边缘。

读数时,视线应尺面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6、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不能,只能。

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高测量工具精度,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仪器以及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求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相同。

7、使用仪器时,先要对仪器调零(调整指针到零刻度),不能调零的,要记录初始读数,再修正。

测量的特殊方法:测多算少、测少算多、平移法、替代法。

8、测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n圈,②用刻度尺测出排绕的长度L,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L/n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用刻度尺测出整本书的厚度h,②数=h/n出纸的张数n,③算出一张纸的厚度:h1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一切物质都在,与能量密不可分,能量的形式在不断改变。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由组成,原子由中心的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组成。

3、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

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如果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置改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4、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归纳(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归纳(新版)教科版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0、注意:过桥过洞、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

11、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

(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12、运动的分为宏观物体运动和微观世界运动。

(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a 宏观: ○1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2天体运动,。

✓ b 微观:○1分子热运动:(先看课本认识下物体微观结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能有外力作用,例:花的香味,炒菜会变咸;○2原子运动:例: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核电站以及核武器的使用;○3电磁运动:就指电磁波,例:宽带上网,光纤,使用 ,红外遥控,无线电通信等等。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八年级上册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八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科版物理知识。

一、教科版物理知识点1、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改变其形状。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压迫的程度。

学习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诸多实验和现象。

2、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改变位置的过程,而力则是影响运动的因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3、机械能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机械能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压力和浮力压力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压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迫程度,而浮力则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学习压力和浮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实验。

5、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问题。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制造等。

二、学习方法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学习物理需要先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且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增强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举一反三学习物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简单的问题推导出更复杂的问题。

在练习物理题目时,要注意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练习常识题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识题。

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巩固基本概念,也可以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学科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科目,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一、电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电的概念:电是在物体中存在的能量,即电子的运动方向和程度,其基本单位是电流。

2、电的分类:根据电源的不同,电可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

3、电的应用:电可以用于供热、照明、动力等,如家用电器的使用、电池的充电、电动汽车的驱动等等。

二、电路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1、电路概念:电路是指电子仪器中连接电阻、电容、电源等电子元
件的线路,用于控制电子仪器的电流流动和信号的传递。

2、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开关、指示器、
接插件等电子元件组成。

3、电路的运用:电路可用于电子仪器的设计和控制,如电视机、电
风扇、电子秤、电池充电器等的维修。

三、电势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1、电势的概念:电势指通过电路中电子元件而产生的力,电势的大
小及其方向由其电路中电源所决定。

2、电势的分类:电势可分为电位差和电压。

电位差是指两电源之间
的电势差异,而电压是指电路中电源处的电位差。

3、电势的应用:电势可以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如电视机、电风扇、电子秤、电饭锅等家用电器的维修和安装,以及应用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子元件的安装。

四、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能量转化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功与机械能1. 力及其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常用符号为F,国际单位为牛顿(N)。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成一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功与功率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称为功。

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位移。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意味着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

二、光与影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光以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路径叫做光线。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物体的反射与成像光线经物体反射后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影像,影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物体与影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3.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定律给出了光线折射的定量关系。

4. 光的色散与其它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传播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开来,形成七彩的光谱。

此外,光还会出现干涉现象、衍射现象等。

三、电与磁1. 电流、电压与电阻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压是指电荷做单位电荷的功所需的能量,电阻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2.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欧姆定律给出了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平行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电路元件可以是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

4. 磁、电磁与电磁感应电荷运动产生磁场,磁体静止产生磁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角度的概念:角度是用来描述两条射线之间的开合程度的物理量。

2. 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单位有两种,一种是角度,用小圆圈“°”表示;另一种是弧度,用“rad”表示。

3.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描述角度与三角形边长之间关
系的函数。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
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若一个物体同时具有两个速度,可以通过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公
式计算出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

6.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的状态。

7.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 动能与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计算出物
体的动能。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沿着运动方向所做的功。

10.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计算出合外力和合内力。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部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建议参考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教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选择题)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讨论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初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的特性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初二教科版物理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或变化的原因。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即改变物体的速度。

- 弹性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并恢复原状。

- 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3. 运动中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而反向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和功1. 什么是能量?- 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由于运动、变形、热、辐射等而具有的能做功的能力。

-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热能、电能和核能等。

2. 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转化指的是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

-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内的能量总量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3. 功-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 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 光可以以直线形式传播。

- 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30万公里/秒。

2. 光的反射- 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有光滑表面的物体会产生镜面反射,而有粗糙表面的物体则产生diff 反射。

四、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1. 光的折射-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折射。

- 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

2. 光的颜色- 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

-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 颜色的形成是因为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关系,对于
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教科
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运动物体
1.位置和位移: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
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量。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
度的变化率。

3.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计量单位
是牛顿。

4.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分解力是将一个力分
解为多个部分力。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恒定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二、机械
1.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在不同形
式之间转化。

2.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四种简单机械。

3.摩擦、滑行与滑动:摩擦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滑行是摩擦力较
小的运动形式,滑动是摩擦力较大的运动形式。

4.斜面的力分析:斜面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方向力和平行方向力。

5.浮力与压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物
体受到的力除以面积就是压力。

三、热与温度
1.温度的概念与温度计: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温度
计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2.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的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对
流是指液体或气体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通过辐射能量的
传递。

3.物体的热膨胀: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可以通过热膨胀的应
用制作热敏器件等。

四、光学
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会发生反射
和折射。

2.平面镜、球面镜和透镜:平面镜是具有平滑反射面的镜子,球面
镜是具有球形反射面的镜子,透镜是光线在透镜内折射和反射的光学
元件。

3.凸透镜的焦距和物像关系:凸透镜具有两个焦点,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及透镜的焦距决定了物体和像的关系。

4.色散与白光的组成: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五、电学
1.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2.电阻与电阻器:电阻是物体抵抗电流通过的程度,电阻器是调节电流大小的元件。

3.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元件的两端电压相同,串联电路中元件的电流相同。

4.电能与电功率:电能是电流进行电功的能力,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电功。

5.直流电和交流电: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交流电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

通过对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材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同时,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多动手实践,积极思考,不断深化对物理的理解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