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学案1

合集下载

生物初中七年级细胞分裂教案

生物初中七年级细胞分裂教案

生物初中七年级细胞分裂教案细胞分裂教案引言生物学中,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细胞分裂是所有细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过程,它使得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成为可能。

在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学中,细胞分裂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教案将介绍细胞分裂的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的重要性和基本过程。

一、细胞分裂的基础知识1. 细胞是什么?-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2. 为什么细胞分裂很重要?-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基础。

- 细胞分裂可以遗传遗传信息,保持生物体的稳定性。

3. 细胞分裂的两个阶段- 有丝分裂:包括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 无丝分裂:只有一个细胞分裂过程,没有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二、细胞有丝分裂1. 前期准备- 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细胞生长、复制和准备分裂物质。

2. 有丝分裂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纺锤体形成- 第二阶段:染色体缠绕和成对分离- 第三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第四阶段:染色体分离到两个极点- 第五阶段:细胞质分裂3. 染色体与遗传-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遗传信息携带者。

- 染色体由基因组成,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三、细胞分裂的实践应用1. 生物科研- 细胞分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的奥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

2. 医学应用- 细胞分裂可以用于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如皮肤创伤的愈合等。

- 细胞分裂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白血病等。

3. 农业领域- 细胞分裂的研究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改良农作物的品种。

结语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话题,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知识和过程,并了解到细胞分裂在科研、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细胞分裂,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高一生物细胞分裂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细胞分裂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细胞分裂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2. 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和过程;3. 理解出现染色体畸变的原因,并掌握染色体畸变的分类及影响;4. 形成正确的科学实验观念,通过观察、记录、归纳演绎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和过程;2. 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畸变分类。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有丝分裂1. 理论授课- 介绍细胞分裂的概念和种类;- 介绍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介绍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

2. 观察镜下染色体-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镜下染色体变化,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电子显微镜、干净玻璃片、镊子、盐水。

- 实验步骤:- 用镊子将洋葱根尖取出,在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挑选细胞较小的带紫色染色体的细胞,将其压扁于玻璃片上;- 在另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放置一滴染色液,用挑染的方法将带有染色体的压片放到染色液上,在室温下静置5min;-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后,用纸巾吸干去液,加入适量的脱色液,静置约1-2min后用蒸馏水冲洗,再次用纸巾吸干去水;- 滴上一滴抗花青素的封片剂或凝胶剂,用挑片将压片放上,用镊子从两侧轻轻挤压,压出气泡,轻轻横压,使细胞均匀分布,并使其不断变形,压片过程中细心观察;- 放入电子显微镜镜头上即可观察。

第二课时: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1. 理论授课- 介绍染色体畸变的分类及影响;- 介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和原因。

2. 探究染色体畸变与疾病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染色体畸变与疾病的关系,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观念。

- 实验材料:婴儿淋巴细胞、各种药物(如乙酰胆碱、钙离子、氰化物、苯并芘等)。

- 实验步骤:- 取婴儿淋巴细胞制作细胞减数分裂板。

- 设置不同的实验组,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观察不同条件下细胞的畸变情况,分析染色体畸变的原因和分类。

细胞分裂、分化学案

细胞分裂、分化学案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学案主备人:马金涛一、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细胞分裂,并能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能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3、认识并能区分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和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三、学习过程: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能长成高大的玉米植物体;每个生命体,都是从一个小小的连肉眼都无法看见的受精卵开始,不断的生长,发育,壮大。

”1、思考图片中展示了生命的哪种现象?其他生物有没有这种现象?举例说明。

2、生物为什么可以由小长大,这种生长现象与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哪些功能有关呢?(一)细胞的分裂【观察思考】观察变形虫的分裂,思考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是怎样的?【合作探究】观察植物的细胞分裂和动物的细胞分裂,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1、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2、植物细胞分裂和动物细胞分裂有什么不同?3、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细胞的分裂:1、一个细胞分成细胞的过程。

2、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3、细胞的分裂过程(1)遗传物质进行,(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

动物细胞: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二.细胞的分化:1分化: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就是细胞的分化。

2组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叫做组织。

3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

其中人体中数目最多的组织是,4植物的四种基本组织:。

6、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原来的一半B、两个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都和原来的一样多C、两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多一倍D、细胞分裂后,两个新细胞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多一倍7、植物体组织的形成是()A、细胞分化的结果B、细胞分裂的结果C、细胞生长的结果D、细胞变化的结果8、葡萄的果皮属于()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机械组织D、输导组织9、一株幼苗之所以能由小长大,主要是细胞增多和细胞增大的结果。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1节课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并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的原理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多媒体设备
2. 细胞分裂模型或图片
3. 课堂作业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胞分裂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让学生讨论他们对细胞分裂的认识。

二、讲解(15分钟)
1. 细胞分裂的定义: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一种方式,通过细胞周期中的有序阶段完成。

2. 细胞分裂的重要性:细胞分裂使得多细胞生物得以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

3. 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有丝分裂的前期、纺锤纤维形成期、纺锤体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三、实践(20分钟)
1. 展示细胞分裂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

2. 让学生观察细胞裂生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四、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 你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吗?
2. 为什么细胞分裂对生物体很重要?
五、作业(5分钟)
布置课堂作业:写一份关于细胞分裂的小结,并按照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描述一种细胞的分裂过程。

六、反馈(5分钟)
在下节课的开始时,让学生交流他们的课堂作业,评价并纠正错误。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做出调整。

(完整版)细胞分裂的教学设计

(完整版)细胞分裂的教学设计

(完整版)细胞分裂的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

通过采用简单和创造性的策略,我们将确保课程内容易于理解,没有法律复杂性,并尽量避免引用无法确认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细胞分裂的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描述细胞周期以及每个细胞周期阶段的特征。

- 了解细胞分裂在生物进化和生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和方法1. 引入细胞分裂- 通过展示一张细胞分裂的图像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激发思考:什么是细胞分裂?为什么它对生物很重要?2. 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概念和区别。

- 展示关键词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分子机制。

3. 细胞周期- 解释细胞周期的概念和各个阶段的特征,例如:G1期、S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

- 利用手绘或投影仪展示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阶段的顺序。

4. 细胞分裂的重要作用- 探讨细胞分裂在生物进化和生殖中的重要性,例如:细胞分裂是多细胞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 结合实例和视觉资料,展示细胞分裂在生物界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评估和反馈- 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关于细胞分裂概念和细胞周期的问题。

- 提供实时反馈,并鼓励学生彼此讨论和分享答案。

-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结论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简单和创造性的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适度调整,确保课程内容易于理解且不涉及法律方面的复杂性。

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便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导学案

思考:细胞可不可以无限制的长大?
任务二:结合课本阐述细 胞分裂的过程
1、 细胞分裂是指
2、 细胞分裂的过程: ,

; 形成新的
3、 用铅笔描绘出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
分成两个 ; (植物细胞特有)。
分成两份; 形成新
任务三: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 的变化
1、 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
新细胞与原来细胞的
相同。
,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任务四: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比较
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内的变化
细胞分裂
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___
细胞生长
遗传物质___________
结果(数目?体积?) 细胞___________ 细胞___________
1
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
姓名:
班级:
预习重点: 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及与生物体的关系;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预习内容:
任务一:描述细胞的生长
1、生物体由小到大是与细胞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分不开的。
2、结合教材描述细胞生长的过程 。新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并变成
的物质,体积逐渐
,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

细胞分裂的教学备课教案

细胞分裂的教学备课教案

细胞分裂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分裂的定义和作用。

2. 理解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区别。

3. 掌握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4. 理解细胞分裂在生物体发育和组织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PPT、教科书、细胞分裂模型、细胞分裂相关视频。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碘酒、盐水、洋红染料。

3. 材料准备:细胞分裂实验指导书。

三、教学过程1. 概述细胞分裂的定义和作用: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过程,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途径。

细胞分裂能够使得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繁衍,同时也维持组织修复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2. 介绍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区别: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常见的分裂方式,其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有丝分裂的主要特点是有明确的染色体可见,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可分别除和重建。

而无丝分裂主要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其过程相对简单且没有明确的染色体形态变化。

3. 解释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a. 前期(准备期):染色质逐渐凝缩成染色体,细胞核膜开始崩解。

b. 中期(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对齐于细胞的赤道平面。

c. 后期(分裂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开始向两极运动。

d. 末期(细胞分裂结束期):形成两个细胞,细胞质逐渐分裂。

4. 进行细胞分裂的实验:a. 准备洋红染料和显微镜载玻片。

将鳃片或洋葱鳞片放入盐水中,加入适量洋红染料搅拌均匀。

b. 使用显微镜将鳃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碘酒。

c.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镜面上,调整倍数找到适合观察的位置。

d. 观察显微镜中鳃片上的细胞,并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纺锤体等现象。

5. 结合PPT和视频展示等多媒体资源进行互动讲解,回答学生提问。

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细胞分裂的模型或动画,展示在班级中分享。

2. 邀请专家或科研人员来学校进行细胞分裂的专题讲座或研讨会,加深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

初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2. 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3. 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1.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 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3. 细胞分裂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1. 课件、绘图工具、实验器材;2. 生物教科书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细胞分裂的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分裂的意义和作用。

二、讲解细胞有丝分裂(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讲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步骤;2. 利用绘图工具,让学生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加深理解。

三、讲解细胞无丝分裂(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讲解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2. 让学生观察标本或图像,对比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异同。

四、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重点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体会细胞分裂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2. 在下节课中对细胞分裂进行深入讨论和练习。

教学策略:1.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学习兴趣;2. 创设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3.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和练习,评价他们对细胞分裂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2. 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关知识点】(1)写出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为:(拓展思考)从理论上分析,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属于那种细胞分裂的方式:(拓展记忆)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核先延长、缢裂,而后,细胞质缢裂。

因为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故称之为无丝分裂。

eg.蛙的红细胞。

注意: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以染色质的形态存在,仍有DNA的复制,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因为也要保持亲代和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关联知识)细胞分裂要消耗能量,即消耗。

细胞分裂过程中涉及物质的合成(酶促反应)和细胞器的复制,如,DNA分子的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RAN的合成等,因此细胞分裂的过程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拓展知识)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的因素:温度、射线、化学药剂、生理和病理状况等因素。

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利用这些因素来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

例如,用物理化学方法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将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人血液中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红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经四次细胞有丝分裂发展而成的。

(2)细胞分裂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减数分裂的定义: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受精作用的定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

(减数分裂属于特殊的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物种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对于生物的.和,都十分重要。

(3)概念归类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基因突变、分裂期、DNA半保留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细胞器的复制、姐妹染色单体、中心体复制、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核膜消失与重建、核仁解体与重建、赤道板、细胞板、缢裂、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第二极体、精子以上概念或现象,仅仅可能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有哪些:(4)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5)请你完成以下图示(同一种动物的体细胞,2N=8)(6)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请模仿以上,重复画一遍【课内达标训练】一、单选1.根据下列叙述,选择有关细胞有丝分裂时期:(1)着丝点分裂为二()(2)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3)核仁、核膜逐渐消失()(4)纺锤丝出现()(5)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6)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上()(7)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8)染色体转变为染色质状态()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2.若用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3.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附近分布的那种细胞器最多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那么经DNA复制后进入前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应该是A.24条B.48条C.12条D.12对二、填表:人的一个受精卵细胞(包括了23对46条染色体)进行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数、DNA 数、着丝点和染色单体数目。

【课后巩固训练】 一、单选( )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B .温度和pH 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C .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D .已分化的细胞都失去细胞周期解析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温度和pH 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细胞周期缩短;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细胞周期,而有的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如造血干细胞。

答案 D( )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的是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主要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应选择分裂期相对较长(看到的分裂期细胞多)的材料。

答案 D( ) 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A.前期、末期B.间期、前期C.中期、后期D.后期、末期 ( ) 4.某细胞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和脱氧核苷酸链依次是A.4,4,4,8B.4,4,8,6C.4,8,8,16D.4,8,16,32() 5.构成各种生物体的细胞种类繁多,结构与功能各异,除极少数特化的细胞外,它们都具有基本共性。

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B.都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都有蛋白质的“合成机器”核糖体D.都能进行有丝分裂()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B.在电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以看到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结构C.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7.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是主要方式B.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其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C.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解析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配子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实现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因素。

答案 A() 8.下列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B.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C.d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解析b图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会出现细胞板,A项错误。

c图细胞出现染色体,处于分裂前期,染色体数∶DNA数=1∶2,B项错误。

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项错误。

a图细胞中中心体已复制,处于间期;c图细胞处于前期;d图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中期;e图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处于后期;b图中细胞将要缢裂为两个细胞,处于末期,故其顺序为a―→c―→d―→e―→b。

答案 D() 9.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

根据如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A.12个bB.6个a,6个bC.6个b,6个c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解析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

答案 D() 10.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C.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PCNA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

由图可知,在DNA复制时,PCNA浓度急剧升高,说明PCNA 可能辅助DNA复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加快,PCNA含量将升高。

答案 C二、双选()1.判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有A.染色单体分离成染色体,各向两极移动B.着丝点分裂,纺缍体缩短C.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D.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 AB()2.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据表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伸长生长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D.四种植物细胞周期的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解析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应该选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的材料,本题中,各物种分裂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物种1:0.4/(10.6+0.4)=0.036,物种2:0.5/(0.5+18)=0.027,物种3∶2/(2+16.5)=0.108,物种4:2.3/(2.3+10.4)=0.181,所以最好选用物种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四种植物细胞周期的时间不是固定的。

答案AB()3.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

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1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B.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减少答案AD解析甲组细胞核DNA含量为正常体细胞核DNA数量,对应图2中的DE段或A点以前的时段。

乙组细胞核DNA正处于复制阶段,对应图2中的AB段。

丙组细胞核DNA 含量加倍,可代表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部分细胞位于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的后期。

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量也加倍,则丙组细胞数量会增多。

()4.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3,其重建时间对应乙图中e~f和j~k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答案CD解析乙图包含两个细胞周期,其中(O~b和f~g表示分裂间期,b~f和g~k表示分裂期。

甲图细胞核里有核仁,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对应乙图的O~b和f~g。

核膜、核仁和染色质在分裂的前期(对应乙图b~c和g~h))消失,在分裂的末期(对应乙图e~f和j~k)重新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