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安太保矿区复垦地植物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初稿)
《半干旱草原煤矿沉陷区复垦植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特征》范文

《半干旱草原煤矿沉陷区复垦植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大量土地沉陷,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半干旱草原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煤矿沉陷区的复垦工作尤为重要。
复垦过程中,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是衡量复垦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探讨半干旱草原煤矿沉陷区复垦植被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特征,以期为该类区域的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的某煤矿沉陷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具有典型的半干旱气候特征和较为严重的土地沉陷问题。
2. 研究方法(1)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在煤矿沉陷区及其周边设置不同复垦年限的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同时记录植被类型及覆盖度。
(2)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微生物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微生物多样性与植被类型、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半干旱草原煤矿沉陷区复垦植被土壤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种类。
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其中,复垦初期以细菌为主,随着植被的恢复,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种类逐渐增多。
2. 微生物多样性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研究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
在复垦过程中,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草本植物覆盖下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和乔木覆盖下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环境的改善程度有关。
3. 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在半干旱草原煤矿沉陷区,随着复垦工作的进行,土壤性质得到改善,如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这些土壤性质的改善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从而提高了微生物多样性。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范文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大量露天矿排土场形成。
这些排土场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安太堡露天矿作为我国典型的矿业区域,其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和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尤为重要。
本文以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不同恢复模式(如自然恢复、人工造林等)的人工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区域。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露天矿排土场生态恢复和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现状。
(2)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各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的植被组成、生长状况等。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各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特点1. 自然恢复模式自然恢复模式主要通过自然力量进行生态修复,植被组成以本地种为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该模式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但恢复速度较慢。
2. 人工造林模式人工造林模式通过人为干预,种植适宜的树种,形成人工林生态系统。
该模式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较为单一,但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森林。
四、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 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需求,建立包括植被组成、生长状况、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步骤。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数值和等级。
3. 评价结果与分析(1)植被组成与生长状况:自然恢复模式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丰富,以本地种为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而人工造林模式下,虽然植被组成较为单一,但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覆盖率。
南京大学 考研生态学专业 导师联系

导师姓名 刘茂松 专业名称 生态学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导师姓名 何祯祥 专业名称 生态学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长:生态、植物育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木本油料植物;(2)耐盐果树和耐盐花卉;(3)生物农药和生物能源。联系方式:jerrynju@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长:植物生态,生态工程和海滨系统生态学。长期从事耐盐经济植物和海滨盐土农业、以及盐生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九五”以来开拓了南京大学盐生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十五”即将开拓盐生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离子注入狐米草的生理反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能值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苏北海滨人工湿地利用模式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滨滩涂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江苏省农业重点攻关项目;后3项均为2001-2003。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973课题1项(森林水文),2、863项目2项(湿地修复),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森林恢复)、面上项目(温室气体)各1项,4、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项(湿地生物入侵),5、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湿地修复)
导师姓名 陈建群 专业名称 生态学
导师姓名 安树青 专业名称 生态学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安太堡露天矿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铁矿石开采场地。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遭到破坏。
为了恢复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苜蓿草地的复垦工作,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复垦年限,以探究复垦年限对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实验地点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温度为11-13℃,年降水量为500-600mm。
2. 实验设计选取矿区内不同复垦年限的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5年、10年和15年的复垦年限,对比分析不同复垦年限下的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3. 样品采集在各复垦年限下分别设置样方,通过样方调查的方法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
对于植物样品,记录不同植物种类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对于土壤样品,采集0-20cm和20-40cm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
4. 实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复垦年限下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结果与讨论1. 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复垦年限下,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在复垦5年地区,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以杂草为主;而在复垦10年和15年地区,植物种类明显增多,苜蓿等优势植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不同复垦年限下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也有所增加;土壤pH值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3. 影响因素分析复垦年限对植物和土壤的影响主要受到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和自然演替的影响。
长期的复垦能够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三、结论与建议2. 建议在进行矿区复垦工作时,应重视复垦年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推广并实施长期复垦计划,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养分相关研究

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养分相关研究
王改玲;王小利;李东方;白中科
【期刊名称】《能源环境保护》
【年(卷),期】2001(015)005
【摘要】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 研究了矿区排土场矸石风化物和黄土二种主要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状况及其相关性 . 结果表明 , 矸石和黄土母质对有机质、全氮的影响显著 , 对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 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 而矸石风化物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 有机质和其它的养分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王改玲;王小利;李东方;白中科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91
【相关文献】
1.安太堡露天矿区复垦地植被覆盖度反演估算研究 [J], 张耀;周伟
2.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复垦地土壤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例 [J], 许建伟;李晋川;白中科;岳建英;韩静
3.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呼吸的日变化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J], 卢宁;李晋川;郭春燕;王文英;杨生权;王宇宏
4.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J], 崔旭;葛元英;白中科
5.安太堡露天煤矿区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J], 董倩;李素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太堡露天煤矿区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关键 词 :安 太堡露 天煤 矿 区 ;复 垦地 ;草本 植 物群 落 ;TWINSPAN分 类 ;DCA ̄ 序 ;物种 多样 性
中图 分类 号 :Q948.12+2.1
文献 标 志码 :A
论 文编 号 :casb17090095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of Herbaceous Plant Com munities Under Diferent Plantations on the Reclaim ed Dum ps in Antaibao Opencast Coal M ining Area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黄 土 高 原 矿 区 退 化 生 境 土 壤 .植 被 协 同恢 复 模 式 及 生 态 效 应 研 究 ”(41271531);山 西 省 第 七 批 百 人 计 划 项 目
(207521013)。 第一作者简 介 :董倩 ,女,1992年 出生 ,山西长治人 ,在 读硕士 ,研 究方 向:恢 复生态学 。通 信地址:030006山西 省太原市小店 区坞城 路 92号 山西大 学 ,E-mail:497411001@ qq.com。 通讯作者 :李素清 ,女,1963年 出生 ,山西 临汾人,副教授 ,硕士生导 师,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研 究。通信地 址:030006山西省太原市小店 区坞城路 92 号 山 西 大 学 ,E.mail:lisuqing@ SXU.edu.ca。 收稿 日期 :2017.09—18,修 回日期 :2017—12—18。
中 国摩 亏c丕搪 2018,34(4):95·100
Chinese A 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安太堡露天矿是中国重要的矿山之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
在矿区复垦工作中,不同的复垦年限对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对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下的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一、苜蓿草地植物特征苜蓿是一种优秀的牧草,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草地的修复和种植。
在安太堡露天矿的复垦过程中,苜蓿草地被广泛种植,并且不同复垦年限下的苜蓿草地植物特征有所差异。
1. 生长状态: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不同复垦年限下的苜蓿草地生长状态存在明显差异。
在较短的复垦年限下,苜蓿生长较为稀疏,叶片较短,且生长周期较短。
而在较长的复垦年限下,苜蓿生长茂密,叶片更加丰富,生长周期更长。
2. 生物多样性:不同复垦年限下的苜蓿草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苜蓿草地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
这表明长期复垦对于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 抗逆性:在复垦过程中,苜蓿对于矿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其抗逆性也在提高。
尤其是在较长的复垦年限下,苜蓿对于矿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除了苜蓿草地植物特征外,不同复垦年限下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反映了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对于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土壤养分含量:研究发现,不同复垦年限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的肥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提高。
特别是氮、磷、钾等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养分,在较长的复垦年限下得到了更好的储备和供给。
2.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的酸碱度逐渐趋于中性,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复垦地土壤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例

( . iunD s nIs t e fC a Ids y Tiun0 0 0 , hn ;. ax I tueo Bo g,a un0 0 0 ,hn ; 1 a a ei ntu oln ut ,a a 30 1 C ia2S nin i t f /oyT/ a 30 6 C i Ty g ito r y h s t / y a 3 . f adS i s dTcn l , h el nv sy B on 0 0 3 C i oL n c ne n ehooy C iaG ooyU i ri ,e'g 10 8 , hn ; e c a g n g e t i a
黄土 区大型露天矿复垦地土壤对植物多样性 的影 响研究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例
— —
许建伟 , 李晋川 白中科 0岳建 英 , , , 韩 静
(. 1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 0 0 ;. 3 0 12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0 0 0 ; 30 6
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着植物 的生长 , 立地条件好 , 含有一定量石砾 的样地 , 植物生长就较好 , 多样性指数
较高 ; 植物均匀度与土壤 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 与总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 植物香农 一威纳指数与土壤速效 c u呈显著正相关 ; 草灌乔配置模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 大的生态位 , 其样地内的植物多样性 指数较高。 关键词 : 露天煤矿 ; 复垦 ; 土壤 ; 物多样性 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S154.1学号Z20123012硕士学位论文安太保矿区复垦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WⅠ排土场永久性研究样地为例王卓导师:李晋川研究员学科·专业:农业资源利用研究方向: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答辩日期:二○一五年六月中国山西太谷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Diversity andEffective Factors in Reclamation Land of Large OpencastCoal Mine within Loess Area——Take Example for the Dump of Antaibao Opencast Coal MineZhuo WangSupervisor:Prof.Jinchuan LiMajor:AgriculturalResource UtilizationResearch Field:Land Degradation and Ecology RehabilitationTaigu Shanxi ChinaJune,2015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亲笔):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山西农业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原件、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农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亲笔):年月日导师签名(亲笔):年月日目录摘要 (1)1 绪论 (2)1.1选题目的和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2.1矿区植被修复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2)1.2.2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6)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0)2.1研究区概况 (10)2.1.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概况 (10)2.1.2矿区排土场概况 (8)2.2研究方法 (9)2.2.1调查方法 (11)2.2.2室内资料整理和计算 (13)2.2.3 土壤分析方法 (13)3 排土场植物资源结构特征概述 (15)3.1 排土场现有植物区系的特征分析 (13)3.2人工植被生长状况分析 (18)3.2.1人工植被的演变 (18)3.2.2刺槐生长状况分析 (19)3.2.3沙棘生长状况分析 (21)3.2.4沙枣生长状况分析 (22)3.2.5柠条生长状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影响植被生长及物种多样性因素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复垦时间对植被影响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复垦时间对自然定居植物种类数量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复垦时间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立地条件对植被影响的分析 (16)4.2.1 不同地表组成对人工植被的影响 (18)4.2.2不同地表组成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主要复垦模式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分析 (26)4.4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分析 (27)4.4.1土壤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27)4.4.2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演替趋势的影响 (28)4.4.3植被对土壤化学性质改良的影响 (28)4.4.4.植被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不同复垦时期影响植物多样性因子的分析 (25)5.1复垦后期影响植物多样性因子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复垦中期影响植物多样性因子的分析 (34)5.3复垦前期影响植物多样性因子的分析 (29)5.3.1 乔灌种植模式 (29)5.3.2 草本种植模式 (36)6 结论与讨论 (37)6.1 结论 (37)6.2 讨论 (38)参考文献 (40)英文摘要 (43)致谢 (45)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复垦地植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例摘要植物多样性是反映群落功能特征和结构的重要指标,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并揭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植物多样性反映了复垦土地的现状。
本文采用样方调查法及实验室数据整理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矿西排土场永久性样地植物的生长、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生长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对植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西排与其它排土场草灌乔多样性比较(三个度的比较)(2)西排自身比较(空间)不同立地条件等复垦地土壤的改良和植物的恢复都需要时间的积累,研究表明,不同复垦模式随着复垦时间的累积,肥力水平和植物种类都在增加,群落向稳定生态系统演替。
立地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立地条件好,植物生长较好,多样性指数较高。
植物均匀度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植物香农-威纳指数与土壤速效Cu呈显著正相关。
草灌乔配置模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大的生态位,其样地内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3)西排自身比较(时间)复垦初期、中期、后期多样性的变化通过对调查样地植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复垦模式、立地条件、地理位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多样性。
台顶受风等因素的影响均匀度较高,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较低,乔木林生长较快,高郁闭度的环境下均匀度较低,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各因素综合影响群落内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关键词露天煤矿;排土场;植物多样性;永久性样地1绪论1.1选题目的和意义矿产资源是重要的社会财富,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矿产资源采掘业是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采矿为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近年采掘量的逐年增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今矿区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形势严峻。
陈昌笃[1]指出,我国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采矿废弃地在我国受损的生态系统中占很大比重,所以矿业废弃地复垦与修复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赵桂久[2]指出,综合整治、修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示范研究,应将其研究重点放在脆弱生态系统与矿山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上。
因此,高度重视矿区复垦地的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重建是十分迫切的,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平朔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具有建设速度最快、机械化程度最高等特点,矿区大规模的开采过程中年剥离岩土8.6×107m3,形成了内排、西排、南排等数座排土场。
由此带来的剧烈扰动已使原本的地质结构、地貌形态和生物种群不复存在。
矿区堆积的排土场起初完全无植被覆盖且土质疏松,降水到达排土场坡面雨水没有受到拦蓄作用,水流沿裂缝、陡坡迅速流动,非常容易造成突发性的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降、等)。
为防止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并使这一退化生态系统免受进一步的破坏,必须通过人为的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大力实施排土场的生态修复,重新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保障矿区人民生活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对安太堡矿区退化生态系统下的植物恢复和重建,通过人工的作用可使植被演化进程缩短、复绿加快。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依托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对矿区人工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研究,揭示重建生态系统的演替变化规律以及野生植被增加情况;通过整理计算多样性指数分析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矿区人工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矿区复垦的植被合理配置以及充分利用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2国内外进展研究1.2.1矿区植被修复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国外发达国家的土地复垦相比较与我国均开始得较早,而且各项政策、法律法规都较我国完善。
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比我国小,而且其土地复垦目标也与我国有所不同。
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展开土地复垦的国家是美国和德国,其中,土地复垦这一概念最早是从美国对露天矿废弃地的整治发展而来的,该国于1977年8月颁布了全国性的《露天采矿管理与复垦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土地复垦的法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世界各国纷纷借鉴和效仿美国,也开始重点研究煤矿(尤其是露天矿)开展复垦工作,充分发挥复垦工作对矿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在德国,复垦的侧重与美国有所差别,主要是将恢复的土地资源服务林业和农业目的明确。
不过德国也十分注重露天煤矿的复垦,德国在1766年在若德褐煤矿首次进行了复垦,到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进入系统复垦阶段,并于1950年颁布了《布鲁士采矿法》,明确指出要对采矿的土地景观进行恢复,并特别强调了在露天矿排土场必须覆盖1m厚的土壤的要求。
土地复垦在英国,把污染土地的恢复利用与矿山排土场的植被修复是高度重视的,并拓展了土地复垦的概念,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纳入其中,而且要通过土地恢复利用解决一定的环境安全问题。
梁留科等[3]对德国土地复垦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借鉴一些先进理念得出:(1)矿区生态重建与废弃地恢复利用要重视企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对生态重建、土地复垦的作用;农业、林业复垦用地土地生产力提高以及表土层的重构;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加以对煤矿采掘污染的水体的利用等合理的整治工作不光具有环境效益,也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2)土地复垦过程中,以景观构造为主的理念更多地开展休闲场所的建立以及地面景观的重塑工作。
(3)坚持矿区可持续发展。
由于早期采矿业采伐毫无保留的索取性,导致矿业废弃地植被的自然恢复非常缓慢,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人工办法来减少水土流失和加快植被的建植过程,这样既可以在保护过程中获取生态效益,又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关于矿山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中,有关煤矿开发后植被的恢复与土地复垦的研究最多,而且也最为深入。
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进入工业时代较早,因此相对于我国来说其对矿山开发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较早,所以欧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也较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