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 体 的 基 本 生 理 功 能
人体生理学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生理学与护理事业的关系 了解护士为什么要学好生理学 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
掌握生理学概念、任务及研究三个水平
一、生理学的概念、对象、任务
1、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正常生物体生
命活动的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体: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 植物,微生物。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metabolism)
物质代谢 合 成 代 谢 能量代谢 分 解 代 谢
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表现,是 指机体与环境 之间进行物质 和能量交换的 自我更新过程
能量 储存 释放
生命活动
维持体温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 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reproduction)。
第三节
机体的体液、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正常成年人的体液 (占体重的60%) 40%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核质等 20%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 淋巴液、脑脊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
感受器
中 枢
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种族遗传、较低级神经活动、 数量有限,反射弧较固定。(如,食物进入 口腔引起的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高级神经活动、数量无限,更 具有预见性、适应性、灵活性的一种调节。(望 梅止渴)
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作用局限而短暂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生命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兴奋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基础。
(3)生殖:生物体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4)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条件。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稳定性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快速、精确地调节生理功能;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自身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感受器、控制中心和效应器组成的闭合回路进行调节;前馈控制系统是提前预测内环境的变化,通过开环调节,使生理功能更加稳定。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中国药科大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不但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也是药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课程重点介绍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并简要介绍解剖学知识。
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等)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解剖学和生理学中重大新成就和新进展。
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细胞和组织、血液、各主要系统(如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的生理特点、生理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掌握体温调节、视觉和听觉生理、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活动的规律、各主要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若干实验手段和实验操作、研究方法和研究新进展。
3、学时安排总学时为102学时(3/3)o其中理论课为51学时,实验课为51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龚茜玲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言(1学时)[基本内容]1、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解剖学分类。
2、细胞与分子生理学、器官生理学、整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O3、解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尸体解剖和显微技术。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方法和慢性实验方法。
4、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基本要求]了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剖学和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细胞1、细胞:单位膜的概念与基本结构。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2、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微丝、微管、中心体、核膜、核仁、染色质(分裂期的染色体)。
3、细胞的增殖:间期(Gl期,S期、G2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体质学说.ppt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 常度之内)
1、阴阳平和质: 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 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 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 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 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一)体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 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不适应阴雨天气。
26
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
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 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 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 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 关疾病特征。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不 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12。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6
四、体质的特点:
人体体质

四 湿热体质
• • • • 面垢,发黄发暗,油腻,唇红齿黄 口干,口臭,汗味重 舌红苔黄 性情急躁易怒
形成原因
• 抽烟,喝酒,熬夜, • 滋补不当 • 长期情绪压抑 • 肝炎病毒携带 •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 易感病: 皮炎,容易得癣症,痈肿,泌尿道感染
• 少吃甜食,辛辣食品,少喝酒,少吃肥甘 厚味,不要熬夜 • 喝绿茶,花茶,绿豆,冬瓜,丝瓜,赤小 豆,西瓜 • 摆脱湿热环境。
二 阳虚体质
• 特点:阳气不够,热量不够,怕冷。脸色 发白 • 生机不够,头发也少,夜尿多,喜拉肚子, 舌体胖大娇嫩,脉象沉细,性格沉静。
容易出现的病症
• 容易发胖,容易掉发,睡眠轻,易被惊吓, 容易得骨质疏松,慢性结肠炎,关节炎, 易水肿,表现为上热下寒。
如何调养
• 温补阳气 温化水湿 畅达气血 • 饮食上:不要多吃生冷的,粘腻的,冰冻 的东西,少吃水果; • 多吃羊肉,狗肉,板栗,韭菜炒虾仁(核 桃)等,在阳气最盛时吃点羊肉,在三伏 天做天灸。 • 增加户外活动,适当用些鹿茸,补骨脂, 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菟丝子,肉桂, 熟地,黄芪,人参等
药物
• 藿香,茵陈,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 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 • 君泰口服液,溪黄草冲剂,甘露消毒丹, 清热祛湿冲剂
溪黄草 藿香
淡竹叶
茵陈
五 阴虚内热体质
• 手心热,脚心热,精力好 • 大便干结,小便少,黄 • 眼睛干涩,口唇又红又干,怕过夏天 形成原因: • 先天禀赋 • 长期的情绪压抑 • 长期利尿药吃太多,辛辣食品
• 气郁体质形成原因: • 1、先天禀赋。 • 2、多数和幼年时期曾经经历过比较大 的生活事件有关系,如父母离异、父或母 早亡,寄人篱下,上学的时候哪个老师都 不太喜欢,自信心倍受打击,他那时自我 调节能力还差些,受到一些打击无法自我 调整就会气郁。
生理学 第4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31:1
通透性很小 通透性大
Cl- 8
110 1:14 通透性次之
A- 60 15 4:1
无通透性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 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
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
散 [A- ] i 不能向膜外扩散
[K+] i ↓、[A-] i ↑→膜内电位↓(负电场) [K+]o↑→膜外电位↑(正电场)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二)、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受终板体膜蛋上白的分N子2受构体型结改合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主要 离子
离子浓度
(mmol/L)
膜内 膜外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膜对离子通 透性
Na 14 142 1:10
+K+ 155 5
12、刺激阈指的是( B ) 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 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 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 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共分十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研汇总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共分十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和人体各系统的解剖、位置和毗邻;第四章至第十四章主要介绍了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教案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建议;综合练习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解剖学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人体的解剖方位及术语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学习建议.要求掌握的内容应该达到应用的水平,要求熟悉的内容要达到能够把握详细内容的水平,要求了解的内容也应该清楚。
碰到疑难问题可通过网上答疑或借助学习指导书等形式解决。
.注意学习的实践性;讲主要是形态方面的内容,因此建议学生要特别注意用观察法进行学习。
学习教材时,要注意观察教材上的插图,必要时可借阅或购置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彩色图谱,以加深学习印象;上实验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标本、组织学切片,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在活体上观察和学习大体解剖方面的知识,比如在学习骨骼知识时,可通过触摸自己身体的骨骼来学习各部骨的名称和位置。
.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四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时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时,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要把细胞相关内容的学习结果运用到组织内容的学习上。
比如说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那么在学习每一种组织的细胞时,我们就要注意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成熟红细胞除外)的特点上去学习把握。
细胞在光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的形态、数量、位置;胞质及核的染色等方面。
细胞在电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和其微细结构等方面上。
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细胞这一节的内容,那么,我们在学习各种组织的细胞时,就会感到思路清晰,容易记忆。
人体解剖生理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组织: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叫做生理功能的调节。
有三种调节形式。
(一)神经调节指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特点:快速而精确。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如机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经体液(血液、组织液)运输到达,调节特定组织细胞的功能。
特点: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一些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调节形式所起的作用有限。
三、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的解剖方位标准姿势;常用方位术语:1.上和下部位高低关系,头上足下,近头侧为上。
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近腹面为前,近背面为后。
3.内侧和外侧距人体正中近为内侧,远离为外。
4.内和外与空腔相互位置关系,近内腔为内,远内腔为外。
5.浅和深与皮肤表面相距关系,近皮肤表面为浅,远为深。
6.近侧和远侧距四肢根部近为近,远离为远。
(二)人体的解剖面1.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切面称之。
2.冠(额)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
3.水平或横切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四、人体的基本组成(一)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体转运模式
载体转运的三大特点: 载体转运的三大特点: 严格的结构特异性:即载体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① 严格的结构特异性:即载体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如葡萄糖的物理旋光性不同分为左旋和右旋, 如葡萄糖的物理旋光性不同分为左旋和右旋,细胞 膜上的G载体只识别右旋。 膜上的 载体只识别右旋。 载体只识别右旋 饱和现象: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② 饱和现象: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当扩散物质达 到一定浓度后,其扩散量已达最大。 到一定浓度后,其扩散量已达最大。 竞争性抑制: 二种物质很相似时, ③ 竞争性抑制:当A、B二种物质很相似时,载体 、 二种物质很相似时 蛋白转运浓度高的一种为主。 蛋白转运浓度高的一种为主。如黄胺类药物所含的 苯环与细菌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很相似。 苯环与细菌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很相似。
人体解剖生理学
《生 理 学 部 分》
刘少金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一、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 生物体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分同化作用和异化 作用。 作用。 二、兴奋性 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 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反应 刺激 反应 兴奋—抑制 兴奋 抑制
第二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plasma )又称质膜( membrane),自从生命体—蛋白质诞生后,细胞膜 ),自从生命体 蛋白质诞生后 ),自从生命体 蛋白质诞生后, 使它成为一个完整体。 使细胞独立、稳定, 使它成为一个完整体。① 使细胞独立、稳定,并能 进行正常功能和代谢; 屏障细胞外的各种影响因素; 进行正常功能和代谢;②屏障细胞外的各种影响因素; ③建立起与周围环境物质交换的门户和通道。 建立起与周围环境物质交换的门户和通道。
2.膜蛋白质 膜蛋白质 完成细胞的主要功能,分为: 完成细胞的主要功能,分为: 表面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以离子键、 表面蛋白 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以离子键、 分布在膜的内 氢键与脂质的极性头端结合。 氢键与脂质的极性头端结合。 整合蛋白—膜蛋白的主要成分, 整合蛋白 膜蛋白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总量 膜蛋白的主要成分 的70-80%。以其单条肽链一次或多次穿越脂质双分 。 子层, 子层,故称穿膜蛋白 ,并通过非极性氨基酸与脂质 分子的疏水键结合使其嵌入膜中。主要功能为通道、 分子的疏水键结合使其嵌入膜中。主要功能为通道、 载体、受体、离子泵等。 载体、受体、离子泵等。
示波器
超极化
动作电位相当于Na 动作电位相当于 +平衡电位 通道受激活而开放; ① Na+通道受激活而开放; 膜二侧的电-化梯度促进 化梯度促进Na 内流。 ② 膜二侧的电 化梯度促进 +内流。
化学力量
电学力量
Na+ 环境AP不产生 无Na+环境 不产生
二、细胞的兴奋及兴奋性的变化 活体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活体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接受刺激后,组织由不活动到活动, 接受刺激后,组织由不活动到活动,或由偌活动到强 称为兴奋,反之称为抑制。 活动 ,称为兴奋,反之称为抑制。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是用刺激,所需刺激强度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是用刺激, 小的兴奋性高,反之,兴奋性低。 小的兴奋性高,反之,兴奋性低。 组织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 组织细胞一次兴奋后, 化,经历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 经历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期。
(四)出胞和入胞 指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指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1.出胞作用(exocytosis) 出胞作用( 出胞作用 ) 主要见于细胞分泌的过程, 主要见于细胞分泌的过程,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 素,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
释放递质 胞裂外排 末梢修复
刺激的种类:机械、化学、 刺激的种类:机械、化学、光、声、电、生物学
刺激的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 刺激的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 时间变化率
波宽
强 度
τ
方 波
b
时间
三、生殖 机体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机体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3.糖类 糖类 糖类较少(不足 ),在细胞膜外表面与蛋白 糖类较少(不足1%),在细胞膜外表面与蛋白 ), 质或脂质以寡糖链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 质或脂质以寡糖链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其意义是 作为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作为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与细胞的免疫识别功能有 关(如红细胞的A、B凝集原)。 凝集原)。 如红细胞的 、 凝集原
二、受体-G蛋白 效应器酶跨膜信号转导 蛋白-效应器酶跨膜信号转导 受体 蛋白
s s
R βγ E βγ E
α
GDP
R
α
GDP
s s
R βγ E βγ E
α
GDP
R
α
GTP 第二信使
第四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细胞的静息电位( , ) 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插 入 膜 电 极
电流计 电流计
内
cell
cell
膜内外电位相差约70mV 膜内外电位相差约 膜外为 0,则膜内 ,则膜内-70mV
玻璃微电极 记录) (记录) 参 考 电 极
神经
放大器
示波器
枪乌贼 神经轴突
细胞内电位记录示意图
膜内K 高于膜外30倍 安静时膜对K 有通透性, 膜内 +高于膜外 倍,安静时膜对 +有通透性, 静息电位相当于K 静息电位相当于 +平衡电位
O2
O2
代谢 cell
CO2
CO2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 ) 非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扩散时, 非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扩散时,必须在膜蛋 白质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分为二种形式: 白质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分为二种形式: 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carrier )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是一种跨膜蛋白质,但转运的机制不甚明了。 载体是一种跨膜蛋白质,但转运的机制不甚明了。
糖脂
整合蛋白
糖蛋白
膜 的 厚 度
脂
蛋白
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脂质的熔点较低,正常体温下呈液态, 脂质的熔点较低,正常体温下呈液态,即膜具 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磷脂分子的位置两两互换。 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磷脂分子的位置两两互换。 一般以同层互换为多( ),调头较少 一般以同层互换为多(105-7次 /s),调头较少。位 ),调头较少。 置互换率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强, 置互换率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强,促生长物质进入 细胞越多。而胆固醇对磷脂的位置互换有阻尼作用。 细胞越多。而胆固醇对磷脂的位置互换有阻尼作用。 以往对膜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膜蛋白, 以往对膜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膜蛋白,认为脂质 除屏障作用外并无其它功能。现认为, 除屏障作用外并无其它功能。现认为,磷脂酰肌醇 作为第二信使。 (磷脂的一种)可生成IP3和DG作为第二信使。 磷脂的一种)可生成 作为第二信使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示意图
2.入胞作用(endocytosis) 入胞作用( 入胞作用 ) 分为吞噬( 分为吞噬(phagocytosis)和吞饮(pincytosis) )和吞饮( ) 最典型的是中性粒细胞摄入异物的过程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运
一、通道蛋白的信号转导 (一)化学门控通道 最早研究的是骨骼肌终板膜上的N 型胆碱能受体 型胆碱能受体, 最早研究的是骨骼肌终板膜上的 2-型胆碱能受体, 个亚单位形成的5聚体 由4个亚单位形成的 聚体(即α2βγδ), 5聚体相互 个亚单位形成的 聚体( ), 聚体相互 吸引,包绕成通道结构。其中 结合部, 吸引,包绕成通道结构。其中α2为Ach结合部,Ach 结合部 与其结合,引起通道开放,产生 内流, 与其结合,引起通道开放,产生Na+内流,形成终 板电位。 板电位。
(二)电压门控通道 此通道的分子结构与化学门控类似, 此通道的分子结构与化学门控类似,通道的开启和 关闭受膜内外电压的控制。 关闭受膜内外电压的控制。如存在于神经细胞膜上 通道。 的Na+通道。 Na+
Na+通道
s m s
备用状态
h
激活状态
(三)机械门控通道 存在于感受机械刺激的细胞,如内耳毛细胞, 存在于感受机械刺激的细胞,如内耳毛细胞,当声 波振动时弯曲,引起通道开放。 波振动时弯曲,引起通道开放。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port) 主动转运( ) 目前,对钠 钾泵的研究最清楚 还有钙泵、 钾泵的研究最清楚。 目前,对钠-钾泵的研究最清楚。还有钙泵、氢 泵、碘泵等。 碘泵等。 钾泵( ),简称钠泵 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简称钠泵, 钾泵 ),简称钠泵, 全称:Na+-K+依赖式的ATP酶 全称: 依赖式的 酶 ●本质为蛋白质,贯穿于整个细胞膜 本质为蛋白质, 酶活性, ●具有ATP酶活性,分解 具有 酶活性 分解ATP而获得能量 而获得能量 建立起膜内外的Na ●逆浓度梯度转运Na+、K+,建立起膜内外的 +、 逆浓度梯度转运 K+浓度梯度
糖类 外侧
β αα β
脂质双分子层
内侧 蛋白亚基
ATP
钠-钾 泵 结 构 模 式 图 钾
膜外 β α αα β 膜内
ATP ATP
Na+ Na+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