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0):42~43Journal of Sha 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赵建成(6),男,山西原平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虫害。

2003年前首次传入原平市,由于当时对该虫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了解甚少,加上防治措施不得力造成当年水稻大面积减产,有的几近绝收。

三年来,经过我市植保站精心测报,积极指导防控,进行综合防治和药剂筛选试验,指导水稻生产区农民科学防治,基本控制住了稻水象甲的肆蘖和蔓延,水稻产量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产量水平,平均产量为8850kg/hm 2。

现将我们对稻水象甲的观察和防治技术做一个简要介绍:1为害特点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早春刚出土时也为害稻田附近的杂草,主要是禾木杂草、沙草科杂草和灯心草科杂草,以补充营养,为迁入水稻秧田、本田作准备。

该虫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水稻。

有喜水习性和趋绿性,成虫有假死性,幼虫主要为害水下的稻心和稻根,造成植株发育迟缓,新根和心叶不易长出,为害轻时外部叶片发黄,心叶叶色发灰,幼苗生长迟滞以至枯死。

为害刚移栽到本田的稻秧,造成新根不易长出。

成虫主要啃食叶面叶肉,形成许多白色的杂状斑痕,长短不一,两端圆钝形,沿叶脉纵向排列。

危害严重时条状斑痕相连,形成枯死的叶梢。

由于该虫幼虫常生活在水面以下的心叶或根部,成虫外被坚壳又迁移性较大,给防治带来较大的困难。

2生活习性和发生消长规律该害虫在原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

越冬成虫从5月上旬开始出土在附近杂草上取食为害,到9月上、中旬蛹羽化为成虫在无效分蘖上或迁飞到稻田周围杂草上取食,后转至干湿交界处禾本科、沙草科等杂草下或土缝中0.5~1cm 处,以成虫越冬。

越冬成虫从5月上旬开始出土后,先在越冬处附近的禾本科、沙草科及灯心草科杂草上取食补充营养,待5月中、下旬水稻秧苗揭膜后,部分迁飞转移到秧苗为害。

到5月下旬6月上旬水稻插秧后,成虫于日落前后(傍晚)大量迁飞入稻田,在稻苗上取食为害,于次日凌晨停止活动,转移至叶背面、心叶及秧苗根部憩息,也有在秧苗苗床上的。

稻水象甲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的发生和综合防治一、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稻水象甲成虫的习性复杂,除具有鞘翅目昆虫共有的假死性和趋光性等特性外,还与水有密切关系。

一是越冬成虫有集居习性。

主要越冬场所成虫密度为200头/m,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

二是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

5月下旬、6月上旬晴微风的黄昏,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方向迁飞。

三是成虫活动性。

9:00-11:00和16:00-19: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很少飞行。

四是趋光习性。

稻水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

通常新生成虫较越冬后成虫趋光性强,成虫对晨昏时分的散射光具有明显趋性。

五是产卵习性。

稻水象甲营孤雌生殖,其成虫怀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时间多为中午,在无水条件下,一般不能产卵。

六是越冬成虫及幼虫取食习性。

越冬成虫向田间转移时,先在周边杂草上取食,也有时为害播种出土的玉米、高梁等作物,待本田或秧田出现后,即转移到稻田为害,多为早播田块为害取食较重,而晚插秧的田块则危害较轻。

二、稻水象甲发生的时期与危害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

该害虫主要危害水稻,成虫啮食稻叶,幼虫取食稻根,轻则40%以上的根系被毁,一般减产20%左右,重则可毁灭80%以上根系,减产达50%左右,甚至造成绝收。

稻水象甲具有耐饥饿、抗逆性、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和传播途径多的特点,成虫在稻草、水稻根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进行越冬。

当春季土壤温度达到10℃左右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复苏活动,水稻插秧前先在早春禾本科杂草如芦苇、野燕麦、香蒲等寄主上为害,玉米出苗后一部分转移到玉米上为害,5月下旬,稻水象甲大量侵入水稻本田,成虫啃食叶片,9点前和下午4点后冷凉的气候下成虫就开始危害叶片,使叶片失绿,形成长条白斑,严重影响了叶绿素的形成和营养成分的运输,苗期长势差,生长缓慢。

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幼虫期为30~45d,低龄幼虫蛀食稻根,大龄幼虫咬食稻根,危害严重地块,可造成倒伏、漂秧、根系腐烂、植株矮小,成熟期推迟、产量降低等后果。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一、防控策略:以秧田防控为重点转向以本田防控为主,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防控范围:稻水象甲发生区周边目力所及的稻田及周边杂草。

三、防控指标:灯测或目测发现单个成虫或幼虫立即开展防治。

四、防控措施1、物理防治推广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60亩安装1台。

2、生物防治(1)养鸭控虫。

在本田中,利用“稻鸭共育”种养模式,控制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

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投放15日龄鸭苗15-20只,以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田边需留有一个约20平方米左右搭棚空间,以便于添喂饲料之用,于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时,须把鸭群从稻田迁出饲养。

(2)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稻水象甲防控的重要措施,具有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

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最佳防控组织形式。

防治成虫的施药时间以上午9:00—10:00点或下午16:00—18:00点为最佳,使用药剂见附件。

(1)秧田防治秧田是越冬代成虫集中的场所。

狠抓秧田防治,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秧苗传带成虫、卵和幼虫。

最佳防治时间为4月下旬-5月上旬。

(2)本田越冬代成虫防治本田越冬代成虫主要来自秧苗直接传带和从越冬场所直接侵入稻田。

因该阶段是越冬代成虫产卵始盛期,所以重点抓好此次防治,可大大减少下一代虫源。

防治时间是插秧后7-10天(5月上旬-5月下旬),用药种类和用药量同秧田。

(3)本田新一代幼虫防治幼虫为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

虽然经过秧田和越冬代前两次防治,虫源已经大大减少,一般地块幼虫较轻,但仍有少数田块虫量较高,因此要对重发生田块进行挑治。

(4)本田新一代成虫防治越冬代后的新一代成虫出现在6月上中旬,出现盛期在6月中旬,此时为新一代成虫防治时间。

响水镇农业服务中心2016年5月7日附件:稻水象甲防治药剂推荐一览表1、药剂名称用量处理方式稀释方法注意事项备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7.5克/亩药液浸秧对水50公斤移栽前将秧捆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然后移栽。

稻水象甲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稻水象甲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育越 冬 。每 年 越 冬 成 虫 在 日平 均 气 温 稳 定在 l 5 ℃
以上 时解 除滞 育 并取食 禾 本科 杂草 等嫩 叶 ,留下条 状取 食 斑 。从 4月 下半月 开始 陆续 迁入 刚揭 膜 的早 稻秧 田,早稻 插秧 后迁 入 本 田,到 5月 中旬 结束 , 迁入 期 持续 1 个 多月 。成 虫开 始产 卵时 ,都 要爬 到 稻株 水 下 ,将 卵产 在 叶鞘 纵侧 组织 的空格 内,竖 直 排 列 ,1 格 1粒 ,位 置均 在 水 下 l厘米 左 右 。老 熟
部 1 ~ 9厘米 范 围 内的须 根上 ,在稻 丛基 部 3厘米 范围内占 7 0 %左右 。4~ 5月份 ,稻 水 象 甲具 较 强 的趋 水稻 习性 ;7~ 8月份 高温季 节 ,趋 荫性 较 强;
成 严重 威胁 。稻水 象 甲不 同于 一般 的病 虫 害 ,具有
特 殊生 物 学特 性和 危 害特 点 :一是 繁殖 能力 强 ,平 均每头成虫可产卵 6 0~ 1 0 0粒 。而 且行 孤 雌 生 殖 方 式 ,不 需要 交配 就 可繁 殖后 代 。因此 ,一头 虫传 到 条件 适 宜 的新地 方 ,就 有可 能形 成一 个群 体 。二 是 适应 环 境能 力 强 ,能适应 从 温带 到 寒带 的各 种生 态 环境 。据 研 究 ,越 冬成 虫 在平 均 气温 一 1 5 ℃仍 能

. , J 童j 簪疗 饶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植保技术
稻水象 甲的发生特 点与防治
稻 水 象 甲属 鞘 翅 目象 虫 科 害 虫 , 是 一 种 国 际 性 重 大 检 疫 害 虫 ,据 资料 介 绍 美 国加 利 福 尼 亚 州 1 9 5 6年 首 次发 现 ,后 即迅 速 蔓 延 。1 9 7 6年 日本 爱 知 县 首 次 发现 ,到 1 9 8 3年 就 扩 展 到 了全 日本 。上 世纪 8 0年 代 末 以来 ,先 后 扩散 蔓延 到包 括 中 国在 内的世 界上 许 多国家 ,并 出现蔓 延范 围扩 大 、发 生

代县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代县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 3 期
20 0 6年 6月






V0 .3 No 3 12 .
J un ] o Jn h n Unv ri o r s f iz o g i sy e t
Jn 20 u. 06
代 县稻 水 象 甲的 生 物 学 特 性 与 防治 技 术
1 5 传播 途径 .
成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 , 可借风力 自然传播 、 扩散 . 成虫 、 卵和幼虫可随秧 苗传播 到大 田. 成虫 还可随 稻种 、 稻草 、 稻谷和稻壳远距离传播. 据当室时, 随进境 的稻草帘传入的. 2 综合防治策略和技术研究
能与根上的输气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 土茧泥灰色 , 略呈椭 圆形 , 长径约 5毫米 , 连在稻根上 . 蛹白色 , 复眼红
褐色 , 除附属器管未伸展外 , 已似成虫. 形 12 年 生活 史 .
稻水象 甲在代县一年发生一代 , 越冬代成虫 4 中下旬开始出土 , 月 5月上 中旬开始产卵, 5月下旬至 6 月中旬为产卵高峰 , 卵期 7 8 , - 天 幼虫期一个月左右 , 月下旬开始化蛹 , 6 蛹期 8 天左右. 月上旬一代成虫 7 开始羽化 , 羽化盛期在 7 月中旬至 8 中旬 , 月 在稻田取食一段时间后 , 月下旬开始入土越冬. 9
[ 收稿 日 20 — 6 2 期]05 0 — 8 [ 作者简介] 眷(96 , 重庆人, 江 15 一)女, 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级实验师。

3 ・ 6
维普资讯
江 春
代县稻水 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成熟后开始产卵. 卵产于水稻叶鞘组织 内, 大多数产于水稻基部水面 以下 的叶鞘 内侧 近中肋 的组 织细胞 内, 数粒至数十粒呈纵向排列 , 无水条件下不产卵. 幼虫孵 出后 , 先在叶鞘 内短暂蛀食 , 不久即沿植 株爬 至 根部为害, 每株稻根常聚集数头至数十头 . 成虫具有趋光性 、 趋嫩性 、 迁飞性 、 假死性 、 水陆两栖性 、 较强的 耐饥性和耐窒息性等特点. 14 危 害特 点 .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茎秆、穗部和叶片的害虫,其取食会使水稻植株受损,导致稻谷产量降低。

因此,在稻田中防治稻水象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清除杂草:在稻田中,可以清除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藏身之处和营养来源,从而防止稻水象甲在杂草中生存繁殖。

2.挖淤土:如果稻田过淤,可以挖淤土,增加水深和流速,从而减少水稻植株中稻水象甲的滋生及繁殖机会。

3.机械捕捉:可以在田间进行机械捕捉,如用小型带网捕捉,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主要是使用杀虫剂,例如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以达到控制稻水象甲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杀虫剂时,也要考虑农药的安全性问题,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生物防治中,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及其卵、幼虫、成虫等进行控制稻水象甲,例如:寄生蜂、蜘蛛等。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控制稻水象甲数量。

综上所述,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各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而在防治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控策略

稻水象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控策略
43 危 害 症 状 不 同 .
当增 施 磷 钾肥 , 提高 未 苗素 质 , 强抗 逆 性 ; 增 在
易发 地 区 , 种 植 中熟 粳 稻 品种 ; 田和 大 田 应 秧 出现 病 苗 时 应及 时拔 除 , 严 防水 流 串灌 , 并 控
制病害蔓 。
52 化 学 防 治 .
霜霉病 主要特点 全株呈 嫩黄色 , 叶片狭而短
5 — 9
轮换 交替 使用 农药 。
( 接第4 上 2页 )
出 的交 通 工具 尤其 是车 厢及 车灯缝 隙处 要 喷药
消毒 。 26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 化 督 办 落 实 . 强

田的秧 苗要 先 防再移栽 。
24 推广 统 防统 治 . 疫 情来 势 猛 , 众 防控基础 差 , 群 开展 统 防统 治是 彻底 控 制疫 情 的有效 措施 ,发挥 应 急机 防 队 、 保 专业 服务 队 、 机专 业合 作社 等 服务组 植 农 织 功 能 , 好统 防统 治工 作 。 搞
25 加 强 检 疫 。 紧 封 锁 . 严
是 加强组 织领 导 , 组建 专班 , 召开 防控 工
作会 议 , 速 推进各 项 防疫 工作 。 根据 实 际情 迅 要 况安排 必要 的疫情 扑控应急工作 经费 ; 二是落 实 防控 责任 。坚 持属地 管理 、 分级 负责 的原则 , 明
2 稻水 象 甲防控 应 急 技术 措 施
21 全面普 查疫情 。 早发现 预警 . 及
4月上旬 至 8 月下旬 , 面开展 稻水 象 甲疫 全 情 的普查 监 测工 作 。疫 情普 查 可 以采 取 踏查 和 田间详查 相结 合 的方式 , 重点 对铁路 沿 线 、 国道 沿线 、 江沿河 、 陵傍 山的水稻 田进行 普查 , 沿 丘 普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作者:陈静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2期稻水象甲,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水稻害虫之一,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检疫害虫,我国被列为进境和全国植物检疫性害虫,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原野和山林,以野生的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为食。

1976年,传入日本,1988年由日本传入韩国、中国,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发现,现已蔓延我国大部分省市。

稻水象甲的寄主种类多,危害面广,为害水稻、高粱、玉米、小麦等,尤其对我国水稻危害较大,近几年已成为北方水稻的重要害虫。

充分认识稻水象甲的危害,做好对稻水象甲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丰产的关键。

一、稻水象甲的特征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

成虫雌虫长2.6—3.8毫米,宽约1.5毫米,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自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一个由黑色的鳞片组成的广口瓶状的暗斑,在鞘翅的基部向腹延伸至鞘翅的约3/4处形成一个小整齐的黑斑。

胫节末端有钩状突起或内角突起。

幼虫为无足型。

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8毫米,腹节9节,第2-7腹节的背面各有一对长而略向前弯的钩状突起(气门),在幼虫淹水时得以从根内和根周围获得空气(稻水象甲幼虫的重要特征)。

蛹老熟幼虫先在寄主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土茧中化蛹。

土茧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

卵圆形,表面光滑。

蛹白色,大小和成虫相似,但喙紧贴于胸部,复眼黑色。

二、危害特点稻水象甲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是水稻,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作物,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以幼虫为害为主。

成虫在细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随着叶表面的生长留下一纵形条斑痕;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

幼虫密集根部,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甚至被拔起浮在水面上,根系受害后还常变黑并腐烂,由于水稻根系造成损坏,使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株率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抽穗和成熟期显著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严可达50-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处 有一不 规则 的黑 色斑 点块 。触角 6节 , / 棒基
出蛰 活动 , 出土 高峰期 在 5月上 旬 , 飞 高峰 期在 迁
5月 下旬 至 6 上 旬 , 始迁 入水 田 。产卵 期 在 6 月 开
月上旬, 卵孵 化高 峰期 在 6月下 旬至 7月 上旬 , 开
始 取 食危 害。 7月 下旬 幼虫 开 始陆续作 茧 化蛹 , 到 新 一 代成虫 的羽 化时 间在 8月 中 、 旬 。 下 这批 成虫 羽化 后 , 需取 食 一 段时 间 , 还 以补 充 营 养 , 时 主 这
摘 要 : 绍 了稻 水 象 甲的 形 态特 征 、 介 生活 习性 、 生规 律 及 其 危 害 , 发 并提 出采 取 以 化 学 防 治 为主 的 综 合 防 治
措施 。
关键 词 : 水 象 甲 ; 物 学特 性 ; 合 防 治 稻 生 综
中 图分 类 号 : 4 5 1 2 6 ¥ 3 .1 + 文 献标 识 码 : B
部 无色 , 端 密生 细毛 。 棒 中足胫 节两侧 各有 一列 白 色 长毛 , 两列 长 毛称之 为游 泳 毛 , 这 为成 虫 潜入水 中时游泳 之用 。胫 节 的东端有 钩状 突起 或 内角 突 起 。稻水 象 甲成 虫 具有 一对鞘 翅 , 三对 足 、 两列 游
泳 毛 , 天上 能飞 , 在 在地 上能爬 , 在水 中能游 。
收 稿 日期 :0 5 l — 0 20 一 2 5
取食 范 围极其 广泛 , 在北 方稻 区可 危 害禾本 科 、 莎
草科 、 子菜科 、 泻科 、 薄 科 、 眼 泽 香 鸭趾 草科 、 灯心 草科 等 7科 6 o多 种植 物。在 禾本 科 、 莎草科 中的 1 O多种植 物上 能完成 世代 发育 。 新宾地 区主要 在 以取食 禾本科 为 主 , 稻是其 主 要寄 主。 水
李 玲 等
浅 谈 稻 水 象 甲生物 学特 性 及 综 合 防 治
当水 稻插 完秧 后 ,稻 水 象 甲成 虫 开始 迁入 水稻 本
趋绿 性 , 宾地 区秧苗期 , 它 作物 及杂 草等 大 部 新 其 分还 没有 出土 ,所 以稻水 象 甲成 虫集 中迁 飞 到秧 田, 秧前 7 d集 中打药 防治效果 最好 。 插 21 本 田成 虫 防 治 稻 水 象 甲成 虫 复 苏 后 , .. 2 迁 飞到 水 田的高 峰期 为 5月 下旬至 6月 上旬 ,与新 宾地 区水 稻插 秧期 相 吻合 , 以插 秧后 5 1 所 ~ 0 d集 中打 药 , 防治效 果 最好 。 21 本 田幼 虫 防 治 .. 3 稻 水 象 甲的孵 化 盛期 为 6 月下 旬至 7月 上旬 , 以, 秧后 2 ~ 5 d左 右 时 所 插 O 2 集 中打药 , 治幼 虫效 果最 好 。 防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4期
Rmnn c ̄a em e di c i d vn l g mC t a o
垦 殖 与 稻 作
植 黼
文章 编 号 :0 7 5 0 (0 6 4 0 4 - 2 1 0 — 0 3 2 0 )- 0 5 0
要取 食水 稻的无 效分 蘖和 田问 杂草 。 当其 飞行肌
发育 完成后 , 绝大 部分 开始 迁出 稻 田 , 飞 到山坡 迁 和林 间杂 草上准 备越 冬 。尚未 迁走 的 和羽化 晚 的 个体 , 飞行 肌不 能完 全发育 , 留在 田埂 杂 草下 或 便 田问土表 内越 冬 。
13 生活 习惯 .
卵 : 珠 白色 , 珍 圆柱 形 , 向一 侧 内弯 曲 , 端 稍 两
头 圆形 , 径 为 08 mm, 径 约 02 m 长 约 为 长 . 短 . m, 宽 的 3 4倍 , — 肉眼几 乎不 可见 。
1 . 成 虫的取 食 范围及取 食 习惯 .1 3
稻水 象 甲的
幼虫 : 白色 , 足 , 虫老熟时体长可达 8 体 无 幼 mm左 右 , 腹节 共 有 9节 。从第 二腹 节开 始 至第 7 腹节 , 在腹节 的背 部各 生有 一对 气 门 , 形状 为 长而 略 向前 弯 的钩状 突起 物 ,幼虫 在水下 时 主要靠 它 从水 中和根 的周 围获得空 气 。
谈福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及综台防治
李 玲 ,洪 妍 ,王永 明 ,郭 永财 ,程 远 星
( 新 宾满 族 自治县农 业技术 推广 中心 , 宁 抚 顺 1 3 0 1 辽 1 2 0; 2 新 宾满 族 自治县科技 局 , 宁 抚 顺 1 3 0 ) 辽 1 2 0
春天 , 温 1 ℃以上 , 冬 成虫 复 苏 Fra bibliotek 开始 气 0 越
取食 周 围寄主植 物 。上 下 午取 食 多 , 中午 取食 少 。

作 者 简 介 : 玲 (9 2 )女 , 理 农 艺 师 。 李 16 一 . 助
45—
维普资讯

喙紧 贴于脚 部 。 12 生活史 .
供 参考 。
稻水象 甲在 新宾地 区一 年 发生一 代 ,完全 变
1 生物学特性
11 识 别 .
态 , 生活史 如下 : 冬成 虫一 卵一 幼虫一 蛹一 新 其 越

代成 虫一 越冬 成虫 。越冬 代成 虫 4月 中旬 开始
成虫 : 长 26 38 mm左 右 , 宽 11  ̄ . 体 . ̄ . 体 . 15 5 7 mm, 体表 面覆 盖 有浅 绿 色 至 灰 褐 色鳞 片 , 身 自前 胸 背板 端 部 至基 部 , 一 个 由黑色 鳞 片组 成 的 暗 有 色 斑 块 , 状 如 大 口瓶 , 鞘 的基 部 向下 延 伸 至 形 在
近年来 , 稻水 象 甲的发生 面积不 断扩 大 , 危害 也 越来越重 ,为 了更 好地 了解 稻水 象 甲的生 活 习 性、 发生 规 律 , 到 切 实有 效 地 控制 其 危害 , 做 现对 稻水 象 甲的生物 学特 性及 综合 防治 方法 总结 如下

蛹: 稻水 象 甲的幼 虫老熟 后 , 先在 寄主根 系上 面做 土茧 , 然后 在 土茧 中化 蛹 , 土茧 椭 圆形 , 表面 比较 光滑 。 白色 , 长 3 m 左右 , 蛹 体 m 仅复 眼黑 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