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何时传入中国
浅谈西瓜的栽培技术

THANKS
定期检查
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西瓜 的贮藏情况,发现病变及 时处理。
贮藏环境控制
贮藏期间要严格控制贮藏 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体 成分,以确保西瓜的贮藏 效果。
05
新技术在西瓜栽培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西瓜栽培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西瓜的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性状,提高西瓜的种植效益 。
微生物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提高西瓜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
西瓜栽培中常用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
生物农药类型
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抗生素等。
使用方法
在西瓜的不同生长时期,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并 严格按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操作。
未来西瓜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西瓜在古埃及文明 中被视为神圣的水 果,被葬在法老墓 中作为祭品。
西瓜的营养价值和功能
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多种营 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A
、钾、膳食纤维等。
西瓜具有消暑、解渴、利尿、 降血压等多种功效。
西瓜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 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
西瓜的分类和品种
西瓜根据其果型和品质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圆形西瓜、椭圆形西瓜、高圆形 西瓜等。 在圆形西瓜中,又可分为红肉和黄肉两种类型,其中红肉西瓜最为常见。
定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 定适宜的定植密度。
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做好植株调整 ,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和
产量。
浇水施肥
浇水
根据西瓜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浇水次数和水量, 防止渍害和旱灾。
施肥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并根据西瓜生 长阶段调整施肥比例。
西瓜是谁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西瓜是谁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夏天是西瓜的季节。
南宋词人方回在《秋熟》中咏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扶。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西瓜是什么时候是谁传入我国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西瓜传入中国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西瓜传入中国资料考古学家和史学家拿出了足以令人信服的物证和人证等证明,西瓜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
长沙马王堆、江苏高邮和扬州发掘的西汉及东汉墓中均发现了“西瓜子”;而人证方面,汉代“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瓜赋》中就描述了西瓜:“蓝皮密理,素肌丹瓤,甘逾蜜房,冷亚冰霜。
”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瓜便有“寒瓜”“水瓜”之称。
当然,西瓜在汉代还是非常少见的。
据《南史·滕昙恭传》载:南昌滕昙恭“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
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
”另外,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似乎更能证明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远远早于五代。
今天,在这幅旷世作品上,我们仍然十分清晰地看到当时“首都”街道的水果摊上已有西瓜出售。
若是五代时期才引入栽种,西瓜断然不会这么快就进入百姓市场的。
由此可见,西瓜“汉代传入中国说”比较靠谱。
西瓜形态特征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沟,被长而密的白色或淡黄褐色长柔毛。
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2歧,叶柄粗,长3-12厘米,粗0.2-0.4厘米,具不明显的沟纹,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长8-20厘米,宽5-15厘米,两面具短硬毛,脉上和背面较多,3深裂,中裂片较长,倒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裂片又羽状或二重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波状或有疏齿,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数浅锯齿,先端钝圆,叶片基部心形,有时形成半圆形的弯缺,弯缺宽1-2厘米,深0.5-0.8厘米。
雌雄同株。
雌、雄花均单生于叶腋。
雄花:花梗长3-4厘米,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萼筒宽钟形,密被长柔毛,花萼裂片狭披针形,与花萼筒近等长,长2-3毫米;花冠淡黄色,径2.5-3厘米,外面带绿色,被长柔毛,裂片卵状长圆形,长1-1.5厘米,宽0.5-0.8厘米,顶端钝或稍尖,脉黄褐色,被毛;雄蕊3,近离生,1枚1室,2枚2室,花丝短,药室折曲。
西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西瓜传入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时期,而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时期。
大约在唐代初期,回鹘人已经在新疆种植西瓜,现在的维吾尔语依然称西瓜为塔吾籽。
李时珍在其编写的《本草纲目》有提及西瓜的来历,记载道:....
西瓜传入中原地区,被大规模种植是处于南宋时期。
此时有更多的书籍切确地记录了西瓜,更能证明此西瓜为现代人们说吃的西瓜。
南宋官员洪皓在出使金国归来时,带回了西瓜的种子,并在中原将其种植。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知识点之常见农作物的来源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知识点之常见农作物的来源常见农作物的原产地及进入中国的大致时间:一、粮食作物: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
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
在四世纪初的东晋时期已经有一定面积的种植。
水稻:水稻的原产地就在中国,有近一万年的种植历史。
玉米:原产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墨西哥等地),于明朝中期传入中国(与哥伦布航海时间较为接近)。
高粱:1、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中国;2、中国原产。
高粱的变种比较多,大部分品种在非洲出现,但中国也有近5000年的高粱种植历史。
谷子(稷):原产地为中国。
是最为古老的一种粮食作物。
二、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原产地为中国。
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油料作物。
向日葵、芝麻:原产地为美国。
16世纪元朝传入中国。
三、糖料作物: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大约在公元1500(元朝)左右传入中国。
甘蔗:原产地在印度,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国。
四、蔬菜瓜果类:番茄:原产地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附近,于明代传入中国。
黄瓜:原产地为印度,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辣椒:原产地为中南美洲,于16世纪(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西瓜:原产地为非洲,于五代时期传入中国。
柑橘、苹果、李、杏、桃:原产地为中国。
菠萝:原产地为南美洲,于1605年(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葡萄:原产地为中亚、西亚,公元二世纪(汉朝)传入中国。
通过对这些主要农作物的整理会发现,除了一些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外,有外国传入中国的农作物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原产地也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
主要分为两大时间段,汉朝传入中国的主要是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的作物,这很有可能是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或者是丝绸之路打通之后传入中国的;其次就是明朝,明朝主要是十五实际至十六世纪,对应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原产地也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
通过这两个明显的时间段和所对应的地区,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西瓜究竟为什么叫西瓜呢

西瓜究竟为什么叫西瓜呢
西瓜之所以叫西瓜,是因为它来源于西域。
在五代时期,西瓜被引入中国,并逐渐被广泛种植。
人们为了纪念它的来源,便将其命名为“西瓜”。
据史书记载,西瓜的原产地在非洲热带的干旱沙漠地带。
由于西瓜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被引入了西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瓜逐渐传播到中国,并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古代,西瓜被引入中国后,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水果,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享受得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瓜的种植技术逐渐普及,价格也逐渐降低,成为了大众化的水果之一。
在命名方面,西瓜的命名与它的形状和颜色有关。
西瓜的形状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给人以清凉解渴的感觉。
因此,人们便将其命名为“西瓜”。
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西瓜的正式名称。
总之,西瓜之所以叫西瓜,是因为它来源于西域,并因其形状、颜色和生长环境等特点而得此名。
这个名称已经沿用了数百年,成为了人们对于这种水果的共同认知。
西瓜什么时候引进中国的

西瓜什么时候引进中国的?
西瓜为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堪称“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道甘味多汁,营养丰富,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西瓜什么时候引进中国的吧!
西瓜什么时候引进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
西瓜为什么叫西瓜?
西瓜于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
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吃西瓜有什么好处?
1、降热解暑:西瓜具有清热解暑、泻火除烦的作用,夏季吃西瓜可以生津止渴、清热解暑。
2、水润防晒:西瓜的含水量在水果中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特别适合夏季补充人体水分的损失。
3、大便通畅:西瓜食用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可以减少胆色素的含量,对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
4、减缓衰老: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能增加皮肤弹性,使人变的更年轻,减少皱纹,增添光泽。
5、治疗肾炎:西瓜里面含有一定的糖和盐分,所以对轻微的肾炎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醒酒作用:西瓜具有解酒的功效,生食或取西瓜汁频饮,使醉酒者清心爽口,醒神解酒。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的时间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的时间除了少量在先秦时期就已传入中国的食用物种外,更大规模的食物交流与传播发生在2000 多年前国力强盛的西汉时(前206-25)。
葡萄、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西瓜、甜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荽(香菜)等原产于中国新疆或中亚、西亚等地的食用物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汉民族聚居的中原地区。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外交流日益密切,许多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食品逐渐摆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上。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经欧洲、非洲、西亚传入中国北方;介于主食与蔬菜之间的马铃薯,通过东南沿海传入中国,最初只在福建、浙江一带种植,后来遍及中国各地;葵花籽在17世纪由美洲传入中国,200 年后用以榨油,丰富了中国的油料种类;豆类中的绿豆原产于印度,北宋(960—1127)时传入中国;蔬菜中的菠菜是唐太宗(627—649 在位)时由波斯传入的,原产于印度的茄子在南北朝(420—589)时随佛教流入中国;一些中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如花生、大蒜、苦瓜、豌豆等亦被外来的优良品种所取代。
早期传入中国的水果多来自西亚(如葡萄)、中亚(如早期的苹果)、地中海(如橄榄)、印度(如一些柑橘类)和东南亚(如椰子、香蕉);菠萝、西红柿、番石榴、草莓、苹果、榴莲、葡萄柚等已广为现代中国人食用的水果则是在近代由东南亚、美洲或大洋洲传入的。
辣椒在中国已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菜肴和调味料了,而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却不过300 多年。
史料记载,辣椒是在明朝(1368—1644)末年,由海路从美洲的秘鲁、墨西哥传入中国的。
糖是调料中最重要的甜味原料,它是在唐太宗时,由朝廷派遣使臣到中亚学习熬糖技术后才开始生产的;而被中国人视为名贵食品的鱼翅、燕窝则是14 世纪初从东南亚传入,自清代(1644—1911)起成了一种奢侈品。
西瓜在中国的历史传奇

导语:时近盛夏,正是西瓜上市的季节。
据史料记载,西瓜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汉代前即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故称“西瓜”。
900年前北京地区已有西瓜种植辽圣宗时期“内果园”已植种枣栗桃杏梨西瓜有史学家考证,西瓜传入北京与古代幽州成为契丹在华北地区的政治、军事、政治中心有密切关系。
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辽王朝将幽州升为南京,成为辽朝在华北平原上重要的政治中心。
在此情况下,幽州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渐增多。
此前契丹已有“种出西域”的西瓜。
故此西瓜再从契丹传入幽州地区,并逐渐得以推广。
作为辽代陪都的南京城,位于今天北京市区的西南部。
当年辽朝的帝王,如太宗、圣宗、兴宗、道宗等均驻跸过南京城。
为了向皇宫进贡时令果品,朝廷在南京辟建内果园。
史载:“辽圣宗太平五年(1025年)驻跸南京,幸内果园宴,京民聚现。
”在“内果园,植种较多的有枣、栗、桃、杏、梨等,还有西瓜。
”(见《北京通史》第三卷)这说明在辽太平年间(1021年至1031年),今天的北京地区已经开始栽培西瓜了,但种植数量较少,仅仅是皇家果园中的珍品。
据《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名志》载:1979年8月17日,京西门头沟斋堂乡西斋堂村东发现一座辽代古墓。
墓内绘有彩色壁画,其中的《侍女图》上有两个侍女,双手托盘,盘内盛有石榴、桃、西瓜等时鲜瓜果,正准备呈给主人。
尽管年代久远,但壁画上硕大的西瓜仍格外新鲜。
经考证,此墓系辽晚期贵族墓葬,约为1050年至1125年间,也就是说至少在900年前,北京地区已有西瓜种植了。
明代西瓜为皇宫贡品《明史》记载西瓜被列为太庙荐新果品之首到了明代,西瓜在北京地区的种植已不断扩大,其中主要产地集中在京城的南部和西南部,尤以今天大兴一带最为著名。
有史料记载:大兴、宛平两县所产西瓜作为皇宫内廷贡瓜的历史,可上溯至明朝永乐年间(另说元代)。
按明代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
六月,西瓜,甜瓜、莲子、冬瓜”(《明史》五十卷),西瓜被列为太庙荐新果品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瓜何时传入中国
西瓜,原产于非洲。
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
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
近年报刊上谈论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说。
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
“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
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
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
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
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
’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
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
”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
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
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
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
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西瓜,顾名思义,是西域传来的瓜。
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经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热,称寒瓜。
因此,西瓜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有疑问。
那么,它是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的呢?
笔者推测它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汉武帝曾派“译长”,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
海船从雷州半岛启航,沿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罗湾,顺马来半岛海岸南下,到达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这条海道,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已程不国”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多数学者认为是斯里兰卡,也有人说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
无论哪种说法对,都说明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经打开了。
因为在汉代,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风的秘密,能够东西穿航印度洋。
这样,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和非洲交通的中转站。
非洲的西瓜可以经过斯里兰卡或南洋群岛再传入中国。
广西和江苏汉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证。
另外,据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曾发现过西瓜籽。
如果这个考古收获确实可靠的话,我国有西瓜的历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产非洲的说法,又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