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缦.立远视(缦,同“慢”,长久地)二、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同情。

)三、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④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灭族)②谁得而族.灭也?(名词作状语,整个族地)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语气助词,无实义)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于之)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北、西,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廊、腰,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绸子一样)3.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像蜂房,像水涡)4.辇.来于秦(辇,乘着辇车)5.朝.歌夜.弦(朝、夜,在早上、在夜晚)6.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7.谁得而族灭也(族,整个族地、把整个族)(二)名词作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出现云、出现龙)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3.辞楼下.殿(下,走下)4.朝歌.夜弦.(歌、弦,唱歌、弹琴)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6.族.秦者秦也(族,灭族)(三)数词作动词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1.燕赵之收藏..,(收藏、经营,..,韩魏之经营皆译为金玉珍宝)(五)形容词作名词1.齐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宝)(六)使动用法1.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尽)(七)意动用法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石、块、砾,意动用法,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把……看作土块,把……看作沙砾)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整理

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整理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北,从本;西,向西。

廊腰缦..回腰,像人的腰部一样;缦,像绸带一样;蜂房水涡....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

辇.来于秦辇,乘辇。

朝.歌夜.弦朝、夜,从早到晚。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把宝鼎;玉,把美玉;金,把黄金;珠,把珍珠;日.益骄固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谁得而族.灭也族,把整个族。

(二)名词作动词朝歌.夜弦.歌,唱歌;弦,弹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当作铁锅;石,当作石头;块,当作土块;砾,当作石子。

楚人一炬.炬,放火。

族.秦者,秦也族,灭族(亦可理解为使动用法:使……灭族)。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辞楼下.殿下,走下。

(三)数词作动词四海一.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营谋积累的金玉珍宝。

..,韩魏之经营(五)形容词作名词齐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宝。

(六)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七)使动用法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尽。

形容词做动词蜀山兀.变光秃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三)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四)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五)省略句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复道行(于)空,不霁何虹?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四、固定结构奈何:①为什么②怎么奈……何:对……怎么办?五、互文现象辞楼下殿: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朝歌夜弦:从早到晚唱歌弹琴烟斜雾横:烟雾弥漫缭绕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金玉珍宝六、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2、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3、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3.其(1) 代词。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二、古今异义:①直走咸阳(古义:跑,奔,趋向;今义:行)③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地区的气象概况)三、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

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精品。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9.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10.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1.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四、一词多义: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3、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3、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的样子,助词。

)2、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这里)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1.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2.阿房宫是秦始皇在咸阳修建的宫殿,规模宏大,壮丽绝伦。

二、阿房宫的壮丽景象1.描绘了阿房宫的建筑规模:雄伟的宫门、宫殿和楼台、宽阔的庭院和走廊。

2.阐述了宫室的装饰豪华:金玉琼瑶的琉璃瓦、宫墙上雕刻着神话传说和名人故事、玻璃对联、藻井画。

1.对封建社会的腐朽与堕落:描绘了宫中的游魂野鬼、酒池肉林的场景,抨击了权贵的贪婪和奢侈,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通过描写兴起与没落的王者、过往伟业,表现了人事如梦、一切都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的感慨。

四、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1.优美的辞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华丽而富有韵律感。

2.生动的描写: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如“华清宫殿临渭水,影入平明.”、“黄发垂髫[tí],明眸皓齿,仪态甚丽”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阿房宫的壮丽景象。

3.出色的对仗:描绘建筑结构和装饰时,使用了明暗、粗细、高低等对仗手法,使文章形象更加鲜明。

4.含蓄的写意:通过对比描写宫殿与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追求的理解和思考。

五、文化意义和人生哲理1.对权力和享乐的批判:揭示了权贵的腐败和奢靡,以及过度追求享乐的虚幻和空虚。

3.对个人抱负和追求的呼唤:提出了追求美好艺术与人生和谐的理想,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4.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关注:表达了对时间的畏惧,呼唤人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卓越,以免虚度此生。

1.《阿房宫赋》是唐代辞章的代表作之一,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赤壁赋》等篇章一起被称为唐代辞章的三绝。

2.文章的艺术特色与唐代辞章的特点相契合,以文采华美和抒发自然与人生和谐的情感为主要特征。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杜牧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生理想的表达。

文章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考使得《阿房宫赋》成为了一篇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唐代社会和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新】《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最新】《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最新】《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的《诗经》的最后一章,又称《小阿房宫赋》、《汉赋》。

作品记述着商代时期的事情,表达了山河万顷的壮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广泛研究。

该作品包含了大量文言知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等,下面为此作品中的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晨”:古时比喻宗室贤良和思虑;今时多指早晨。

2、“明冕”:古时指宗室胸前佩戴的冕带;今时多指皇帝身着,体现尊贵身份。

3、“象”:古时指祭祀准备的牛、羊等大型祭物;今时指犀牛等大型动物。

二、词类活用
1、“负重”:本意指负担重担,古今多指担任重任,也可反指重担除去。

2、“明冕”:本意指带簪带冠,古今多指尊贵身份,也可用于比喻分寸得当。

3、“行”:本意指走路,古今多指做事,也可用于形容足够美好。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一、古今异义1、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2、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3、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4、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一词多义1、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使动用法,使……尽)2、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三、文言虚词1.焉盘盘焉,囷囷焉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助词。

2.而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表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

3.于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比。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2、朝歌夜弦(唱歌,弹琴)3、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4、楚人一炬(点一把火),可怜焦土(化为焦土)5、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二)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三)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 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五)使动用法:奈何取之尽锱铢(使……尽)(六)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七)为动用法: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悲哀)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省略句:(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复道行(于)空,不霁何虹?(3)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省介词“于”)(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3、倒装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4、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

(完整版)《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二、文言现象(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 .2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四)【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4)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连词,表承接)(5)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连词,表修饰)(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承接)3.其(1) 代词。

人教版选修阿房宫赋文言语法归纳总结

人教版选修阿房宫赋文言语法归纳总结

人教版选修阿房宫赋文言语法归纳总结《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一、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今: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今:分别指..,齐、楚之精英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古:今:5.可怜..焦土古:今:6.隔离..天日古:今:7.直走.咸阳古:今:8.气候..不齐古:今:二、一词多义(一)实词归纳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而或长烟一空⑦一鼓作气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5.缦: ①廊腰缦回②缦立远视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②奈何取之尽锱铢7.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8.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二)文言虚词归纳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④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⑤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⑦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⑧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其: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 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三、词类活用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4.朝.歌夜.弦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7.族.秦者,秦也 8.辇.来于秦9.骊山北.构而西.折 10.廊腰缦..回,檐牙.高啄11.六王毕,四海一. 1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1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复习导学案
一、古今异义词
1、隔离天日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 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
...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化为焦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
..(指金玉珠宝之物)
..,韩魏之经营
(五)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一词多义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
5、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
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四、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2.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3.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五个判断句)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二)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1、状语后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

六.翻译句子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答: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双层通道凌空飞架,不是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