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合集下载

论托尼_莫里森_宠儿_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论托尼_莫里森_宠儿_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研究 134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谢文婷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她在1993年凭借《宠儿》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

迄今为止,莫里森共创作了8部文学作品,《宠儿》是其第5部小说,同时也被认为是莫里森最成熟最震撼人心的代表作品。

这部小说在1987年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美国文学文坛,并在1988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肯尼迪奖,也为她几年后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殿堂奠定了基础。

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要归功于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根植本土文化借鉴和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在小说中,作者完全打破了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创造出一个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境界,从而揭示了黑奴的悲惨生活境遇和所受到的巨大心灵创伤。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对莫里森的《宠儿》进行解读是一国内外鲜有人涉足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思考莫里森的文学作品,体会其小说的艺术魅力,领略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魔幻现实主义是起源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确立于50年代,流行于六七十年代。

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是以魔幻的手法表现现实,把神奇与荒诞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现象的描写都融入到作者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当中,既有离奇幻梦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描写,从而形成一个人鬼不分、神奇与现实相结合的魔幻世界。

总之,归纳起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增加小说的魔幻色彩;第二,运用神话原型模式展开故事情节,是现实暗含语言意义;第三,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宠儿》这部作品,是架构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这三个基本创作原则基础之上的,同时与文本紧密结合,完美表现出作品主题意义和其深刻思想内涵。

二、《宠儿》的创作手法和特点1.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宠儿》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在叙事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将神奇与现实、事实与梦幻、过去与现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导语】:《宠儿》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的 主题 情 感 变 得 陌 生 , 增 加 感 受 的难 度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在 谈 到列夫 ・ 托 尔 斯 泰 的 创 作 时 说 . 托 尔 斯 泰 在 描 绘 事 物 或 事 情 时总当这事物或事情是第 一次看见或第 一次发生 的 , 他 故 意 不 直接 说 出 熟 悉 事 物 的名 称 . 使 熟 悉 的事 物也 变 得 似 乎 陌 生
性 这 种 另类 的 扭 曲 的母 爱反 映 了黑 人 奴 隶 女 性 的 内心 世 界 . 深 刻 揭 示 了奴 隶制 的残 酷 性 。 关键词 : 《 宠儿》 陌生 化同我们的意见 。” 3 _ 当无 数 次 地 重 复 和 感受相同的事物时, 我们就会对它们熟视无睹 , 产 生 不 了新 的 审美情绪 . 体 会 不 到新 的 经 历 感 觉 。 而 文 艺 的 陌生 化 就 是 要 抛开单纯 的抽象理解和 E t 常 的认 知 习惯 , 也 就 是 不 要 无 意 识 化, 而要陌生化 , 把 日常 生 活 中 熟 悉 的事 物 变 得 陌 生 , 把 熟 悉
4 . 结语
带 有 机 械 性 了 。例 如 ,我 们 所 有 熟 习 的 动 作 都 进 入 了无 意 识 的、 机械的领域。 如 果有 谁 回忆 起 他 第 一 次 握 钢 笔或 第 一 次 讲 外 语 时 的感 觉 .并 把 这 种 感 觉 同他 经 上 千 次 重 复 后 所 体 验 的 的根 基 。 ” ( 陈 爱 中2 0 0 6 : 7 3 ) 这种 趋 势 发 展 到 新 月 派 得 到 了 回归 。新 月 派 诗 人 对 中 国 新诗 的探 索 更 为 大 胆 , 旗帜鲜明 , 他们反对 “ 直 白如 话 ” 的 白话 诗的表述形态 . 而是博采 众长 , 进行 多方 面的尝试 , 强 调 诗 歌 的“ 音乐的美” 、 “ 绘 画 的美 ” 、 “ 建筑的美” 和韵 律 感 。 而徐 志摩 是 其 中杰 出 的代 表 。 当然 , 他 的 翻 译 中也 存 在 一 些 明显 的问 题 。如 , 过 于 直译 以至于有令 人费解之 处 , 比如 将 “ I a m t h a n k f u l t h a t m y l o t l i e s w i t h t h e h u m b l e ”翻译成 “ 但 我 却 感 谢 我 是 卑 微 的 共 同着 连 命” 。 虽然 有 些 人 对 于 徐 志 摩 的翻 译 不 置 可 否 , 但 至 少 它 体 现 的是 一 种 大 胆 创 新 的 趋 势 。 而 他 这 种 大 胆 的 新 诗 尝 试 在 其 自 身 的诗 歌 创 作 中更 是 可 见一 斑 。 3 . 徐 志 摩 自身 的诗 歌 创 作 徐志摩是一位多产的诗人 , 在 他 短 短3 4 年 的人 生 中 , 创 作 了 大 量 脍 炙 人 口 的诗 篇 , 收录在《 志摩 的诗》 ( 1 9 2 5 ) 、 《 翡 冷 翠 的一 夜 》 ( 1 9 2 7 ) 、 《 猛 虎集 》 ( 1 9 3 1 ) 和《 云游》 ( 1 9 3 2 ) 等 诗集 中 。 以下是同样创作 于1 9 2 4 年 的《 雪花 的快乐》 的节选 ( 凌 宇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
无 意 寻 求 诗 意 .却 常 常 被 感 受 为 有 诗 意 的 、为 艺 术欣 赏 而 创造 的东 西 ”。[
陌 生 化在 文学 中主 要 表 现 在 三个 方 面 。一 是 语 言上 ,使 语 言 难 度 加 大;二 是 内容 上 ,使 对 象 新 奇 有 趣 ;三 是 文 学 形 式 上 , 使 形 式 推 陈 出 新 。小 说视 角 的 陌生 化 主 要 表 现 在第 二个 层 面 。 即 内容 层 面 。 什 克 洛 夫 斯 的 选 择 达 到 陌 生 化 的 效 果 。那 么 ,何 为 视 角 的 陌 生 化 ?胡亚 敏 称 视 角 的陌 生 化 为 “视 角 异 常 ”。 她 说 :“视 角 异 常 这 是 叙 事 文 中最 为 突 出 的 陌 生化 方式 。熟 识 的 东 西 一 旦 从新 的 角 度 审
关键 词 :《宠 儿 》 陌生 化 叙 事视 角 宠儿
1916年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在 《作 为 程 序 的 艺 术 》一 文 中提 出 的 “陌生 化 ”理论 ,是 西 方 文 论 发 展 史 上 的重 要 里 程 碑 .被 誉 为西 方 现 代 文 论 的 开 端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曾 说 :“那 种 被 称 为艺 术 的 东 西 的 存 在 ,正是 为 了 唤 回 人 对 生 活 的感 受 .使 人 感 受 到 事 物 .使 石 头 更 成 其 为 石 头 。艺 术 的 目的是 使 你 对 事 物 感 觉 如 同 你 所 见 的 视 像 那 样 ,而 不 是 如 同你 所 认 知 的那 样 :艺 术 的手 法 是 事 物 的 ‘反 常 化 ’手 法 ,是 复 杂 化 形 式 的手 法 。它增 加 了 感受 的难 度 和 时延 。既 然 艺 术 中 的领 悟 过 程 是 以 自身 为 目 的 的 ,它 就 理 应 延 长 ;艺 术 是 一 种 体 验 事 物 之 创 造 的方 式 ,而 被 创 造 物 在 艺 术 中 已无 足轻 重 。”…从 什 克 洛 夫斯 基 以上 文 字 的 描 述 中 我 们 可 以 发 现 ,似 乎 他 对 艺 术 目 的 的定 位 是 单 纯 的 ,只是 使事 物 可 观 可 见 。因 此 ,艺 术 的功 能 在 什 克 洛夫 斯 基 这 里 也 变 得 简 单 :唤 回人 们 在 日常 生 活 中 对 世 界 及 事 物 的新 的感 觉 .不 再 麻 木 或 迟钝 。什 克洛 夫斯 基 把 艺 术 当做 “体 验事 物之 创 造 的方 式 ”,其 实 也强 调 了 艺术 与接 受 者 体验 的 密 切关 系 。 陌 生 化使 接 受 者 产 生 特 别 的感 受 ,从 而产 生别 样 的美 感 。陌生 化 的 终极 目的 不 是 单纯 技 巧 的展 示 .而是 通过 技 巧 把 陌 生化 过程 展 示 给 接 受 者 ,让 接 受 者 体 验 到 这 种 陌 生 感 。段 建 军 在 《西方 文论 选 读 》一 书 中便 指 出了 这 点 。他 说 :“这 一理 论 把 文 艺 理 论 的 重 心 由过 去 的作 者转 向 了 文 艺 作 品 和读 者 的 感 受 ,对 后来 的 结 构 主 义 和 接 受 美 学 产 生 了 巨 大影 响 。 ” 从 接 受 者 的角 度 来 说 ,陌生 化 其 实 也 是 接 受 的 一种 效 果 。接 受 者 因为 陌 生从 而产 生 一 种 新 鲜感 。这 就 是 说 ,陌生 化 不 仅 是 写 作 的技 巧 ,而 且是 接 受 者 的 一 种 感 受 。什 克 洛 夫 斯 基认 为 .作 品 是 否 具 有 艺 术 性 ,固然 要 从 作 品 本 身 中的 艺 术 程 序 来 加 以说 明 。但 更 重 要 的 是 。它 与 人 的感 受 方 式 相 关 联 。因 为 “有 些 表 达 方 式 在 创 造 时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作者:丁晓红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04期【摘要】非裔作家莫里森的《宠儿》讲述了女主角所遭受的精神创伤问题。

本文以碎片化叙事摹仿精神创伤的内在表现与存在形式为支撑,外化为创伤的表现形式,使不可言说的创伤体验变得可以理解,旨在鼓励沉默于社会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发出真实的呐喊。

【关键词】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碎片叙事引言笔者选择非裔女作家莫里森的《宠儿》作为分析对象,《宠儿》讲述的是蓄奴制下的黑人母亲为避免女儿再受奴役折磨之苦,亲手弑婴的悲惨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母题为基调,向读者描画了这位母亲不断受到精神创伤侵扰的内心世界及复杂矛盾的母女关系,通过碎片化叙事策略呼吁对于个体以及集体的创伤关注。

1.碎片化叙事方法碎片叙事相对于小说内容前后衔接而言,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陌生化文学效果。

罗西奥·戴维斯对于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见解值得考究,“身份政治、民族主义、种族差异和类同等方面存在着过高的关注……文学的形式和文类方面的问题却有着被忽视或被归入次要位置的倾向。

”笔者从创伤叙事策略-——碎片化叙事入手,聚焦非裔少数族裔女作家的创伤作品,通过记录真实的历史创伤事件为提升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地位奠定基础。

碎片化叙事是“不可言说之物的见证者”。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将“非连续性、碎片性”看作是“历史的本真状态。

”碎片打破整体化一的世界,消解文本的完整度,进而结构、情节都可以任由作者随意拼贴。

碎片消解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将那些隐藏着的不可言说的事情以曲折形式公之于众。

2.叙事结构碎片化《宠儿》将故事碎片化,采用多人物视角叙事,以第三人称叙事为主,第一人称叙事为辅,多声部讲述黑奴们在蓄奴制下血雨腥风的暴力抗争生活。

闪回,延宕与重复是精神创伤的三大癔症。

闪回使受害者思绪反复亲历创伤现场,陷入惊恐之中无法自拔;延宕则使受害者无法控制闪回的反复路径;一次次的创伤重复折磨着受害者的身心,局限他们的言行。

《宠儿》中母爱陌生化手法论文

《宠儿》中母爱陌生化手法论文

《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分析摘要:《宠儿》是揭示奴隶制以及母性的一部佳作。

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母爱;陌生化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4-01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以其新颖的创作风格和淋漓尽致的人物内心剥示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目前学界对其陌生化手法的成功运用还缺乏关注。

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中谈到,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唤醒主体对生活的感受。

“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与时间的手法,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创造成功的东西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而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陌生化手法成功表达了塞斯震撼人心的母爱。

《宠儿》中对于塞斯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体现在塞斯杀死自己的孩子——宠儿这一行为上。

这一弑婴行为迫使读者一改往日对母爱的理解,去体会奴隶制下一个黑人母亲的沉重内心。

母爱在塞斯的手中成了一把刃,一把夺人性命的利器。

“事实上,很少有奴隶会杀死自己的孩子”。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中放弃母爱表达的传统方式,而创造性地采用弑婴这种陌生化的母爱表现手法,不仅成功展现了塞斯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更让读者加深了对母爱严肃性的思考,以使读者“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感觉到事物,使石头成为石头”。

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使读者渐渐意识到野蛮的不是这位黑人母亲,而是当时的社会体制。

“这片黑丛林不是由他们从别处带到此处的,而是白人强加于他们的”。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摘要: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在《宠儿》中,莫里森用陌生的视角叙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们的母爱被粉碎、扭曲、践踏的残酷现实。

塞斯的母亲、贝比·萨格斯和塞斯三人的母爱体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这种另类的扭曲的母爱反映了黑人奴隶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奴隶制的残酷性。

关键词:《宠儿》陌生化母爱陌生化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又被译作“反熟悉化”[1]、“奇异化”[2]等,即使人感到惊奇、新颖和陌生。

形式主义的首要代表和主要发言人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方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如果我们对感受的一般规律作一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便变得带有机械性了。

例如,我们所有熟习的动作都进入了无意识的、机械的领域。

如果有谁回忆起他第一次握钢笔或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同他经上千次重复后所体验的感觉作比较,他便会赞同我们的意见。

”[3]当无数次地重复和感受相同的事物时,我们就会对它们熟视无睹,产生不了新的审美情绪,体会不到新的经历感觉。

而文艺的陌生化就是要抛开单纯的抽象理解和日常的认知习惯,也就是不要无意识化,而要陌生化,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把熟悉的主题情感变得陌生,增加感受的难度。

什克洛夫斯基在谈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时说,托尔斯泰在描绘事物或事情时总当这事物或事情是第一次看见或第一次发生的,他故意不直接说出熟悉事物的名称,使熟悉的事物也变得似乎陌生了。

[4]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因为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宠儿》的写作技巧评析

《宠儿》的写作技巧评析

很 多年 , 多共 同 的记忆 , 有很 因此 不 可避 免 地会 想 到过 去。 闪回帮助将 事情的真相一步一步揭露 出来。宠儿 出现后 , 他 们 的关 系发生了变化 , 很多事 情 因此被揭 示 出来。在被 “ 学 校教 师” 和他的侄子追 上后 , 保罗 ・ D的 嘴里被 塞上 了金属
G n r lNo 8 e ea . 0
( 8 期) 总 0
《 宠儿》 的写作技巧评析
梁 艳 宫金 玲
( 、 宁师范大学,辽 宁 大连 16 2 ) 12辽 10 9
摘 要 : 托妮 ・莫里森作 为历史上诺贝 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作家得主, 在运用传 统文学形 式手 法的同时, 以 自己独特 的 又
“ 回” 运 用 闪 的 闪回( l bc ) 是一种用 闪回的短暂形象来 表现人物 F ̄h ak , 精 神活动 、 心理状态和情感起伏 的一 种艺术手法 。它不 同于 倒 叙和回忆。倒叙或 回忆是 通过对某 一情 节 、 细节 的 回忆 , 来 交代 事件 、 叙述故事 。闪回 , 现的时 间 比较短 促 , 展 常常是 几 个闪念像电影镜 头一样在 大脑 中一 闪而过 。闪 回的主要 作用, 在于表现人物 一瞬 问的思 想感情 和心 理活 动 , 看得 用 见 的画面来表现人 物看不见 的 内心变 化和发 展。但它 必须 与人物 此时此刻 的行 为 、 感受 以及 固有 的思想 、 感情 、 格相 性 联系, 并符合人物 或情 节的 逻辑 , 具有它 的特定 性 。闪 回可
2 1 第 2期 0 2年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O IO IGT A H R O L G S CA IN E DSO ) O R A FLA NN E C E S LE E( O ILS E C SE I N C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 宠儿》; 陌生化 ; 母亲形 象; 父亲形象 ; 孩子
中 图分 类号 : I 7 1 2 . 0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6 5 3 6 ( 2 0 1 3 ) 0 3—0 0 1 5一 o 4
《 宠儿》 是黑 人女 作家 托妮 ・ 莫 里 森 问鼎 诺 贝 尔文学奖 的一部 力作 , 堪称美 国黑 人历 史 的一 座纪
想基 础 , 文学 评论界 对此 也从 结构 主义 、 女 性主 义 、
他在《 作 为技巧 的艺 术》 一 文 中指 出 : “ 艺术 之所 以
存在, 就是 为使人恢 复对生 活的感觉 , 就是 为使 人感 受事物 , 使 石 头 显 出石头 的质感 。 ” 陌生 化艺 术 手法在作品中运用得 越成 功 , 就越 能唤 醒读者对 生 活的感 受 , 读 者在作 品 中感 受到 的生活 事实也会 愈 加真切 、 深刻。显然 , 托妮 ・ 莫里森成功地 运用 了这

1 5・
生化手法 强调对 描写对 象进行 艺术加 工和处 理 , 从 陈 旧的形 式 中脱颖 而 出, 将 熟 悉 的对 象变 反 常、 陌 生, “ 使读 者在 欣赏 的过 程 中感受 到艺 术 的新颖 别
致” 。
心 中对宠儿的最终认识 。“ 一 千个读者 就有一 千个 哈姆雷特” , 一千个读者对宠儿就有一千种猜测 和感 受 。宠J L N底 是谁 , 是 塞丝 的女 儿 吗?是活人 还是
鬼魂?托妮 ・ 莫里森 留给我们 的疑惑需要 我们 自己
去探寻 。作者运用 陌生化手法 的真正意图正是通过 宠儿这一角色揭开了包括塞丝在 内的黑奴们都不愿 面对 的历史记忆 , 引导读者对 黑奴及 们后代 的悲
哪里有形象 , 哪里就有陌生化 , 经过作者陌生化
后的人物形象是 作品主题 的主要 载体 。在小 说《 宠 儿》 中, 宠儿是贯 穿始终 的重要人 物 , 在小说 中连接
的陌生化手法进行探 讨 , 分 析托 妮 ・ 莫里 森是如 何
技巧让读者走近了《 宠儿 》 , 特别是 其 中迎 面而来
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让读 者了获得 了更 多的想象
和 思 考 的 自由 。


异化的“ 宠儿” —— “ 宠儿” 形 象 的 陌 生化
通 过使用陌生化手法将孩子 、 母亲 、 父亲等小说 中 的 黑人 人物形 象一一 呈现 , 引领读 者 自发深 入思考 黑
2 0世 纪初 由什 克 洛 夫 斯 基 提 出 的 “ 陌生 化 ” 又 称“ 反常化 ” , 是 俄 国 形 式 主 义 的 核 心 概 念 之 一 。 这
念碑 。托妮 ・ 莫里森 “ 以其 富于 洞察力 和诗情 画 意 的小说把美 国现实 的一个极其重要 方面写活了” , 她 的作 品始终 以表现 “ 文化 冲突背 景下美 国黑人 的心 灵 困境 ” 为主题 , 深入 到黑 人 的灵魂深 处 , 关 注人 物
的精神状 态 , 探讨“ 族裔 语 境下 黑 人 的身 份认 同 问
种理论 主要通 过语言 的变形 或技 巧的处 理 , 有意 把
熟悉 的东西描绘 成 陌生 的事 物 , 使人 产生新 奇感 以
此激起 审美 的强烈欲 望 , 从 而达到对 事物 的本质 更 深的理解 和更 形象 的把 握。什克 洛夫斯基 认 为 , 普 通事物 或语言是 日常 的、 司空见惯 的 , 平庸呆滞 而毫 无生气 , 容易让 人感 到疲劳 、 麻 痹甚 至逆 反 , 而经 过
文学作品只有新 鲜奇异又不乏 深刻才 能吸引读 者 。随大流难 免千 篇一 律 , 容易 引起 读 者 的 “ 自动 化” 麻痹 , 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 是同样 道理。陌
人奴 隶及其 后代的悲惨命 运 的主题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6— 3 0
作者简介 :赵君仡 ( 1 9 8 3 一),女 ,常州广播 电视 大学外语 系讲 师,硕士 。
2 0 1 3年 9月 第 3 1 卷 第 3期
扬 州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z h o u C o l l e g e o f Ed u c a t i o n
Se p. 2 01 3
Vo 1 . 31. No . 3

西方 马克思 主义 等角度 纷 纷进 行 阐 释。 《 宠儿 》
之 所 以具 有 这 样 深 层 次 的 魅 力 , 很 大 程 度 上 在 于 托
妮 ・ 莫里森 在小说 中游刃有余 地运用 了陌生化创 作
手法 。关 于陌生化 策 略在 《 宠儿 》 中的运 用 , 以往 有 评论 者从 《 宠儿》 中的情 节、 言语 运用方 面进行过 研 究。 _ 4 本 文着 重对《 宠儿》 的人物 形象塑 造上所使 用
题” 。 …《 宠J L ) 通 过描 写 以主人 公塞 丝 为代表 的 黑
人奴隶 为争取 自由和 平 等所 做 出 的种 种挣 扎 的 经
“ 陌生化 ” 后 的文学 形象 或语 言则 清新 、 奇异, 充 满
活力 , 这种挣脱传统 的过程 既有文学性又有 艺术感 。
历, 揭露 了奴隶制对 黑人命 运的摧 残和迫害 , 其意 义 的深 刻甚 至超过 了黑人奴 隶所受的苦难本身 。莫 里 森在 《 宠儿 》 中展现 了高 超 的写作 技 巧 和深刻 的思
《 宠儿 》 中人 物 形 象 塑 造 的 陌生 化 手 法
赵 君 仡
2 1 3 0 0 1 )
( 常州广播 电视大学 ,江苏 常州

要 :以俄 国形式主 义学派的“ 陌生化” 理论 为依托 , 深入分析托妮 ・ 莫里森 的名作《 宠儿》 , 从异化 的
“ 宠儿” 、 扭 曲的母 爱、 缺 失的父爱等角度 , 探讨 了莫里 森如何在 《 宠儿》 的人物 形象塑造 _ Ex 5 妙 地使 用“ 陌生 化” 技巧, 引领读 者深入 思考和理解奴隶制对 美国黑人几代人命运 的迫 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