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学案-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配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进而总结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最后根据所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1课时几种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铜、碳酸钙等,不仅仅是指食盐。
生活中常见盐还有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03)等,都属于盐。
【阅读回答】让学生阅读教材P72~P73“一、氯化钠”,了解、总结氯化钠的组成、用途、分布和制备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教案: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 1生活中常有的盐第 1 课时氯化钠、粗盐的提纯第 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课目的1.理解盐类的观点,知道有哪些常有的盐;认识盐与食盐、食盐与工业用盐的差别。
2.认识氯化钠的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
4.学会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查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要点难点要点认识氯化钠,以及几种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盐与食盐的差别,能够对盐类物质进行判断;碳酸盐的查验。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我们每个家庭中都有一种必不可以少的调味品,没有它,什么菜都会食之无味,弃之惋惜。
它就是食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食盐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达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氯化钠 NaCl1.介绍氯化钠化学式: NaCl 俗称:食盐2.氯化钠的用途依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指引学生概括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1)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 (100 g 水中含有 0.9 g 医用氯化钠 )、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2)农业上:用 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食品业:用食盐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到,还延伸保质期。
(4)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5)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融化,减少事故的发生。
3.盐与食盐你听闻过盐中毒的事情吗?播放录像:①用工业盐烹饪食品惹起中毒的事件资料。
②非法商贩用工业盐腌制食品的资料。
指引学生提出盐和食盐的差别。
学生议论后回答:盐与食盐的差别:食盐不等于盐,食盐是一种物质,而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盐的一种。
4.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1)洗浴时,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可使皮肤强壮。
(2)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多日不凋零。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4)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 分钟,而后再洗,则不掉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新)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
(2)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
(3) “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
(4)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5)利用提供的沉淀试剂,再写出一种添加试剂的操作顺序(填序号)。
八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题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3、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
重点难点
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引入
小新和小白一起动手,做一个会“喷火”的火山。小新先在一个脸盆里放进一个小瓶子,然后,把潮湿的土堆积在瓶子周围,作成山的形状。做这些事时,小新很小心,不让土堵住瓶口。
1.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盐”指的是什么物质?
2.通过以上资料,你对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 自主学习一
1、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的?
A.食盐(NaCl)和细砂B.水和酒精
C.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5实验室里有无标签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请你至少用两种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七 拓展提升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序号①——⑧表示实验操作,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掌握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实验科学精神和实验规范意识。
2. 教学重点•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3. 教学难点•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4.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氯化铁、硫酸铜、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等;•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5.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引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盐的例子,如食盐、食醋等,并引发学生对盐的好奇心。
步骤2:展示盐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展示盐的一些典型性质和反应现象,理解盐的化学本质。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钠的反应•将氯化铁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将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3:硫酸铜与氯化铵的反应•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步骤3:讲解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介绍常见的盐的种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讲解盐的性质和用途,如氯化钠用于食品加工、硫酸铜用于农业等。
步骤4:讲解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介绍盐的命名方法,如一元盐的命名、二元盐的命名等;•讲解盐的化学式的写法,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步骤5:小结与展望•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6.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盐的种类和用途,并进行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而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知识网络】要点一、盐1.盐的定义: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例如:NH4Cl、BaCl2、Na2CO3等。
2.生活中常见的盐:名称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NaClNa2CO3NaHCO3CaCO3俗称食盐(主要成分)纯碱、苏打(俗称)小苏打(俗名)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味咸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晶体中含有结晶水,化学式为Na2CO3·10H2O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白色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①与酸反应:Na2CO3+2HCl=①与酸反应:NaHCO3+HCl=①与酸反应:CaCO3+2HCl=Ⅱ.同步讲解Ⅰ.课堂导入1/122NaCl+H2O+CO2↑②与可溶性碱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NaCl+H2O+CO2↑②加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CaCl2+H2O+CO2↑②高温分解:CaCO3CaO+CO2↑用途作调味品,腌制食品。
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工业上用来作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可用作补钙剂。
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咸味,溶于水显碱性,对人体有毒害,常用作防腐保鲜剂。
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要点诠释】1.“食盐是盐”,但“盐就是食盐”是错误的。
要注意盐指一类物质,而不是特指食盐一种物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教学策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6.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7.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盐的概念,了解盐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常见盐的制备方法,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3.能够区分和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盐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展示厨房中的盐的使用,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如:展示食盐在烹饪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现象引发思考: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将盐放入水中观察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盐的性质的好奇心。
3.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对盐有哪些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贡献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例如,在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目标和达成情况,并记录在反思日记中。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讲解盐的概念,介绍盐的分类方法,如根据来源分为天然盐和合成盐,根据化学成分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盐等。讲解盐的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用途,如食盐用于调味,白糖用于甜味,味精用于增鲜等。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食盐的溶解实验,白糖的燃烧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盐的性质和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特点和用途。
(五)作业小结
1.学生展示作业成果,分享自己的调查和了解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盐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各种盐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盐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食盐:用于烹饪、腌制、防腐等。
-纯碱:用于洗涤、烘焙、制造玻璃等。
-氯化钾:用于肥料、制药等。
3.盐与健康
-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参与维持体液平衡、神经传导等。
-过量摄入盐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4.盐的鉴别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鉴别不同盐的方法。
-实验步骤:准备不同盐样品,进行溶解性、焰色反应等测试。
5.教学手段:
-讲授法
-演示法
-实验法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课程管理系统,发布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盐”的预习资料,包括PPT和视频,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盐的性质和用途,设计问题,如“食盐在烹饪中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c.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预期结果:
在高浓度食盐溶液中,植物细胞会失水,细胞体积缩小,而在低浓度溶液中,细胞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大。
板书设计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
-盐的性质包括溶解性、熔点、沸点等,不同盐的性质不同。
5.实践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盐溶液的浓度对植物细胞渗透压的影响。
答案:
实验材料:两个烧杯、植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如0.5M、1M、1.5M)、显微镜。
实验步骤:
a.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0.5M和1.5M食盐溶液。
b.将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入两种溶液中,观察细胞的变化。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具体性质和应用可能了解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逐渐形成,但对盐与生活健康关系的认识尚需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上)盐
【知识点一】盐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粗盐提纯
粗盐提纯是指去除粗盐中的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盐。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①安装好装置。
调节蒸发皿高度,以便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添加待蒸发液至蒸发皿中。
添加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否则可能导致液体飞溅。
③加热。
加热的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④停止加热。
蒸发结晶不该把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应该待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便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⑤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
⑥收集固体,并装瓶。
三、几种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2HCl + CaCO 3 = CO 2↑+ CaCl 2 + H 2O (2)高温分解:CaCO 3高温 CaO + CO 2 ↑
(3)和二氧化碳反应:向已经变浑浊的石灰水中再通入过量CO 2,石灰水会变澄清,只是溶质不再是Ca(OH)2 :
澄清石灰水[Ca(OH)2]①−−→−2CO 变浑浊(CaCO 3)②
过量−−−−→−2CO 变澄清[Ca(HCO 3)2] ①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生成沉淀
②CaCO 3 + H 2O + CO 2 = Ca(HCO 3)2 沉淀溶解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HCl + Na 2CO 3 = 2NaCl + CO 2↑+ H 2O
(2)与含钙的碱或盐反应:Ca(OH)2 + Na 2CO 3 = CaCO 3↓ + 2NaOH
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 2NaCl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HCl + NaHCO 3 = NaCl +CO 2↑ +H 2O (2)加热分解:2NaHCO 3
∆
Na 2CO 3 +CO 2↑ +H 2O
4、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的原理 NaCl + NH 3 + CO 2 +H 2O = NaHCO 3↓ + NH 4Cl 2NaHCO 3
∆
Na 2CO 3 +CO 2↑ +H 2O
5、碳酸根离子的鉴别:
CO 32- −−−→−HCl 稀 无色气体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 一、复分解反应概念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 AB+CD=AD+CB ,如没有相互交换成分,则不是复分解反应。
如:CO 2+Ca(OH)2=CaCO 3↓+H 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特征:“等价交换”。
即: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离子间的反应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Ca(OH)2生石灰氢氧化钙B.KOH 烧碱氢氧化钾
C.Na2CO3纯碱碳酸钠D.NaHCO3苏打碳酸氢钠
2、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充分煅烧,所得的二氧化碳气体()A.一样多B.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C.煅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D.无法确定
3、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C.用纯碱可除去发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5、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A.NaOH B.NaHCO3C.H2SO4D.K2SO4
6、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没有氧气
C.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放热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7、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括号中的物质,溶液pH明显增大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水)B.稀盐酸(石灰石)
C.碳酸钠溶液(氯化钙)D.氯化钠溶液(稀硫酸)
8、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称量并计算
)
10、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H2+CuO Cu+H2O B.2KMnO4K2MnO4+MnO2+O2↑
C.HCl+NaOH═NaCl+H2O D.2Mg+O22MgO
11、在珍珠粉中滴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说明珍珠中含有()
A.硫酸根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氯离子D.钙离子
12、欲证明生石灰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热B.滴加稀盐酸
C.加水溶解D.加入Na2CO3溶液
13、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活性炭②食盐③固体二氧化碳④盐酸⑤熟石灰⑥石墨⑦小苏打⑧烧碱,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2)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
(4)可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的是;
(5)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
(6)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7)可作干电池中电极的是;
(8)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14、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
(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15、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CaCO3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16、家庭厨房中处处有化学,其中用于面食发酵的小苏打是,调味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是(以上填化学式);炉具清洁剂主要含有氢氧化钠,俗称为;刀具生锈可用除去,能否长时间浸泡?(填“能”或“不能”)
18、碳酸氢钠(NaHCO3)俗称,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湿碱性,它受热易分解(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阅读上文之后,
与你熟悉的碳酸钠的知识进行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其pH7(填“>”“=”或“<”),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
(2)Na2CO3和NaHCO3有许多相似之处.按要求各举一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