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诗词作品,但要真正领略其中的韵味和情感,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之美。
一、了解背景知识在进行诗词鉴赏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诗词作为文学作品,往往会受到时代和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只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了解杜甫的贫困潦倒经历,再读其《登高》一诗,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其豁达和坚韧的性格。
二、把握诗词的意境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表达方式往往比较抽象和含蓄。
在鉴赏诗词时,要善于捕捉诗词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通过品味诗句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来揣摩诗人的情感表达。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三、品味诗词的音韵诗词的音韵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美感所在。
在鉴赏诗词时,要留心诗句的节奏、韵律和音调,感受其中的音乐之美。
可以通过朗诵或吟诵诗句,来体会诗词的声音之美。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通过对水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气势。
四、注重诗词的结构诗词的结构是其表达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鉴赏诗词时,要注意诗句的排列顺序、句式结构和段落组织,理解其中的脉络和逻辑。
可以通过分析诗词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走向。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通过对山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比较鉴赏不同诗词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诗词作品,来发现其异同之处,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特点。
可以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从而拓展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古诗词朗诵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把握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诵时要注意韵脚的押韵和
韵律的节奏感。
2.把握诗词的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朗诵时要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
和氛围。
3.注意语音语调:古诗词的语音语调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诵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和强
调。
4.加强表演元素:古诗词的表演元素,如韵律、语调、情感和氛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朗诵时要加强表演元素来增强诗词的魅力。
5.平时多读古诗词,并练习朗诵:古诗词的朗诵需要时间练习和积累,朗诵者应该多读古
诗词,了解诗词的风格和特点,并练习朗诵来提高朗诵技巧。
6.寻求老师或专家的指导:朗诵古诗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朗诵者可以寻求老师或专家
的指导和建议来提高朗诵水平。
7.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古诗词是反映一个时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要载体,
朗诵者应该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诵诗词。
8.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形式,朗诵者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来
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意境。
9.注意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词的韵味和意境,朗诵
者应该注意这些修辞手法并运用到朗诵中。
10.适当使用配乐和音效:古诗词朗诵可以配以配乐和音效来增强诗词的感染力,但要注意
不能过多或过强,影响诗词本身的魅力。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大多都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1、忧国忧民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②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⑥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反对残酷的战争: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建功报国①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③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④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4、诗词三首——群文阅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诗缘情”,诗歌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
思想感情,指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各种情感。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即要求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的心理变化分析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我们可以通过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到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的气概。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2.结合全诗(词) ,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3.某联(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1.依据题材,理解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
同题材的诗歌,大致有相同的思想感情。
分清类别,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情感。
2.关注题目、注释,理解情感。
如王维《田园乐》一诗,抓住“乐”字,便能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
意象往往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有些意象意义基本固定,如“柳”寓意惜别,“长亭"寓意送别,“梧桐”“芭蕉”寓意孤独、寂寞,“月亮”寓意乡思等。
4.分析手法,理解情感。
分析借物抒情、运用典故、象征、烘托等写作手法,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寄托。
5.扣住诗眼,理解情感。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它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抓住“爱”字,不难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理解作者,把握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总会融聚时代特色和作者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这些,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蝉视为高洁 的征 , 并咏之颂之 , 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 负 , 或 以之暗喻 自己坎坷不兴 的身世 。 如虞世南 《 :垂矮 蝉》 “
饮 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 自远 , 非是藉秋风 。鸣蝉成 ” 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之人 的象征 , 了诗人 自己是 因为 成 立身高洁而不是 因为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要 的表白。 2 : 的叫声凄切 , 人泣下 , 民谣有 日: 巴东 . 猿 猿 令 古 “ 三峡巫峡 长 , 猿鸣 三声泪沾 裳 。” 以古 诗 中常用猿 鸣 所
关键 词 : 言 志 诗 思想情感 主题 方法 归类 知人论世 意 象
诗歌 是用来表达 志 向、 负 、 抱 情操 和抒发 思想感 情
的 。诗歌 的核心灵 魂就是 它所表达 的思想 , 言 、 构 语 结
于 了解诗歌传达 的感情 ,有助 于理解诗歌表 现的意境 ,
有助 于更 深层次 地分析诗 歌塑造 的形象 。如陈子 昂的 《 登幽州 台歌》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念 天地 之悠 悠 , 怆然而涕下 。武则天通天元年 , 独 ” 契丹李尽 忠反叛 , 武则天命 建安王 武攸宜率军讨 伐 ,陈子昂 随军担任参 谋 。到了东北边地 ,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 , 陈子 昂进谏 , 不仅没被 采纳 , 被贬斥 , 反 因此登 幽州 台抒发失 意 的感 慨 。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幽州 台典故 可知 , 这首 诗抒 发 了作者怀才不遇 、 国无 门之情 。 报
有借古伤今 、 引起 时人 思考之意 。 此外 , 还有边 塞诗 、 子诗 、 游 咏物诗 、 闺怨 诗 、 爱情 诗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全唐诗》) 【注释】 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 ③鹤发:白发。
题例精析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 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时,要结 合诗句来分析理解。诗中“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诗 人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所以发问“何方是故乡”,触动 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鹤发”指的是老年人,“儿童”指 的是小孩,年龄跨度大,差异明显,前后对应,让读者感受到诗 人心中浓浓的乡愁和无言的悲伤。
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
题型解读
诗词的主题(情感)的考查重点是理解诗词作 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 等。
01
分
抓 住
析
景
方 法
物 特 点
,
探
知
诗
人
情
感
。
02
分 析 意 境 , 探 知 诗 人 情 感 。
03
透 过 表 面 意 义 , 挖 掘 深 层 含 义 。
答题格式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 作品的思想意义。
(1)所抒感情:通过……内容+抒发(寄寓/表达)……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描绘了……的景物,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题例精析
(2018·温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州①端午
03
诗词常常感情深沉, 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 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 掘出其深层含义,这正是 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 白的《早发白帝城》,从 字面上看是写一段行程, 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 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注意事项
有些诗词不能只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 熟知的情感入手,还要抓关键词,整体品悟情感。如 陆游的《游山西村》,不能仅从作者的经历入手,直 接答忧国忧民,而且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作答。 这首诗赞扬了乡民的淳朴、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题例精析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 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我的答案] 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缝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 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 问“何方是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 “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 到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 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 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 调,其内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如“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
01 02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 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或和 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 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 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