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爱心流淌在蚕桑园
桐乡慈善扶贫记事

桐乡慈善扶贫记事作者:胡佳境来源:《慈善》2021年第05期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不久前,桐乡市市长收到一封感谢信。
信中说:“听到弟弟告诉我这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即刻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坎里,是他们把党的温暖送到我家里,救了我的命,经济上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精神上唤起我战胜疾病重获新生决心,我衷心感谢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衷心感谢各级政府和领导……”咋回事?据了解,写信人是桐乡市洲泉镇屈家浜村的癌症患者李大伯,今年已70高龄,6年前患了结肠癌,虽经手术、化疗,但病根未除,去年病情恶化,再度住院手术,入院10个月,历经大小9次手术和每月2次的化疗,医药费花了38万多元。
桐乡市慈善总会得知后,会同当地领导上门慰问,捎去了8万多元的医疗救助金和慰问品。
李大伯当时还在杭州树兰医院治疗,得知领导上门慰问的消息,即向市长写了信。
桐乡市作为国家第一批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是一个富裕的地区。
但是,由于灾难、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家庭往往面临凭自身能力难于越过的“坎”。
小康路上需要“扶一把”。
多年来,桐乡市慈善总会坚持“边募集善款、边开展救助”的工作方针,以特殊群体及特殊致困致贫者为重点对象,持之以恒地开展慈善助医、助困活动。
仅“祥和春节”救助项目,自2012年至2021年10年间,三级慈善组织累计发放救助和慰问金10520.64万元,受助困难家庭35184户次、受惠群众108325人次,助老慰问39590人次。
在三级救助中,桐乡市慈善总会、镇街道慈善分会、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分别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市慈善总会以大病患者家庭为主,有相当一部分是患尿毒症、白血病、癌症、心脏病以及其他患有罕见性疾病者、器官移植者、疑难杂症者、交通肇事受害者等重特大病患者的特困家庭。
如多年前,市慈善总会收到一封来自大麻镇黎明村村民姚某建的求救信。
诉说风华正茂、正在高校就读的21岁大学生燕燕(化名)突发白血病,为了救命,四处求医,负债累累。
小学一到九年级诗词

【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6、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9、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10、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漫步山野的诗句

漫步山野的诗句
乡村四月》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归园田居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雑,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意思是: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报告文学】情系热土,爱心桐城

情系热土,爱心桐城作者:桐城海港0. 楔子:我不是“情系”的义工会员。
我只是去看,我只是去学……去情系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去乡下走访,给孩子们讲课、和孩子们谈心,和孩子们在一起,吃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红烧肉……2013年8月13日,我和一河星光、过路的风、胜利车行、喧嚣的尘世,还有青草区的片管心愿,一起参加了情系走访。
8月13日,适逢“七夕”,是个好日子。
所以,在那天,我的心里一直在想:“813”的谐音,就是“不要散”;而“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百度一下:“情人,指拥有感情的人类。
有情之人,皆可以称之为情人。
”有时候,感觉自己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人,去情系了,知道自己不是。
有时候,感觉自己是一个愿意把爱心付诸行动的人,去情系了,知道自己不够。
我知道,我是做事最少的那个人。
没有之一。
我做得最多的,是和情系的义工聊天,了解情系,走近情系,走进情系。
这些天,我一直在回味,一直在思考:情系的昨日和今天,该怎样反映,折射?情系的明天,会发展到何样?在情系,那些让人感受温暖的幸福,那些令人动容的哀愁……第一章缘起:少年也识愁滋味桐城小城,接江趋淮,农桑稼穑,劳而不辍,被称为“鱼米之乡”。
“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
桐城西北部山区为大别山东段余脉,重峦叠嶂,挺秀争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部平原阡陌纵横,织绣铺锦。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
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资源。
桐城人极重课读,素以“穷不丢书”垂为家训。
《桐城耆旧传》载,明清两代桐城“城里街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
”口播笔耕,教学相长,彼此传承,革故纳新。
知识是民族之魂,知识改变命运。
但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年也分春夏秋冬。
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趋前、经济繁荣、城市美丽、百姓殷实、社会文明的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去学校学知识,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或者身处贫困的孩子们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奢望。
央视慕访“王宽家”感赞“中原有大爱”

央视慕访“王宽家”感赞“中原有大爱”央视慕访“王宽家”感赞“中原有大爱”2015-11-02 08:24:16央视记者李航采访王宽夫妇中原网讯(郑州全媒体记者董黎张翼飞左丽慧殷海涛梁艳陈曦/文张翼飞/图)10月底,一场冷雨之后,郑州气温骤降。
他们,顶着北方深秋初冬的第一场寒流而来,从北京、从辽宁,从央视、从京媒……他们有的是报纸记者,有的是电视台记者,都被郑州全媒体持续报道的“王宽家”的故事所感引,从四面八方奔中原而来,为“王宽家”而来。
他们也来了,因为感动,有的送来了温补的羊肉,有的送来了表敬意的牌匾,有的表示要长期为两位老人提供爱心按摩……还有他们,曾经的爱心同路人,相助的,受助的,前脚后脚地也来了,他们想向来自各地的记者述说他们和“王宽家”的故事,述说内心多年的感动。
爱出者爱返,福往兮福至,王宽夫妇的大爱至善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爱心回响”。
“王宽家”这个最有爱心家庭的故事,在郑州全媒体持续一个月的热切关注下,引发了全国媒体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情感共振,“王宽家”从爱暖中原的郑州故事,成为情动中国的感人佳话。
央视慕访“王宽家” 感赞“中原有大爱”10月26日,来自中央电视台12套《热线12》节目的两位记者,李航和刘畅,来到了王宽家。
李航说,他们是慕名而来。
郑州全媒体连续报道的“王宽家”的故事,令每天都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选题的她,一看到就再也无法释怀。
从9月底看到第一篇,就一直在关注着后续报道。
她坦言在央视工作9年了,全国各地的爱心善举采访过很多,但王宽夫妇17年无私忘我的育孤历程,仍然深深打动了她,让她直赞:“中原有大爱!”《热线12》是国内第一档大型公益服务互动类直播节目,栏目坚持报道“有温度的故事”。
李航说,“王宽家”就是最有温度的故事,非常符合央视一年一度“CCTV慈善之夜”的入围人物。
该项活动是继“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消防员”“寻找最美村官”之后央视举办的又一大型公益活动,主题就是寻找凡人善举,倡导践行慈善精神。
劳动诗词 劳动诗词名句

劳动诗词劳动诗词名句1. 关于劳动节劳动诗词的古诗关于农劳动节的古诗有《悯农》、《归园田居》、《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观刈麦》这5首劳动诗词,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古诗: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2.《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释: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4.《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解释: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5、《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解释: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3《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人教新课标

《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3.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产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产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新知预习】 1.把下列古诗读正确、通顺。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2.搜集有关翁卷的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 1.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 2. 诵读诗歌,想象画面。 3. 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4. 背诵诗歌,内化积累。 【达标练习】 一、默写古诗《乡村四月》,并完成后面练习题。 , 。 , 。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______所作。本诗描绘出 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 ,后两句着重写 。 3.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 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 的赞美。 二、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川: 2.句意: 【学习评价】
自评 ☆ ☆ ☆ 师评 达标练习参考答案: 一、1.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宋 翁卷 江南农村初夏 景 人 3.乡村风光 劳动生活、劳动人民(意思对即可) 二、1.川:山原,平地,河流。 2.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流淌在蚕桑园
5月24日大清早,龙门的蚕花桑果园,充斥着清透的绿
意,三十余位永兴四年级的学生走迚了这片宁静的果园,开
始了由富阳日报社组织的,“云水山居”六一国际小丑嘉年华
暨“困难儿童欢乐计划”社会实践公益行动的采摘之行,同学
们采摘的桑果将马上送到东方茂广场义卖,所得款项全部作
为帮助6位困难儿童圆梦的善款。
采桑果里大有乾坤
到了桑果园,同学们一头扎迚园子里,不一会儿,一位
同学便从里面窜了出来,手中的篮子也已经满了。他有些自
豪地说:“这里的桑果又大又多,我一下子便完工了。”
一位家长边摘边指导:“采桑果里面也有乾坤,可以分为:
揪、拉、提、扯、拈,看桑果是否成熟,不仅要从颜色上
看,还要在轻重、品相上作分辨。”看有几位同学满手满嘴
乌紫色,瞅瞅篮里只有寥寥几个,却毫不在意,慢工出细
活,品尝采摘两不误,力争把最好的果子采下来。
满篮桑果清腔爱心
听说这次活动采来的桑果将拿去义卖,将所得善款捐给
贫困儿童,俞乐扬同学说:“双休天起了个大早,但能给那
些与我们同龄的贫困儿童过上一个快乐的六一节,就算再辛
苦也值得。”唐景文也颇有感受:“这些贫困儿童从来没有
过上一个真正的六一节,尽管我们的这份努力不算大,但只
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我相信他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好起来
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这满篮的桑果,代表了满腔
的爱心,大家摘得不是桑果,而是全社会浓浓的爱心!
不把遗憾留到明天
到了东方茂,车还未停稳,人们便纷纷抢购,所有桑果
才过几分钟便“销售”一空。一位家长抢到一筐,高兴地
说:“能为那些贫困儿童做一点贡献是应该的……”还有
一位先生执意要捐100元,并说:“买不买桑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由于桑
果有限,很多人都没有买到,遗憾之余,大家纷纷转战到其
他义卖点“采购”,不把遗憾留到明天。(富阳日报 小记
者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