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1单元作业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水C. 盐酸D. 二氧化碳2. 在化学式HCl中,Cl表示:A. 铁钉B. 氯气C. 氢气D. 盐酸3. 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是指:A. 参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B. 发生变化的物质C. 参与反应前的物质D. 生成的副产物4. 关于物质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性质不会受到条件的影响B. 物质的性质可以改变C. 物质的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反应改变D. 物质的性质不重要5.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A. 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 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 物质自身发生化学反应D. 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二、填空题1. 乙烯是由______和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2. 玻璃是一种______物质。

3. 在化学方程式中,箭头的左边表示______,右边表示______。

4. 化学式H2O表示一分子______。

5. 空气中氧气的化学式是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化学反应的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请分析铁生锈是何种类型的化学变化,并解释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3. 根据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2H2 + O2 → 2H2Oa)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什么?b) 反应物在反应后发生了什么变化?c) 该方程式表示了什么意义上的化学反应?四、综合题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化合物?A. 纯净水B. 空气C. 甘油D. 二氧化碳2. 请简要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3. 下图显示了某种金属在放入酸中的反应情况:a) 请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b) 根据图中所示的反应情况,你认为酸的性质是什么?c) 描述该反应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此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共计15题。

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答案并回答简答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4.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
5.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式:。
②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
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发生装置应该选用,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
收集氧气的方法有(理由)和(理由)。最好用(理由)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时就证明已收满。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管口塞团棉花的原因是,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在下面ABC的选项中选)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以上方法都不行
8.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初三化学一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一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一单元练习题1. 火焰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内焰、外焰和煤气。

内焰呈湛蓝色,外焰呈黄色,煤气呈无色。

为什么它们的颜色不同?在火焰的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了不同的燃烧产物,它们的颜色也不同。

内焰是由燃料的主要燃烧区组成,煤气燃烧完全,产生的CO2和H2O很少,所以内焰的颜色呈现湛蓝色。

外焰是由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区组成,煤气中的一部分并未完全燃烧,产生了一些未燃烧的燃料和含碳化合物,这些产物的颜色较暗,呈现黄色。

煤气在出口处,接触到空气形成了煤气火焰,由于煤气本身无色,所以煤气火焰呈无色。

2. 为什么苯是芳香化合物?苯是一种六元环芳烃,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

苯分子的每个碳原子上都有一个π电子,这些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使得苯分子稳定,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苯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

苯分子经由π电子云的共振现象,形成了芳香性结构,因此苯被称为芳香化合物。

3. 铵盐的酸堿性质由什么决定?铵盐的酸堿性质由其阳离子决定。

铵盐是由铵基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它们在溶液中会发生离解。

当铵盐溶解时,NH4+和酸根离子会与水分子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铵(NH3OH+)或酸(H+)。

NH4+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的平衡决定了铵盐的酸堿性质。

如果NH3OH+浓度较高,则溶液呈碱性;如果H+浓度较高,则溶液呈酸性。

4. 什么是石碱?石碱是指天然或人工制备的碱性物质。

常见的石碱有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等。

石碱可溶于水,呈碱性溶液。

它们具有强碱的性质,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5. 解释一下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可通过电子转移理论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往往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往往接受外层电子,形成阴离子。

由于电子云的转移,金属原子失去的外层电子形成了正电荷,非金属原子获得的外层电子形成了负电荷。

初三化学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第一单元练习题1. 选择题1. 锂的原子序数是几?A. 2B. 3C. 4D. 52. 下列元素中,哪一个是金属?A. 氧B. 碳C. 铁D. 氯3. 氧气的化学公式是什么?A. CO2B. H2OC. O2D. N24. 下列物质中,哪个是一种固体?A. 水B. 空气C. 乙醚D. 石英5. 离子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什么?A. 分子B. 元素C. 原子D. 键2. 填空题1. 金属元素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2.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3.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产物在箭头的______边。

4. 葡萄糖的化学式是______。

5. 空气主要由氮气和______组成。

3. 解答题1. 简述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区别。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常用来描述元素的两个重要概念。

主要区别如下:- 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元素,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和铝等。

它们的外层电子排布松散,容易失去电子成为离子,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 非金属是一类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的元素,如氧、氮和碳等。

非金属的外层电子排布紧密,很难失去或得到电子,因此一般不呈离子形式存在。

2. 用化学符号表示以下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氯气水的化学符号为H2O氧气的化学符号为O2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为CO2氯气的化学符号为Cl23. 简述离子和分子的特点及区别。

离子和分子是化学中两种重要的结构单元。

它们的特点及区别如下:- 离子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组成的,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整体电荷为零。

举例来说,氯离子Cl-是一个负离子,钠离子Na+是一个正离子。

离子往往通过离子键连接在一起。

- 分子是由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

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共享电子。

- 区别:1) 离子有正负电荷,分子没有电荷。

2) 离子往往通过离子键连接在一起,分子则通过共用电子对连接。

初三化学练习题第一单元

初三化学练习题第一单元

初三化学练习题第一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通过学习化学,能够了解到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以下是初三化学练习题的一些例子,帮助学生巩固第一单元的知识。

1. 下面列举了一些物质的性质,请根据下列物质的正确性质选择合适的单词填空。

a) 水:无色、透明,具有_______性。

b) 铁: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c) 石膏:固体,可以______,______导电。

d) 氧气:无色,______,可以______燃烧。

2. 请回答下列问题:a) 钠(Na)属于哪一组元素?有多少个电子壳?b) 氧(O)属于哪一组元素?有多少个电子壳?c) 氚(T)是氢的同位素,它与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下面是一些物质的化学式,请根据化学式的规律填写缺失部分。

a) H2O是______的化学式。

b) NaCl是______的化学式。

c) NH3是______的化学式。

d) CO2是______的化学式。

4. 请计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所涉及的物质的化学式:a) 硫酸(SO4)和铁(Fe)反应生成什么物质?b) 氮气(N2)和氢气(H2)反应生成什么物质?5. 请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请将其平衡。

a) H2 + O2 -> H2Ob) Na + Cl2 -> NaCl6. 请解释下列化学现象:a) 为什么氧气能够支持燃烧?b) 为什么金属能够导电?c) 为什么硫酸和钠反应能够生成氯气?7.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

以上是初三化学练习题第一单元的一些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对化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兴趣。

祝愿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1~8题每题2分,9~12题每题3分,共28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棉花纺线B.胆矾研碎C.汽油燃烧D.酒精挥发2.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地沟油”可以用来制取燃料B.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C.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D.出门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3.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4.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A.小明同学乐于助人,和小杰合作完成滴加液体药品的操作B.进入实验室后,小红看到了食盐,于是尝了一小口C.小志看了某电视剧中炸喷泉的情节,于是偷偷地去化学实验室把某种药品拿了出来D.小林想知道某气体的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小明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

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得出结论D.交流评价7.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边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边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 g(1 g以下用游码),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A.15.5 g B.14.5 g C.15.0 g D.14.0 g9.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B.称量食盐时,直接将其放在右盘上C.用10 mL量筒量取5 mL液体时仰视读数D.用10 mL量筒量取9.6 mL水10.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植物油可以燃烧;酒精易挥发C.葡萄酿制葡萄酒;汽油易燃烧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1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9 mL B.小于9 mL 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12.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倾斜,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直立试管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A.①④⑦⑨B.①④⑤⑦⑨C.①④⑤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13.(5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它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现,涂改液主要成分是丙酮和异丙醇。

下列关于丙酮和异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酮是一种酸性物质B.异丙醇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C.丙酮和异丙醇都是有毒物质D.丙酮和异丙醇均为无色液体12、下列物质中,能够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氧气B.氢气C.水D.氯气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B.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也是必然的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1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氢气B.氧气C.氮气D.水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之比为2:1的是()A.2H₂+O₂→2H₂OB.2Na+Cl₂→2NaClC.4Fe+3O₂→2Fe₂O₃D.CaCO₃→CaO+CO₂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什么?A。

干冰升华B。

电灯发光C。

矿石粉碎D。

粮食酿酒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什么?A。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生铁铸造铁锅D。

铜用于制造导线3.下列哪个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A。

硫是淡黄色固体B。

硫受热会融化C。

液态硫受热会汽化D。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4.XXX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哪个?A。

提出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做出结论5.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哪个属于物理性爆炸?A。

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B。

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

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

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

下列哪种能源的使用最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A。

太阳能B。

天然气C。

汽油D。

柴油7.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哪个不可行?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否定实例 __灯__泡__通__电_发__光_____
___电__热__丝__通_电__放__热_____
同学 王芳 高红 李华
错误观点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
有气体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 化
有沉淀出现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 化
否定实例 将__红_墨__水__滴__入__水_中__,__整__杯__水_变__红__
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4分)(滨州中考)下列变化中,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B)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煤炭燃烧 D.葡萄酿酒 2.(4分)(泸州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 A.酒精挥发 B.冰糕融化 C.蔗糖溶解 D.钢铁生锈
3.(4分)(重庆中考)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 变化的是( B )
制造化肥、纯碱等。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_有__刺__激__性__气___味__、_无__色__气__体_____(任写两点)。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属于化学变化。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 原因是___氨__气__极__易__溶__于__水______。
16.(10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下面有 五位同学的观点均错误,请你用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来否定其错误的观点。
同学 肖红 张强
错误观点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___水_蒸__发_____
_泥__水__静__置__一_会__儿__沙__石__沉_淀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极难溶于水
C.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燃烧
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汞(俗称水银)作体温计的指示液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物理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
7.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
(1)盐和糖;(2)铜制品和铁制品;
(3)酒和醋;(4)瓷勺和塑料勺。

8.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用途的是。

9.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2)苯的化学性质有。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基础检测
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

“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净水
D.蔗糖水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5.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6.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熄灭、b变旺
B. a变旺、b熄灭
C. a、b都变旺
D. a、b都熄灭
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
确的是()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8.请完成下列空白。

(1)金属铜是色,水是色,空气是色;
(2)描述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二氧化碳,汽油;(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

(4)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水的密度;
(5)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能燃烧的物质:
固体;液体;气体。

9.把某种金属用铁制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
(1)硬度(填“较大”或“较小”);
(2)熔点(填“较高”或“较低”);
(3)密度比水的(填“大”或“小”);
(4)颜色。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基础检测
1.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2.下列仪器中不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3.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量筒
B.集气瓶
C.试管
D.烧杯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加热结束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口可随意朝向
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6.要准确量取8 mL的液体,需选用的量筒是()
A. 10 mL
B. 25 mL
C. 50 mL
D. 100 mL
7.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8.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的话,将会使读数。

9.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10.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也不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综合检测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3.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其容积的()
A. 3/4
B. 1/4
C. 2/3
D. 1/3
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 s取下来,可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中上部
5.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
C.在实验室集中处理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6.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7.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水的蒸发
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
D.灯泡发光钢铁生锈
8.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研究用于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
C.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D.研究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9.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注意做到“三不”: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10.实验室取用盛在广口瓶里的块状的药品时,常用的仪器是。

11.量筒的用途是,使用时,量筒必须,视线要跟
保持水平。

右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mL。

13.小明通过查阅有关甲烷的资料,知道甲烷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

他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验证这一结论。

请你与小明共同
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