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进气格栅(AGS)对汽车风阻特性的影响分析培训讲学
长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汽车理论(含答案)

1999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汽车理论》一、填空1、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___、___、___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___与___的乘积。
2、变速器各相邻档位速比理想上应按等比级数分配,为的是___提高汽车的___。
3、研究平顺性的目的是___,使乘坐者不舒服的感觉不超过一定界限,凭顺性的评价方法有主观方法和试验方法。
4、汽车采用自动防抱装置为的是使车辆在制动时保持___的状态,以获得___和___,因而提高汽车的___和___。
5、货车采用拖挂运输,使得分摊到单位质量的百公里油耗降低,其原因是___和___。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等于等速行驶的___、___,反比于___。
7、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___、___和___。
8、同步附着系数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最大的制动减速度是______,在大于*的路面上制动时,汽车会出现_____________而当全部车轮抱死时,其最大制动减速度应____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的最大制动减速度。
9、轮胎侧偏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轮侧偏角(绝对值)小于后轮侧偏角(绝对值)时,汽车有______性。
10、汽车直接档的经济车速通常处于_____范围,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时,由于_________迅速增加,使百公里油耗__________,在低速行驶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较低,以至___________显著上升,故百公里油耗________.11、降低车身固有频率,会使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_______,使悬架动绕度______.二.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高汽车通过松软路面能力的措施有哪些?3.列举4个汽车的通过性几何参数?4.为什么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5、充气轮胎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遇到哪些阻力?三.分析题(30分)1.画加速时驱动轮的受力分析图,并对图中符号作简要说明。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以凌永成于京诺主编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配套教材主要涵盖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与驱动防滑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复习思考题1.2.3.4. 试述汽车电控装置的基本构成、要求及特点。
?分类?试述控制理论在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试述发动机主要控制目标和控制内容。
(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有何优点?①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和转矩②降低燃油消耗③减少排放污染④改善使用性能5. 按喷射部位的不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可分成几类?6. 按检测进气量的方式不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可分成几类?7. 画框图说明典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8. 简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9. 简述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 空气供给系统主要由哪些组成?11.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哪些组成?12. 常用的空气流量计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14. 爆燃是怎样产生的?怎么检测?如何控制?15. 废气再循环有什么作用?简要介绍EGR16.17. 18. 环控制:怠速运转,减速断油发动机启动,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低,19. 20. 21.22.23.24.25. ()喷油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
√26. 简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维修注意事项。
27. 自动变速器有哪些类型?有哪些优点?28.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由哪儿部分组成?其特点是什么?29. 带闭锁离合器的二元件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性。
30.31. 换挡执行机构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32. 试述液、电换挡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33. 试述液力变矩器闭锁控制和滑差控制的作用及原理。
34. 选档杆位置P、R、N、D、3、2、L各是什么意思?35. 什么是换挡规律?'常见的换挡规律有哪些?36. 常见的换挡模式有哪儿种?各有何特点?37. 简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理论第五版 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1.1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答:车轮滚动时,由于车轮的弹性变形、路面变形和车辙摩擦等原因所产生的阻碍汽车行驶的力称为轮胎滚动阻力。
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1)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轮胎的变形是主要的,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使轮胎变形时对它做的功不能全部回收。
由于弹性迟滞,地面对车轮的法向作用力并不是前后对称的,这样形成的合力z F 并不沿车轮中心(向车轮前进方向偏移a )。
如果将法向反作用力平移至与通过车轮中心的垂线重合,则有一附加的滚动阻力偶矩f z T F a =⋅。
为克服该滚动阻力偶矩,需要在车轮中心加一推力P F 与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构成一力偶矩。
(2)轮胎在松软路面上滚动时,由于车轮使地面变形下陷,在车轮前方实际形成了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对车轮前进产生阻力。
(3)轮胎在松软地面滚动时,轮辙摩擦会引起附加阻力。
(4)车轮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引起车身振荡、减振器压缩和伸长时做功,也是滚动阻力的作用形式。
1.2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
这些因素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具体影响参考课本P9。
1.3 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货车可装用4挡或5挡变速器,任选其中的一种进行整车性能计算):1)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求汽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及克服该坡度时相应的附着率。
3)绘制汽车行驶加速度倒数曲线,用图解积分法求汽车用2档起步加速行驶至70km/h 的车速-时间曲线,或者用计算机求汽车用2档起步加速行驶至70km/h 的加速时间。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q-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23419.313295.27()165.44()40.874() 3.8445()1000100010001000q n n n n T =-+-+-式中,Tq 为发动机转矩(N •m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汽车进气格栅对发动机舱热管理的影响

Vol. 48 No. 2Apr. 2019第48卷第2期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年 4 月 SMAL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VEHICLE TECHNIQUE 汽车进气格栅对发动机舱热管理的影响李惠常印坤施晓光(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摘 要:进气格栅作为汽车发动机舱冷却空气的入口,对发动机舱热管理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格栅开口位置、开口大小以及格栅的细节设计都会对气流产生影响。
热管理需要对格栅进行优化设计,保证足够的风量进入发动机舱,以满足整车的散热性能。
关键词:热管理压力系数S CFD 有效进风面积中图分类号:U46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234(2019)02-0037-03The Influence of Automobile Intake Grille on EngineCompartment Thermal ManagementLi Hui, Chang Yinkun, Shi XiaoguangFAW Car Co., Ltd. (Changchun,川in, 130000, China)Abstract : As the inlet of cooling air, intake gril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compartment thermal management.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opening, as well as the details of the grille,affect the airflow. Thermal management requires an effectively optimized grille to ensure sufficient air flowinto the engine compartment to meet th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Keywords : Thermal management; Pressure coefficient (Cp); CFD; Effective air intake area引言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用户对汽车动力性、舒 适性的要求以及国家对节能和降低油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整车拥有越来越多的散热零部件 (增压器、空调、变速器、48 V 电机等)。
汽车车身结构的流体动力学分析

汽车车身结构的流体动力学分析当我们驾驶汽车在路上飞驰时,可能很少会想到车身结构与流体动力学之间的紧密关系。
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汽车的性能、燃油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流体动力学。
简单来说,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是流体(在汽车领域,主要是空气)的运动规律以及流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汽车而言,当它在行驶过程中,空气就成为了一种需要应对的“流体”。
汽车车身的形状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空气中的表现。
一个良好设计的车身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行驶速度。
比如说,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可以使空气更加顺畅地流过车身表面,减少气流的分离和涡流的产生。
我们来看一下车头部分。
车头的形状对于气流的引导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车头过于尖锐,可能会导致气流过早地分离,增加空气阻力;而如果车头过于圆润和平缓,则可以更好地将气流引导到车身两侧和上方,减少阻力。
此外,车头的进气格栅设计也需要考虑流体动力学因素。
过大的进气格栅会增加空气的进入量,从而增加内部阻力;而过小的进气格栅则可能影响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车身侧面的线条同样重要。
平滑且连续的侧面线条能够减少气流在车身表面的湍流,降低阻力。
车窗的形状和位置也会影响空气的流动。
例如,倾斜角度较大的车窗可以帮助气流更顺畅地流过车身。
车尾部分的设计对于减少阻力也有着关键的影响。
常见的车尾设计有溜背式和箱式等。
溜背式车尾可以使气流更加贴合车身表面,减少尾部涡流的产生,从而降低阻力。
而箱式车尾如果设计不当,容易在尾部形成较大的低压区,增加阻力。
除了整体形状,车身表面的细节处理也不能忽视。
比如,车身的缝隙、凸起和凹陷等都会对气流产生干扰,增加阻力。
因此,现代汽车制造在工艺上不断追求更高的精度,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
汽车车身结构的流体动力学分析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行驶速度下的情况。
在低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相对较小,但随着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会呈指数级增长。
汽车动力学题库

2006.61.简要按形成原因汽车空气阻力怎么分类?简单概述各种阻力的形成。
(P82)汽车空气阻力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以及摩擦阻力;1)形状阻力占压差阻力的大部分,主要与边界层流态和车身后的流体分离产生的尾涡有关;2)干扰阻力是由于车身表面凸起物、凹坑和车轮等局部的影响着气流的流动而引起的空气阻力;3)内循环阻力是流经车身内部的气流对通道的作用以及流动中的能量损耗产生的;4)诱导阻力是在侧面由下向上的气流形成的涡流的作用下,车顶上面的气流在后背向下偏转,产生的实际升力中一向后的水平分力;5)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粘性使其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2.简述汽车的楔形造型在空气动力特性方面的特点。
1)前端低矮,进入底部的空气量少,底部产生的空气阻力小;2)发动机罩与前风窗交接处转折平缓,产生的空气阻力小;3)后端上缘的尖棱,使得诱导阻力较小;4)前低后高,‘翼形’迎角小,使空气升力小;5)侧视轮廓图前小后大,气压中心偏后,空气动力稳定性好。
3.假设某电动汽车的质心位置在前后轮轴中间位置,且前后车轮的侧片刚度相同,电池组放在中间质心位置,试问该车稳态转向特性类型属于哪一类?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该车的稳态转向也行会如何变化?1)将电池组移到前轴放置;2)将电池组移到后轴放置;3)将电池组分为两部分(质量相等),分别放在前后轴上.根据稳定性因数公式该车稳态转向特性属于中性转向。
1)电池组移至前轴上放置,质心前移,变为不足转向;2)将电池组移到后轴上放置,质心后移,变为过多转向;3)质心位置不变,仍为中性转向。
4.什么是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说明采用天棚阻尼的可控悬架属于哪一类悬架及其理由。
被动悬架是悬挂刚度和阻尼系数都不可调节的传统悬架;半主动悬架的阻尼系数可自动控制,无需力发生器,受减振器原理限制,不能实现最优力控制规律;主动悬架的悬架力可自动控制,需要增设力发生器,理论上可实现最优力控制规律.采用天棚阻尼的可控悬架属于主动悬架,因为其天棚阻尼是可调节的,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悬架力的力发生器。
第三代马六《阿特兹功能装备技术要点》

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服务部
1、BSM — 盲点监控系统 2、ESS — 紧急信号系统 3、AFS — 自适应前照灯 4、DRL — 日间行车灯 5、转向灯 6、噪音补偿技术 7、EPS 系统 8、外后视镜 9、安全气囊系统 10、车门锁系统 11、HLA — 坡道起步辅助功能 12、防车轮滚动功能 13、燃油系统 14、燃油压力传感器 15、喷油器的控制与检查
目录
16、真空泵 17、制动液压力传感器 18、助力器压力传感器 19、机油压力控制 20、AT系统的紧急模式、空挡怠速模式 21、AT直接模式 22、座椅加热装置 23、冷却风扇控制 24、空调出风控制 25、点火系统 26、CMP —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27、电流传感器 28、主警告灯 29、模块配置 30、用户个性化设置
《J71功能装备技术要点》
• 行车灯位置 前侧车灯内(分卤素型、氙灯型)
国产2.0L
小灯
其余车型
小灯
• 结构与控制特点
培训日期
Ø 只有前侧有行车灯
参加人数
Ø 小灯和行车灯的控制是独立的
Ø 氙灯型的行车灯 (眼眉+眼圈)与灯罩一体
Ø 卤素灯型分2种:
①无日间行车灯(中国市场,国产);
②有日间行车灯的,位于远光灯内。
前碰撞时前气囊和安全带展开,侧气帘不展开。
• 维修服务
更换SAS模块流程: 1、可编程模块安装
Ø SAS模块 2、DSC传感器初始化
Ø 横摆率传感器 Ø 纵向加速度传感器
培训日期 参加人数
制动液压力传感器
学习·思考
Q:更换SAS模块,需要哪些操作? Q: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如何拆装? A:《维修手册》08-10-6
气坝(Air

⽓坝(Air Dam)对汽车风阻系数前端进⽓的影响分析3. ⽓坝(Air dam)⾼度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坝(Air dam)的⾼度⼀⽅⾯要满⾜路阶和接近⾓的要求,另⼀⽅⾯受到安装⽅式和运输⽅式的影响。
⽓坝(Air dam)⾼度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如下所⽰。
随着其⾼度的减⼩,整车的风阻系数增加。
⽓坝(Air dam)的⾼度影响整车风阻的原因是:当其⾼度较⼩时,⽓流直接撞击到轮胎胎⾯、流经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流增加,导致整车风阻系数Cd 增加。
4. ⽓坝(Air dam)对整车前端进⽓的影响在整车上安装⽓坝(Air dam)后,其导流作⽤会减少流过车辆底部的⽓流,然⽽却增加了流经冷凝器⽔箱风扇总成的⽓流。
1). ⽓坝(Air dam)安装位置对整车前端进⽓的影响随着⽓坝(Air dam)向车后⽅向的移动,前端进⽓量也逐渐减少,当它安装在离格栅前端+450mm处时,前端进⽓量减少了0.9%,影响较⼩。
这是因为当⽓坝(Air dam)向后移动时,由于其导流作⽤经过散热器前后的压差变化不⼤,导致前端进⽓量变化⼩。
2). ⽓坝(Air dam)⾼度对整车前端进⽓的影响开始时⽓坝(Air dam)⾼度的减⼩对前端进⽓影响较⼩。
随着其⾼度的进⼀步减⼩,前端进⽓也进⼀步减少。
当⽓坝(Air dam)⾼度减⼩到30mm时,进⽓量减少2.1%。
这是因为当⽓坝(Air dam)⾼度减⼩到⼀定程度时,使经过车辆底部的⽓流增加,减少了进⼊散热器的⽓流量。
结论:与安装位置相⽐,⽓坝(Air dam)的⾼度变化对整车前端进⽓影响较⼤,应尽可能增加其⾼度。
⽬前,已有汽车⼚家采⽤主动式⽓坝(Air dam)其⾼度可随车速⽽变化。
当车辆低速⾏驶时,air dam 收起;当车辆⾼速⾏驶时,air dam 升⾼⽽起到降低整车风阻系数的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0 前言 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
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车辆的气动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且气
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和燃油又与车速的立方成正比。因此,通过空气动力学研究
降低气动阻力、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不仅能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还可
以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车辆行驶的气动阻力由压差阻力、摩擦阻力、诱导阻力、干涉阻力和内
流阻力五部分组成。以前主要通过改进车身局部造型改善近车体气流流动状况降
低压差阻力。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汽车局部细节的改型已日趋成熟,大幅度的
降低压差阻力变得相当困难。研究表明,内流阻力约占汽车总气动阻力的10%~
18%,主要是由于气流通过车辆的冷却系统引起的。因此,改善发动机舱内部流
场结构作为减阻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智能格栅是汽车进气格栅装置的一种,安装在散热器前方的格栅口位置。
相对普通的进气格栅,智能格栅具有可以旋转90°的电动叶片,可以根据发动
机水温的高低及时调整进气格栅的进气角度,具有降低汽车风阻系数、缩短发动
机升温时间、降低油耗、提高汽车动力性能等特点。如在拥堵路况下低速行驶时,
进气格栅会主动开启;当车辆在高速道路保持稳定速度行驶时,进气格栅会自动
关闭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表现,提高燃油经济性。
本文利用star ccm+对某车辆智能格栅不同开启角度(全关0°、20°、
40°、60°、80°、全开90°)的气动阻力系数变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智能
格栅对车辆整车风阻系数及机舱内流动的影口向。
1 数值计算分析
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本文基于某车辆建立了加装智能格栅的分析模型。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基
本保证了与实车的一致性,包括雨刮器、后视镜、发动机舱、底盘、轮胎等复杂
的结构。
发动机舱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的油、水、电管道和电缆,为
反映发动机舱内真实的流动特性,本文分析保留了发动机舱内部结构的真实形状,
并建立计算所用的CAD模型。建模主要考虑了冷却系统、发动机体、电器系统、
发动机底护板以及发动机舱内表面模型等,对于一些对流动影响不大的管道、电
线等,只做了适当的简化处理,仍然保留了所有对发动机舱内部流动分析有影响
的几何特征。发动机舱内部模型及智能格栅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发动机舱内部模型及智能格栅模型示意图
1.2 计算域的确定及网格划分
为了使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汽车行驶的真实环境,对计算域的基本要求就
是:计算域的边界不能对流场形成干涉,也就是说使车辆受到影响的流场完全包
括在计算域内。本文仿真采用的计算域为包围车辆模型的长方体,长约为11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车长,其中车辆车头距计算域入口为3倍车长;宽约为11倍车宽;计算域高约
为6倍车高,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域示意图
采用切割体网格(Trimmed Mesh)对整个计算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对发
动机舱区域使用密度盒进行加密。整车发动机舱纵对称面体网格如图3所示。
图3 纵对称面网格示意图
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由于数值模拟是在有限区域内进行,因此在区域的边界上需要设置与实
际情况相符合的边界条件。本文仿真模拟计算域边界条件的设置如表1所示。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于冷凝器和散热器采用多孔介质模型进行模拟,模型中的关键系数粘性阻力系数
和惯性阻力系数通过试验进行获取。
表1 计算域边界条件设置
2 仿真结果分析
对车辆100km/h速度行驶时,智能格栅不同开启角度(全关0°、20°、
40°、60°、80°、全开90°)下的工况进行仿真分析。
2.1 压力分析
图4和图5分别为智能格栅不同开启角度(全关0°、20°、40°、60°、
80°、全开90°)时冷凝器入口压力云图及发动机舱压力系数云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随着智能格栅的开启,冷凝器入口压力增加,特别是位于下格栅后方的
冷凝器下端,压力增加明显,整车发动机舱内压力也随之增大,整车阻力增加。
智能格栅开启角度0°~40°变化时,冷凝器入口压力及机舱内部压力增大明显,
智能格栅开启角度>40°后,冷凝器入口压力及机舱内部压力增大趋势渐缓。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图4 冷凝器入口压力云图
图5 发动机舱压力系数云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2 流场分析
表2为冷却模块入口气流流量统计。图6为智能格栅开启角度0°、40°、
90°时,z=0.1m截面速度矢量图。结合图6和表2可以看出,智能格栅全关时,
几乎没有气流流入冷却模块内,但是有部分气流通过冷却模块周围的缝隙处流入
机舱;随着智能格栅开启,进入冷却模块的气流量增加,流速增大,特别是智能
格栅开启角度0°~40°变化时。而随着智能格栅开启角度的进一步加大,流入
冷却模块的气流量增大不明显。
表2 冷却模块入口流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图6 截面z=0.1m速度矢量图
2.3 风阻系数
图7为智能格栅不同开启角度(全关0°、20°、40°、60°、80°、
全开90°)整车风阻系数示意图。智能格栅全关状态下整车风阻系数最小,随
着智能格栅开启角度的增大,整车风阻系数也逐渐增加,但智能格栅开度40°~
90°变化时,整车风阻系数变化不明显,智能格栅全开状态下整车风阻系数达到
最大;智能格栅全关状态与全开相比,整车风阻系数降低了7count。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图7 整车风阻系数示意图
3 结论
通过对智能格栅不同开启角度下整车气动特性进行分析,在智能格栅开
启角度小于40°时,智能格栅对整车气动阻力特性有降低有明显效果,有助于
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