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C.②③④ 【答案】 【解析】 A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彻底改变显然 B.①②③ D.①③④
的第四计划中详加说明。孙中山提出的修筑铁路的计划非 常详备,准备修筑七大铁路系统。“西北”(实为北方)、 “西南”(实为南方)、“中央”等三大系统为纵向主干, 均起止于北方、南方、东方三大港,“东北”、“东南”、 “西北”(扩张)、高原等四大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 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三大主干系统连成一 体,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网状体系。整个
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 科技的传入。然而西方科技的先进性是无法抗拒的,不管 中国愿不愿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 潮。中国传统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先进 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代替。
岳 麓 版 历 史
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
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解析】 B 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 ( )
岳 麓 版 历 史
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第二单元 3.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 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
岳 麓 版 历 史
交通与通信

1906年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1932年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 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的发展
时间段 成就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 截止2003年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 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1)具体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 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有“自行车 王国”之称。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 渐成为城乡居民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
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也越来 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④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 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 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 车专线。 ⑤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 营。 (2)主要特点: 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 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时间 成就
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 时代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时间 成就
1877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PPT课件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 局成立。
(2)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
维艰。 2.航空 (1)1918年,福建 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发展较快。
问题思考 3.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
第13课
知识梳理 一、铁路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基础导学
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2.1888年,建成宫廷专用铁路。 3.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4.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5.民国时期,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未入正轨。
问题思考
1.近代中国铁路出现的原因。 提示 (1)鸦片战争后,受工业革命影响,铁路传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Leabharlann D.①③④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洋
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特别是在1900年前后,民
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 挤中艰难求生。 答案 B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 两(白银),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
缓慢和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外国航运公司垄断中国水上运输; (2)中国近代航运以商办为主,造船又以官办为 主,而用途以军事需要为主;(3)地区间经济发 展不平衡。
三、通讯领域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 设“领事邮政代 办所”。 (2)1896年,成立“ 大清邮政局”,此后设立邮传部。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特点?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影响?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礼仪?婚礼 ?葬礼? • 以20世纪初为例,说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 素?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
趋势:推动近代化,但发展缓慢 (1).铁路 (2).水运(航运) (3).航空 (4).邮政 (5).电报电信事业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重大事件 英建泸淞铁路 自建唐胥铁路 结果及影响 赎回拆毁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洋务派
1888年 1909年
宫廷铁路
京张铁路 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 路建设未转入正轨
人拉火车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
思考:探讨京张铁路修建背景?
国际: 国因: 交通: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矿权。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观念转变和支持。 速度快、动力快、费用低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地域角度: (2).进程角度: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起步晚,发展缓慢;先个别试办,然后 政府推广。
(3).趋势角度:
带有殖民色彩,朝着近代化进程 发展。
探讨: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2.推动了近代化。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探讨兴办条件?并分析其 影响? 条件: (1)西方工业文明传入。 (2)洋务运动推动。 影响: (1)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 利目的。 (4)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是封建官办企业。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对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以及中外交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的应用,掌握宋元时期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在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拓宽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的应用,宋元时期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在宋元时期的具体应用,以及中外交通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四大发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引出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发展。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必修1)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电报电信事业的发展
_1_8_7_7_年,福建巡抚在台__湾___架设第一条电 报线,成为中国__自__办_电__报__的_开__端__.仅短短数年, 电报线遍及各省,__民__用_电__报___也普遍开展.
盛宣怀
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 (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
往往靠“马上飞递”,一 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何为驿传?
用马传送称“驿”
用车传送称“传”
(一) 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
问: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 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④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
旧式沙船(流行于长江流域, 平底,甲板宽敞。船舷采用多根 大掳,从船首直压船尾,增强整 体结构强度。这种船在沙滩上搁 浅时不易损坏或倾覆。)
英国太古轮船 公司的“长沙”轮
(1)兴起
近
代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开始兴起
水 标志:1_87_2_年_轮_船_招_商_局_的_成_立。
运 的
(2)清末的发展
问2:那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争之前)
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是_英__国__商__人__于 _1_8_7_6__年 非法修建的___淞__沪____铁路。
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 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 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 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
国营招商局 的“新铭”轮
国营招商局的 江轮“江裕”号
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改为国营;1932年归 属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 运的机构。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

交
铁路
通
艰难求生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求生
尝试: 冯如——中国第一架飞机 尝试:1909 冯如 中国第一架飞机 起步: 1918年 起步: 1918年
水上飞机
通 讯
电
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 大清邮政局“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撤销外国”客邮’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撤销外国”客邮’ 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台湾 民国:发展缓慢 民国:发展缓慢
----陈旭麓 陈旭麓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类 别 项目发ຫໍສະໝຸດ 展 历 程传入: 传入: 自建 铁路 缓慢 发展
1876年 英商 淞沪铁路 1876年,英商—淞沪铁路 1881年 第一条铁路—1881年 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1888年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1909年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 到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二、聚焦个案:探究近代交通与 聚焦个案: 通讯的发展
情境创设三: 情境创设三:阅读以下情景材料说出近代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 材料1. 材料1. •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手持冷兵器的士 手持冷兵器的士 小铁路 手持冷兵器的 直奔短短的火车道。 一声令下, 兵,直奔短短的火车道。“拆——” 一声令下,雄赳赳大怪 物轰然倒 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茫然的表情 物轰然倒地,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1876年 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1876年,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28.5 淞的铁路购 而后拆除 掷入大海 拆除并 大海?! 淞的铁路购回,而后拆除并掷入大海?!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世人称 骡马曳引车辆 马车铁路” 为“马车铁路”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情况

中国早期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 现代火车:高铁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1861— 1919),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 工程师。 工程师。1872年,以 年 幼童留学美国, 幼童留学美国,毕业 于耶鲁大学, 于耶鲁大学,学习工 程。1905年,担任京 年 张铁路总工程师, 张铁路总工程师,主 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 筑路工程。 筑路工程。1909年, 年 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 车。这是中国人自己 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 铁路干线。
清朝大龙阔边邮票5分银六方连一件
1910年成都大清邮政局 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邮票一枚
晚清·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晚清 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年 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冯如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便是广州第一个 飞机场, 飞机场,中国始创飞行家冯如在这里实现了国人飞翔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29岁的生命 岁的生命。 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 岁的生命。
二、通讯
1、邮政: 、邮政: )、开始设立 (1)、开始设立:晚清,“大清邮政局”成 )、开始设立:晚清, 大清邮政局” 立 )、进一步发展 (2)、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①北洋政府宣布撤销全部驿站 ②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年 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③多年后,全部撤销外国在华办的“客邮”
(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美国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航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西方列 强进一步侵略、控制和掠夺中国带来了更多便利。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归纳综合 【思维导图】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知识主线】 西风东渐,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交通邮政为 之一变,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交通、通讯极大地改变了 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近
是在 1902年.而京张铁路 1905 年才开始修建。“自鸦片战 争以来,列强纷纷争夺我铁路修筑权”,应该是中日甲午
战争以后。
(2)英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对铁路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因为大多数铁路被列强所控制,所以有“扰民、夺 民生计、为外敌缩地”的弊端。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 势看,修铁路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发展,而且有利 于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知识和信息、可谓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水运与航空 (1)水运 轮船招商局 成立。 ①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___________
②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维艰。
(2)航空 1918 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 ①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于______ 制水上飞机。 ②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还比不了那区区蛮夷之国?(激将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B:铁路?咱不是也有个京张铁路嘛!有过„„(沉吟)那不是 个好东西!这东西扰民、夺民生计、为外敌缩地,实系外洋
之利而非中国之利;系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也。
A :臣斗胆,依臣所见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纷纷争夺我铁路修筑权,侵犯我 主权,攫取我钱财,威胁我安全。到如今,修铁路、壮国威 已是大势所趋,请太后三思啊„„(沉痛又激昂的口气,据理 力争) B:好了好了,退下吧,容我再想想。(厌烦的口气和神态, 起身,摇头,叹气,走)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了解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 及影响。 2.分析、探讨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发展的 因素和通讯发展的作用。
学习导航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核心归纳
归纳影响我国通信工具发展的因素
1.外国侵略的需要。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 经济基础薄弱。
4.政府的政策影响。
5.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 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
2.电讯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1877年,福建巡抚在______ (2)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变化的影响 通讯手段 和出行方式,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异地传输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 (2)增强中外联系,便捷了_________ 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易错易混】 中国近代社会交通、通讯的发展,一方面
“利大于弊”,值得肯定。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核心归纳 1.特点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 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2) 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 开始近代化。
(3)交通工具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比乡村发达。
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
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史料2:下列有三段关于“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
系的变迁”的史料:
“烽火戏诸侯”“鸿雁传书”“青鸟传书” “鱼传尺素” “去邮局寄信、打电话、拍电报、鸡毛信”
古代 近代
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发短信、传呼、 现代 上网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
(4)各种交通工具同时并存。 (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 (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 操纵中国的交通。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探究问题: (1)由于该同学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剧本出现了不符合史 实的叙述,请找出并说明理由。(两处)
(2)请判断该剧本片段中哪个西方国家最早有了铁路。
(3)请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对慈禧太后对铁路的看法予以反 驳。
提示:(1)“咱不是也有个京张铁路嘛!”剧本设定的情境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思维启迪
下面是列强在华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 1898 年 11 月 )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 800 英里 俄国 1 530 英里 德国 720 英里 6 420 英里 比利时 650 英里 法国 420 英里 美国 300 英里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提示:问题: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原因:甲午战 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主干梳理 一、交通领域的变化
1.铁路,更多的铁路
时间 1881年 1888年 ________以后 甲午战争 1909年 民国以后 活动 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山开平至胥各庄 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 建成宫廷专用铁路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京张铁路 建成通车 詹天佑设计的__________ 国有 ,但铁路建 商路修筑权收归______ 设始终未入正轨
代化的历史进程。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堂互动细研精析
主题一 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发展 史料:“南方舟楫,北方马车”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当
火车和铁路最初出现于中国时,清政府和民众对这个陌生事
物感到非常恐慌,甚至搞出“马拉火车”的闹剧。下面是一 位同学写的关于清朝一位开明人士 (A)在1902年劝说慈禧太后 (B)修铁路的剧本片段,仔细阅读,回答后面问题。 A:太后,臣听说西方早就有铁路了,难道咱们这天朝上国竟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探究问题: (1) 根据史料 1 ,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的变化历程,并分析
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结合史料 2 回答,“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 变迁”的趋势是什么?谈谈你对变迁的感想。 提示:(1)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 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
的不平衡。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主题二
近代中国通信事业的进步
史料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 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 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
原因: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
②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③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 统治的需要。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越方便。
感想:新的联系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被废止,
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不同作用;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 活在不断地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地的 联系越来越紧密。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二、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邮政代办所”。
大清邮政局 ”,此后设立邮传部。 (2)1896年,成立“____________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万国邮联大会 。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______________
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
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