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进气格栅技术开发研究
某车型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与优化

某车型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与优化作者:朱春州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第11期摘要:针对某车型主动进气格栅(AGS)实际生产装配工艺、采购成本及密封性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该车型更新换代及升级产品设计中加以改进,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从轻量化、提升产品性能、控制零部件生产成本等角度分析及总结,由分体式改为整体式结构,实现优化设计,为设计者今后在该领域提供更好的设计思路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AGS;优化设計;轻量化;设计思路;解决方案DOI:10.16640/ki.37-1222/t.2019.11.0010 引言主动式进气格栅就相当于汽车可打开、可关闭的百叶窗,传统的进气格栅是固定敞开的,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整车的空气阻力系数会很大[1-2],而主动式进气格栅会根据传感器的实时监控,在保障发动机合适温度的条件下,进行适时调节开合度,从而降低了空气阻力系数[3]。
同时,汽车冷启动时主动式进气格栅关闭,机舱热量就不容易外散,可缩短预热时间,可保留住发动机温度,使得机油的升温加快,保障发动机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可大大节省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4]。
所以,增加主动式进气格栅是汽车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之一[5],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品牌汽车。
1 主动式进气格栅空气阻力的构成汽车高速行驶空气阻力有摩擦阻力、诱导阻力、内循环阻力、干扰阻力、形状阻力(图1),主动式进气格栅主要是对占总阻力12%的内循环阻力进行优化改善。
2 对某车型原主动式进气格栅的结构(分体式)分析及改进优化方案2.1 体积及布置空间方面现状:由于分体式的主动进气格栅总成是前端模块主体与AGS主体分开(图2),在结构及系统工作时需要的空间大,所以需要的布置空间就大,这样给机舱的布置带来很大的不便。
改进优化方案:根据这一情况,通过简化及改进结构,把前端模块主体与AGS主体合并成一体,并符合结构及功能的需求。
2.2 零件数量及重量方面现状:分体式的主动进气格栅总成多出一个FEM本体零件总成,整个系统的重量较大。
主动进气格栅(AGS)对汽车风阻特性的影响分析

0 前言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
车辆的气动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且气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和燃油又与车速的立方成正比。
因此,通过空气动力学研究降低气动阻力、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不仅能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还可以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车辆行驶的气动阻力由压差阻力、摩擦阻力、诱导阻力、干涉阻力和内流阻力五部分组成。
以前主要通过改进车身局部造型改善近车体气流流动状况降低压差阻力。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汽车局部细节的改型已日趋成熟,大幅度的降低压差阻力变得相当困难。
研究表明,内流阻力约占汽车总气动阻力的10%~18%,主要是由于气流通过车辆的冷却系统引起的。
因此,改善发动机舱内部流场结构作为减阻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智能格栅是汽车进气格栅装置的一种,安装在散热器前方的格栅口位置。
相对普通的进气格栅,智能格栅具有可以旋转90°的电动叶片,可以根据发动机水温的高低及时调整进气格栅的进气角度,具有降低汽车风阻系数、缩短发动机升温时间、降低油耗、提高汽车动力性能等特点。
如在拥堵路况下低速行驶时,进气格栅会主动开启;当车辆在高速道路保持稳定速度行驶时,进气格栅会自动关闭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表现,提高燃油经济性。
本文利用star ccm+对某车辆智能格栅不同开启角度(全关0°、20°、40°、60°、80°、全开90°)的气动阻力系数变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智能格栅对车辆整车风阻系数及机舱内流动的影口向。
1 数值计算分析1.1 几何模型的建立本文基于某车辆建立了加装智能格栅的分析模型。
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基本保证了与实车的一致性,包括雨刮器、后视镜、发动机舱、底盘、轮胎等复杂的结构。
发动机舱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的油、水、电管道和电缆,为反映发动机舱内真实的流动特性,本文分析保留了发动机舱内部结构的真实形状,并建立计算所用的CAD模型。
主动进气格栅(AGS)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10.16638/ki.1671-7988.2020.24.023主动进气格栅(AGS)的技术研究及应用王升山,曾志嵘,高少俊,曾宇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1)摘要:文章通过对主动进气格栅(AGS)的技术研究,确定AGS标定控制逻辑与关键参数,在某SUV上进行AGS 开发,并通过AGS正常工作与AGS不工作两种情况的滑行测试,获得两种状态的滑行阻力,根据滑行阻力进行NEDC油耗测试,进而得到AGS正常工作与AGS不工作两种状态的油耗差异,以此评估AGS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主动进气格栅(AGS);AGS标定策略;滑行阻力;NEDC油耗中图分类号:U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24-69-02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GS TechnologyWang Shengshan, Zeng Zhirong, Gao Shaojun, Zeng Yuhua( Jiangling Automobile Co. Ltd., Jiangxi Nanchang 3300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echnology of active air intake grille (AGS) is studied, the AGS calibration control logic and key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the AGS is developed in a SUV, and the sliding resistance in two states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sliding test of AGS normal operation and AGS fault full open. According to the sliding resistance force, the NEDC oil consumption test is carried out, and then the oil consumption in two states of AGS normal operation and AGS fault full open is obtained The difference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AGS.Keywords: Active air intake grille (AGS); AGS calibration strategy; Sliding resistance; NEDC fuel consumption 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24-69-02引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1-2]。
浅析汽车造型设计中的CAS

浅析汽车造型设计中的CAS汽车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受众和市场。
汽车造型设计中采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S)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浅析汽车造型设计中的CAS技术在汽车外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对设计师的运用方式和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做出贡献。
对于通常以建筑和机械部件为基础的汽车制造行业而言,引入现代技术迫使其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CAS技术相较于过去的手绘图纸设计,不仅速度快,精度也非常高,而且所有原始设计和已实现的数据都能够被保存下来,随时进行修改和修正。
这样的好处可使得汽车生产厂商在整个汽车设计制造流程中更加高效、灵活、便捷。
在外观设计中,德国奔驰公司的SLS AMG正是由CAS技术设计而成,该车型的设计极富个性,尤其在前排大灯造型和车头线条设计中体现出了德国汽车设计独有的风格。
同样地,它的车门设计极其独特,采用四秒启门技术,当车门打开时,闪烁的车灯会让人惊叹。
此外,美国福特公司的野马Mustang是CAS技术赋予汽车设计的又一力作。
它的前进气格栅和尾灯造型亦是CAS技术的产物。
通过CAD/CAM系统的实际应用与展示的效果表明,在汽车设计中,CAS技术不仅简化了汽车的整体外观设计,同时还提高了消费者对汽车造型设计的情感共鸣度。
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CAS技术的运用方式以及其面临的问题也是汽车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S)中的各种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在CAS的帮助下,设计师很容易达到一个非常成熟的手感和判断力。
众所周知,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将车型的功能与好处与外观设计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平衡点。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CAS技术与设计师的相互配合和交流必不可少。
设计师应注意在使用CAS技术时不断增强自己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进而创造出更具创意和实践性模型。
总体来看,CAS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汽车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舒适性、生产效率和交互性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使他们在汽车设计上能够更加深入探讨更高水平的造型设计。
主动进气格栅AGS对汽车风阻特性的影响分析培训讲学

精品文档0 前言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
车辆的气动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且气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和燃油又与车速的立方成正比。
因此,通过空气动力学研究降低气动阻力、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不仅能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还可以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车辆行驶的气动阻力由压差阻力、摩擦阻力、诱导阻力、干涉阻力和内流阻力五部分组成。
以前主要通过改进车身局部造型改善近车体气流流动状况降低压差阻力。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汽车局部细节的改型已日趋成熟,大幅度的降低压差阻力变得相当困难。
研究表明,内流阻力约占汽车总气动阻力的10%~18%,主要是由于气流通过车辆的冷却系统引起的。
因此,改善发动机舱内部流场结构作为减阻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智能格栅是汽车进气格栅装置的一种,安装在散热器前方的格栅口位置。
相对普通的进气格栅,智能格栅具有可以旋转90°的电动叶片,可以根据发动机水温的高低及时调整进气格栅的进气角度,具有降低汽车风阻系数、缩短发动机升温时间、降低油耗、提高汽车动力性能等特点。
如在拥堵路况下低速行驶时,进气格栅会主动开启;当车辆在高速道路保持稳定速度行驶时,进气格栅会自动关闭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表现,提高燃油经济性。
本文利用star ccm+对某车辆智能格栅不同开启角度(全关0°、20°、40°、60°、80°、全开90°)的气动阻力系数变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智能格栅对车辆整车风阻系数及机舱内流动的影口向。
1 数值计算分析1.1 几何模型的建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本文基于某车辆建立了加装智能格栅的分析模型。
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基本保证了与实车的一致性,包括雨刮器、后视镜、发动机舱、底盘、轮胎等复杂的结构。
发动机舱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的油、水、电管道和电缆,为反映发动机舱内真实的流动特性,本文分析保留了发动机舱内部结构的真实形状,并建立计算所用的CAD模型。
汽车主动进气栅格控制器设计

汽车主动进气栅格控制器设计一、概述汽车主动进气栅格控制器是一种用于控制汽车前进气格栅开闭状态的装置。
通过自动控制进气栅格的开闭程度,可以实现对发动机进气量的有效控制,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介绍汽车主动进气栅格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相关应用场景。
二、设计原理汽车主动进气栅格控制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温度控制:通过测量发动机的温度,判断是否需要控制进气栅格的开闭状态。
当发动机温度较低时,需要保持进气栅格开启,以提高空气流量;当发动机温度升高时,可以适当关闭进气栅格,减少进气量,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2.车速控制:根据车辆的速度情况,控制进气栅格的开闭状态。
在高速行驶时,可以关闭进气栅格,减少车辆的风阻,提高汽车的性能表现;在低速行驶或怠速时,保持进气栅格开启,确保足够的进气量。
3.环境感知:通过感知环境的湿度、海拔等因素,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进气栅格的开闭状态。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可以适当调整进气栅格的开启程度,以充分利用外界空气,提高发动机性能。
三、工作方式汽车主动进气栅格控制器的工作方式如下: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发动机温度、车速以及环境湿度等数据。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进气栅格的开闭状态。
3.控制信号输出: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通过操控进气栅格控制器的电信号,控制进气栅格的开闭程度。
4.反馈调整: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效果,对进气栅格的开闭程度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进气控制效果。
四、应用场景汽车主动进气栅格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中,特别是高端车型和新能源汽车中。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燃油经济性优化:通过自动调整进气栅格的开闭状态,降低发动机进气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油耗。
2.发动机性能改善: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环境条件,调整进气栅格的开闭程度,以改善发动机的输出性能和响应速度。
3.环保减排:通过精细控制进气栅格的开闭状态,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空燃比条件下,减少尾气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主动进气格栅AGS

传统进气格栅
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主动格栅配件图,福特-锐界 主 动 格 栅 应 用 图
旋转格栅示意图
2.主动进气格栅特点
• 在CTCC(中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的比赛 中,几乎所有的赛车左侧中网都是被封 死的,这里就是进气格栅的位置,而这 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能让赛车的发动机在 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工作温度,从而 发挥更好的性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 到此你可能会有疑问,一辆家庭代步车 用不用这么讲究?到底是否有必要呢?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另一方面的原因。 可能对于一辆专业的CTCC赛车而言,关 闭进气格栅更多的是为了发动机温度, 而对于家用车来说,这只是其中的一方 面,降低油耗才是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功 能。
• 关闭进气格栅,可降低汽车风阻。车速越高,收 益越大
对于动 力系统 对于风 阻性能
对于空调 冷却系统
• 制热时,关闭进气格栅,可降低空调能耗 • 制冷时,打开进气格栅身信号获取 • 设备安装
控制策略
• 需要充分考虑汽 车动力性能、空
旋转格栅
• 旋转格栅涉及较 大尺寸的塑料件
调性能、风阻、
发动机仓内的热 环境
组件
主动进气格栅(AGS)
温州天球杭州研究院
1.主动进气格栅背景
• 通常进气格栅位于汽车中网之后,在车辆行驶时会灌入空气为水 箱和发动机降温,而一般车型的进气格栅是不会关闭的,也就是 在冷车行驶中,空气一样会为温度并不高的水箱降温,从而使水 温攀升较慢,影响发动机更快的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很多年款较 老的车型甚至会在冬天因此而使暖风效果缓慢且大打折扣。而进 气格栅主动关闭系统就是通过传感器侦测发动机、水箱温度来选 择打开或关闭进气格栅,从而更灵活且更有效率的控制发动机温 度,而且除了控制温度的作用之外,还可以降低一部分的风阻系 数
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

专利名称: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文生,方鹏洲,陆何俊,杨家亮,姜悦,孙林燕,寇祥荣申请号:CN202111586531.X
申请日:20211221
公开号:CN114056082A
公开日:
2022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包括冷却液温度、缓速器是否开启、空调是否开启、发动机的风扇转速、发动机的负荷率、经过中冷器后的中冷后温度,以及车辆的车速;在冷却液温度小于83℃、缓速器关闭、空调关闭、风扇转速小于等于100rpm、负荷率小于80以及中冷后温度小于等于55℃时,控制主动进气格栅关闭;在冷却液温度大于83℃或缓速器开启或空调开启或风扇转速大于100rpm或负荷率大于80或中冷后温度大于55℃时,控制主动进气格栅开启。
申请人: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华电大道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荣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技术开发研究作者:高树亮黄壮齐俞晓勇王磊罗颖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年第02期【摘要】随着国内新的油耗法规的实施,汽车生产厂家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需要直面严峻的汽车降油耗任务,这对汽车的制造成本及性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主动进气格栅技术可以协助汽车厂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明显的节油效果。
文章详细介绍了主动进气格栅的功能、优点和开发方法及理论依据,并对控制策略及发展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研究【中图分类号】U4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2-0049-041 主动进气格栅的优点主动进气格栅(Active Grille System,简称AGS)是近些年汽车工程技术领域一项新兴的节油技术,它具备成本相对较低,节油效果明显的特点,目前它已在欧洲及北美汽车市场普及应用。
它通过在行驶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前进气格栅的开度,达到调节进入发动机舱冷却风量的目的,降低行驶过程中的内循环阻力,提升汽车燃油经济性。
同时,主动进气格栅系统能够改善发动机暖机过程中的排放,提升汽车发动机效率,已在国外中高端车型中应用,而国内自主品牌对其应用目前仍处于空白阶段。
1.1 气动阻力的减弱AGS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冷却空气流以改进车辆气动阻力。
冷却系统的设计功能如下:即使在最恶劣的驾驶条件下,也必须为发动机冷却提供足够制冷能力,因此在所有其他驾驶条件下(大部分使用工况下),存在多余的冷却空气流和因此带来的阻力,尤其在公路巡航期间,格栅叶片能够关闭以减少风阻,同时降低燃料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考虑到现实的驾驶条件,从不同项目得出的值如下:对于客车二氧化碳减少量达到3 g/km,对于重型货车燃油减少量达到1 L/100 km[1]。
1.2 冷起动和暖机性能优化最近,AGS所带来的冷起动及暖机性能优化让各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关注,例如改善的发动机预热及发动机停止后机舱里的热保留。
通过减少预热阶段,发动机预热速度更快,二氧化碳的排放更少,也使挡风玻璃融霜、乘员舱保暖更快。
AGS系统是热声发动机舱封装概念的一个重要组件。
1.3 NVH优化AGS系统的初始应用领域特定用来改善柴油机的空转噪声。
在汽车前面能达到大约减弱总体声压级1 dB(A)。
1.4 优化车辆热性能AGS的导风指向性将减少进入汽车前舱的空气乱流,将空气导向散热器,可以增加散热零件的通风量,改善冷却性能。
特别在寒冷季节,AGS可以实现全部关闭,降低发动机舱的通过气流以减少发动机的散热,最大限度地保持发动机的温度,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2 主动进气格栅的设计方法2.1 闭合叶片达到最低漏风量,优化行驶阻力在闭合叶片位置冷却空气流被阻挡,使得气动阻力减少。
这一点通过在导风板前建立驻点压力迫使气流在车辆周围而不是通过冷却组件及发动机舱实现。
要求叶片自身及其周围部件具有最佳气密性。
在与冷却组件连接的前格栅的进气口处考虑与AGS结合。
进气口在车辆的位置要求在AGS设计阶段考虑到行人模块碰撞及低速度损坏承受力。
双射(硬/软)注塑工艺的进气口能够满足上述设计需求。
为了达到汽车生产厂家在车辆的气动目标,需要考虑如下2个因素:最小漏风量设计;包装空间、温度要求及其他因素。
2.2 漏风量的快速设计方法在AGS早期设计阶段,按图1所示的概念设计完成后,可以获得对AGS模块预期的漏风量的第一次评估。
将使用静态的有限元素法计算,应用与不同假定车辆速度同等的力加载到叶片。
随着叶片外形的变形,风载引起的空隙可以被测量,可以被用来计算封闭叶片时的泄漏质量流。
叶片封闭时额外的漏出量是由必要的空隙导致的,与风速无关。
漏出量可以通过计算叶片关与开时的流量流比率决定。
精确的估计要求使用CFD及FSI工具,需要相当长的研制周期来获得结果[2]。
2.3 叶片开启角度对气流的影响在打开叶片位置,任何对AGS冷却空气流的负面影响应该最小化。
通过安装使用了最普通且最具成本效率的旋转叶片造型的AGS,之前合理的开口区域正逐步减少。
可以缩小堵塞气流的组件尺寸或者优化它们的形状以减少任何负面影响。
2.4 驱动电机的紧凑型设计作为叶片转动、驱动力输出的功率器件,应对驱动电机(如图2所示)进行紧凑设计和高扭矩输出性能设计,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在结冰、泥浆等严苛的工况下正常工作。
AGS系统可以选择不同的驱动器:利用吸持磁体的被动系统在过去一直在使用,但是由于低航空收益而被放弃。
真空驱动器也在单个应用中被使用到,但是由于真空、必要的管道系统,潜在需要的蓄水池等的有限可用性被认为没有竞争力。
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电子驱动器,它也能遵守所有OBD要求。
然而,额外的电量消耗对油耗带来影响,故驱动电机必须考虑低功耗设计。
2.5 下一代驱动器电机技术在效率已经提升且满足所有其他要求(EMC、IP、扭矩等)的同时,使用无刷电机技术替换第一代的直流电机及第二代的步进电机是必然的趋势。
步进电机仍存在的缺点为电力消耗与负荷是各自独立的,这一缺点在下一代产品中运用BLDC技术已经处理了,电力可以随着负荷变化而变化。
3 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建模技术传统汽车前进气格栅的开口面积(GOA)是基于满足最恶劣工况下散热需求对风量要求而设计的。
实际工况下,过量的冷却气流动量损失反而会导致内循环阻力上升,可对GOA进行控制优化[3]。
3.1 散热需求模型发动机燃料燃烧放热可分为4个部分:机械做功Pm、发动机散热量Pe、排气带走热量Pex和余项散热损失Pr。
发动机能量守恒方程如下:Qe=Pm+Pe+Pex+Pr(1)其中,Qe为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Qe=■(2)其中,Mf为燃料质量,Hf为燃料热值。
Pm=■/9 550(3)其中,ne为发动机转速,Tn为发动机输出扭矩。
Pe=0.063 7×p×D1.73×S 0.575×■×α[1+1.5S/D](4)其中,p为气缸数,D为气缸直径,S为活塞行程;α为修正系数。
Pex=Mex×cex×[Tex-in-Tex-out](5)其中,Mex为排气质量,cex为排气比热容,Tex-in和Tex-out分别为排气进、出口温度。
发动机散热量Pe通过缸壁传热传递到发动机冷却液中。
考虑发动机的热容,忽略发动机表面辐射与对流换热的影响,建立热传递方程。
■=■(6)其中,Pc为冷却液传热量,Te为发动机本体温度,Me为发动机质量,ce为发动机比热容。
3.2 冷却需求模型行驶中,发动机冷却所需的空气流量Qa由风扇与车速共同提供,表示如下:Qa=Qf+■vra×Ar dt=■(7)其中,Qf为风扇提供的空气流量,vra为通过散热器的平均风速,Ar为散热器迎风面积,Tr-in、Tr-out分别为散热器进风侧、出风侧平均温度,ρa为空气密度,ca为空气定压比热容。
Ar由AGS开度θa表示的二次拟合函数如下:Ar=f(θa)(8)冷却气流阻力系数γ可由下式计算:γ=■=■(9)其中,vD为车速,Cpe为出口压力系数,σr为散热器等价压力损失系数,σb为冷却水箱等价压力损失系数,σc为冷凝器等价压力损失系数,σf为散热风扇等价压力损失系数,σp为冷却系管道等价压力损失系数。
轴流式风扇流量Qf可由下式计算:Qf=γ×φ×π(D■■-D■■)/4×u(10)其中,φ为流量系数,D1为轮毂直径,D2为叶轮外径,u为叶轮外圆周速度。
3.3 AGS系统模型由公式(6)可知,当发动机处于热平衡状态时,■=0,Pe=Pc,即发动机散热量与冷却液散热量相当。
依据公式(4)(7)(8)(9)(10)建立基于车速、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器进出风侧温度、风扇转速的AGS开度控制模型。
θa=f(Vd,ne,Te,Tr-in,Tr-out,u)(11)基于上述过程,采用Simulink建立了AGS多开度控制系统模型,如图3、图4所示。
AGS开度控制模型如图5所示。
对AGS开度的控制模型由2部分组成:{1}MultiPos_cal用于计算压缩机不工作时,满足冷却需求所需的格栅开度;{2}Veh_AeroDynamic_cal用于计算当车速大于V_critical且压缩机工作时,满足冷却需求所需的格栅开度。
4 结论及未来前景目前,AGS系统在改进空气动力学及提升燃油经济性方面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家所采用,而AGS系统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也越来越被各个汽车生产厂家所重视。
未来,AGS 的应用将延伸至汽油及柴油发动机的混合驱动汽车及电动车上。
应用AGS不仅可以改善空气动力学,而且能够控制电池冷却。
下一步将AGS与发动机封装上的其他绝缘部件结合,这在燃油经济性提升方面能够带来更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1]Richard Burke,Chris Brace.The Effects of EngineThermal Conditions on Performance,Emissions and Fuel Consumption[C].SAE 2010-01-0802,2010.[2]付杰,罗标能.轿车发动机舱热管理仿真[J].汽车零部件,2010(4):70-72.[3]孙黎,王波.汽车进气格栅造型规律分析[J].汽车工程,2010(5):399-403.[责任编辑:钟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