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震_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课堂实录及反思

《地震》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地震》选自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的第三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灾害,地震的成因以及的预测。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的危害,知道地震产生的原因。
2.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及成因,初步掌握“收集事实—研究事实—整理事实—应用事实”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并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毛巾、木棍、木板、托盘、书本或积木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学生观看地震的录像。
)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对地震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如何抗震自救。
]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吗?生:这是地震,地震给我们带来灾难。
生: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生: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师:大家提的问题都挺有价值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震》,板书地震。
二、探究了解地震的危害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来介绍一下这些材料,认识吗?生:这是毛巾,但是我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这是木棒。
师:好,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怎么用这些材料。
利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叠放平铺在桌子上,用力挤压,观察现象。
用小木棒的模拟活动是要让学生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引导学生感受薄木片断裂时两只手的感觉。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授课设计各单元板块主体: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地层 .化石 .卵石 .地震是学一世时生活中比较简单接触到的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 .〈〈火山〉〉 .〈〈地震〉〉 .〈〈做一块卵石〉〉 .〈〈各样各样的矿物〉〉 .〈〈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第二单元声音的神奇:本单元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让学生经历各样研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流传要经过必定的物质,知道影响声音大小和声调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本单元从学生刚入新年级的秋季下手,依照〈〈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加中长远科学研究活动”,成立了这一研究系统。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资料:本单元经过对常有资料特点的一系列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常有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水循环本单元依照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依照《科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内容标准成立了〈〈水循环〉〉这一单元。
由《蒸发》〈〈沸腾〉〉〈〈 .凝固〉〉 .〈〈水的三态变化〉〉 .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课组成。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地球内部有什么 2 课时2.火山1课时3.地震1课时4.做一块卵石1 课时5.各样各样的矿物 1 课时6.地表的变化 1 课时第二单元声音的神奇7.声音的产生 1 课时8.谁能流传声音 1 课时9.怎样听到声音 1 课时10.各样各样的声音 1 课时11.噪声声的危害与防治 1 课时第三单元秋冬星空12.秋季星空2 课时13.冬天星空 2 课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资料14.木材1课时15.纸1 课时16.陶瓷1课时17.金属1课时18.玻璃与塑料 1 课时19 . 资料的分类2课时第五单元水循环20.蒸发1 课时21.沸腾1 课时22凝固1课时23.水的三态变化 1 课时24.小水滴的旅行 1 课时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造纸业的负面影响。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震》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震》是在学习了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之后的又一课题,主要学习地震的成因、避震小常识、地震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地震学生在媒体上或多或少关注过,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自主学习。
通过对《地球内部有什么》的学习,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地震的形成过程,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3.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掌握防震知识。
难点:模拟地震实验。
评价任务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进而认识地震形成的原因。
2.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教学准备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干木棍(每人一根)、竹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火山,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有地震。
(板书:地震)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3.地震时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
1.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震的资料,现在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材料。
2.学生交流讨论,阅读资料了解唐山地震及汶川地震。
3.地震的危害这么大,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活动二:研究地震的成因。
1.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大家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及搜集的资料猜一猜。
2.学生猜测:地下岩石断了……3.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开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你想怎样设计自己的实验呢?4.学生小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实验,教师出示实验要求: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表的变化》全部课件PPT(共6课时)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温泉、地震、海啸和火山等现象都说 明地球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而 是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 缓慢的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海底的 火山或地震又会引发海啸。由此还可以 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 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
活动过程
你能设计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
活动过程
实验方案
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 现什么现象?
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 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实验现象说明 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1.握住干树枝用力时,注意安全。 2.注意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3.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 4.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铁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酒精灯
三脚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的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二:研究火山的成因。
活动过程 活动二:研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方案】 1.在铁盘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
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盘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
活动过程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
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 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 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 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 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 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活动过程 如果你在比赛的体育场……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地球的内部
是这些吗?
水 石油 石头 岩浆 天然气 煤炭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地球表面的物体很容易 看到,那么对于地球的 内部,人类怎样研究呢?
我们能像切鸡 蛋一样的把地 球剖开来看看 吗?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超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填一填: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 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 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火山。 2.火山是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火山灰 石块 和涌出地面的 岩浆 冷却而成的 岩石 堆 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 ,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 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休眠火山 。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 会在地下形成 铁 、 铜 等矿藏。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
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在中间做 个小洞。
2、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 茄酱受热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后,土豆泥和番茄酱受热后有蒸气, 随后番茄酱溢出。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表的变化
航拍图 卫星图
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 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 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 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 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 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一、地球内部有什么

第一单元一、地球内部有什么1地球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
2从地面到地球核心有6000多千米,最守旧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探索到地球内部煤、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锌矿、水、无机盐等。
3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传到地心。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物质时,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
科学家们就是利用人工地震波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的内部情况进行探索的。
4人们利用地震波、磁力、钻探等提供的消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5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可制止它对人类形成灾难。
6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80千米不等,海洋底部薄,陆地部分厚。
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2900多千米。
这一层的温度大约1200℃至2000℃,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
地幔下部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地核半径3400多千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这一层密度大、温度高,估计可达5000℃。
7地球内部有(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等物体。
8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地核 ) 。
11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2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13地球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的特殊物质。
(×)14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
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的真面目:不同意。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要保护她,人类要在保护她的基础上研究她,而不能破坏地球。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课件

地震发生的原因
• 地震:地球的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 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断裂
震中 •地 震 波
•震 源
地震造成的地裂
地震的破坏作用
地震发生前有些动 物会有异常表现
地下水有时也会出 现异常
地声巨大
地光明亮而恐怖
专家说,地震预报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哪个科学家有办法 能把地震准确地预报出来。在此之前,我国也曾 有极少数成功预报的先例,然而,由于各地的地 震地质环境差别巨大,历史地震记载不全,地震 观测站点密度偏少以及地震预测理论水平等原因, 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报现在还做不到。尽管地震所 在地区也会出现一些先兆,但能否用于临震预报, 还要积累和研究。
国新办公告
截至截至24日12时,四川 汶川强烈大地震已经造成60560 人遇难,352290人受伤,26221 人失踪。
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 毛巾 • 竹筷 • 结论
物体在受到外力挤压时 会发生褶皱或者断裂,断裂 时释放巨大能量。
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地下岩层受到巨大挤压 力发生断裂并释放巨大能量 导致地震。
地震云常识
• 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 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 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 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 颜色看上去越令人KB,则所对应的地 震强度就越强。
这次四川汶川县出现的大地震,很多 人都会疑问,这么大的地震为什么之前都 没集关于地震的前兆与预 测的相关知识,力争主动避免 地震伤亡的发生。 • 积极了解学习关于地震自救的 相关知识,争取在地震来临时, 尽可能减少伤亡。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地震》精品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地震》精品教案一、创设情境,展示暗箱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看到了什么?(视频)2.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竟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谁来说一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地震发生的情景,如:房屋倒塌,大地裂缝。
生:人们纷纷逃窜危害:生:有的人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
生: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3.师:是的。
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于地震这个词,想必同学们近几年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比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哪些画面总是让我们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对于地震,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生: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像同学们所说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但是它却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老师搜集了一些地震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师:通过观看图片资料,你们都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谈感受)预设:生: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
生: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5.师:既然地震的危害性这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们都想研究或了解它的哪些问题呢?生:地震是怎样发生的?我想知道在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我想知道怎样把地震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我想知道地震时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不能避免。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6.师:同学们都像小科学家一样提出了这么多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同学们对地震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7.师:同学们认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应该先解决那个最基本的问题?生:地震时怎样行成的?8.师:对,要想了解地震与人类的关系和如何来预测,在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自救,前提必须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鼠搬家往外逃 牛冰羊天骡雪马地乱蛇蹦出跳洞
鸭不下水狗家狂家叫户户都观察 综合异常鸡作飞预上报树猪拱圈
鸽子惊飞不回巢
•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பைடு நூலகம்
沉着冷静,树立信心
震后自救
呼吸畅通,扩大空间 保存体力,敲击求救
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施救的科学方法
• ①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 来,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呼吸畅 通。
• 3、中国古代科学家( )在公元132年研 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实践
• 向身边的人介绍地震知识,做个安 全小卫士。
2、快速移动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我们用很长时间 的模型,在瞬间 倒塌,真可惜!
讨论:怎样用模拟实验的结 果来说明地震的危害?说说自己 做模拟实验的感受。
通过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 地震?
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 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 现象叫做地震。
我最深的感受是:
地震的危害有: 1、 2、 3、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 震_青岛版
2020/9/6
活动一:了解地震危害
▲体验地表断裂时的感觉
找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或薄木板,双手分别握住纸板 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
震动、响声
▲模拟地震危害
1、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 ),在托盘中用积木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 、池塘、电线杆等)模型。
• ②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 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 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
• ③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 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 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巩固练习
• 1、找出课本第一段中错误的知识。
• 2、大地( )、( 地震
)等地动现象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