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日希,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抱负?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径溪罗隐径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①②③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钝。
葫芦提倒稳![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妓院。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七套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七套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及答案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
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
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请简要赏析。
解析: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语言要简洁凝练。
然后结合词句赏析作者“春日隐居”的原因,景物之秀、环境之静、风物之清,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
【参考答案】: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
“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幽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
2.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鉴赏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从词的下阕“闻语鸟”“故人今总老”“忘了邯郸道”这些词句中都能看出作者厌倦仕途,对亲近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末句中的“邯郸”二字,提醒我们这里运用了典故,注意要分析用典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第一问: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
“午枕觉来闻语鸟”,表现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
“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听鸡鸣,接着写道:“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可见作者现如今已厌倦仕途,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
第二问:用典。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志。
【问题】太常引·暮行李齐贤栖鸦去尽远山青。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一、唐宋诗词欣赏1.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2. 下面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春晓》c) 《静夜思》d) 《望岳》3.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鬼”?a) 苏轼b) 李商隐c) 杜牧d) 白居易4. 下列哪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将进酒》c) 《月下独酌》d) 《静夜思》5. 下列哪首诗讴歌的是自然景色?a) 《月下独酌》b) 《九思》c) 《饮中八仙歌》d) 《登高》二、古诗填空请根据古诗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答:《登鹳雀楼》。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首诗的开头?答:《静夜思》。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在表达什么意境?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追求和对人生奋发上进的寄托。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的是什么景色?答: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春天。
三、宋词鉴赏请根据给出的词意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李清照。
2. “寒食上巳闲寻处,却到杨花酒舍。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苏轼。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周邦彦。
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元好问。
5. “金沙水拍云垂落,暮禽吟春影动摇。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辛弃疾。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中的古代诗词鉴赏部分。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唐宋诗词,可以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培养对诗词的审美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入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中学生古诗鉴赏300题(含答案)

中学生古诗鉴赏300题(含答案)中学生古诗鉴赏300题(含答案)第一部分:诗歌理解题题目1《登鹳雀楼》一诗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content}答案1诗人通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题目2《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描绘了什么情景?{content}答案2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床前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题目3《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表达了什么自然现象?{content}答案3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中草木的生命周期,一年一次的枯荣。
---第二部分:诗歌分析题题目4《望庐山瀑布》一诗中,诗人通过怎样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content}答案4诗人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题目5《春晓》一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对春天的感情?{content}答案5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题目6《登高》一诗中,诗人通过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content}答案6诗人通过描绘高山景致,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三部分:诗歌背景与作者知识题题目7《咏柳》一诗的作者是哪位唐代诗人?{content}答案7《咏柳》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题目8《登岳阳楼》一诗中,诗人杜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content}答案8诗人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绘了岳阳楼上的壮丽景色和湖光山色。
---题目9《早发白帝城》一诗中,诗人李白通过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content}答案9诗人李白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以上是中学生古诗鉴赏300题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的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4分)_________【参考答案】:12(1)同意。
“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
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
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
“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
“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
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
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
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陆_________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答案:(1)开篇两旬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名家作品鉴赏的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名家作品鉴赏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诗词名篇名家作品鉴赏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下列句子中,描写秋天的是: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2.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雨)3. 立秋时节,一场秋雨如期而至。
(秋雨)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乃发生)答案:秋雨梧桐叶落时。
(2)二、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1. 春风又绿江南岸。
(杜甫)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3.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白居易)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之涣)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三、下列诗句中,属于对山水描写的是:1. 春风吹又生,满地黄花飞。
(黄花飞)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3. 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山城半可看。
(春风不度)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答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四、下列句子属于对花草描写的是:1. 别韦编三绝,流光逝不回。
(別韋编)2. 泛舟捕鱼忘妻孥,沙上诗书只字干。
(泛舟捕鱼)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荡露为霜。
(草木摇荡)4.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卧看牵牛)答案: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荡露为霜。
(3)五、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心情的是: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3.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宵一刻)4.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动)答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六、下列诗句描写人物形象的是:1. 如梦令人惊,似电使人愁。
(如梦令)2. 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管酒钱还划拳。
(不管酒钱)3.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宵一刻)4. 微雨湿透秋千席,烈日焦干战马肌。
(微雨湿透)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管酒钱还划拳。
(2)七、下列句子中,描写季节气候的是:1.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写作佳苑2012-04-10 0901古典诗词诗句鉴赏训练题例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 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问题1、赏析雍诗一、二两句所构成的意境。
答:问题2、两首诗最后一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答:例析2、2010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问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答:例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高考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例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问:请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例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练习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闻砧①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②断猿:即断肠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问题1、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3分)答:问题2、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练习2、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问题:这首词中“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为后人称道,请作简要的赏析。
(5分)答:例析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寒食①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问题:《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
答: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问题1:“摇手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两句在词中有哪些作用?答:问题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练习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问题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问题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
(6分)答:练习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题:最后两句极为感人,请谈谈你对诗句所表达的诗人情感的看法。
答:练习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练习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三闾大夫庙①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①三闾大夫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问题1、说说“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两句的含意。
答:问题2、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析。
答:练习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问题1、试对“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景象描绘作简要分析。
答:问题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练习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问题:本诗前两句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答:练习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意陆游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
妍日渐摧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
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注】陆游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朝中的主和派抬头,他被罢免回乡,过起了闲散的生活。
问题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用意?答:问题2、颔联写“市声”用意和作用是什么?答:问题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望?答:练习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问题:谈谈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练习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练习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颔联的表达技巧。
答:练习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百嘉村见梅花[清]龚鼎孳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问题:“天涯疏影伴黄昏”诗句诗歌中有重要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问题】首句的每一词语都与该诗的其他内容相照应,也很好地表达了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对该诗句予以评析。
答:练习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题:“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练习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问题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分)答:问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3分)答:诗歌语言鉴赏试题类型四:分析语言风格型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例析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题: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例析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例析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例析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问题: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问题: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有怎样的特点?答: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
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
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
问题: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答: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本诗“悲壮慷慨”的语言风格。
答: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焚书坑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问题: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练习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练习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情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练习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练习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宋)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