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湿陷性判定表

合集下载

专题六: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专题六: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一、黄土(教材P184)1、湿陷系数其中,试验压力按如下的方法确定:其中,高压缩性的判断按如下的方法确定:例题1:答案:例题2:答案:2.1 湿陷性与非湿陷性判断2.2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程度判断2.3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2.4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例题1:陕北某黄土场地详勘资料如下表所示:答案:例题2:答案:二、膨胀土(教材P186)1、基本概念δ自由膨胀率efδ膨胀率epλ收缩系数s2、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3、膨胀土地基的涨缩等级4、膨胀土地基变形量及膨胀等级4.1 膨胀变形量4.2收缩变形量补充知识点:红粘土的鉴定颜色为棕红或褐黄,覆盖于碳酸盐岩系之上,其液限大于成等于50% 的高塑性黏土,应判定为原生红黏土。

原生红黏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其液限大于45% 的红黏土,可判定为次生红黏土。

1、红黏土的状态分类2、红黏土的结构分类3、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分类4、红黏土的地基均匀性分类例题1:答案:三、软土(教材P187)1、淤泥性土例题:答案:2、有机质土四、冻土(教材P193)1、冻土的分类2、季节冻土和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例题1:答案:例题2:答案:案例模拟题:3、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3.1 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场地冻结深度计算例题:答案:3.2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例题:答案:4、冻土地基的最小埋深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h max (m),可按表G.O.2 查取。

例题:答案:5、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级例题:例题答案:案例模拟题:。

湿陷性评价方法

湿陷性评价方法

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第(2)层黄土状粉土、第(2-1)层粉质粘土及第(3)层粉质粘土大部分土样湿陷系数δs≥0.015,湿陷土样的湿陷系数δs主要介于0.017~0.054,湿陷性轻微~中等。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 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4条,计算地基土的自重湿陷量△zs<70mm。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3条判定: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具体计算详见表3。

为评价场区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5条,计算起始深度自基础底面(-2.5m)起算,经对湿陷系数δs≥0.015的土样进行计算得场地地基土的总湿陷量
△s=28.50~187.40mm,均小于300mm。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表4.4.7,可判定该地区湿陷性等级为I级(轻微)。

具体计算详见表4。

表3 湿陷性类型评价表
表4 湿陷性等级评价表。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因浸水后土的结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广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也有的老黄土不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

具湿陷性)一、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造成的危害,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在未受水浸湿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地基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附加下沉,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而粉土颗粒中又以~70%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的粘土颗粒较少,.005mm,小于0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0.05~的25mm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占总重约14.28% 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中砂颗粒。

从以下表1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中土孔隙土中水分不断蒸发,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

湿陷性计算表

湿陷性计算表

k39+700右12米
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基的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
k39+750右12米
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基的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
k39+750右32米
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基的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
k43+470右32米
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基的湿陷等级为Ⅳ级 (很严重)
注:1、总湿陷量△s计算:自地面算起。在非自重湿陷黄土场地,累计至10m深度止,在自重湿陷黄土场地,累计止非湿陷性土层顶而止。 2、修正系数β ,0-5m深度内取1.5;5~10m内取1;10~非湿陷黄土层顶面,在非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可不计算,在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取0.5。 3、地区修正系数β 0取0.5。
黄土湿陷性计算评价汇总表
里程 取样中点深度 代表土层厚度 计算湿陷量 总湿陷量 计算自重湿陷量 总自重湿陷量 湿陷系数 修正系数 自重湿陷系数 修正系数 m mm mm mm mm mm 1.00 1500 0.021 1.5 47.25 0.004 2.00 1000 0.021 1.5 31.50 0.004 3.00 1000 0.022 1.5 33.00 0.008 4.00 1000 0.020 1.5 30.00 0.014 252.75 28.25 5.00 1000 0.020 1.5 30.00 0.014 6.00 1000 0.038 1 38.00 0.024 0.5 12.00 7.00 1000 0.025 1 25.00 0.021 0.5 10.50 8.00 500 1 18.00 0.023 5.75 0.036 0.5 1.00 1500 0.037 1.5 83.25 0.015 0.5 11.25 2.00 1000 0.037 1.5 55.50 0.015 0.5 7.50 3.00 1000 0.032 1.5 48.00 4.00 1000 0.006 1.5 9.00 0.005 288.75 38.25 5.00 1000 0.032 1.5 48.00 0.005 6.00 1000 0.007 1 7.00 0.007 7.00 1000 0.038 1 38.00 0.028 0.5 14.00 8.00 500 0.027 1 13.50 0.022 0.5 5.50 1.00 1500 0.060 1.5 135.00 0.5 15.00 0.020 2.00 1000 0.060 1.5 90.00 10.00 0.020 0.5 3.00 1000 0.005 1.5 7.50 0.005 4.00 1000 0.034 1.5 51.00 0.019 0.5 9.50 5.00 1000 0.034 1.5 51.00 0.019 0.5 9.50 390.00 54.25 6.00 1000 0.021 1 21.00 0.011 7.00 1000 0.005 1 5.00 0.005 8.00 1000 0.006 1 6.00 0.006 9.00 500 0.047 1 23.50 0.041 0.5 10.25 1.00 1500 0.115 1.5 258.75 0.010 2.00 1000 0.070 1.5 105.00 0.013 3.00 1000 0.073 1.5 109.50 0.029 0.5 14.50 4.00 1000 0.068 1.5 102.00 0.027 0.5 13.50 5.00 1000 0.054 1.5 81.00 0.028 0.5 14.00 6.00 1000 0.025 1 25.00 0.017 0.5 8.50 7.00 1000 0.087 1 87.00 0.063 0.5 31.50 8.00 1000 0.015 1 15.00 0.013 9.00 1000 0.020 1 20.00 0.017 0.5 8.50 944.25 179.00 10.00 1000 0.070 1 70.00 0.063 0.5 31.50 11.00 1000 0.020 1 20.00 0.063 0.5 31.50 12.00 1000 0.018 1 18.00 0.018 0.5 9.00 13.00 1000 0.016 1 16.00 0.016 0.5 8.00 14.00 1000 0.017 1 17.00 0.017 0.5 8.50 15.00 1000 0.007 0.007 16.00 1000 0.010 0.010 17.00 1000 0.006 0.006 18.00 1000 0.007 0.007 19.00 500 0.007 0.005 黄土湿陷等级

黄土湿陷等级划分

黄土湿陷等级划分

黄土湿陷等级划分
黄土湿陷是黄土的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

黄土湿陷等级是根据黄土湿陷量的大小来划分的黄土湿陷性强烈程度的级别。

划分的具体方法是按规定的压强(一般约为2×10 帕,折合20吨/平方米)求出湿陷系数,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Δs)和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的大小等因素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划分的等级。

湿陷性黄土的评价指标
δs被地质学作为湿陷系数符号,代表着以δs为单位的厚度土层由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湿陷数值,定量标识了土样代表的湿陷等级系数。

地质上对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已有明确的划分。

判断土质是否具备湿陷性为,δs0.07为强烈湿陷。

判断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
1.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2.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判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可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规定进行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判定。

因此,在黄土地区修建工程应优先考虑选用非湿陷黄土地基,假如建筑工程已规划在了湿陷性黄土上,应尽量选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因为这种地基与自己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相比,要求较低。

今天。

黄土湿陷性判定表

黄土湿陷性判定表

取样孔(坑)位置:K58+047左7.5m
修正 系数 β 。 1.5 代表 修正 湿陷系数 层厚 系数 (cm) 300 δ s 0.036 β 1.5 代表 层厚 150 计算自重湿陷量(cm)
n取样孔(坑)深度:3.0m总湿陷量(cm)n
湿陷 类型
湿陷 等级
Σ δ zsi· hi Δ s=Σ β · δ si· hi (cm) Δ zs=β 。i=1 i=1
湿陷性黄土判定表
项目名称:南武二线古浪至武南段 呼准线 勘测阶段:初测 段 勘测单位:铁一院乌鲁木齐分院第五勘测队 定测 勘测单位:铁一院呼准线项目部
取样孔(坑)编号:D8S-65
土样编号 取样深度 代表深度 2002T792 (m) 2.1~2.3 (m) 0~3.0 自重湿 陷系数 δ zs 0.011
0
8.1
非自重 Ⅰ级轻 湿陷性 微 黄土
注: 1. Δ zs的累计,应自天然地面算起(当挖、填方的厚度和面积较大时,应自设计地面算起),至其下全部湿陷性黄土层的底面为止。其中 δ zs 小于0.015 的土层不累计。 2. Δ s应自基础底面(初测及定测综合评价,自地面下1.5m)算起。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基础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止;在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大桥、特大桥应按穿插透湿陷性土层的取土勘探点,累计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止。对铁路其它建筑,当基底下的 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其累计深度,陇西、陇东、陕北、晋南、豫西地区不应小于15m,其它地区不应小于10m。其中δ s小于0.015 的土层应不累计。 3. β 。——因土质地区而异的修正系数。陇西地区取1.5;陇东,陕北地区取1.2;关中地区取0.7;其它地区取0.5。 4. β ——考虑地基土的侧向挤出或浸水机率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内可取1.5;5m(或压缩层)深度以下,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不计算;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按β 。值取用。 填表: 复核: 2002年9月20 日 组长:

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ZK24
自重湿陷量计算值(mm) 湿陷量计算值(mm) *2.200 *8.000 1.100-2.400 6.900-8.600
ZK32 自重湿陷量计算值(mm) 湿陷量计算值(mm) *2.000 0.200-2.600
*8.200 6.400-12.000 ZK40 自重湿陷量计算值(mm) 湿陷量计算值(mm) 4.400 2.400-6.000
ZK11
*5.800 4.500-6.900 *8.200 6.900-11.000 11.000*14.000 15.000 自重湿陷量计算值(mm) 湿陷量计算值(mm) *5.600 3.400-6.800
ZK13
*8.200 6.800-10.100 10.100*12.200 15.000 自重湿陷量计算值(mm) 湿陷量计算值(mm)
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自 重 湿 陷 勘 探 点 号 取样底 深度(m) 代表深度 (m) 代表厚度 h(mm) 3700.0 1800.0 自重湿陷 δzs * h 系数δzs (mm) 0.006 0.008 0.0 --代表厚度 h(mm) 2100.0 1800.0
总 湿 陷 湿陷 δs * h 系数δs (mm) 0.032 0.024 67.2 43.2 非自重湿陷 Ⅰ(轻微) 110.4 湿陷等级 、类型
*4.200
3.000-5.500
2500.0 3000.0 3600.0 2900.0
0.012 0.000 0.000 0.000 0.0
-----
2500.0 3000.0 3600.0 2900.0
0.017 0.009 0.004 0.008
42.5 ---非自重湿陷 Ⅰ(轻微)

(整理)黄土湿陷程度划分

(整理)黄土湿陷程度划分

黄土湿陷程度划分(补充件)A1 黄土湿陷类型与湿陷程度的划分A1.1 黄土的湿陷类型,按室内压缩试验,在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测定的自重湿陷系数δzs判定。

自重湿陷数按式(A1)计算:……………………(A1) 式中:h z——原状土样在饱和自重压力s下稳定后的高度,cm;h’z——上述试样在侵水湿陷稳定后的高度,cm;h0——土样的原始高度,cm。

当δzs<0.015时,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δzs≥0.015时,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A1.2 黄土的湿陷程度,应按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测定湿陷系数δs 判定。

湿陷系数控式(A2)计算:……………………(A2)式中:h p—原状土样在压力s下稳定后的高度,cm;h’p——上述试样在侵水湿陷稳定后的高度,cm;h 0——土样的原始高度,cm。

当δs<0.015时,一般定为非湿陷黄土;0.015≤δs<0.08时,一般定为弱湿陷性黄土;0.08<δs<0.07时,一般定为中等湿陷性黄土;δs>0.07时,一般定为强湿陷性黄土。

测定湿陷系数δs的压力s,自地面以下1.5m算起,10m以内土层应用200kPa 压力,10m以下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当不足300kPa时,仍应用300kPa)。

A2 黄土地基湿陷类型与等级的划分A2.1 黄土地基湿陷类型,应按汁算自重湿陷量Δzs和当地建筑经验综合判定,也可按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判定。

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cm)。

按式(A3)计算:……………………(A3) 式中:δzsi——第i层土的白重湿陷系数;h i——第i层土的厚度;β0——修正系数。

陇西地区取1.5,陇东、陕北地区取1.2,陕西省关中地区取0.7,其他地区取0.5。

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白天然地面算起。

至其下全部湿陷性黄土层的底面为止,其中自重湿陷系数δzs小于0.015的土层不累计。

A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温陷等级,按总湿陷量Δs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样孔(坑)位置:K58+047左7.5m
修正 系数 β 。 1.5 代表 修正 湿陷系数 层厚 系数 (cm) 300 δ s 0.036 β 1.5 代表 层厚 (cm) 150 计算自重湿陷量(cm)
n
i=1
取样孔(坑)深度:3.0 m
总湿陷量(cm)
n
i=1
湿陷 类型湿陷 等级 NhomakorabeaΔ zs=β 。Σ δ zsi· hi Δ s=Σ β · δ si·hi
0
8.1
非自重 Ⅰ级轻 湿陷性 微 黄土
注: 1. Δ zs的累计,应自天然地面算起(当挖、填方的厚度和面积较大时,应自设计地面算起),至其下全部湿陷性黄土层的底面为止。其中 δ zs 小于0.015 的土层不累计。 2. Δ s应自基础底面(初测及定测综合评价,自地面下1.5m)算起。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基础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止;在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大桥、特大桥应按穿插透湿陷性土层的取土勘探点,累计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止。对铁路其它建筑,当基底下的 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其累计深度,陇西、陇东、陕北、晋南、豫西地区不应小于15m,其它地区不应小于10m。其中δ s小于0.015 的土层应不累计。 3. β 。——因土质地区而异的修正系数。陇西地区取1.5;陇东,陕北地区取1.2;关中地区取0.7;其它地区取0.5。 4. β ——考虑地基土的侧向挤出或浸水机率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内可取1.5;5m(或压缩层)深度以下,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不计算;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按β 。值取用。 填表: 复核: 2002年9月20 日 组长:
湿陷性黄土判定表
项目名称:南武二线古浪至武南段 呼准线 勘测阶段:初测 段 勘测单位:铁一院乌鲁木齐分院第五勘测队 定测 勘测单位:铁一院呼准线项目部
取样孔(坑)编号:D8S-65
土样编号 取样深度 代表深度 2002T792 (m) 2.1~2.3 (m) 0~3.0 自重湿 陷系数 δ zs 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