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五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众多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已有初步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广,技术更为先进,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和创新为例,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4.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的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的发明和技术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历史背景。
4.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发明和技术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课件

4.在法西斯文化专制的摧残和压迫下,数以千计 的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其中最著名的是 ( )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 法拉第 5.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是 ( ) A . 陆军省 B. 海军省 C. 军部 D. 外务省 6.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于 ( ) A. 1931年 B. 1933年 C. 1936年 D. 1937年
13.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 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美苏争霸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宗教纷争
14.残酷迫害犹太人的法西斯国家是( )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美国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 利
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夺取 政权
意
德 日
1922年
墨索里尼
1933年
希特勒
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
1936年
军部的强硬派
军部的强硬派控制政府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一、填空题: 1.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 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矛盾。以 为首的法西斯组织 ,利用 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满,趁势发展 壮大。 2. 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 统和总理大权与一身,称 。 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党, 解散一切 ,取缔了纳粹党以外的所 有 。还强化 ,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 法西斯战士。 4.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 , 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文化成果。 5.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 的狂潮:他们被 剥夺了德国 身份;不得 ,不许担任公 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 得参军;严禁与 人通婚等等。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提供了物质基础。
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产品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来源,推动了交通运
输工具的发展。
3.化学工业诞生: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新材料的出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了
便利。
4.传统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钢铁、纺织、采矿等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1.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气产品,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2.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3.贝尔:发明电话,使人类的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世界殖民扩张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广,发明创新更多,对学生来说,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发明创新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课件---------第五课.

一、德国的法西斯势力
• 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严重打击了德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经济危机
德国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日本
欧洲战争策源地 亚洲战争策源地
柏林 罗马轴心国集团 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第五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温故知新:
“ 黄 金 时 代 ”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的
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美国 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 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的由来
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 12卫士相随,各手执一束棍棒,棍棒中有 一把战斧象征国家最高权力。束棒在他们 的语言中读作“法西斯”。
国别
背景
建立标志 建立时间 内外政策 影 响
德国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希特勒 上台
意大 利
经济衰退,政治混 乱,工农运动高涨
进军罗马
1933年 1922年
日本
社会、经济危机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43页 0102页 0162页 0187页 0213页 0261页 0301页 0303页 0355页 0413页 0461页 0492页 0521页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美国内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 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37页)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内容 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 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 总值的比较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31.8% 10% 23.3% 13.2% 1913年 14% 6% 35.8% 15.7%
图表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 史现象的根源?
1、美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强国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更多的采用 了新技术和新设备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 领域
(3)表现:
生产领域:电力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电钻、电焊机
生活领域: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 电影摄像机放映机、火力发电站
B电话 (贝尔) 电车(西门子) 电报
蒸汽时代
(4)影响: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天才是1%的灵感 加99%的汗水
成就二: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 民扩张,把全球卷入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逐渐被瓜分完毕,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战争
废气排放
结论: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
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时,
也会造成环境雾污霾 染。
沙漠化
我们要积极开发清洁能源保护环
梳理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纳粹政权的建立
历史背景: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严重打击了德国。
德国的经济危
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的经济危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的经济危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②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政治危机
对内:需要压制国内日益发
展的革命力量。
对外:打破《凡尔赛和约》,
重获殖民地。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反动理论
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及妄图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
测定人
种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鉴别犹太人图
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纳粹势力的发展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希特勒和纳粹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希特勒演
说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希特勒的宣
传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希特勒的宣传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①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银行家支持希特
勒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②加深勾结军队,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纳粹成为国会中的大党。
军队支持希特
勒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希特勒上
台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
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国会纵火案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③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焚
书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焚
书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及其厌恶犹太人。
二、反犹狂潮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希特勒的书《我的奋斗
》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③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驱逐犹太
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残杀犹太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犹太人离开德国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表现:①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
②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得从事教育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③不得参军。
④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三、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和日本也
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不可一世的墨索里
尼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时间:1936年
支持者和集中地:军部
结果: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日本法西斯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德意日同盟
“柏林—罗马—
东京轴心”的形成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轴心国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从背景、目的、方式、阶级矛盾、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比较德、意、日法
西斯政权建立过程的异同。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推荐书目:《世界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