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课件 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优秀课件2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
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这是作者列举的第一个事实论据。谢皮罗教授从洗澡
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
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这里运用举例论证的
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
2020/5/13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 后》PPT 优秀课 件2
2020/5/13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 后》PPT 优秀课 件2
20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 后》PPT 优秀课 件2
标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 标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 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 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 后》PPT 优秀课 件2
2020/5/13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 后》PPT 优秀课 件2
诞生 出生 都有“出生”的意思。 “诞生”多指政党、国家、组织等的创建,以 及伟大人物的出生,含有庄重、尊敬的感情色 彩;“出生”不指事业等的建立。 1.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2.这个孩子的出生,给了全家一个惊喜。
性的事例,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
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能够“见微知
著”,不断探索,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
舍的精神。
2020/5/13
11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 后》PPT 优秀课 件2
部编版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 后》PPT 优秀课 件2
图文PPT: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讲解课件

( 搜集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司 )空( 见 )惯
追( 根 )求( 源 )
见( 微 )知( 著 )
( 锲 )而不( 舍 )
无( 独 )有( 偶 )
不可( 思 )( 议 )
有志者事( 竟 )( 成 )
1.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 __锲__而__不__舍____。
偶然发现紫罗 紫罗兰中的什么 兰遇酸变红 成分遇盐酸会变
红?
发明了石蕊 试纸
地图上海岸线凸 凹部分相吻合
不会是巧合吧?
《海陆的起 源》,大陆漂 移学说
儿子睡觉时眼 眼珠转动会不会 眼珠转动时处
珠转动
与做梦有关? 于做梦的阶段
相同之处 我能找: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 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讨论交流:
这是课后第1题哦!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
句话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 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 真理。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思考求证,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 不遥远,关键在于能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讨论交流:
课文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论述的?
课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每一 次发现、发明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 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 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给 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司 )空( 见 )惯
追( 根 )求( 源 )
见( 微 )知( 著 )
( 锲 )而不( 舍 )
无( 独 )有( 偶 )
不可( 思 )( 议 )
有志者事( 竟 )( 成 )
1.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 __锲__而__不__舍____。
偶然发现紫罗 紫罗兰中的什么 兰遇酸变红 成分遇盐酸会变
红?
发明了石蕊 试纸
地图上海岸线凸 凹部分相吻合
不会是巧合吧?
《海陆的起 源》,大陆漂 移学说
儿子睡觉时眼 眼珠转动会不会 眼珠转动时处
珠转动
与做梦有关? 于做梦的阶段
相同之处 我能找: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 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讨论交流:
这是课后第1题哦!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
句话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 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 真理。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思考求证,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 不遥远,关键在于能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讨论交流:
课文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论述的?
课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每一 次发现、发明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 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 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给 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33张PPT)

课外书屋
jié
顾 颉 刚 : 《怀疑与学问》
2
0
2
4 年
下课!
六
年
级 语
同学们再见!
文
下
册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2月25日
2
0
2
4 年
下课!
六
年
级 语
同学们再见!
文
下
册
2024 课件
公开课(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
2
0课
2 4
一、导入新课
年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的一些事物
年
六年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
级
语文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 下册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 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 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 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2
年六4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
年 级
语文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
下 册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
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2
0
真理诞生 2
4 年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册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 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 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问题?
也可编辑修改
2 0
2.这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2 3.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PPT

提倡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研究方 向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真理的验证与确认
重复验证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或观察,确 认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不同方法验证
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技术手段, 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
交叉验证
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确保结 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实践检验
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践,观 察其效果和影响,进一步确认
05
优秀课件的展示与分享
优秀课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优秀课件是指具有高质量、创新性和 实用性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地传递 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特点
优秀课件通常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课件的展示方式与技巧
展示方式
优秀课件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 展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展示技巧
在展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突出重点,避 免过多的文字和图片堆积;其次,要注重互动性,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最后,要保持清晰、简洁的表述,让学生能够快 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结论的正确性。
真理的应用与推广
实际应用
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或科研等领域,解决实际问 题或推动科技进步。
推广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将结论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提 高人们的认识和理解。
持续改进
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持续改进和完善 结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部编版教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课件上课2

第五单元•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崇拜的人吗?科学家呢?最让你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大家分享一下。
激趣导入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 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 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 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真理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时间是真理的挚友。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科尔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扫除“拦路虎”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 了伟大的成就吗?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
激趣导入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 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 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 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崇拜的人吗?科学家呢?最让你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大家分享一下。
激趣导入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 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 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 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真理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时间是真理的挚友。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科尔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扫除“拦路虎”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 了伟大的成就吗?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
激趣导入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 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 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 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照应 开头
请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你读完本文后 获得了哪些启示?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通常会习以为常,不善于 观察。我们今后要留意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多 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詹天佑》这 篇文章,思考: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列 举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
观点 事例
勘测路线
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联系上文的事例,思考:找到真理需 要哪些条件?
6
第6自然段用概括性的表述印证了开头提 出的观点,并对前文作了总结。
思考:既然第6自然段已经总结了全 文,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7自然段?
7
这一自然段是对前文论述的补充。
思考: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的能力是哪里来的?
7
事例中科学家 的共同特点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
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
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
发现问题 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 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
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 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 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 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 数学领域的巨人……
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 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竞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
?提出问题 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完美版)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 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 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 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 问题的实质。
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按“_总__—__分__—__总__”的结构写的,先提出中 心论点,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 文,重申论点。 课文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这三个事例 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事例呢?
一是谢皮罗教授从_洗__澡__水__的__漩__涡_,联想到地球的自转, 并作出了合乎逻辑的判断;
二是地质学家魏格纳从_蚯__蚓__的__分__布_推论出地球上大 陆和海洋的形成;
三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_做_梦__时__眼__珠__转__动___这个现象,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 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 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 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 问题的实质。
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按“_总__—__分__—__总__”的结构写的,先提出中 心论点,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 文,重申论点。 课文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这三个事例 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完美版 )PPT 课件ppt 优秀课 件ppt 课件下 载ppt免 费课件 ppt精 品课件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事例呢?
一是谢皮罗教授从_洗__澡__水__的__漩__涡_,联想到地球的自转, 并作出了合乎逻辑的判断;
二是地质学家魏格纳从_蚯__蚓__的__分__布_推论出地球上大 陆和海洋的形成;
三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_做_梦__时__眼__珠__转__动___这个现象,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2)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1/19
16
2020/11/19
第三部分:7~8段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 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17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四个词说明 平常的事情中有真理,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才能发现。
题目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020/11/19
7
这里的“?”号和“!”号, 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 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 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 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5
新知探究 有些人认为
从这句话中你知 道了什么?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一个真理”说明作者的观点
点明主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20/11/19
6
真理的含义是什 么?
真理,最纯真,最符合实际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也是哲学名词,它指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事例?
谢皮罗教授发现漩 涡的方向和地球自 转有关。
2020/11/19
魏格纳发现大陆和 海洋的起源。
奥地利医生发现睡 觉的人眼珠转动时, 他正在做梦 。
4
2020/11/19
第一部分:第1段 此处作者开门见提出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漩涡 机械
xiè nì
xuánwō
洗澡 领域
yù
zǎo
花圃 自转 华罗庚
zhuà n gēng
pǔ
逆时针
石蕊地衣
ruǐ
锲而不舍
qiè
诞生 定律 旋转 敏锐
纵观 学说 转动 推理
定理 凭空 自转 结论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
返回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 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 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返回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 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 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返回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 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 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返回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返回
重点理解
见微知著:
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我们知道“见微 知著”中的“微”分别指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 的漩涡中发现问题、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和奥地利医生从 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而“著”则分别指 水的漩涡旋转方向和地球 的自转有关、发明了酸碱试纸和凡睡者眼 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儿子做梦时 眼珠转动
进行许多实 验 进行了反 复的观察 实验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推断出凡睡者 眼珠转动时都 表示在做梦
奥地利 医生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 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 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研究 ,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 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 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 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 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 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 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 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 论完全正确。 完全正确
“司空见惯”的近义词: 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不足为奇
仔细读读第一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 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谢皮罗 教授 发现现象 洗澡水的漩涡 总是朝逆时针 方向旋转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问号不放 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自转有关
非常普通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而 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 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 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 总是 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 时针方向旋转的。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 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 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 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 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 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 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 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 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 引力定律。
蝙蝠
雷达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 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返回
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 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 的实质。 微,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 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
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 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点?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 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 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 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 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 ,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2、功夫不负有心人。 3、失败乃成功之母。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返回
思 考
知 识
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失败乃成功之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作者介绍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 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 未来》,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 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 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 传》等传记。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 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 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 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从所填词语的排列顺序中你发现 了什么?
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 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 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返回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 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返回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 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返回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 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 恒心,有毅力。 司空见惯: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 出现,配成一对儿。 百思不得其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百: 多次;解:理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 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微:隐约;著:明显。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儿发生的。
近义词
敏锐
屡见不鲜 ) —( 敏感 )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成双成对 )
反义词
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
我能理解也能运用
1、“故圣人 ,睹始知终。”„„ 见微知著
2、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 细雨,对于我们却是 的事情。„„ 司空见惯 3、“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 谓 。”„„„„„„„„„„„„无独有偶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 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锲而不舍
紧紧 •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 不放 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 反复 研究。
紧紧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 不放 反复 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 如果 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 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 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 如果 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返回
讨论:
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 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 把“?”拉直变成“!”,找到了 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 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里的“?”、“!”指的是什 么?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的问题,
是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 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返回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 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 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 形象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 返回 的精神。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 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 有所( ),有所( )。
再读读另外两Biblioteka 故事,在书上画出表 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谢皮罗 教授
发现现象
洗澡水的漩涡 总是朝逆时针 方向旋转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自转有关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问号不放 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和研究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
化学家 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 酸会使花瓣 变红
写法相同: 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 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1、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 然发现的问题;
2、这三个事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 发明的故事;
3、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返回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 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细小的、司空见惯 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 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