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潍坊市植物园的植物配置

浅谈潍坊市植物园的植物配置

浅谈潍坊市植物园的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潍坊市植物园是以植物为主的专题公园,植物配置在本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植物园植物配置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1 植物配置在设计施工中的经验1.1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潍坊市植物园在规划之初就邀请了具有丰富植物学知识和经验的教授进行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由潍坊市园林设计院进行详细的种植设计,其科学的规划设计,为植物园的施工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1.1 科学的分类系统。

植物园根据植物进化顺序进行植物分类配置。

裸子植物按国内通用的郑万钧系统(包括松柏山、银杏广场等景点),被子植物采用克朗奎斯特(美)分类系统(包括木兰园、榉树广场、大草坪、牡丹园、滨水景观带、月季园、红果园、槭树园、木犀园、竹园、水生植物区等景点),其中被子植物又分为6个亚纲和竹园。

1.1.2 科学的植物配置方法。

科学的植物配置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掌握园林树木的习性是栽培和应用园林树木的依据,因此,设计之初我们对选择的植物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具其所,乔灌木、地被的搭配更为趋于合理。

1.2植物配置的生态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就开始生态园林的研究,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但仍需不断地探索。

1.2.1 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

植物园以栽植暖温带木本、草本植物为主,园内规划植物品种达4000余种。

现已栽植近1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700余种,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300余种,是潍坊地区收集植物品种最多的科普公园。

裸子植物及各亚纲区均以乡土树种形成本区的骨架,裸子植物区主要栽植银杏,规划银杏广场景点;松柏山主要群植雪松、黑松、白皮松、龙柏、桧柏、水杉等形成松柏园;木兰亚纲栽植鹅掌楸、白玉兰、紫玉兰等乔灌木,形成木兰园;金缕梅亚纲主要以乔木为主栽植榆树、法桐、桑树、朴树、枫杨等;石竹亚纲栽植马齿苋、石竹、剪秋萝等花卉;五桠果亚纲栽植柿树、青桐、君迁子、木槿、蜀葵等乔灌木;蔷薇亚纲栽植国槐、刺槐、苦楝、五角枫、苹果、山楂、桃树、樱花、海棠、月季、蔷薇等乔灌木形成红果园、杏桃园、樱棠园、月季园、槭树园等5个特色专类园;菊亚纲栽植白蜡、流苏、丁香、忍冬、金银木等乔灌木,充分发挥这些乡土树种的特点,使其成为各区主要景点的主要树种,也是植物园植物配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设计与评估——以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设计与评估——以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设计与评估——以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郝晟; 王春连; 林浩文【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39)016【总页数】11页(P5967-5977)【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 生物多样性; 设计与评估; 六盘水【作者】郝晟; 王春连; 林浩文【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100871;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

公园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幸存下来的或者是恢复了的破碎的城市生境[2]。

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得城市公园中往往具有高度多样化的生境,例如森林、灌丛、树篱、草地、草坪、花园、坑塘、湖泊、建筑物、道路等,保存着某些自然植被片段和多种动物,那里的生物多样性往往非常高[3],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研究中,国外比利时学者提出了一种对城市和郊区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方法[4],主要从生境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生境多样性将“栖息地单元”归整为点、线、面三种类别,物种多样性通过样方法统计与归类维管植物的物种数量,最终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得到两者相对应的多样性指数;国内学者在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物种水平[5- 8],从定性研究逐步走向定量化研究,出现了10多种评估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指标,如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多度、均匀度等[9],方法上有学者构建了一种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范围以及具体的定量化评估方法[10]。

生态系统拥有的物种和栖息地种类越多,抗干扰能力就越强[11]。

本文以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对公园生物多样性设计和评估,对比计算湿地公园刚建成时与建成五年后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定量化的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对生境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空间耦合关系,分析影响公园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生境要素,为我国城市人工湿地公园设计提供借鉴。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

在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校园建设成为新的趋势[1]。

植物景观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有利于校园景观的形成,且能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完善。

校园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景观,被称为校园景观的综合表现体,能起到改善和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特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2]。

目前,国内对于校园湿地景观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对于植物群落配置的分析。

基于此,从生态理念出发,调查并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绿地的植物配置,发现其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校园湿地景观和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1校园湿地景观1.1概况校园湿地景观是利用校园原有地形基础或湿地基址,根据天然湿地的结构、特征等,运用生态学知识及相关技术,在校园内呈现出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

校园湿地景观在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景观营造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校园特色相结合的绿色景观体系[3],也是打造生态校园的重要一环。

1.2湿地景观营造特点植物配置是湿地景观营造的核心部分[4],在规划设计湿地景观时,需要兼顾生态原理和美学知识,对水面、水缘和岸边植物进行分区配置,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群落,同时,保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2生态理念下植物配置的重要性2.1结构组成更合理,凸显自然因素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植物配置更贴近自然状态,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缩短到达最佳观赏状态所需的年限,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2.2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增强观赏效果实现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在保证生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更好地分隔空间,将文化、科技、生态综合运用于园林中,提高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更好地满足游人的需求[5]。

2.3环境衔接更紧密,利于可持续性发展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将不同植物景观联系起来,增强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6],形成一体化空间,减少边界感的同时,便于后期管理养护,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环境建设,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7]。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摘要: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性。

本文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运用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相关理论,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选择树种、优化配置方法和种植方式等提升策略,为类似公园植物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城市景观设计1引言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为环境提供了各种好处,包括水过滤、洪水控制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

如今城市湿地公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公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其城市环境中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尤其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决定着公园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一个成功的湿地公园,是生态上和经济上的共同增长,因此,了解不同的植物配置如何影响湿地公园的功能非常重要。

2 城市湿地公园相关概念城市湿地公园是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类型的公园[1]。

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栽植植物,形成好的植物景观,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科学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要有不同的植物配置,另外植物配置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结合科学合理的配置,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以达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共同提高。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植物的搭配,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的设计,合理的组成,色彩搭配,季节变化和园林意境;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元素的结合,如水、石、建筑、道路等的搭配与融合。

3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3.1生态性原则湿地公园应按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公园的绿化进行植物配置,以本土植物造景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把各种有特色的植物融合进当前的景观中去,与本土植物相搭配,形成生态性强的植物组团,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恢复湿地公园的区域生态性,提升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地坛公园植物调查记录表

地坛公园植物调查记录表

地坛公园植物调查记录表【实用版】目录1.介绍地坛公园2.植物调查的背景和目的3.植物调查的方法和过程4.调查结果及分析5.植物多样性对公园的意义6.结论和建议正文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皇家祭祀园林。

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游览的好去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地坛公园的植物多样性也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园内的植物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植物调查。

此次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掌握地坛公园内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为公园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以公园内不同区域的植物为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信息,并拍摄了植物的照片,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经过调查,我们共记录了地坛公园内的植物种类达到 150 余种,其中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

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稀植物,如银杏、紫薇等。

这些植物为公园增添了观赏价值,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植物文化的机会。

植物多样性对地坛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以提高公园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植物多样性为公园内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

植物和动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最后,植物多样性还有助于提高公园的美观程度,吸引游客参观。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地坛公园在今后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应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一方面,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防止植物资源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

同时,公园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植物资源的健康生长。

总之,地坛公园的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生态、观赏和文化价值。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公园的植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

《2024年基于双碳目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范文

《2024年基于双碳目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范文

《基于双碳目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篇一一、引言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下,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碳达峰与碳中和。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绿化与园林建设对于双碳目标的达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探讨基于双碳目标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

二、双碳目标与园林植物景观的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而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碳排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此外,合理的植物配置还可以提供阴凉,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

三、海淀公园概述海淀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个集休闲、游憩、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其植物种类丰富,是研究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的优秀案例。

四、海淀公园的植物景观营建策略1. 选用低碳排放的植物种类:优先选择本地的、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如耐旱、耐寒、耐污染的树种,减少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碳排放。

2. 合理配置植物: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等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结合四季更替,配置不同花期的花卉和观叶植物,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 引入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通过增加绿量,提高园林空间的利用率,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减少能耗。

5.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利用植物和地形的自然特性,建立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减少雨水径流,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五、实施效果及评估通过对海淀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上述策略的营建和调整,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植物的多样性增加,空气质量得到提升,公园的游憩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同时,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调整营建策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为双碳目标服务。

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及重要性

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及重要性

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及重要性内容摘要:凡以观赏为目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观叶、观芽、观茎、观花、观果等植物,统称观赏植物。

对于其多样性,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

对于其重要性,观赏植物是美化环境的重要活材料,它以姿色、风韵和香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既能反映出大自然的美,又能反映出人类匠心的艺术美,又能培养和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的素质。

本文将以我国为例,从多个角度对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观赏植物;多样性;重要性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还有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特有的许多珍贵植物,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等等。

品种繁多的观赏植物,它不仅可以供人观花、观叶、观茎、还可以供人们观赏累累的果实.因此,受到人们的称羡。

1.观赏植物的分类中国观赏植物资源丰富,不论是木本还是草本,有许多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木本观赏植物中,世界上共有800种杜鹃花,我国就有600种;山茶花其它国家只有几种,而我国多达100余种,仅珍稀的金花茶就有10余种;木兰科世界总数为90种,我国就有73种;金粟兰世界总共15种,都原产在我国;蜡梅世界上有6种,也都原产在我国。

在草本观赏植物中,世界有报春花属450种,我国就有390种;百合花世界总数为100种,我国约占60%;世界有紫董200种,我国就占有17%还多。

观赏植物的种类极多,其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在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长习性。

因此,观赏植物在分类上也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除了按植物学分类法外,还可依据生活型、生态习性、栽培用途、自然分布、原产地来进行分类。

1.1. 按植物学系统分类在植物系统分类中,花卉植物种类,大多集中于兰科、菊科、百合科、蔷薇科、唇形科、罂粟科、鸢尾科、毛茛科、天南星科、豆科、仙人掌科、景天科和石蒜科等。

热带植物大观园的资料和介绍

热带植物大观园的资料和介绍

热带植物大观园的资料和介绍热带植物大观园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这个大观园拥有16000多亩的园区,收集着种类丰富的植物,也被誉为热带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在热带植物大观园内,热带森林的每一寸空间几乎都被利用了,树木分层生长,灌木、草丛层层叠叠。

园内“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绞杀现象”、“独树成林”、“空中花园”等热带雨林奇观比比皆是。

春末夏初,这里的夜晚会被数以万计的萤火虫的微光点缀得如梦似幻,踏入此地仿佛坠入了人间仙境。

这个大观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进入热带植物园内,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植物悄然的变化,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魅力。

除了迷人的热带植物风光,园中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神秘精彩的雨林传说,更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

总的来说,热带植物大观园不仅提供了热带植物的视觉盛宴,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感受热带雨林的机会。

除了上述内容,热带植物大观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点。

1.热带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植物大观园内收集了多种热带植物,包括咖啡、棕榈树、橡胶树、瓶子树、仙人掌、猴面包树等。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态特征,还具有很高的经济、医药和文化价值。

2.生态环境多样:热带植物大观园内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有热带雨林、季雨林、沙漠等多种生态环境。

这使得园内的植物种类更加多样,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

3.科学研究与教育:热带植物大观园不仅是观赏热带植物的胜地,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

园内设有多个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从事热带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同时,这里也是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4.旅游体验:热带植物大观园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惊喜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热带雨林的壮观景色,参与各种植物观察和探索活动,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热带水果和特色美食。

5.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热带植物大观园致力于保护濒危植物和生态环境,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科普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专业:生物科学班级: 09生物科学姓名:梁丹引文 5 1自然概况 61.1地理概况 6 1.2气候概况 6 1.3植被概况7 2研究方法8 3 研究结果9 3.1物种多样性9 3.2生态系统多样性11 4样方调查及多样性指数134.1样方调查13 4.2多样性指数155调查结果与比较175.1科普公园4个区域植物多样性比较17 5.2科普公园与其它公园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17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附录1植物名录21 附录2 植物图片37沈阳科普公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科普公园。

科普公园位于沈阳科学宫的南侧,总占地面积242公顷。

该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区,四季气候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

年平均气温8℃,最热在7月份,温度可达38℃,最冷在1月份,温度可达零下30℃,气候变化较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为651.6mm,年日照时数为2527h,日照百分率为57%。

该区域植被状况基本完好,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有种子植物52科、96属、126种,其中野生植物56种,栽培植物70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60余种,包括材用植物25种、药用植物20种、食用植物15种、观赏植物50余种。

该区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由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构成,分为乔木层、灌木层,以及林下草本地被植物;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岸边植物群落和水中植物群落构成。

相比较而言,公园内东侧和南侧植物多样性丰富度较低,西侧丰富度处于中等水平,北侧丰富度最高。

关键词:科普公园;样方调查;植物多样性;多样性指数;AbstractKePuPark is located in Shenyang southern suburbs,is the largest park in Shenyang. covers an area of 24.2 millon square meters. This area of climate region, the four seasons climate is trenchant, rain falling, the same dry and hot, sunny, rainfall concentration.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8 ℃, the hottest in July, the temperature can reach 38 ℃ in January, the coldest temperature can amount to minus 30 ℃, climate change is obvious.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651.6 mm, years for 2527h, sunshine duration for the sunshine percentage for 57%.The regional vegetation status basic intact,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of seed plants have abundant, 52branch, 96genera, 126 species, including wild plants, 56 kinds of cultivated plants. National secondary protection plant 3kinds, with economic value more than 60 kinds of plants, including material, using the plant and medicinal plants 45 species, edible plants 15species, more than 50 kinds of ornamental plants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ystem mainly including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and wetland ecosystems, including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and needle mongolica forest structure, divided into the tree layer and the shrub layer, and undergrowth herb groundcover plants; Wetland ecosystem mainly by the shore of plant community and the water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In comparison, south west side and the park east plant diversity in abundance, low abundance in mid-level, north abundance is highest.Keywords:KePu park; Order the survey; Plant diversity; diversity index;引文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基础,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研究和保护植物多样性,关系到全球生态平衡、气候稳定,以及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20年来,植物多样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植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研究植物多样性,对经济发展、生产实践、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对科普公园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

通过调查和研究,使我初步掌握了测量样方和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方法,并且对植物多样性的功能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科普公园内有很多有经济价值的植物,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系统分类、经济价值、以及生态学研究,不仅能为科普公园的更好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科普公园内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也有很大的益处。

1自然情况1.1地理概况沈阳科普公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据悉,该公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科普公园。

科普公园位于沈阳科学宫的南侧,总占地面积242公顷。

它将科学宫、天穹影院、市图书馆、市规划馆连成一片。

1.2 气候概况科普公园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区,四季气候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

年平均气温8℃,最热在7月份,温度可达38℃,最冷在1月份,温度可达零下30℃,气候变化较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为651.6mm,年日照时数为2527h,日照百分率为57%。

1.3植被概况科普公园内有种子植物52科、96属、126种,其中野生植物56种,栽培植物7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

科普公园东侧与南侧主要是针、阔叶混交林,其中以乔木为主;科普公园西侧主要为落叶阔叶林,以乔木为主;北陵北侧为落叶阔叶林,以灌木为主。

区系成分主要有华北植物区系,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 mongolic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等;长白植物区系,如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dshurica、黄蘖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内蒙古植物区系,如元宝槭Acer truncatum、乌苏里鼠李Rhamnus ussuriensis、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等[1]。

2研究方法2013年5月~2013年6月,我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先后多次深入该地区进行植物多样性情况考察,在总结前人的工作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公园东、南、西、北等4个区域分别进行样方测量和植物鉴定,样方面积:10m×10m,样方数量4个[2](附录2,图1)。

然后根据鉴定和测量的结果并查阅了10余种文献资料,对科普公园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3研究结果3.1 物种多样性3.1.1植物种类科普公园内有种子植物52科、96属、126种(见附录)[3],其中野生植物56种,栽培植物70种,国家二保护植物3种[,4][5],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60余种[6],包括材用植物25种(如:水曲柳、黄檗、核桃楸、紫椴、蒙古栎等)[7],药用植物20种(如:金银忍冬、连翘、酸膜、石竹等)[8],食用植物15种(如:山楂、山里红、杏和樱桃等)[7],观赏植物50种(如:桃花、古松、元宝槭、圆柏等)[9]。

3.1.2优势科表1.科普公园植物优势科排序3.2生态系统多样性3.2.1森林生态系统[10](1)落叶阔叶林群落:主要分布在公园西侧和北侧(附录2,图2)。

①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小叶朴、榆树、杏,以及臭椿、山毛桃、山里红等;②灌木层主要树种是连翘、榆叶梅、水蜡树等;③草本层主要为荠菜、蒲公英、白屈菜、蔊菜等草本植物。

(2)针阔叶混交林群落:主要分布在公园东部、南部(附录2,图3)。

①乔木层主要树种为榆树、圆柏、山毛桃树,其次为白蜡树、色木槭、旱柳等;②灌木层主要树种是丁香,其次为水蜡树等;③草本层主要为荠菜、车前草、三叶委陵菜等草本植物。

3.2.2湿地生态系统(1)岸边植物群落(附录2,图4):主要由垂柳、酸膜、香蒲、水葱、慈姑等植物组成。

(2)水中植物群落(附录2,图5):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等;浮水植物主要有睡莲、浮萍等;沉水植物主要有水绵、轮藻、黑藻等。

3.2.3生态系统功能[11]科普公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森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

森林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在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大量地吸收和贮存雨水。

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科普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水域地带,是静止的淡水水域。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