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比热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

LOGO
请回答: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 多吗?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的物体 吸收的热量越多.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 多吗?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同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与物体的 质量大小和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⑴水的比热容大; ⑵水蒸发吸热.
热量的计算
Q=cm△t
设比热容为c、质量m、初温t0、末温t、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
量为: Q吸=cm <t - t0>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
量为: Q放=cm <t0 - t>
例:室温为20℃时,用质量为500g的铝壶装有 5kg水,把水烧开,水吸收多少热量?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 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 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 什么有关?
一、设疑自探
凉 烫
中午
凉 暖和
傍晚
苏科版物理教材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 温度不一样?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
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
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
控
什么有关?
制
变
可能与物质的
量
种类有关。
法
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进行实验
分别将质量相同的铁砂和水装入易拉罐,放 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并搅拌,观察升温 10℃、20℃所需要的时间.
测量器材: 温度计、秒表
测量两组数据
收集证据
物理量
物质
质量/kg
铁砂
0.03
水
0.03
1.3 比热容 课件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物体的吸热能力 比热容 热量的计算
情境导入
艳阳高照的夏天,你赤脚奔跑在滚烫的沙滩上, 投向蔚蓝的大海……
你也许会想,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为什么沙子 这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物体的吸热能力
物体由于吸收或放出热量而使其温度变化的过程, 实质上是内能转移的过程。对属于同种物质的物体, 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解析:干木柴和煤的放热本领不同,是因为它们 的热值不同; 完全燃烧0.28 m3 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Q=qV=3.0×107 J/m3×0.28 m3=8.4×106 J;水的质量 m=cQΔt =4.2×1038.J4/×(k1g0·℃6 J)×20 ℃ =100 kg。
应用小结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小结:
5.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体质量的 变化而变化,又不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在同一状态下同种物质 的比热容相同。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 的强弱,利用物质的这种特性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3)对于同种物质,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种物质 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般不同。例如,水的比热容是 4.2 ×103 J/(kg•℃),而冰的比热容是2.1 ×103 J/(kg•℃)。
6. 水的比热容及其应用 (1)水的比热容及其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较大,是4.2 ×103 J/(kg·℃),其物理意 义是质量为1 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是4.2×103 J。它的显著特点是吸收(或放出) 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升高(或降低)相同 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
初三物理上册《比热容》ppt课件(教科版)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直
击
中
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 化的多少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直
击
中
考
2、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是( B ) A 一杯水倒掉半杯 B 水凝固成冰 C 0℃的水变成4 ℃的水 D 将铁块锉成铁球
A.5∶3 C.15∶4
B.3∶5 D.4∶15
7、在常温常压下,6 × 107J热量被100千克20℃的水完全吸收 后,其水温升高到多少℃?
质量的大小
温度变化的多少
【结论】: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2、思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 高的温度有关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分析表格数据,思考: 为什么水和铁砂的质量要相等?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观察书中比热容表,你从中发现了些什么?
1. 水的比热容最大。 2.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3. 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4.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的能力 强(“强”“弱”), 故利用水冷却;同时放热的能力强,故利用水取暖。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
℃
-15 ℃)
4.2×103 J/(Kg.℃) ×4kg ×5 0 ℃ = 8.4×105 J
直
击
中
考
比热容课件教科版物理九年级

Q=4.2×103J/(kg·℃)×2kg×(80℃-20℃)
=5.04×105J
新知讲解
Q=4.2×103J/(kg·℃)×2kg×(80℃-20℃)
=5.04×105J
如果用Q表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用m表示质量,温度升高或降低为Δ t。则热量
Q=cmΔt
3.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关比热容现
象的了解,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并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2)通过了解比热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
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关注自然、
关心社会、服务人类的责任感。
t0=20℃,t=100℃
求:Q吸=?
解:Q吸=cm(t-t0)
=4.2×103J/(kg·℃)×2kg×(100℃-20℃)
=6.72×105J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6.72×105J。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加热时
间实质表示物质吸收热量
B. 物质吸收热量与物质质量、升高的温度、
课题 1.3 比热容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冊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
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
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热量的计算。
2.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
计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比热容一、说教材依据《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说设计思想“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探究过程要求学生形成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情引趣;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说学情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3、比热容是学生接触到的比较复杂的一个物理量,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要抓住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适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四、说教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说学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教科版初三物理比热容

比热容1、比热容:(1)定义:。
(2)物理意义: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有关,与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4、易错易混(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注意区别“升高了”和“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3)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增加”、“减少”。
5、与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的知识应用(1)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比较哪个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化大?(2)水作为北方地区供暖和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工作物质的理由。
(3)新疆地区有一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其中物理道理是什么呢?(4)烈日当空的夏天在水库边上行走时,走在水泥路上和将脚放入水中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5)海陆风和陆海风的是怎样形成?题型一:物体的吸热能力例1、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
A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 .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 .取相同质最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 .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
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
为此物理学中引入 表示上述性质。
(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其它问题,诰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题型二:比热容的概念例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 .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 .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D . 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例2、由Q=cm (t-t 0)得,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 .若加热前后的温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 .无论物体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D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题型三:热量的计算例1、用燃气灶将质量为5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to t m Q c -=例2、已知铅的比热容为0.13×103J/(kg·℃),质量为100g的铅温度由600℃降低100℃,可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基础演练1、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比热容》PPT课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是指该物体的末温 末 = ___________。
课堂例题
例3.关于比热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答案】D
课堂例题
例4.质量为2kg、温度为20 ℃的水加热到80 ℃,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沙,吸收相等的热量后,
比较温度的变化。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比较Βιβλιοθήκη 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以水和沙子为例)
(3)问:如何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相同的热源)
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铅
甘油
0.13×103
从上表中你可发现什么规律?
1、水的比热最大。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不同。
3、同种物质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新课教学
二、比热容c
4. 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相
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此可以用比热容来鉴
别物质的种类)
(2)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物
1
2
3
4
5
21
34
42
48
55
21
27
32
37
40
(7)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 7
8
45 51
55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原创实用版】目录1.比热容的定义2.比热容的单位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4.水的比热容5.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一、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摄氏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二、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三、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意味着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摄氏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四、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这意味着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摄氏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实际生活中,水常被用作冷却剂、取暖介质等。
五、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比热容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例如:1.热传递: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比热容大的物质,在相同质量和温度差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2.节能:建筑材料、汽车发动机冷却剂等需要选择比热容较大的物质,以提高节能效果。
3.温度测量:比热容的概念在温度测量中也有应用,例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比热容有关。
总之,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它在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甲、间不发生热传递
新疆有句谚语: “早穿皮袄午穿纱
怀抱火炉吃西瓜”
你能说出它的道理!
33 1 end
末温
初温
放热: Q放=cm(t0-t)
如果不计热损失,则 Q吸 = Q放
这个方程叫做热平衡方程
热量的计算
c
Q
m
∆t
推导公式:Q吸= C m ∆t升 或Q放= C m ∆t降 注释: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 质的质量, ∆t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热传递放热 燃烧放热
Q放= C m ∆t降 Q放= q m
例题1:在20℃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大约需要吸收
多少热量? 已知:t0=20℃,t=100℃,m=5kg,c=4.2X103J/(kg.0C)
求:Q吸 解: Q吸=cm(t-t0) =4.2X103J/(kg.0C)X5kgX800C =1.68X106J 答:…
沙子很烫
海水 很凉
沙子变凉了
2、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一定使用国际单位。
Zx xk
Q吸------焦耳--------------------(J)
C--------焦/(千克.摄氏度)-- J/(kg ·℃) m-------千克--------------------kg
t-------- 摄氏度-----------------℃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C.温度高 D.热膨胀大
∆ ∆ ∆ ∆ ∆
3、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说法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上洒水,感到凉爽。 B.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
A
)
C.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除了美化环境还能调节周围气候。 D.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
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热:Q吸=cm(t-t0)
2、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 用热水供暖?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降低相同
的温度条件下,可以释放更多的热 量.
海陆风的形成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白天:陆地温度高,低 气压;海洋温度低, 高气压 , 空气从高气压 流向低气压,形成了 风
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夜晚:陆地温度低,高气 压;海洋温度高,低气 压,空气从高气压流向 低气压,形成了风。
1.3 比热容
沙子很烫 海水很凉 同一时刻,为什 么海水和沙子的 温度不一样?
中午
沙子升温快,海水升温慢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 暖和
傍晚
海水降温慢,沙子降温快
注意:不同地
0℃ 25℃
区同一天中的 最高温度与最 低温度:
温差: 内陆:
15℃-0℃ =15℃
沿海: 30℃ -25℃ =5℃
15℃ 30℃
两种方法在实验效果上是一样的。
设计实验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1、如何使水和沙子温度升高?
2、研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所要 控制的因素: • 质量相同 • 升高的温度相同 • 加热的热源要相同 信息快递
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 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进行实验
两只相同 的温度计
5.解释:沿海地区及我国东南部白天和晚上的气 不大 而在沙漠地区及我国西北部昼夜气 温变化____, 较大 温变化____.
大 在吸收的热量相等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___, 的情况下,水的温度上升得---, 慢 而砂石的温度上 快 升得----.
练习
1.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 量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海水很 暖和
中午
傍晚
练一练:
2 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是(
B)
A 一杯水倒掉半杯 B 水凝固成冰 C 0℃的水变成4 ℃的水 D 将铁块锉成铁球
29 1
例2:下例事实中不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 ( D) A 初春培育秧苗时,早排夜灌不使秧苗受冻。 B 夏天时旅游观光者喜欢到海边度假。 C 夏天,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平均温度下降2--3°C。 D 汽车用甘油作冷却液。
每种物质都有各自对应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 物质的温度变化和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比热容的大小表示
物质的吸热本领,标志着物质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人 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 讨论 : 1、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 度条件下,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 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 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3.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 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 )
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特性)
观察比热容表,水的比热容是多大? 有何物理意义? J/(kg ·℃)
水 酒精 煤油 4.2×103 2.4×103 2.1×103 砂石 铝 干泥土 0.29×103 0.88×103 0.84×103
蓖麻油 冰
空气
1.8×103 2.1×103
1.0×103
铁、钢 铜
小资料: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反映了这种物质吸热的能 力,相同情况下,吸收的热量越多,吸热能力 越强,吸收的的热量越少,吸热能力越弱
实验设计思路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沙石,加热相同 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 的变化。 方法:相同吸热比升温 (控制变量法) 判断原理: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越少(升温慢),吸热能力越强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沙石,使其升高 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 的多少)。(转换法) 方法:相同升温比吸热 (控制变量法) 判断原理: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越多,吸热能力越强
从表中可知 :
1、水的比热容最大,铅的比热容最小 2、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3、物质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可能相同)(例如煤油和冰 ) 4、相同的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水和冰)
5.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如同密度一样. 物质的比热容由物质的种类 ____________来决定.
为什么两地温差不同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比较,谁
花的时间长?
烧开一壶水需要吸热多
☆把一壶水烧开和把这壶水烧成温水
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把水烧成开水需要吸热多
4 1
☆烧水经验告诉我们:水的质量越大 ☆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质量
有关,与 升高的温度 有关。
5
升高的温度越大,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1
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 关 。 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水银
0.46×103 0.39×103
0.14×103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0C
它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C 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如同密度一样,由物质的种类和 物态决定,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可以通过
c
Q
m ∆t
来计算和比较,但不由Q , m 和△t来决定,与他们无关
质量 不 等 吸热 不 等
沙
物质
水
沙
密度
质量 体积
质量
m ρ = V
升高的温度
比热容
吸收的热量
c
Q
m
∆t
1、比热容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
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
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 表示。
2.比热容的符号:C 3.定义式:
c
Q
m
∆t
4.单位: 焦/(千克· 摄氏度) 5.英文表示: J/(kg ·℃) 6.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43℃
55℃
68℃
10.2℃
吸收相同热量时,谁升温更快?谁吸热能力强?
沙石
水 水 水
如果要水和沙石升高相同的温度谁需要的时间更长? 谁的吸热能力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热量不相等。
即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怎样比较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12
类比密度发现新知
物质 水
体积 相 同 质量 相 同 温度变化 相 同
两只相同 的电加热 器 两只相同 的烧杯
秒表
分析与论证
物质
水 (100g) 0 1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2 3 4 5
平均每分钟 m i n m i n m i n m i n m i n m i n 升高的温度
17℃
22℃
27℃
33℃
38.5℃ 44.5℃
5.5℃
沙石 (100g)
17℃
24℃
33℃
30 1
例7、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水 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将铝块投入水 中,则( C )
A、铝块和水之间无热传递
B、温度由铝块传给水 C、内能由铝块传给水
D、内能由水传给铝快
例8、温度相同的甲铝块和乙铁块,质 量相等,将它们分别加热,使其吸收 相同的热量后接触,则(C铝>C铁)( C )
A、温度从甲 传到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