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初三数学难题集锦

合集下载

初三高难度数学题

初三高难度数学题

初三高难度数学题
以下是一些初三数学难题,供您参考:
1. 设P是正方形ABCD一边BC上的任一点,PF⊥AP,CF平分∠DCE。

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PC=5。


∠APB的度数。

2. 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 =∠PCB。

3. 设ABCD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CD+AD·BC=AC·BD。

4. 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E、F分别是BC、AB上的一点,AE与CF相交于P,且∠EAP=∠FCP。

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5. △ABC中,∠ABC=∠ACB=80度,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DCA=30度,∠EBA=20度。

求∠BED的度数。

6. 已知△ABC中,∠BAC=120°,AB=AC=4√3。

将线段AB绕点A旋转至AP处,若AP∥BC,求∠ABP的度数。

7. M为边BC下方一点,E为线段BM的中点,Q为线段CM重直平分线上一点,若∠AEQ=90°,求∠CQM的度数。

8. 取BF的中点M,连接MN,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点N在以M为圆心、半径是2的圆上,从而确定过圆心M的AN最大。

9. 若AB=6,点G为AF的中点,连接BG,则DC旋转过程中,BG的最大值为多少。

以上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解决。

建议学生从基础知识点入手,逐步提高难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难题压轴题中考精选(共20页)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难题压轴题中考精选(共20页)

二次函数中考题精选 1、41、�2009年枣庄市�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A �2�1��且经过原点O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求点M �使△M O B 的面积是△A O B 面积的3倍� �3�连结O A �A B �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 �使△O B N 与△O A B 相似�若存在�求出N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009年株洲市�已知A B C �为直角三角形�90A C B ����A C B C �,点A 、C 在x 轴上�点B 坐标为�3�m ��0m ���线段A B 与y 轴相交于点D �以P �1�0�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B 、D � �1�求点A 的坐标�用m 表示��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Q 为抛物线上点P 至点B 之间的一动点�连结P Q 并延长交B C 于点E �连结 BQ 并延长交A C 于点F �试证明�()F C A C E C �为定值�y QE DBy x O AB 第24题图3、�2009年重庆市江津区�某商场在销售旺季临近时 �某品牌的童装销售价格呈上升趋势�假如这种童装开始时的售价为每件2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从第6周开始�保持每件30元的稳定价格销售�直到11周结束�该童装不再销售。

�1�请建立销售价格y �元�与周次x 之间的函数关系� �2�若该品牌童装于进货当周售完�且这种童装每件进价z �元�与周次x 之间的关系为12)8(812����x z� 1≤ x ≤11�且x 为整数�那么该品牌童装在第几周售出后�每件获得利润最大�并求最大利润为多少�4、�2009年重庆市江津区�抛物线c b x x y ����2与x 轴交与A (1,0),B (- 3�0)两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1�中的抛物线交y 轴与C 点�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Q A 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1�中的抛物线上的第二象限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 B 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及△P B C 的面积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5、�2009年滨州� 如图①�某产品标志的截面图形由一个等腰梯形和抛物线的一部分组成�在等腰梯形A B C D 中�A B D C ∥�20c m 30c m 45A B D C A D C ������°�对于抛物线部分�其顶点为C D 的中点O �且过A B 、两点�开口终端的连线M N 平行且等于D C � �1�如图①所示�在以点O 为原点�直线O C 为x 轴的坐标系内�点C 的坐标为(150)�� 试求A B 、两点的坐标� �2�求标志的高度�即标志的最高点到梯形下底所在直线的距离�� �3�现根据实际情况�需在标志截面图形的梯形部分的外围均匀镀上一层厚度为3c m 的保护膜�如图②�请在图中补充完整镀膜部分的示意图�并求出镀膜的外围周长�6、�2009年常德市�已知二次函数过点A �0�2���B �1��0��C �5948����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点M �1�12�是否在直线A C 上��3�过点M �1�12�作一条直线l 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E 、F 两点�不同于A �B �C 三点��请自已给出E 点的坐标�并证明△B E F 是直角三角形�N BC D A M yx �第4题图①� � OA B C D �第4题图②� �� � 20c m 30c m 45°7、(2009年陕西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B⊥O A�且O B�2O A�点A的坐标是(�1�2)��1�求点B的坐标��2�求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表达式��3�连接A B�在�2�中的抛物线上求出点P�使得S△A B P�S△A B O�8、(2009年黄冈市)新星电子科技公司积极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投资方向�瞄准光伏产业�建成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由于新产品开发初期成本高�且市场占有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产品投产上市一年来�公司经历了由初期的亏损到后来逐步盈利的过程�公司对经营的盈亏情况每月最后一天结算1次��公司累积获得的利润y�万元�与销售时间第x�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前x个月的利润总和y与x之间的关系�对应的点都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上�该图象从左至右�依次是线段O A、曲线A B和曲线B C�其中曲线A B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点A为该抛物线的顶点�曲线B C为另一抛物线252051230 y x x����的一部分�且点A�B�C的横坐标分别为4�10�12�1�求该公司累积获得的利润y�万元�与时间第x�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直接写出第x个月所获得S�万元�与时间x�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3�前12个月中�第几个月该公司所获得的利润最多�最多利润是多少万元�9、(2009武汉)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5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65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x 元�x 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 元�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的月利润是多少元� �3�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恰为2200元�根据以上结论�请你直接写出售价在什么范围时�每个月的利润不低于2200元�10、(2009武汉)如图�抛物线24y a x b x a ���经过(10)A ��、(04)C �两点�与x 轴交于另一点B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1)D m m ��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 关于直线B C 对称的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连接B D �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45D B P ��°�求点P 的坐标�yx O ABC11、(2009年安顺)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 交于A (�1�0)、E (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B (0�3)。

初三数学超难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超难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超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A. x=-b/2aB. x=b/2aC. x=a/2bD. x=b/2c答案:A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A. 12B. 15C. 18D. 21答案:B3. 在一次函数y=kx+b中,若k>0且b<0,则该函数的图像不经过哪个象限?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4. 一个圆的半径为5,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A. 25πB. 50πC. 75πD. 100π答案:B5. 计算下列二次根式中,哪个是同类二次根式?A. √2和√8B. √3和√12C. √5和√20D. √6和√24答案:C6.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2B. -2C. 2和-2D. 以上都不对答案:C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3cm、4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A. 24cm³B. 36cm³C. 48cm³D. 52cm³答案:A8. 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3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A. 60°B. 90°C. 120°D. 150°答案:A9.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5B. -5C. 0D. 10答案:A10. 计算:(1/2)^-1的值是多少?A. 2B. -2C. 1/2D. -1/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以是______。

答案:±52. 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

答案:60°3. 一个正数的倒数是1/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4.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

九年级上册数学难题及其解答

九年级上册数学难题及其解答

九年级上册数学难题及其解答一、一元二次方程相关(5题)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 + 1)x + k^2+k = 0。

- 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

当ABC是等腰三角形时,求k的值。

- 解答:-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判别式Δ=b^2-4ac。

在方程x^2-(2k + 1)x + k^2+k = 0中,a = 1,b=-(2k + 1),c=k^2+k。

- Δ=(2k + 1)^2-4(k^2+k)- =4k^2+4k + 1-4k^2-4k- =1>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由一元二次方程x^2-(2k + 1)x + k^2+k = 0,根据韦达定理x_1+x_2=-(b)/(a),x_1x_2=(c)/(a),可得x_1+x_2=2k + 1,x_1x_2=k^2+k。

- 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BC = 5,设AB=x_1,AC = x_2。

- 当AB=BC = 5或AC = BC = 5时,把x = 5代入方程x^2-(2k + 1)x +k^2+k = 0得:- 25-5(2k + 1)+k^2+k = 0- 25-10k - 5+k^2+k = 0- k^2-9k + 20 = 0- (k - 4)(k - 5)=0- 解得k = 4或k = 5。

- 当k = 4时,原方程为x^2-9x+20 = 0,解得x_1=5,x_2=4,三角形三边为5,5,4,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

- 当k = 5时,原方程为x^2-11x + 30 = 0,解得x_1=5,x_2=6,三角形三边为5,5,6,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

2.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 - 1)x+2m - 1 = 0,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根。

- 解答:-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判别式Δ=b^2-4ac。

备战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x 1+x 2=1﹣x 1x 2,求k 的值.【答案】(1)12k ≤;(2)3k = 【解析】试题分析:(1)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可得240b ac ∆=-≥,代入可解出k 的取值范围; (2)由韦达定理可知,()2121221,x x k x x k +=-=,列出等式,可得出k 的值.试题解析:(1)∵Δ=4(k -1)2-4k 2≥0,∴-8k +4≥0,∴k ≤12; (2)∵x 1+x 2=2(k -1),x 1x 2=k 2,∴2(k -1)=1-k 2, ∴k 1=1,k 2=-3. ∵k ≤12,∴k =-3.2.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1y x =-,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1y x =-的零点. 己知函数222(3)y x mx m =--+(m m 为常数).(1)当m =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2)证明: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1x 和2x ,且121114x x +=-,此时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分 别为A 、B(点A 在点B 左侧),点M 在直线10y x =-上,当MA+MB 最小时,求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答案】(1)当m =0和 (2)见解析,(3)AM 的解析式为112y x =--. 【解析】 【分析】(1)根据题中给出的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将m=0代入y=x 2-2mx-2(m+3),然后令y=0即可解得函数的零点;(2)令y=0,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想证明方程有两个解,只需证明△>0即可; (3)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A 、B 两点坐标,个、作点B 关于直线y=x-10的对称点B′,连接AB′,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求得当MA+MB 最小时,直线AM 的函数解析【详解】(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2)令y=0,得△=∴无论m 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依题意有,由解得.∴函数的解析式为.令y=0,解得∴A(),B(4,0)作点B 关于直线10y x =-的对称点B’,连结AB’, 则AB’与直线10y x =-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 点.易求得直线10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10,0),D (0,10). 连结CB’,则∠BCD=45° ∴BC=CB’=6,∠B’CD=∠BCD=45° ∴∠BCB’=90° 即B’(106-,)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20{106k b k b -+=+=-,解得112k b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112y x =--, 即AM 的解析式为112y x =--.3.如图,在△ABC 中,AB =6cm ,BC =7cm ,∠ABC =30°,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B 点移动,点Q 从B 点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C 点移动.如果P 、Q 两点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4cm 2?【答案】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解析】【分析】作出辅助线,过点Q作QE⊥PB于E,即可得出S△PQB=12×PB×QE,有P、Q点的移动速度,设时间为t秒时,可以得出PB、QE关于t的表达式,代入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Q作QE⊥PB于E,则∠QEB=90°.∵∠ABC=30°,∴2QE=QB.∴S△PQB=12•PB•QE.设经过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则PB=6﹣t,QB=2t,QE=t.根据题意,12•(6﹣t)•t=4.t2﹣6t+8=0.t2=2,t2=4.当t=4时,2t=8,8>7,不合题意舍去,取t=2.答: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注意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对于不合适的值舍去.4.图1是李晨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所做的问题研究:他用硬纸片做了两个三角形,分别为△ABC和△DEF,其中∠B=90°,∠A=45°,BC=,∠F=90°,∠EDF=30°, EF=2.将△DEF 的斜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1)请回答李晨的问题:若CD=10,则AD= ;(2)如图2,李晨同学连接FC,编制了如下问题,请你回答:①∠FCD的最大度数为;②当FC∥AB时,AD= ;③当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为斜边时,AD= ;④△FCD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1)2;(2)① 60°;②;③;④.【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AD的长.(2)①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据此求解即可.②过点F作FH⊥AC于点H,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③过点F作FH⊥AC于点H,AD=x,应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把FC用x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解.④设AD=x,把△FCD的面积s表示为x的函数,根据x的取值范围来确定s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B=90°,∠A=45°,BC=,∴AC=12.∵CD=10,∴AD=2.(2)①∵∠F=90°,∠EDF=30°,∴∠DEF=60°.∵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FCD的最大度数=∠DEF="60°."② 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EDF=30°, EF=2,∴DF=. ∴DH=3,FH=.∵FC∥AB,∠A=45°,∴∠FCH="45°." ∴HC=. ∴DC=DH+HC=.∵AC=12,∴AD=.③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设AD=x,由②知DH=3,FH=,则HC=.在Rt△CF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为斜边,∴,即,解得.④设AD=x,易知,即.而,当时,;当时,.∴△FCD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考点:1.面动平移问题;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平行的性质;4.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5.勾股定理;6.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7.求函数值.5.沙坪坝区各街道居民积极响应“创文明城区”活动,据了解,某街道居民人口共有7.5万人,街道划分为A,B两个社区,B社区居民人口数量不超过A社区居民人口数量的2倍.(1)求A社区居民人口至少有多少万人?(2)街道工作人员调查A,B两个社区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情况发现:A社区有1.2万人知晓,B社区有1.5万人知晓,为了提高知晓率,街道工作人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加强宣传,A社区的知晓人数平均月增长率为m%,B社区的知晓人数第一个月增长了45m%,第二月在第一个月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m%,两个月后,街道居民的知晓率达到92%,求m的值.【答案】(1)A社区居民人口至少有2.5万人;(2)m的值为50.【解析】【分析】(1)设A社区居民人口有x万人,根据“B社区居民人口数量不超过A社区居民人口数量的2倍”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2)A社区的知晓人数+B社区的知晓人数=7.5×92%,据此列出关于m的方程并解答.【详解】解:(1)设A社区居民人口有x万人,则B社区有(7.5-x)万人,依题意得:7.5-x≤2x,解得x≥2.5.即A社区居民人口至少有2.5万人;(2)依题意得:1.2(1+m%)2+1.5×(1+45m%)+1.5×(1+45m%)(1+2m%)=7.5×92%,解得m=50答:m的值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题中相关数据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或方程.6.某公司今年1月份的生产成本是400万元,由于改进技术,生产成本逐月下降,3月份的生产成本是361万元.假设该公司2、3、4月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都相同.(1)求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2)请你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答案】(1)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解析】【分析】(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2月份、3月份的生产成本,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2)由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3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1﹣下降率),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题意得:400(1﹣x)2=361,解得:x1=0.05=5%,x2=1.95(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361×(1﹣5%)=342.95(万元),答: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4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如果k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x2-4x+k=0与x2+mx-1=0有一个相同的根,求此时m的值.【答案】(1)k<4且k≠2.(2)m=0或m=8 3 .【解析】分析:(1)由题意,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得对应的k的取值范围;(2)由(1)得到符合条件的k 的值,代入原方程,解方程求得x 的值,然后把所得x 的值分别代入方程x 2+mx -1=0即可求得对应的m 的值. 详解:(1)∵一元二次方程(k-2)x 2-4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6-8(k-2)=32-8k >0且k-2≠0. 解得:k <4且k≠2.(2)由(1)可知,符合条件的:k=3, 将k=3代入原方程得:方程x 2-4x+3=0, 解此方程得:x 1=1,x 2=3.把x=1时,代入方程x 2+mx-1=0,有1+m-1=0,解得m=0. 把x=3时,代入方程x 2+mx-1=0,有9+3m-1=0,解得m=83-. ∴m=0或m=83-.点睛:(1)知道“在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中,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是正确解答第1小题的关键;(2)解第2小题时,需注意相同的根存在两种情况,解题时不要忽略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8. ∵1.7×35=59.5,1.7×80=136<151∴这家酒店四月份用水量不超过m 吨(或水费是按y=1.7x 来计算的), 五月份用水量超过m 吨(或水费是按来计算的)则有151=1.7×80+(80-m )×即m 2-80m+1500=0 解得m 1=30,m 2=50.又∵四月份用水量为35吨,m 1=30<35,∴m 1=30舍去. ∴m=50 【解析】9.元旦期间,某超市销售两种不同品牌的苹果,已知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的进价之和为18元.当销售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利润分别为4元和2元时,陈老师购买3千克甲种苹果和4千克乙种苹果共用82元. (1)求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是每千克多少元?(2)在(1)的情况下,超市平均每天可售出甲种苹果100千克和乙种苹果140千克,若将这两种苹果的售价各提高1元,则超市每天这两种苹果均少售出10千克,超市决定把这两种苹果的售价提高x 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使超市销售这两种苹果共获利960元,求x 的值.【答案】(1)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2)x 的值为2或7.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解:设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a 元/千克, b 元/千克.由题得:()()18344282a b a b +=⎧⎨+++=⎩ 解之得:108a b =⎧⎨=⎩答: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 (2)由题意得:()()()()410010214010960x x x x +-++-= 解之得:12x =,27x =经检验,12x =,27x =均符合题意 答:x 的值为2或7.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列方程是解题关键.10.解方程:(x +1)(x -1)=x.【答案】x 1,x 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的特点,根据平方差公式化为一般式,然后可根据公式法求解即可.试题解析:(x +1)(x -1)=x 2-2x-1=0 ∵a=1,b=-c=-1 ∴△=b 2-4ac=8+4=12>0∴x=2b a-±∴x1x 2.。

2020中考数学最新各类题型难题集锦

2020中考数学最新各类题型难题集锦

数 ),如 A 2,3 , A 3,1 ,…,则 A2015=
A . (31,50)
B .(32, 47)
C. (33, 46)
D .(34, 42)
8.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8 的正方形,点 E 在边 CD 上, CE 6 .作 EF∥ BC,分别交
AC ,AB 于点 G, F ; M ,N 分别是 AG, BE 的中点,则 MN 的长是
2020 中考数学最新难题集锦
一、选择题
2
1. 已知二次函数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abc 0 C. 3a c 0
B . 4a 2b c 0 D . am2 bm a b (m 为任意实数 )
2. 如图,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中放入四个小正方形后形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其两顶点 E, F 分别在边 BC ,AD 止,则放入的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①函数有最小值②函数中,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③方程 y k (k 为常数 )的解若有 2 个,则
51
k
④方程 y k (k 为常数 )的解可能有 3 个
2
A.1
B.2
C.3
D .4
12.如图, BC 是△ ABC 外接圆⊙ O 的直径,∠ ABC 的平分线 BD 交⊙ O 于点 E,过点 E 作 AB 的 垂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F ,连结 OF,交 BD 于点 G,连结 CG,若 cos ACB 5 ,则△ COG 与△ BGF 的面积之比为
AD 于点 E, F,在平行四边形内部交于点
G,设 BG
AB x,
y ,则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为
EG
BC

初三上册数学必考难题

初三上册数学必考难题

初三上册数学必考难题有很多,其中包括:
1.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是初三数学的重点之一,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能够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2.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正弦、余弦、正切
等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与三角
形相关的问题。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初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
中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等,能够解决一些与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

4. 圆的有关性质:圆的有关性质是初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
周长、面积等计算方法,以及与圆相关的定理和性质。

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三数
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应用,能够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以上是初三上册数学的一些必考难题,学生需要认真学习
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学生
还需要多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
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集锦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集锦

经典难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难题(二)A P C DB A F G CE 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 BF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难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求证:AB =DC ,BC =AD .经典难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Ptolemy (托勒密)定理: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1≤L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集锦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4、如图,△ABC 中,∠ABC=∠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EBA =200,求∠BED 的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难题集锦
1.(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已知∠D =30°. ⑴求∠A 的度数;
⑵若点F 在⊙O 上,CF ⊥
2.(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抛物线2y ax bx =+(a ≠0)的顶点在直线112
y x =--上,且过点A (4,0). ⑴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 ,是否在抛物线上存在一点B ,使四边形OPAB 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B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设点C (1,-3),请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确定一点D ,使AD CD -的值最大,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
3.(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DC ,且AB =40cm ,AD =BC =20cm ,∠ABC =120°.点P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着射线BC 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着线段CD 运动,当点Q 运动到点D 时,所有运动都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⑴如图1,当点P 在线段BC 上且△CPQ ∽△DAQ 时,求t 的值;
⑵在运动过程中,设△APQ 与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图1Q
P
D C B A A B
备用图A B C 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交x 轴于A 、B 两点,直线FA⊥x 轴于点A ,点D 在FA 上,且DO 平行⊙O 的弦MB ,连DM 并延长交x 轴于点C. (1)判断直线DC 与⊙O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设点D 的坐标为(-2,4),试求MC 的长及直线DC 的解析式.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3
2x 2+b x +c ,经过A (0,-4)、B (x 1,0)、 C (x 2,0)三点,且x 2-x 1=5.
(1)求b 、c 的值;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 ,使得四边形BDCE 是以BC 为对角线的菱形;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B P O H 是以OB 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00)(20)O A ,,
,,点B 在第一象限且OAB △为正三角形,OAB △的外接圆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过点C 的圆的切线交x 轴于点D .
(1)求B C ,两点的坐标;
(2)求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
(3)设E F ,分别是线段AB AD ,上的两个动点,且EF 平分四边形ABCD 的周长. 试探究:AEF △的最大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