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湘艺版音乐三下第3课草原上ppt课件2
新湘艺版三下音乐《草原上》教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草原上》教案教材分析:这首歌为4拍子歌曲,羽调式,音乐语言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1、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唱一唱。
教学用具:电子琴、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讲解蒙古族。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生谈)同学们你们对蒙古族都有哪些了解?(生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去蒙古草原看看吧(播放素材)!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过着游牧生活,马和蒙古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长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族牧民选择了最适宜的住所——蒙古包。
他们的服饰很有特点。
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穿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蒙古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闲暇时吃一口香喷喷的炒米,喝一杯浓浓的奶茶,吃一口手抓肉,喝一碗马奶酒别有一番情趣。
二、学习歌曲。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上》,我们先来听录音,这首曲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2、复听音乐,这首歌曲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舒展的?3、讲解音乐知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我们已经了解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甜美的,节奏是舒展的,那么这两个节奏应该如何来读呢?xx(生答)我们给这个节奏加上一个音名5,应该如何来唱呢?55(学生唱唱)单个的5音,这种音符叫做四分音符表示一拍,那么两个四分音符表示几拍?(生答)4、大家真是太棒了,蒙古族的小朋友都翘起了大拇指,高兴地为我们唱起了歌。
5、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蒙古族民歌《草原上》,我们再来听一遍,你来听一下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如何进行的?(生答)6、这首歌主要是由三个音组成的,你听出来了吗?(3、5、6)。
三年级《草原上》音乐PPT课件(2篇)

这首歌曲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广袤的草原风光,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反映了新 中国成立后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 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们 骑 着 马 儿 出 发 吧
中国地图
奶 牛
他们的服饰
蒙古族 人们的 衣服颜 色鲜艳
手抓羊肉 马奶酒
蒙古族人民 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喜欢骑马射箭 ,又称马背上的民族。
聆听歌曲并思考问题
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事物?
学习歌曲
聆听并思考问题二:
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节 奏和旋律是怎样的?
中速 ;甜美地 ;舒展 ;优美。
唱一唱
随老师模唱歌曲旋律。
四分音符
只有一个黑点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 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 的时值,那么同样相当的四分音符的二分 之一就是八分音符。而八分音符的一半就 是十六分音符。
八分音符
最新三年级音乐《草原》优质课件

欣赏《赛马》
聆听歌曲
思考: 乐曲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二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音色有什么特点? 二胡的演奏法都有哪些?
19
完整聆听《赛马》
聆听歌曲
20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同学们可以搜集更多草原歌曲,同时感受他们热爱家乡、热爱草 原的内在情感。今天我们还了解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熟悉了二 胡的音色。就让我们在《赛马》的奔腾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3
学唱歌曲《草原上》
草原辽阔之美
4
音乐小知识
唱名
5
学唱歌曲《草原上》
6
欣赏《森吉德玛》
初次聆听
思考: 1.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 受?从乐曲中你想到了什 么? 2.乐曲的速度发生了几 次变化?
7
再次聆听
聆听歌曲
8
拓展延伸
尝试为《草原上》编舞
9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随着音乐走进了大草原,领略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同时也 感受到了草原人民对草原的那份热爱之情。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以能歌善 舞著称,下节课我会继续带领大家感受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让我们在 《草原上》的悠扬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10
Thank You!
11
草原
第2课时
12
草原牧民
13
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聆听歌曲 歌曲描写的是一群怎样的人?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4
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聆听歌曲
15
16
音乐小知道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17
二胡属于擦奏弦鸣乐器,流传于中国广大地区的一种弓弦乐器。因有两 根琴弦,故名称为“二胡”,亦称“胡琴、南胡、嗡子”等。
第3课 草原上

第三课草原上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牧歌》与《森吉德玛》,并随乐哼唱音乐主题,感受不同音乐中的草原。
2、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感受不同的速度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学会跳简单的蒙古筷子舞,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采用各种声势活动来表现节奏。
教学重点:通过听赏《森吉德玛》感受不同力度、速度的乐曲情境并用于歌曲《可爱的羊群》的演唱。
教学难点: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小黄鹂鸟》。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听赏《牧歌》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音乐,想想这是哪里呢?(CAI:播放乐曲《牧歌》)1、学生聆听乐曲后交流师:从歌声中你感觉到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生:……2、随乐律动师:这是一首无伴奏歌曲,它有三段音乐,而且每段的旋律都是一样的,我们再次完整地听一遍,如果你能记住旋律的话呢,在第三遍就用“U”来唱一唱吧!3、哼唱主旋律,教师介绍《牧歌》三、学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师:刚才草原牧民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这儿还有一群小牧民们也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1、全班聆听歌曲2、请同学们自由读谱视奏,老师指导3、全班同学轻声跟钢琴唱曲子。
4、演唱歌词师:同学们唱得可真棒,这儿有两幅图画,老师来唱两次这首歌,请你为这两幅图画配上适合的歌曲好吗?(师演唱两遍《可爱的羊群》,一遍快速,一遍慢速)5、同学们配画:慢速的音乐配宁静的画面,快速的音乐配欢快的画面6、请同学们为图画取名7、全班同学用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演唱四、总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在草原上,每年都有一次盛会,叫做那达幕大会。
在这个盛会上,有一个项目叫赛马,是草原人民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你听,这儿就有三匹马赛了起来,你听马蹄声,觉得哪匹马能获得胜利呢?为什么呢?(播放音效)1、学生聆听马蹄声。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范唱》是人音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第3课。
本课以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羊姑娘的勤劳身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草原的辽阔、牧羊姑娘的勤劳以及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本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草原文化和牧羊生活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了解草原文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歌曲《草原上-范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草原上-范唱》的旋律演唱及节奏把握。
2.了解草原文化,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唱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草原图片、视频、歌曲《草原上-范唱》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草原景观模型、牧羊工具等。
4.分组标识:小组名牌、颜色标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草原文化和牧羊生活,为学生学习歌曲营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草原上-范唱》,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草原上美丽的景色和牧民们愉快的生活,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草原文化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草原文化的介绍。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歌唱成长。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上-伴奏》,让学生感受草原文化的美丽与独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歌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草原上-伴奏》的歌词和旋律,了解歌曲背景,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草原上-伴奏》,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草原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草原图片和牧民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授: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词含义,教授歌曲旋律和歌词。
3.学唱练习:分组学唱,教师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
4.集体合唱:全班同学一起合唱,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5.创意表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如舞蹈、朗诵等。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草原上-伴奏》、歌词、旋律简谱等,简洁明了,方便学生观看和跟随。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歌唱表现: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表情。
2.学生创意表现:评价学生在创意表现环节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理解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草原上》,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动、创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草原上》的旋律和节奏,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音准,以及如何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听、唱、动、创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2.歌曲学唱: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然后教学生唱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音准。
3.歌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歌曲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活泼地表现歌曲。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草原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这首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课,本节课的主题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歌曲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采用了富有特色的内蒙古民歌旋律,节奏自由,旋律悠扬,给人一种宽广、自由的感觉。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第二乐段表达了人们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识谱、唱谱,对简单的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体验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美景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草原上》,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认识草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以及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乐器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歌曲展示:各组学生轮流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6.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7.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一乐段:描绘草原美丽风光第二乐段: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