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报告范文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报告范文题目: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院(系):旅游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完成日期:应化14组20xx年10月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调查时间:20xx年9月调查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都江堰)调查人员:xx目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
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调查的植物包括青杠、银杏、香樟、紫荆、七叶树、红叶李、构树、玉兰、荷花玉兰、紫薇、木槿、乌蔹莓、狗尾草、鸡矢藤、刺儿菜、茜草、刺槐、山枣、葎草、蒿草、灰绿藜、苦苣菜、曼陀罗、牵牛花、头状蓼、一年蓬等校园内及周边植物。
调查过程与方法1.调查设计调查前设计的物种记录表格如下:注:(1)种名:发表或权威书籍上的中文名;(2)俗名:地方名;(3)拉丁学名:国际统一拼写标准;(4)特有性:中国特有N,省级特有P;(5)用途:材用、观赏、药用等;(6)利用情况:大量、少量、偶尔等;(7)分布:县级行政地名;(8)凭证:文献资料记载、标本记载、实地调查等。
2.任务分配小组共4名成员。
其中,记录员:1名;照片采集:1人;标本采集:1人;样方划分及其状况测量:1人。
3.取样本次调查前经过实地考察比较,分别选择在林岩山、校门外正北约一公里处、校园内荒地三处地区共计取三个样方。
其中,半山中的4个样方近期没有认为修整,而校外的样方这是位于野外,三个样方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较好的原生态。
其中包含乔木群落、灌木群落以及草本群落,便于不同群落间的对比分析;植物种类丰富,群落层次区分均较明显,便于群落内部的比较爱和分析。
三次取样均以植物种类分布情况,采用面积扩大的方法适当划分取样,并尽量增加样方的多样性。
4、文献检索根据在样方地采集的照片以及标本,回到学校内,通过图书馆的文献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查询各个植物的科、种、属以及辨别特征等信息。
做好详细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园林生态学实验

N i1
五、讨论
1、比较不同群落类型旳物种多样性指数,并 给以生态学意义上旳解释。
2、 比较不同组之间旳成果,分析相同或相异 旳原因。
3、谈谈你对校园绿化优缺陷旳认识及在园林 植物群落配置方面旳提议。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坡向: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____
枯枝落叶层旳性质及其覆盖旳百分率:
_
土壤:(土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特点:(外貌、构造、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33cm
高度 >33cm, 胸径不不 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1、分析势树种及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属 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
样 方 号:_________________ 样地中总丛数:______________ 总 盖 度: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登记表
采集 号
种
类
亚 层
株 数 (丛)
盖 度 (%)
高度 ( 米)
生 活 力
候
生活型
物
期
涉及 株数 和丛 数之 和
覆盖面积 ,用%表 达
用强、中、 大2-5m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植物群落是指具有相似物种组成和相互关系的一群植物在确定地点生长的特定区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该区域的生态特征、植物物种组成和相互关系等,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验将进行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一定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稀有种,以及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等。
下面将从实验设计、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设计:1.确定调查区域:选择一个相对封闭、不受外界干扰的区域作为调查区域,如一个森林、草原或湿地等。
2.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的和可行性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时间、样方设置和数据收集等。
3.标定样方:在调查区域内确定若干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相同,并记录下样方的位置和编号,以便后续的调查。
4.进行调查:在每个样方内进行植物的物种调查,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
可以使用物种清单、标本采集或摄影等方式记录数据。
5.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调查方法:1.物种清单法:在样方内对所有出现的物种进行记录,包括植物名称、数量和分布等。
可以使用直接观察、标本采集或图像比对等方式记录物种信息。
2.采样法:在样方内随机选择若干个固定面积的小区域进行采样,并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分类。
通过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出现频率来了解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3.调查工具:可以使用手提式GPS仪、量角器、采样网、标本工具和数字相机等工具进行调查和记录。
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显微镜、显微摄影仪和物种鉴定手册等。
结果分析:1.物种组成: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丰富度指数,得出每个样方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2. 物种多样性:计算每个样方内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而了解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的实验报告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的实验报告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植物分布的规律及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以下是该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和内容:
1. 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为后续的实验步骤和结果解析打下基础。
2. 实验过程
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时间、地点、实验设备、实验方法等等。
3. 实验结果
呈现实验结果的形式:可以用表格、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等进行图形展示,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4.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原因,探讨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案等等。
5. 总结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给出结论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指明实验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
6.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所引用的相关文献资料,注明出处并排版规范。
总之,实验报告需要简明扼要地叙述课题,正确陈述研究的问题并分析对策和实验结果,最后以简明的总结结尾。
同时,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用积极的语言,恰当的表示观察、实验过程的趋势和结果。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计算方法:通过比较两个群落的物种组成、 数量和比例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因物种 和群落类型而异。
应用场景:用于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 或不同生境下的群落相似性,有助于了解 群落的演替和变化趋势。
意义:群落相似性系数是生态学研究中 的重要指标,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恢 复生态系统和评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 义。
生态优势度
定义:指一个种在群落中的重要程度和支配力,反映该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方法:通常采用重要值进行计算,包括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盖度等指标 作用:用于评估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优势度,进而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 和结构特征
应用: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影响因素:物种丰富度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生境类 型、干扰程度等。
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均匀度:衡量群落中物 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物种丰富度:表示一个群落 中的物种数目
物种优势度:一个或少数物 种对群落的优势程度
生态优势度:一个物种在群 落中的生态作用和地位
群落相似性系数
定义:群落相似性系数是衡量两个群落之 间相似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0-1。
和准确性。
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 推动植物群落 多样性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的 实践,促进全 球生态平衡。
植物群落多样 性研究需要关 注跨学科、跨 领域的合作与 交流,以拓展 研究的广度和
深度。
THANK YOU
汇报人:
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了解其生长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 加强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揭示环境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开展全球变化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可能影响。 深入开展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揭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报告: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草本群落调查与分析二、实验目的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
同时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三、采集方法1、仪器和材料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2、测定方法(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
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四、实验材料皮尺、卷尺、25cm*25cm的铝合金取样框。
五、实验步骤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旁的草地上,采取东西走向每3米取一样方,每组取3个样方,且实验小组间距离为两米。
样方取好后即可统计草本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各自的盖度,频度等数据。
六、实验结果1、草本植物群落样方测定记录(1)物种组成根据调查统计,春季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共有草本植物15科24种。
其中,主要优势科是禾本科。
呈现出整体科数多,但种类稀少、单种科较多的分布特点。
表1 华师网络学院旁草坪草本植物的种类构成统计(取样地点: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记录时间:2012-5-10)科种科种禾本科8 车前草科 1菊科 2 大戟目 1伞形科 2 蝶形花 1炸酱草科 2 豆科 1秋海棠科 1 爵床科 1苋科 1 鳞毛蕨科 1玄参科 1 蔷薇科 1荨麻科 1(2)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相对多度。
植物资源调查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区内穿过一系列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1.5群落多样性的测定:
• 1.5.1群落相似性:指不同群落结构特征的相似程度。常用 群落相似性系数(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表示。常用方法 有:
• (1)杰卡特(Jaccad)群落相似性系数 其公式为:Cj=j/ (a十b—j)
境梯度物种替代的程度或速率、物种周转率、生物变化速率 等。β-多样性还反映了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不同群 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 测度群落β-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于:(1)它可以反映生境 变化的程度或指示生境被物种分割的程度;(2)β-多样性 的高低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点的生境多样性;(3)β-多样 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群落或生态系统总体多样性或一定 地段的生物异质性。β-多样性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多,这里用
• (2)索雷申(Sorensen)群落相似性系数 其公式为:Cs= 2j/(a十b)
• (3)芒福德(Mountford)群落相似性系数 其公式为:CM= 2j/[2ab一(a十b)j]
• (以上各式中,j为群落A与B的共有种数;a为群落A含有的 全部种数3b为群落B含有的全部种数。)
• (4) Czenkanonski群落相似系数 其公式为:
而多样性也就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物种数目,Pi为属于种i的个体在全部个体 中的比例,H为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公式中对数的 底可取2,e和10,但单位不同,分别为nit,bit和dit。 香农-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其一是种类数目,即
丰富度;其二是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均匀性 (evenness)。种类数目越多,多样性越大;同样, 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提高。
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的研究与应用

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的研究与应用植物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命体,它们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地球环境的平衡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则是反映着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变化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的研究与应用。
一、植物群落结构的定义及对环境的反应植物群落结构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或宇宙环境下,由各种植物物种所组成的植物群体的特殊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由以下三个重要的特征来定义:1. 物种组成:一个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在数量和比例上的占比。
这个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将导致群落的特征和环境的反应发生变化。
2. 群落密度:群落密度指在单位面积内的植物数量。
高密度的植被可能会对降水和光照的接收造成影响。
它们会引起更多的蒸发,因此,物种组成会随着更干旱的环境发生变化。
3. 群落碳库:群落碳库强调的是群落生长的生物量,包括生物量的积累速率以及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吸收和释放。
这些特征的变化将反映出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的变化。
当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变化时,群落的生态系统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量和应用植物群落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三个方面。
物种多样性通常是测量植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比例。
功能多样性则测量每个物种在群落中扮演的角色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或生态功能。
生境多样性测量的是群落内不同的生境类型以及在这些生境类型中各种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植物群落多样性给生态学研究人员提供了有关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宝贵信息。
它们还有助于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复杂性。
此外,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还可以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一些新的方案。
三、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因素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以下是一些影响多样性和结构的主要因素:1. 地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更多物种的变化和灭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专业必修课《植物资源调查》实践论文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学院:农学院班级:植科112班姓名:***学号:**********组员:马宇丹方辉李连军高波加孜依古丽·努拉泰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摘要:根据学校内或学校周边的某些地区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对学校周围的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调查时间:2012-12-10至2012-12-13调查人员:高波,李连军,方辉,马宇丹,加孜依古丽调查地点:杨陵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及其周边村庄关键词:群落多样性取样测定正文: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
若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
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内容与方法:(一)样地的设置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
)、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
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样方的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②面积扩大的方法A.从中心向外逐步扩大法:通过中心点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在两条线上依次定出距离中心点的位置。
将等距的四个点相连后即可得到不同面积的小样方,在这些小样地中统计植物种数B.从一点向一侧逐步扩大法:通过原点作两条直角线为坐标轴。
在线上依次取距离原点的不同位置,各自作坐标轴的垂线分别连成一定面积的小样地,统计植物种数。
C.成倍扩大样地面积法:根据每一级面积均为前一级面积的2倍逐步扩大。
③记录方法:以面积大小为x轴,以种数为y轴,填入每次扩大面积后所调查的数值。
并连成平滑曲线。
则曲线上由陡变缓之处相对应的面积就是群落的最小面积。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⑤样方数目:乔木:2个;灌木:3个;草本:5个。
(2)样线法①样线的设置:主观选定一块代表地段,并在该地段的一侧设一条线(基线)。
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
沿起点分别布线进行调查。
②样线的长度和取样数目:草本:6条10m样线;灌木:10条30m样线;乔木:10条50m样线。
③样线的记录:在样线两侧0.5m范围内记录每种植物的个体数(N)。
(3)四分法(中心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①样点选定:在选定调查地块之后,在调查地块内随机布点(样点)。
每个调查地段的取样点理论值至少要20个点。
②建立象限:将事先准备好的“十字架”中心点与任一样点重合。
在地面上构成四个象限。
③测定方法:在每一象限内找到最靠近中心点的个体。
(二)植物群落调查指标的测定方法1.测定盖度:盖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2.测定频度:频度是指某一种植物所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方数的百分率。
频度=出现该种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3.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直接收割法。
直接将植物体地上枝叶及繁殖器官全部割下来测定鲜重和干重(烘干或晒干)。
4.蓄积量A.草本植物:蓄积量的计算公式是:W=d·F•S(注:W:总蓄积量。
d:单位面积上植物可利用部位的生物量。
F:植物的频度。
S:草本植物种群分布面积)。
B.木本植物:蓄积量的测定较为困难,一般须应用航空像片进行抽样调查,再采用比估计法和回归估测来完成。
5.测定多度:多度是指单位面积(样方)上某个种的全部个体数。
通常采用的多度等级制表示,习惯用的符号是:背景化(Soc):植物地上部分的郁闭形成背景。
多(Cop):植物生长很好,个体数目很多,但未达到背景化。
稀疏(Sp):植物数量不多,稀疏散生。
零落(Sol):植物的个体很稀少。
计算公式:M=1/D=R/q其中:M:多度。
D:密度。
R:统计样方总数。
q:在样地内所调查到的某种特定种的平均个体数。
(三)植物群落的观察步骤和方法1.全况了解。
首先应该熟悉典型地段的植物群落概况,包括组成特征及其所属分类系统,然后根据植物群落调查的要求,确定相宜的调查范围。
2.确定调查范围。
依据小范围差异,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群落界限进行观察。
例:在木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等;在草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干草地、草地、高山草地等。
注:①选定的典型群落,必须具有该群落的代表特征(例:科属外貌和生态结构等)。
②在草地植物群落中,一般总覆盖度应在70%左右,不宜选择过疏或过密的地方。
③进行野生果林群落调查时,所选择的标准地必须成片;如果是零星小块者,虽优势植物显著也不宜选用。
④地形特殊的,如溪边、河边、局部低洼地,均不宜作为标准地。
3.观察要点。
(1)木本植物群落:应记载组成群落的种类及其密度、各层平均高度、总郁闭度、分层郁闭度、优势种的主要生长指标;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情况等。
(2)草本植物群落:应记载总盖度、纯盖度、分层高度及各层的优势种类。
如果可以划出个别的群聚,最好能够记明群聚和不同环境的关系。
(3)荒漠植物群落:应记载灌木及其它旱生植物的优势种类。
由于这类群落的生态因素比较特殊,在观察中应特别注意生活力的反应;同时,对于苔藓和地被的生长情况,也应该进行厚度和季相的观察。
4.环境条件调查(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海拔高度、坡向、坡度位置、地形起伏、侵蚀状况。
(3)土壤条件:土壤类型、各层厚度、每质。
(4)人类影响:砍伐、栽培、开垦、放牧、火灾等方面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可通过访问调查获取)。
(5)其它:群落内外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
5.群落类型调查一般情况下,群落可分为以下四类:(1)木本群落门:又分常绿木本群落、阔叶常绿木本群落、针叶常绿木本群落等。
(2)草本群落门:又分为陆生草本群落、水生草本群落。
(3)荒漠群落门:又分为干荒漠群落、寒荒漠群落、海滨荒漠群落等。
(4)悬浮植物群落门:又分为水生悬浮植物群落、土壤悬浮植物群落、空中悬浮植物群落等。
6.植物群落调查的主要记载项目。
(1)群丛名称:是代表植物群落的优势组合,如果仅出现于一定群落的群丛,则应对该群丛设置3个不同的样方,分别记载。
(2)群落大小:主要记录其分布面积。
(3)群丛分层:记录这一群丛的层次及各层高度。
一般常用“T”代表乔木,“S”代表灌木,“H”代表草本,“G”代表苔藓地被植物。
(4)所属层级:记录某种植物在群丛内出现的层次,并记录构成该层的优势种。
(5)盖度(6)多度(7)频度(8)生活强度:根据群落的演替特征,说明某种植物的生活力。
记录标准,可按短生型、过渡型、更新型、及茂盛型等类表明。
(9)物候相:按照年周期的季相,记录物候特征。
(10)地理位置(11)地形特征(12)地质情况:记录地质年代、露头岩石种类及岩石风化情况。
(13)土壤情况(14)水分状况:记录地下水位及地表水分状况。
(15)周围环境:记录植物生活环境情况及其它植被类型等。
(16)指示特征:简明分析生态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的反应。
(四)植物种群特征调查1.种群的年龄调查(1)年龄结构调查。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内不同年龄的个体的分布或组配情况。
①同龄:一年生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是同龄的。
②异龄:多年生种群的年龄通常是异龄。
(2)调查种群的年龄比率调查①增长型种群:是指幼年个体占总体百分比很大,老年个体百分比很小的,处于继续发展和扩大状态的种群。
②稳定型种群:老年和幼年个体数比例近于相等,处于稳定状态的种群。
③衰退型种群:指幼年个体较少,老龄个体较多,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的种群。
(3)种群调查指标。
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是一项困难极大的工作。
主要是植物的具体年龄不容易识别。
通常可参考以下项目作为调查指标:①有生活能力的种子(果实)或能传播的营养繁殖体在单位面积土壤上的数量。
②幼苗个体数。
③少龄个体数。
④青年个体数。
⑤壮年营养体个体数。
⑥生殖期个体数。
⑦处于生殖期结束后的生长期个体数。
⑧以根茎或其它地下休眠器官形式处于强迫休眠状态下的个体数。
这种划分方法,是依据个体在年龄上和生活状态上的差异相联系而划分的,叫物候期组成划分法。
2.种群的性比结构。
是一个雌雄异株植物种群的所有个体或某个年龄级别个体中雌株与雄株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比结构是种群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雌雄异株种群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生态群落中性比结构严重失调的植物是渐趋灭绝的种类。
S(性比)=(M/F)×100(M:雄性个体数F:雌性个体数3.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调查。
种群数量特征调查的定量参数:(1)密度。
(2)盖度。
(3)频度。
(4)生物量。
总结: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和赖以生存的动物、微生物的物种并其生态系统以及物种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
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概括的术语,它包括生态系统、物种或基因的数量和频度这两个方面,通常表现在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变化会给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一定的生态影响,这是可以肯定的。
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外界影响因子的研究,应着眼于更细微的生境因子(光照、土壤、群落空气湿度等)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进行长期的、定点的研究,了解物种多样性与生境条件之间的变化规律。
参考资料:1.贺金生,陈伟烈.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1997;2.张鸿烈,刘光崧.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3.贺金生,马克平. 物种多样性[ A ] . 见: 蒋志刚. 保护生物学[C] . 杭州:杭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马克平,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