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橡皮泥校本教材
2020年小学橡皮泥校本教材精品版

橡皮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任务: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教学措施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教学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又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更要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小学《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制作方法和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超轻粘土的介绍2. 超轻粘土的制作方法3. 超轻粘土的创作技巧4. 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超轻粘土的制作方法和创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超轻粘土、工具、模具等材料。
2. 准备相关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超轻粘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超轻粘土的特性、制作方法和创作技巧。
3. 示范:教师演示超轻粘土的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动手制作超轻粘土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的超轻粘土作品。
6.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8. 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超轻粘土的制作方法,创作更多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独特性。
2. 学生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超轻粘土作品比赛,展示他们的才华。
2.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手工爱好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3. 鼓励学生将超轻粘土制作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绘画、雕塑等。
九、教学资源1. 超轻粘土制作教程视频或图片。
2. 优秀超轻粘土作品展示。
3. 与超轻粘土制作相关的书籍或杂志。
4. 网络资源,如超轻粘土制作博客、论坛、社交媒体等。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教学计划,包括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技巧、进阶技巧和创作实践。
ok二年级童趣彩泥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创意手工—童趣的彩泥》校本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课程名称:童趣彩泥2、主讲教师:洪丽丽3、教学材料:学校校本课程----儿童彩泥4、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学校课程5、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橡皮泥创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和审美等能力。
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掌握各种捏制技巧。
通过橡皮泥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智,释放艺术才华,提升文化品位。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课程内容一、蜜蜂(2课时)1、捏出一个椭圆形2、捏出触角、眼睛和鼻子,组合起来。
3、捏出两个长条形,粘到身上当装饰,做出尾巴。
4、捏出四个翅膀,组合到一起,完成。
|二、毛毛虫(2课时)1、把球状的身体和尾巴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粘在一起。
2、粘上眼球和脚。
3、粘好黑眼珠、黄脸蛋儿和弯嘴巴,完成。
三、瓢虫(2课时)1、捏出一个馒头形状,在中间刻一条分割线。
2、粘上小小的头部。
3、粘上眼睛和身上的斑点,完成。
,四、乌龟(2课时)1、先做一个椭圆形,在上面粘一些圆点。
2、粘上脑袋、脖颈和眼睛。
3、粘好四肢和尾巴,完成。
五、小鱼(2课时)1、捏出一个薄薄的椭圆形做鱼的身体。
2、在捏一个小椭圆形做尾巴,鱼身体粘在一起。
3、粘上鱼的鳃和眼球。
/4、最后粘上彩色的鳞片和眼珠,完成。
六、白鹅(2课时)1、先捏出白鹅的身子。
2、在捏出翅膀,并刻上几道条纹。
3、粘上额头和脚掌。
4、粘上嘴巴和眼睛,完成。
橡皮泥校本课程纲要王海群

《橡皮泥》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橡皮泥》2、开发者:王海群3、主讲教师:王海群4、教材类型:自编活动教材5、课时安排:32课时6、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7、适用周期;二学年二、课程理念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三、设计思路1. 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 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4. 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 教学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 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总课时为16节课,每节60分钟1.开学常规教育1课时2.橡皮泥贴画——蘑菇、小房子、小轿车、水杯(8课时)3.橡皮泥制作——西瓜、香蕉、橡皮泥小动物、小乌龟、瓢虫有趣的刺猬、企鹅笨笨、花园、快乐的一家、装饰袜子(14课时)4.自己制作一幅橡皮泥画面。
橡皮泥校本课程纲要王海群

《橡皮泥》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橡皮泥》2、开发者:王海群3、主讲教师:王海群4、教材类型:自编活动教材5、课时安排:32课时6、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7、适用周期;二学年二、课程理念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三、设计思路1. 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 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4. 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 教学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 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总课时为16节课,每节60分钟1.开学常规教育 1课时2.橡皮泥贴画——蘑菇、小房子、小轿车、水杯 (8课时)3.橡皮泥制作——西瓜、香蕉、橡皮泥小动物、小乌龟、瓢虫有趣的刺猬、企鹅笨笨、花园、快乐的一家、装饰袜子(14课时)4.自己制作一幅橡皮泥画面。
小学《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
2.初步掌握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3、利用超轻粘土的颜色,分别制作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参与制作超轻粘土的过程中,对创意美工活动产生兴趣,感受与创造美。
教学重点:超轻粘土的制作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超轻粘土的制作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操作、巡视指导第一课超轻粘土的简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前制作好的超轻粘土作品,问: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香蕉、苹果、草莓、葡萄、熊猫、章鱼、蜗牛、小兔)2、这些物品用什么做的吗?(超轻粘土)3、谈一谈乌龟的造型特点。
二、介绍超轻粘土超轻粘土是纸黏土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可爱。
特性1、超轻、超柔、超干净、不粘手、不留残渣。
2、颜色多种,可以用基本颜色按比例调配各种颜色,混色容易,易操作。
3、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4、与其它材质的结合度高,不论是纸张、玻璃、金属、还是蕾丝、珠片都有极佳的密合度。
干燥定型当前,可用水彩、油彩、亚克力颜料、指甲油等上色,有很高的包容性。
5.干燥速度取决于制作作品的大小,作品越小,干燥速度越快,越大则越慢,一般表面干燥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
6.作品完成后可以保存4到5年不变质不发霉。
7.原材料容易保存,在快干的时候加一些水保湿,又能恢复原状了。
用途1、手工艺捏塑素材:适用于玩偶、公仔、胸针、发饰、浮雕壁饰、镜框、仿真花等的制作。
2、是制作宝宝手足印的绝佳素材,因为它无毒环保对宝宝的皮肤没有伤害。
3、XXX最佳素材:可以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并可用于亲子DIY活动。
它是家庭、个人、陶吧及各类娱乐场所自娱自乐的手工艺捏塑材7、安全粘土本身安全无毒,但其组分含有有机发泡粉和防腐剂等,由于发泡粉质轻,被物体的吸附性强,防腐剂吸入后也是有害的,故该当避免3岁小孩自力游玩,以防止小孩放进嘴里。
校本课程超轻粘土教案2

校本课程超轻粘土教案2本教案为超轻粘土制作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手工制作的能力和造型技能思维。
第一周的教学内容为太空泥的认识,包括太空泥的特性、优缺点、制作方法和保存方法等。
教学目标为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掌握太空泥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手工制作的能力,开发造型技能思维。
教学重点为掌握超轻粘土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为能适当的创造出运用基本技法进行造型。
教学准备方面需要超轻粘土、工具(塑料刀、塑料棒)等。
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导入新课环节,出示课前制作好的太空泥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太空泥的种类及其特点。
然后介绍彩泥的优缺点,并展示彩泥作品。
最后,详细介绍太空泥的特点、制作方法和保存方法,并欣赏太空泥的作品。
教师应注意讲解清晰、简明易懂,同时要示范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便更好地掌握超轻粘土制作的基本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删除和改写,以确保文章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1、介绍超轻太空泥的特性和制作方法,强调注意安全和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2、示范制作章鱼的过程,包括搓圆、分割八个脚、制作头部和眼睛等步骤。
同时提醒孩子们注意掌握力度和均匀分割脚的技巧。
3、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章鱼,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总结1、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2、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安全和整洁的重要性。
四、板书超轻太空泥和轻黏土的制作方法章鱼制作步骤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孩子们制作章鱼,让他们掌握了轻黏土的特性和制作技巧,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和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今天我们要使用的材料是超轻黏土,它有着轻盈、柔软、易塑性等特性。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会详细讲解制作方法与步骤,特别是如何做好章鱼的八个脚。
学生们将会自己动手制作,老师会给予指导。
在制作太空泥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搓粘土,但一般不要喷水,因为太空泥是水溶性的,喷水会融化它。
二年级橡皮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二年级橡皮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任务: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教学措施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开学常规教育 1课时2. 橡皮泥贴画——小金鱼、水果、美丽的花朵、可爱的鸡 (2课时)3. 橡皮泥制作——花篮、雨伞、花筒蜻蜓、沙发、小恐龙、会飞的蝴蝶、滑冰鞋、饮料瓶娃娃(9课时)4.自己制作一幅橡皮泥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皮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任务: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教学措施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教学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又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更要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在检测方面以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动手、思维、创新、学具准备、制作成果为考评。
第一课苹果的制作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观察、动手能力;培养互助、爱整洁的行为习惯。
教具准备:作演示用的塑泥,范品及相关的事物。
教学方法:演示、辅导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老师介绍制作步骤。
1、将塑泥搓压,将泥略微搓熟。
(图一)2、对泥进行初步造型,用搓压的方法,做成大致圆形。
(图二)3、根据苹果实物的形状,用揉、捏、挖的方法,对圆形进行修整,使其变成美观、可爱的苹果形状。
(图三)4、给苹果连接上可爱的小把。
(图四)三、实践。
四、优秀作业展评五、思考与实践:在教师讲授的制作方法上,自己动脑筋,创作出自己喜爱的不同形状的苹果。
第二课西瓜的制作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简单常见的瓜果的造型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比较、综合、记忆能力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具准备:挂图、范图、塑泥等。
教学方法:引导、示范。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明确制作步骤。
1、将塑泥和熟,将其中的大部分和成圆形。
(图一)2、对整个圆形泥球进行修整,使其整洁美观。
(图二)3、用搓、揉的方法,制作圆形的球体。
(图三)4、用搓、揉的方法制作藤蔓。
(图四)5、球和藤蔓连接(图五)三、学生实践,老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考与实践:想一想,做一做,被切开的西瓜的样子。
第三课桃子的制作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清洁的习惯;爱护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塑泥、范品、步骤图等。
教学方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桃子的制作。
首先,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1、手和塑泥,做成大致的圆形。
(图一)2、将泥向下堆砌,做出桃的形状。
(图二)3、搓、捏、压的方法制作出桃的两片叶片。
(图三)4、“桃”与叶连接。
(图四)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辅导。
四、优秀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四课葡萄的制作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及对新事物的塑造能力;培养学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塑泥、范品、步骤图等。
教学方法:引导、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明确教学目的:前面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塑泥的方法,今天我们利用前面所学的技巧来制作葡萄。
葡萄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我们很爱吃的水果。
引导学生来谈葡萄的形状及颜色、味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边讲边拿出范品,贴上步骤图。
1、用手和塑泥,将泥揉熟。
(图一)2、泥一点一点分开,用搓的方法制作出很多的小圆球。
(图二)3、多个小圆球按美观的形状一个一个地连接,制作成葡萄串样。
(图三)4、揉、压等方法制作出葡萄叶的形状。
(图四)5、葡萄与葡萄叶连接,完成制作。
(图五)三、学生思考与实践。
老师巡视及个别辅导。
四、优秀作业展评。
请表现好的学生谈谈自己制作的感想。
第五课香蕉的制作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搓、捏、压等基本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及基本的塑造能力及爱卫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实物(香蕉)、塑泥成品等。
教学方法:辅导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拿出熟透的香蕉,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闻闻它们的气味。
用手摸摸它们,加深同学对香蕉的印象。
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用自己能干的双手,做出最漂亮的香蕉来。
三、老师介绍制作的步骤:1、将塑泥和熟。
(图一)2、泥捏成半月形,然后对它的周边进行修整。
(图二)3、完成多个香蕉的制作,并将它们连接。
(图三)四、学生实践,老师巡视辅导。
五、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香蕉塑泥的制作。
六、优秀作业展评。
第六课草莓的制作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草莓的形象认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造型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亲近生活。
教具:塑泥、草莓实物、范品等。
教学方法:引导、示范方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各自谈谈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
三、老师简要说明制作程序:1、总结草莓的特点。
2、将塑泥压搓使之略微熟。
(图一)3、品展示,用搓、揉、捏的方法制作。
(图二)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草莓。
(图三)五、学生实践,老师巡视辅导。
五、请做的好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制作想法和方法。
第七课梨的制作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塑造能力,将梨转变为泥,提高立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巩固卫生习惯。
教具准备:做示范用的塑泥、范品、相关事物。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范品引入新的课程:老师出示范品,请同学们看看,这是塑造的什么事物呢?学生大声说是梨。
师问:那你们能做出我这样的泥塑梨吗?请帮你们的手,动起来吧。
老师贴上范图。
让学生边看边试着来做。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三、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也可以几个同学共同来完成这项功课。
四、优秀作业展示。
五、思考与实践: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梨。
第八课菠萝的制作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艺术提炼生活事物的能力,提高手的灵巧性,综合运用已学的装饰技法,强调生活卫生。
教具准备:塑泥、范品、相关事物、装饰工具。
教学方法:引导,演示。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菠萝实物,画出它的外形。
三、明确制作步骤:1、识记菠萝的外形,并用竹签把它的外形在塑泥上画出来。
(图一)2、将塑泥和熟,将其一部分大致上各成圆柱体。
(图二)3、将另一部分用搓、揉、捏、刻的方法,制作菠萝上的叶子。
(图三)4、将叶子和圆柱体进行连接,用刻刀、竹签等工具,划出表面花纹。
四、学生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制作过程。
五、优秀作业展评。
第九课南瓜的制作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及对事物的塑造能力,培养学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塑泥、范品、切割工具等。
教学方法:辅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明确学习目的:此节课要完成的是南瓜的制作。
三、老师浅引学习步骤:1、用手和塑泥,做成大致的球体。
(图一)2、用刻刀、竹签切割,具体造型。
(图二)3、南瓜柄的制作及连接完成。
(图三)4、个性化的装饰。
(图四)四、学生实践,老师个别辅导。
五、课堂小结思考与实践;你能做出一个南瓜娃娃吗?第十课蘑菇的制作教学要求:在运用搓、捏泥型基本操作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本的造型能力及爱卫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实物、塑泥、成品等。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个别辅导。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通过实物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放一段《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乐曲,激发他们的热情。
启发学生想一想,蘑菇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尽情地谈自己对蘑菇的印象。
最后总结:蘑菇的形状就象一把伞。
同学们能用泥来做一个象伞的蘑菇吗?三、同学自由发挥,自己动手制作蘑菇。
老师个别辅导,并鼓励群体创作的方式。
给基础差一点的学生给予步骤上的引导:1、将泥和熟,用其一部分制作成半圆形或三角形的蘑菇冠。
(图一)2、搓、捏出蘑菇柄。
(图二)四、课堂小结。
五、思考与实践:蘑菇仙子能穿上哪些漂亮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