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关联研究解析

合集下载

HLA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HLA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HLA—B17一TNF—Ot
【5】5
Gergert V,Valiev bution of HLA
RS,Chukanova VP,et
patients with
a1.distri-
antigens
tuberculosis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in the Tatar Probl tuberkBolezn
HLA—111基因与结核病 HLA一Ⅲ类基因的易感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Selva捌等圆在印度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 TNF—Or,与TNF—B基因均与肺结核无明显相关性,
万方数据

但与其他基因连分析则有一定的意义,其中 TNF—Ot238/A在对照组与HLA—A1、B17、DR7有较 强的关联,形成抗性基因连锁,在病例组则与B17相 关联,形成易感基因连锁。HLA—B17-TNF一仅一381A、

HLA一Ⅱ基因与结核病 HLA一Ⅱ基因呈高度多态性,国内外有大量肺结
核与Ⅱ类基因相关性的报道。郭淑琴等It]发现 HLA—DR8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结核病的易
部人群结核病人及正常人做HLA—DRB和DQ基因 检测,发现DRBI*16、DRBl"14、DQBI*05和DQAI* 0303基因与对照组相比频率较高,提示其可能是波 兰人结核病易感基因。同年Rajeswari DNtl71等研究 HLA—DR2对穿孔素阳性细胞的影响中发现 HLA—DR2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较多,DR2阴性的患 者总的穿孔素阳性细胞比率下降,并且HLA—DR2 阳性受试者中,其亚型为DRBI*1501,DRBl*1502 的患者中CD8+和穿孑L素阳性细胞的比率不同,这 就提示我们HLA—DR2在结核病中可能与穿孔素阳 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下调有关, 从而间接说明HLA—DR2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 2007年叶世辉【-8】等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用 PCR—SS0分型技术对80名肺结核患者和105名健 康对照者的HLA—DRBl基因分型,结果发现肺结核 病组中的HLA—DRBI*14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HLA—DRBI*14基因可能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 关。同年石广利㈣等发现HLA—DRBI*15等位基因 与肺结核相关。2008年R0:ias AM阻等以墨西哥东北 部肺结核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HLA—DRll (5)、一DRl6(2)和一DQ7(3)等位基因及DRll(5) 一DQ7(3)、DRl4(6)一DQS(1)、DRl6(2)一DQ7(3)单 倍型在病例组中频率较高;HLA—DRl7(3)、DQ8(3) 等位基因及DRl7(3)一DQ2、DR4一DQ8(3)单倍型在 对照组中频率较高。在我国湘西土家族人群中,肺 结核的易感基因为HLA—DRBI*09,在新疆汉族人 群中,结核病的易感基因为HLA—DRBI*12,其拮抗 基因均为HLA—DRBI*I l,而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 中HLA—DRBI*I 1等位基因是结核病的易感基因, 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HLA—DRBl*04可能是结 核病的易感基因口1剖。虽然不同人种群体问的研究 结果不尽一致,但HLA—DR2和DRBI*15与初发结 核病的相关性得到共识125-拥。

医学免疫学在线作业答案(3)

医学免疫学在线作业答案(3)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C 特异性)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D 可引起再次应答)4.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C 抗原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5.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C SIgA )6.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7.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易发生(A 超敏反应)8.免疫的现代概念是(D 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非己”的功能)9.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D 与MHC结合)10.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1.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蛋白质)1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B 肿瘤)13.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C 反复感染)14.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B IgM )15.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A 通过遗传获得)1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B 表位性质)17.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CK是(D TNF )18.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材料是(D 基因工程疫苗)19.主要刺激粒细胞系前体细胞分化的CK是(B G-CSF )20.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B 凝聚的IgA)2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D 自身免疫(病))22.下列对HLAⅡ类分子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B 识别与递呈内源性抗原肽)23.APC递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B MHCⅡ类分子)24.对NK细胞的错误描述是(D 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2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C 已感染过结核而获得了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能力)26.Ⅲ型超敏反应涉及多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除了(D IgE )27.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28.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C 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作用)29.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脐血中升高的Ig是(A IgM)30.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B IgG )31.Th2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1细胞(B IL-4 )32.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 (B Ag、Th1、MФ、CK )33.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34.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M )35.IDC的特点是(D 高表达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36.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HLA分子有(C A与B均有)37.下列对T细胞活化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第二信号是T细胞的CD28与APC的B7分子的结合)38.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C C5b6789 )39.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2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B 25%)40.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D IgE )41.下列对MHC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C HLA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42.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炎症细胞是(A 巨噬细胞)43.下列对HLAⅠ类分子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D 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44.病人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与此有关的超敏反应是:(C Ⅲ型超敏反应)45.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B IgG )46.再次免疫应答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是(D 以上全对)47.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D C3b)48.Th1细胞的功能是(D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49.下列对T细胞双识别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识别MHC分子)50.LC的特点是(C 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强)51.Th1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2细胞(A IFN-γ)52.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 IDC )53.TNF-α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54.CD8+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靶细胞发生裂解和凋亡)55.通常所指TCR对抗原的识别是指(C TCR对MHC:抗原肽的双识别)56.下列补体裂解成分中,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A C3a)57.对于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描述,错误的是(B 有抗原特异性)58.预防因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措施是:(A 在第一胎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59.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 树突状细胞)60.下列对IFN的描述是正确,除了(B IFN-γ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61.可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CK是(A IL-1)62.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D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63.能够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B 芽胞)64.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A 荚膜)65.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的?(B 中和外毒素)66.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细胞是(B NK细胞)67.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D MHCⅡ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CD4+ T细胞)68.列提示乙肝传染性强的血清学指标是(D 抗HBc )69.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厌氧菌为(C 脆弱类杆菌)7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下列细菌感染有关(D 幽门螺杆菌)71.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有关的补体成分是(D C2a)72.下列病毒中,属于缺陷病毒的是(D HDV )单选题73.实验室培养真菌常用(A 沙保培养基)7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的?(C F质粒决定细菌的耐药性)7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致病机理为破坏(A CD4+T细胞)76.具有高度感染性的衣原体形态为(A 原体)77.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称(C 败血症)78.构成细菌侵袭力的是(C 荚膜、菌毛和侵袭性酶类)79.检测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中,哪项不能从血清中检测到?(B HBcAg)80.由蚊虫叮咬可传播的病为(B 流行性乙型脑炎)81.急性肾小球肾炎由哪种细菌引起?(B A群链球菌)82.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B 支原体)83.紫外线最适合于下列物品的消毒(D 手术室空气)84.以外毒素作为主要致病物质的细菌是(C 霍乱弧菌)85.除什么病外,下列传染病愈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C 流行性感冒)86.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的是(D 抗毒素)8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B 外膜)88.下列什么传染性疾病外,目前可用疫苗预防(B 梅毒)89.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常用于(D 风湿病的辅助诊断)90.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B 接触疫水或疫土)91.鼠疫的传播主要通过(B 蚤)92.下列哪个概念是错误的?(D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是医院感染常见菌)93.下列病毒中,核酸类型为DNA的是(B 乙肝病毒)9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A AIDS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2、免疫的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抗感染--),如水平过高可导致( 超敏反应) 的发生,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免疫缺陷)。

hla dqa2基因

hla dqa2基因

hla dqa2基因
HLA-DQA2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家族的一员。

HLA-DQA2基因编码HLA-DQα链的一部分。

HLA-DQ分子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人类免疫系统的受体蛋白,它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HLA-DQ分子是一种双肽蛋白,由一个α链和一个β链组成。

HLA-DQA2基因编码了其中的α链的一部分。

HLA-DQα链与HLA-DQβ链相互作用形成HLA-DQ 分子。

这种分子通过呈递抗原片段给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帮助识别和启动免疫应答。

HLA-DQA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p21.3区域上,与其他HLA基因密切相连。

HLA基因是高度多态的,意味着存在大量不同的变体(等位基因)。

不同的HLA 变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易感性。

对HLA-DQA2基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例如,某些HLA-DQA2变体已被与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某些感染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联。

因此,对HLA-DQA2基因及其多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有助于个体化免疫医疗的发展和疾病预防。

HLA-DP

HLA-DP
韦娟 ,王佳 佳 ,王洁 z ,唐 筛娣 ,袁 琛
1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 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0 ; 2 .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 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3 . 江南 大学无锡 医学 院基础医学系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4 . 扬州市妇幼保健 院妇产科科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0 摘 要 i目的 探 讨 人类 白细胞 抗 原 ( Hu m a n L e u k o c y t e A n t i g e n s ,H L A )D P基 因多 态 性与 高 危人 群 丙 型肝 炎病 毒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设计 ,运用 T a q ma n — MG B技术检测 4 0 1 例 H C V
L i a n y u n g a n g , J i a n g s u 2 2 2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i f v e T o a s s e s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Hu m a n l e u k o c y t e a n t i g e n s( H L A ) D P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a n d 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B i o c h e mi s t r y a n d Mo r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 , K a n g d a C o l l e g e fN o a n j i n g Me d  ̄ d U n i v e r s i t y ,

遗传因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遗传因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遗传因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广西南宁530021)【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接种乙肝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hbv的特异性免疫,是目前抵御hbv感染最有效的办法。

按常规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大部分人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应答,但仍有2% -15%的人不能产生抗-hbs,表现为无应答或弱应答。

对乙肝疫苗免疫缺乏应答的原因很多,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最受到关注的是个体的遗传因素,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接种;遗传因素【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01-01 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据估计,全球有3.5亿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大约每年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hbv感染[1]。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方法,其预防乙肝的效果已被全世界公认[2]。

按常规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大部分人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应答(抗-hbs滴度≥10miu/ml),但仍有2% ~15%[3]的人不能产生抗-hbs,表现为无应答(抗-hbs 滴度< 2.1m iu /ml)或弱应答(抗-hbs 滴度< 10 miu /ml)。

当这些无、弱应答者再次暴露于hbv时,仍然对hbv易感,一旦感染仍可发病或成为病毒携带者。

乙肝疫苗接种无或弱应答的原因包括了疫苗因素、接种因素、机体因素、免疫因素等,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刘蓬勃等[4]报道,在中国人群中,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的家庭成员中,无应答者存在聚集现象。

对无或弱应答者和强应答者一级亲属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后,无论疫苗的应答率还是滴度的几何均值(gmt),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

无(弱)免疫应答者的一级亲属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低于强应答组的一级亲属。

技术发明奖一、二、三等奖项目

技术发明奖一、二、三等奖项目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
46
六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研究
大连皮肤病医院
47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
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48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对急性脑血管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价值探讨
大连市友谊医院
4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病人血清及胸腹水中的表达的研究
大连市中心医院等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
9
大连市出租车IC卡收费管理系统
大连明珠公用卡股份有限公司
10
GHP燃气热泵空调集散式控制及能源计量系统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11
2003年大连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研究
大连市儿童医院
12
“数字长海”建设规划
长海县人民政府
13
庄河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庄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二等奖(9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1
三维运动捕捉分析系统
大连东锐软件有限公司
2
STAAD/CHINA结构分析设计与绘图软件
阿依艾工程软件(大连)有限公司
3
ZHG---10型电极旋转式臭氧发生器
大连海事大学
4
海藻精植物免疫增产调理素
大连保绿宝海洋生命科学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等
5
空间电场调控动植物生长与疫病预防技术研究
大连轻工业学院
16
5-Fu缓释微球防治胃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研究
大连市中心医院等
17
东方百合种球鳞片快速繁育及采后处理技术
大连佛伦德球根花卉有限公司等
18
海参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大连海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hla-dq2基因

hla-dq2基因

hla-dq2基因HLA-DQ2基因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是MHC-II分子,是一种抗原呈递分子,能够将外来的抗原物质呈递给T细胞,触发免疫反应。

HLA-DQ2基因主要分布在人类的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中,是HLA-DQ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由HLA-DQA1和HLA-DQB1两个基因编码,是一种强烈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

HLA-DQ2基因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HLA-DQ2基因的存在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有关。

尤其是在乳糜泻病人中,HLA-DQ2基因的表达率高达90%以上。

乳糜泻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与HLA-DQ2基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HLA-DQ2基因的存在是乳糜泻的主要遗传因素。

HLA-DQ2基因与乳糜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HLA-DQ2基因对乳糜泻的易感性贡献巨大,HLA-DQ2基因携带者发生乳糜泻的风险比非携带者高出20倍以上;二是HLA-DQ2基因在乳糜泻的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识别和呈递麸质等抗原物质,使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得以启动。

在临床上,HLA-DQ2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乳糜泻的诊断手段之一。

HLA-DQ2基因的存在可以辅助乳糜泻的初步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HLA-DQ2基因检测也可以帮助家族成员进行乳糜泻的风险评估,尽早进行干预和预防。

除了乳糜泻,HLA-DQ2基因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HLA-DQ2基因与糖尿病的关系已经得到确认,携带HLA-DQ2基因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非携带者高出3倍以上。

此外,HLA-DQ2基因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有关。

HLA-DQ2基因是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基因之一,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HLA-DQ2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乳糜泻的诊断手段之一,能够提高乳糜泻的诊断准确性,帮助家族成员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

乙肝课题

乙肝课题
HLA-DRB1*07有关,HLA-DRB1*07可能是山西省家族性 乙型肝炎易感基因或连锁基因;HBV感染后在临床上出 现不同的结局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感染HBV的时间?)有 关。
31
6.HLA-DRB1*04及HLA-DRB1*13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抗性 相关,可能是山西省家族性乙型肝炎抗性基因。
13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 针技术(PCR-SSO)与流式细胞技术
静脉抗凝血
ACCUMatch软件分析
提取基因组DNA
流式仪检测
PCR扩增
SAPE标记
与包被有不同系列探针的磁珠杂交
14
每个样本DNA与磁珠上探 针杂交情况不同,可以有 不同的荧光信号值,当磁 珠通过Luminex200流式 仪时,磁珠表面上的荧光 特征被扫描、识别,测定 磁珠的荧光信号,用相应 的软件进行分析,得出 HLA分型结果。
4
山西地区张德梅等报道了该区汉族正常人 群HLA-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以 HLA-DRB1*15、HLA-DRB1*09、HLA-DRB1*12、 HLA-DRB1*04、HLA-DRB1*07常见,而乙肝人 群的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与HBV易感 性和抗性如何?尚无研究。
或血制品途径引起的HBV感染,排除合并有其它肝炎 病毒感染。
11
抗病毒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有效
无应答
——
无效
12
关键技术
HLA-DRB1基因多态性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 (PCR-SSO)
HBV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26
HBV基因型与临床转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抗一HBc阳性;HBsAg、HBeAg及HBV DNA均为
阴性,同时符合以上四项条件者,定义为HBV自然 清除。 病例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随1 中的诊断标准。 万方数据
显示¨],HLA—DQ基因的SNP位点rs2856718与慢
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 括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有无乙肝 疫苗接种史等)、发病情况(病程、病情、有无其他疾 病、有无家族史等)、检查结果(乙肝五项、HBV-DNA 定量、ALT和AST水平等)。同时,收集外周血,用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态性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m4.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
结局的关系。结果携带且M.DQ基因rs2856718G(524例)和rs9275572A(369例)的个体感染
HBV的风险降低(OR=O.702,95%C1:o.558一o.856,P=0.001;OR=O.548,95%C/:o.365—0.847,
P=0.005),且HBV自然清除能力强(O尺=0.589,95%c,:0.478~0.892,P=8.81×10~;OR=O.673, P=0.014,95%CI:0.457。0.860)。携带rs9275572A的个体由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进展到原发 性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OR=O.759,95%CI:0.538,0.914,P=0.041)。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 群中,HM.DQ的两个SNP位点(rs9275572和rs28567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结局有关, rs9275572A和rs2856718G为HB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在HBV自然清除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 中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人类白细胞抗原;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32777246:13277732D)
Association between infection Department
nLA-OQ
gene polymorphisms and
dimrent
outcomes of hepatitis B virus
TOF
MS)实验平台进行SNP分型。SNP分析模型:
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假设某一突变位 点的野生碱基为w,突变碱基为V。在共显性模型
中定义该位点可能出现的3种基因型ww、WV、w 分别为0、1、2,基因型分析时的比较方式为wv,w
与ww比较;在显性模型中定义该位点可能出现的
性乙肝有关。Kumar等n1报道了一项GWAS研究 结果,HLA—DQ基因的SNP位点rs9275572与HCV相
HL4-DQ 凰队一DQ
region were genotyped by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to
mass spectrometry.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万方数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3月第37卷第3期Chin

Epidemiol,March 2016。V01.37,No.3
HBV感染后机体会可出现不同的慢性化转归, 多数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20%发展为肝硬化, 5%进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等…。HBV感染的结局 除了受病毒本身的影响外,宿主遗传因素也起着重 要的作用,而广泛存在于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可导致机体对各种慢性损伤的反应具有明显 的个体差异,影响不同的疾病转归心1。人白细胞抗 原(HLA)基因多态性影响不同个体对HBV的易感 性及HBV感染的不同转归口圳及机体对乙肝疫苗的 应答b]。日本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Hale Waihona Puke of Epidemiology
and Statistics,Hebei Medical
WX,Zhang地Gao置拖昭厶Liu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m for DNA extraction.Th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L/u Wenxuan,Zhang Xiaolin,Gao崩口.Yang Lei.Li Baoxin,Liu Dianwu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7,China(Liu D聊;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First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iiazhuang 05D∞1.China(Li BX)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Dianwu,Email:liudw56@tom.corn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wo single.nucleotide 【Abstract】0bjective polymorphism(HI_A-DO rs28567 1 85 and rs9275572)and different outcome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Ⅵinfection.Methods A total of 825 HBV infection related cases were enrolled。and peripheral
对象825例。
纳人标准:中国北方汉族;性别和年龄不限;符 合病例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 并其他类型病毒如HCV、HEV或HIV感染;乙醇、自 身免疫、药物、寄生虫及其他微生物等原因所致肝损 害;急性乙肝、非HBV相关肝癌病例;不能参加或不 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 健康对照者人选标准:未接种过HBV疫苗; 抗一HBs、抗一HBc、抗一HBe、HBeAg及HBsAg均为阴 性;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无内分 泌、心血管、肾脏疾病及其他肝脏疾病。 HBV自然清除者的人选标准:未接种过乙肝疫 苗;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血清抗一HBs
采用SPSS
1 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1.研究对象:来自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河北医科 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和第四医院。人院时间为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乙肝相关疾病就诊总数 为752例,经严格的排除标准排除181例,按标准纳 人HBV自然清除者175例、慢性HBV感染者(包括 慢性乙肝112例和肝硬化130例)242例、HBV相关 性肝癌患者1 54例及健康体检者254例,共纳人研究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03.019
【摘要】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月u.DQ基因rs2856718和rs9275572两个位点突变是否
与HBV感染的不同结局有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收集825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 其外周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DNA的单核苷酸多
indicated that
cases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and different outcomes of hepatitis B vires infection.Results witll HBV
0ur study
HLE4-DQ rs28567 1 8G(524 cases)and rs9275572A(369 cases)had reduced susceptibility infection(OR=O.702,95%C/:0.558—0.856,P=0.001;OR=O.548,95%Cl: 0.365-0.847,P=0.005)and higher HBV natural clearance(OR=0.589,95%C/:0.478—0.892,P= 8.81×104;D尺=0.673,95%C/:0.457—0.860,P=0.014).Moreover,rs9275572A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lower risk ofthe development ofhepatocellular carcinoma(OR=O.759,95%CI:0.538—0.914.P= 0.041).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HU.DQ lOCi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erent outcomes of HBV infection in Chinese in Han ethnic group in northern China.rs28567 1 8G and rs9275572A might b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HBV natural clearance and HBV-related
3种基因型ww、、w、w分别为0、1、1,基因型分析
时的比较方式为WV+VV与wW比较;在隐性模型
关性肝癌有关。本研究拟探讨砌一DQ基因
rs2856718和rs9275572两个位点是否与HBV感 染、HBV自然清除、肝硬化进展及原发性肝细胞癌
进展有关。 对象与方法
中定义该位点可能出现的3种基因型ww、WV、w 分别为0、0、l,基因型分析时的比较方式为w与
wW+WV比较。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对象分成 不同亚组,分别研究2个SNP位点与HBV易感性 (I-my感染组和健康组)、HBV自然清除(HBV感染 组和HBV自然清除组)、肝硬化进展(肝硬化组和慢 性乙肝组)、原发性肝细胞癌进展(原发性肝细胞癌 组和肝硬化+慢性乙肝组)的关联。 3.质量控制:①设置阴性对照:按样品数的l% 加入阴性对照(水代替样品DNA),以监控实验中的 扩增产物污染及交叉污染的情况;②室内质控标准 品对照:按照样品数的1%加人室内质控标准品对 照(“炎黄一号”细胞株DNA作为模板,DNA样品 的每个SNP位点的确切数据可以在炎黄数据库中 查询),以检测每个SNP位点的引物设计可靠度; ③样本重复实验复核:随机选取样品数的5%进行 重复实验复核,以验证重复性及稳定性。每一位点 的合格样品数据符合度均达98%以上,提示实验具 有一定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调查人员均接 受统计培训,以保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质量。所 有调查表进行编码,复核无误后,采用EpiData软 件,由双人录入计算机,统计学分析前,再次核查数 据库。 4.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i±s 描述,非正态分布资料用M和四分位数间距(Q)描 述。分析SNP位点与HBV易感性及其感染结局的 关联,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并计算OR值及其95%CI,以 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均为双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