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 习题课件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成就以及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初步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以及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成就、发明家及其发明,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资料、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成就、发明家及其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图片资料展示: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历史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3.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的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的发明和技术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历史背景。
4.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发明和技术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内燃机
轻工业
重工业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 义国家,有的两次革命交叉进行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 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 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 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 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重点)
3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
知识讲解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 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各种新 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 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 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讲解
全
面
1876年贝尔有线电话
马可尼及其信号接收机
进
入
电
气
时
代
1885年爱迪生留声机 1900年巴黎世博会电器宫夜景图
知识讲解
电力 (新能源) 电动生产工具 家用电器出现
大型发电厂
出现
远距离输电
网络建立
影响: 电力在工厂和家 庭中得到了普遍 应用,标志着人 类迈进了电气时 代。
知识讲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煤气/汽油/柴油)
3.20 世纪早期,促使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开始成为中等 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D )
A.内燃机的发明 B.工人收入大大提高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流水线生产的推广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
它们主要是根据( A )
A.能源动力
B.通信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4.他以“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作为人生理想,在他逝世
后,为了悼念他,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甚至连自由女神手上
1.(2020·常德)《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 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 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
A.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A.珍妮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电动机的发明
8.(2020·遵义)如图是某中学校服上的标签,标签上“人造纤维”的发 明者是(D )
A.诺贝尔 B.海厄特 C.福特 D.夏尔多内
9.右下图为一幅名为《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的漫画。此现 象出现的重要推动因素是( D)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三表格中出现 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 国家美国和德国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 命。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4. 家国情怀:结合我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和主要发明:强调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时间范围,以及电力、内燃机、飞机等关键发明。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3)在线工具: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工具,如互联网、数据库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图片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43页 0102页 0162页 0187页 0213页 0261页 0301页 0303页 0355页 0413页 0461页 0492页 0521页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美国内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 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件

• A.这是罗马帝国时期颁布A的成文法 • B.这部法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 C.这部法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 D.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与滥用 • 4.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过程中,奴隶制迅速发展。悲惨的处境导致了
领罗马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 • 3.地位:被罗马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尊号。
7
易错警示 • 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与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的时间容易混淆。 • 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罗
马帝国建立,到2世纪时,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8
核心提示 •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性质 • (1)罗马帝国和罗马共和国虽然政权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奴隶主贵
__________主持日常政务;元⑤老__院__________是执形政式官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平公民民大选会出⑥__________,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保民院官提出的对平民不利 的决议。
10
•(3)颁布法典: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成文法—十—二⑦铜表法 《______________》,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 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4)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 半岛,随后灭掉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⑧__________地区的 霸地中主海。 • 3.斯巴达克起义:⑨公__元_前__7_3________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 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 C.罗马帝国的建立者 D.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
• 6.【江苏无锡中考】“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
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
2020版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5、第6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41张PPT)

(C )
2.《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 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B )
A. 珍妮机的发明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蒸汽机的改良 D. “信息时代”的到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将为
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人类由此进入
(B )
A.“蒸汽时代”
<日常一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国家统一
C. 经济发达
D. 政府重视
11. 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
工业革命。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
是
(A )
①经历了“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演变
②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新的工业部门
③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④都推动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A. ②④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
A.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就
C. 美、德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二、综合题 16. 伴随着蒸汽机的一声鸣响,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 明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交通 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 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 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