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省能源结构变动特点及优化对策研究32

河南省能源结构变动特点及优化对策研究32

河南省能源结构变动特点及优化对策研究摘要】能源的消费和利用是碳排放量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为实现河南省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从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两个方面,研究河南省能源结构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能源结构优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能源结构;优化;河南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能源结构问题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这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河南省作为农业、资源和工业大省,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想要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就要着眼于解决能源问题。

本文以推进节能减排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河南省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

一、河南省能源生产结构变动特点河南省能源蓝皮书指出,河南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能源发展变革的新形势,深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坚持能源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保持了能源供需的平稳有序,能源发展呈现出需求有效控制、结构不断优化、效率持续提升的向好态势。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8%,较“十二五”年均增速低1.7个百分点。

(一)能源供给总量稳定河南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

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

此外,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河南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内,河南从一个贫困省到如今GDP位居全国第五,各行各业发展的尤为迅速,河南已经从一个农业大省逐步的迈向了工业大省。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河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导致环境不断恶化。

河南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河南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河南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林志宏冯丽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20期摘要: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选取河南省1978—2019年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总量、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四个指标,研究其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结果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核心驱动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人口规模。

减少碳排放,河南省应降低能源消费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保持人口规模合理增长。

关键词:碳排放量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一、引言截至2020年,中国依旧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也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上,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

这也充分说明我国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建设绿色中国的向往。

自2011年我国在一些地区开放碳排放交易市场以来,我国每年碳排放量都得到有效遏制,至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对于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涉足。

李湘梅,姚智爽(2014)通过研究证明,能源消费总量对我国的碳排放量起着最为关键作用,能源消费总量越大,碳排放量越多,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略低于能源消费总量。

但对碳排放量起着反向作用,认为我国应充分推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改革,挖掘可再生能源。

冯梅,杨桑,郑紫夫(2018)对北京市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最大,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碳排放和城镇化率的影响较小。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能源大省,节能减排任务重责任大。

2017年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特征,加强战略思维,遵循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分别为57.7%、18.9%和8.1%;而河南省在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分别为67.4%、15.7%和6.1%,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煤炭消耗比重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而煤炭的碳排放系数最高,因此在此种能源结构下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较多。

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化石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巨大的碳排放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能源消耗大省之一,近些年面临着能源消耗高、经济增长逐渐变慢、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分析河南省的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现状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河南省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冯婷婷等[1](2015)认为1978-2013年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的发展曲线大体上并不呈“N”型或倒“U”型,人均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河南省的能源强度对其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

王青林[2](2018)运用LMDI模型,论证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工业化率为增碳影响因素;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为减碳影响因素。

王莹[3](2017)强约束条件下,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Vensim软件预测河南省碳排放峰值在2030年左右,而赵荣钦[4](2018)在基准和低碳情景下,运用STIRPAT模型预测河南省碳排放峰值为2035和2025年。

其次,碳排放与经济的关系。

魏冉[5](2015)和宁杰[6](2019)认为产业综合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量有明显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作用相反。

第一和第三产业人均GDP与河南省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因是第二产业人均GDP。

刘丹丹等[7](2018)认为低贡献区中的地级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不大,中贡献区中的地级市碳排放强度变化类型丰富,高贡献区中碳排放下降幅度较大的地级市数量居多。

王国璞等[8](2015)认为河南省18个省辖市碳排放量的区域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较大,碳排放强度的区域绝对差异不断加大,而区域相对差异则不断减小。

本文将以2006-2017年为时间段,分析河南省的能源结构、碳排放量、经济等发展状况,为河南省政府制定减排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以煤炭消费为主且能源消费量呈波动性增加河南省能源消耗量比重较高,较高的能源消费量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探究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替代化石能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1.引言能源是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基础资源,其供应和消费状况不仅直接干系到经济进步和社会生活的质量,而且与环境改善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进步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能源消费量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能源消费结构侧重化石能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可持续进步和生态环境质量。

碳排放是一种与能源消费密切关联的环境问题。

由于煤炭、石油和自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按照全球碳排放的贡献比例,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5%左右,因此我国缩减碳排放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从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探究解决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为实现能源双转型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

2.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2.1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2010年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煤炭依旧是主要的化石能源,但将来五年内可能步入一个缩减的旅程。

其他主要化石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包括石油和自然气等。

同时,我国还乐观推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9年,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达到14.8%,其中水电、风电、阳光能等新能源占比达到5.6%。

将来,随着清洁能源政策的不息加码,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望继续增加,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2.2碳排放的产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对能源功率和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

随着化石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2010年至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从7.17亿吨增加到了10.43亿吨,增加了45.2%。

河南省新能源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新能源发展对策研究

48 . 44 . 40 . 38 .
பைடு நூலகம்
14 I 12 . 08 . O5 .
20

1 盘 1 擂 3. O
能源形式 碳 含量 (gG 1 k/ J
煤炭 2. 55
石油 l. 93
天然气 l- 53
水电 O0 .
核能 O0 .
温室气体 ( 尤其是二 氧化碳 ) 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 产生 了极大的负面影 响 , 而化石 能源的消费是 产生温室气体 的主要原 因。 目前 , 我国 以一年 6 多亿 吨的碳排放 位居全球第 ~ , 占全球碳 0 约 排放 的 2 %。河南省是 以煤为主要 能源的省份之一 , 0 能源 的消耗是大 气污染物 的主要来源 , 省约 9 %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 %的烟 河南 O 7 O 尘排放来 自 于化石 能源的生 产和消费。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烟尘等造 成 的酸 雨 、 呼吸道疾 病等 已经严 重威 胁人体健康 和经济发展 。这种消 费结 构给环境造成 的压力 巨大 , 以煤炭为 主的能源生产 和消费结构受 环境 制约不断增大 , 煤炭生产 引起的地表沉 陷 、 矸石堆积 、 瓦斯 和粉尘 排放 等对环境影 响 E趋严重 , l 大量抽放矿井地 下水造成地 下水 位明显 下 降 , 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 , 燃煤 改善生态环境 的难度 和压力增大。逐步优化能源结构 、 提高能源效率 、 发展新能源就 成为河南 省可持续发展 战略 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二 煤炭 、 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新能源的 内在要求 从世 界能 源储量看 , 如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 , 煤炭可 以用 2 0 0 多年 , 石油可 以用 4 0多年 。目前河南省使 用的能源主要来 自 于石油 、 和天然气 。随着河 南省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煤 T业 、 生活等各个 方 面都 已受 到能源危机 的威 胁。能源发展 面临的资源制 约越来越大 , 资源接 续能 力不强 。河 南省煤 炭资源 地质勘查 滞后 , 勘查程 度不高 , 20 年勘查 到的煤 炭保 有储量 20 1 09 8 . 亿吨 , 占全 国的 2 %, 由于 9 仅 . 而 4 河南省煤资源的一半还属于薄煤层 , 了必须精采 , 决定 可供建井 的后备 精采储 量不足 , 储采 比低于全 国平均水 平 , 炭后继 生产 面临较大压 煤 力。河南省属石油资源相对丰富 的省份 , 中原和南 阳两大油 田基地 , 有 目前 河南 省石 油储 量 5 7 . 万 吨 。按照 河南 2 0 年石 油终 端消 费 30 7 6 05 81 6 4 . 万吨来计 算 , 0 如果 河南 的石 油都只是 在本省消费 以及没有新 勘 探的资源补充 的情 况下 , 只够消费 6 年左 右。近年来 , 河南省为 不断改 善能源结构 、 保护大气环境所 采取 的措施 , 天然气的供给量逐渐增 使得 加 。当前河南天然气 储量 10 2 1 - 亿立方 米 , 4 但河南 省天然气消 费总量 逐年 增加 , 天然气市 场 发育 较快 , 求量增 长速 度超过供 应量增长 速 需 度, 存在较大供气缺 口。 二、 河南省能源发展现状 ( ) 一 能源供应 的结构性矛盾突 能源供应 的结构性矛盾 突出 , 油 、 原 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应 日趋紧 张 , 入量不断增 加 , 调 从长期看 , 河南省将逐 步转变为一次性 能源净调 入省 , 对外依存 度不断提高。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亟待缓解 , 煤炭供需 平衡 受价格影 响时常波动 , 电力供应相对 富裕 , 天然气供应 日趋紧张 。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特点分析及政策取向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特点分析及政策取向
Ab t a t Us gte c luainmo e d pe yⅡ℃C. w sc luae h a b n e is n rm n ryc n u t ni sr c : i h a lt n c o d l o td b a i a a ltdtec ro m si sf t c o o e eg o s mp o nHe a P o i c u — i n n rv n e d r ig 1 9 - 2 0 T e rs l h w d ta ec r o ne i n n d c e s d d r g 1 9 - 2 0 ,n r a e 0 2 2 0 d c t o n a a n 9 5 0 9. h e ut s o e t h a b n i tn t i He a e r ae u n 9 5 s h t s yn i 0 2 ice s d i 2 0 - 0 7 a u w g i n n d n
摘要: 根据 IC P C模型计算 19 -2 0 年河南省能源消 费碳排放量 。结果发现 , 95 09 河南省碳排放强度在 19- 20 95 12年间呈下 降趋 3
势 ,0 2 20 出现反 弹 ,07年后再次下 降 ; 2 0- 07年 20 居民生活碳排放变化不 大 , 业和批发业 碳排放 量较小 , 通部 门近年有 所增 加 , 农 交
中图分类号 : 16 X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5 112 1 )0 90— 3 10 —84 (01 1 —00 0
G a —l , E i ig G AO C i i n G NG L —pn b AO Ge

F au e e t r sAn l s ayi smi dPo c i f yOre t t n o a b nEmi ̄ n r m E e g C n u t ni He a P o i c in a o fC r o i s o sfo n r y o s mp i n o n n r vn e・咨Fra bibliotek源 与环境 ・

加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加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加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中部地区各省纷纷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河南省要想在中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有所作为,也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提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包括培养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建立低碳化经济结构,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做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倡导低碳消费模式等。

关键词:河南;低碳经济;创新;路径河南省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

据《河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废水排放量296467万吨,烟尘71.27万吨,粉尘41.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22万吨,工业行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8890亿立方米。

未来的几十年,河南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和温室气体高排放时期。

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河南省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将难以为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

一、低碳经济时代河南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1、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耦合特征。

低碳经济需要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要做到这些,核心在于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无疑会有助于河南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内在一致性。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国际经验,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促进新的行业发展,如可再生能源行业、核电、风电、节能技术行业和高科技的环保产业等。

同时,也会促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的先进制造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An Em p i r i c a l S t u dy o n t h e Re l a t i o ns h i p b e t we e n En e r g y Co s um pt n i o n, Ca r b o n Em i s s i o s n a nd Ec o n o mi c Gr o wt h
S e p, 2 01 3
能源消耗 、 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
以河 南 省 为 例 刘 战伟

要】 结合河南 省 1 9 7 8 -2 0 1 0年 间的样本 数据 , 采 用协整分 析 、 V E C 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 , 实证 分析了能源 消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3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0 [ 基金项 目] 2 0 1 2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 基于C G E模型的我国低碳发展政策构建研究” ( 1 2 Y J A 7 9 0 2 1 4 ) ; 2 0 1 2 年河南省教育厅人
第l 5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南 昌航空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Na n c h a n g Ha n g k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V 0 l j . 1 5. No . 3
耗、 碳排放 和经 济增 长三者之间 的关系 。结果表 明 , 能源消耗 、 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 碳 排放与 能源 消耗和经济增长之 间存 在单 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 向因果关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婕孙小婷
来源:《新丝路(下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节能减排是目前政府工作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给河南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十三五”政策提出的碳排放量为约束条件,对样本区间进行数据挖掘,研究河南省碳排放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在排放总量稳定,排放弹性系数锐减的研究结果基础上,从减总量、削单项、促高效三个角度提出河南省能源结构优化发展对策。

关键字:能源消耗;碳排放;结构优化
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已经受到了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

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够有效降低环境的恶化。

寻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管理对策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能源的使用是城市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学者对能源结构和碳排放量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

整体来看,目前对于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的研究方法非常多样。

本文将问题聚焦于河南省“十二五”政策期后的特殊节点,从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关联性入手,以推进节能减排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河南省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

主要是检验新形势下河南省推进节能减排的力度和效果,为推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思路。

一、河南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特点
1.能源消耗总量阶段性变化
“十二五”之后,河南省的能源消费总量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2011至2013年间,能源消耗总量出现了比较快速的增长,主要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第二阶段是2014和2015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变缓。

第三阶段是2016年后,能源消耗总量开始慢慢减少,但是减少的量还是非常少的。

2.能源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河南省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几年间从0.7下降到了0.5,节能6.4亿吨标准煤。

2017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2.3亿吨,以年均1.9%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持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8.5%的增长。

且2012年前经济增长靠能源消耗的拉动比较凸出,但在2016年后,河南GDP高速增长,但能源消耗却呈现负增长。

明显看出,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3.能源消耗比例仍以煤为主
多年来河南的大类能源消耗比例没有大的改变。

虽然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调控下,煤炭资源的消耗呈现了逐年递减的态势,但是降幅较小。

同时可以看到,其他能源消耗的比例有些许增加,但也不明显。

虽然河南省近年来致力于发展新能源,增设城市天然气管网,开发先进生物质能,建设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提高风电、光伏等装备水平。

但整体来看,煤炭依然占了河南能源消耗的绝大比重。

二、河南省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
1.碳排放量计算
本文主要参考《河南省统计年鉴》,选取2011-2017年间数据,主要反映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效。

本文中计算碳排放量的方法参考的是2006IPCC(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具体计算方法是:
碳排放量=燃料释放热量×碳排放系数
其中:碳排放量指某种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量;燃料释放热量指某种燃料消耗释放的总热量。

碳排放系数见表1。

2.结论与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见图1),自2011年以来,河南省的能源消耗总排碳量基本持平,仅有比较小的增长。

各大类能源消耗的排碳量也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均呈现出煤炭消耗的排碳量比重最高,其次为石油和天然气。

这一特点与河南省能源消耗的结构特点是高度一致的,从万元GDP排碳量来看,呈现了态势明显的下降趋势。

万元GDP能源消耗与万元GDP碳排放量关联特征完全一致,消长异步。

随着GDP的快速增长,碳排放总量增速开始减缓,持续下降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说明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具有决定作用。

三、河南省能源结构调整对策
1.调整能源结构比重,积极开发新能源
河南省需要积极开发新的能源,以到达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有着充足的农作物秸秆,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生物质能。

2017年,河南省可用于生物质发电的稻秆可供应量为600万吨,相当于300万吨标准煤。

在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上,河南省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的“气化河南”工程,为各城市新增天然气80亿立方米以上,提高城镇居民燃气普及率,代替燃烧煤炭,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河南已经开始
逐步规划建立核电站,未来,核能将会在河南的能源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降低河南省的碳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致力研发新技术
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新的能源依然无法代替煤炭在河南省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地位。

因此,在大力寻找新能源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技术,从煤炭的生产、使用等环节,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同时改进科学管理,目标在于实现能耗低、无污染的工艺流程,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目前,国际上的主要使用的技术是粉煤燃气型技术包括输运床气化技术(TRIG)和鲁奇移动床气化技术(Lurgi)。

中国石油大学的教授田原宇带领低碳能源团队开发出了适于利用中高挥发分烟煤和褐煤等中低级煤的分级热解气化技术(CPG),其特点是高碳转化率、高燃气热值、低污染排放、低能耗,实现中低阶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了碳排放量。

河南省在开发新技术上,要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政策上、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提高自身的煤炭清洁技术,助力煤炭变身,提高煤炭燃料在河南省的能源结构改革发展中的竞争力。

3.控制高碳能源消耗总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中指出,2013~2017年,全省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5.6%,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20.7%,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3.1、6.1、11.2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高于第二产业,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4%,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不仅可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还可以降低污染。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GDP总量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

河南省想要减少污染,就要进行城市转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河南省从农业大省转向工业大省,未来,在全国节能减排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下,向着服务型大省迈进,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河南省统计局,2016
[2]王笑天、焦文献、陈兴鹏、张子龙.河南省能源消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10)
[3]彭水军、张文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5(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