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模型的介绍
航空模型-预览版

阻力
阻力
4寄生阻力:所有控制面的缝隙﹝如主翼后 缘与副翼间﹞、主翼及尾翼与机身接合处、 机身开孔处、机轮及轮架、拉杆等除本身的 原有的阻力以外,另外衍生出来的阻力
阻力
磨擦阻力、形状阻力、寄生阻力与速度的平 方成正比,速度越快阻力越大,诱导阻力则 与速度的平方成反比,所以要减少阻力的 话,无动力飞机重点在减少诱导阻力,高速 飞机重点在减少形状阻力与寄生阻力。
机翼位置
上单翼 中单翼 下单翼 双翼
螺旋桨与引擎
我们应该把桨叶看成一片小型的机翼,引擎 转动的速度加上飞机前进的速度,使桨叶对 空气产生相对的速度,桨叶的截面本来就是 一个翼型,然后因伯努利定律产生升力,只 是此时的升力是向前的,称为推力
螺旋桨与引擎
依桨叶数: 单桨:竞速机常用,可避免吃到前叶的尾 流,效率最佳,但另一端要配平。 双桨:最常见的型式,合理的效率,容易平 衡。 三桨以上:像真机或桨叶长度受限时使用, 效率稍差。
翼型基本知识-雷诺数、升阻比
翼型介绍
100 年来有相当多的单位及个人做有系统的研究,与 模型有关的方面比较重要的发展机构及个人有
航模比赛
航空模型运动分为自由飞行、线操纵、无线 电遥控、仿真和电动等五大类。按动力方式 又分为:活塞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橡筋动 力模型飞机和无动力的模型滑翔机等。 航模的竞赛科目有:留空时间、飞行速度、 飞行距离、特技、“空战”等。目前世界锦标 赛设有30个项目,隔一年举行一次。航空 模型还设有专门记录各项绝对成绩的纪录项 目。
比赛项目
3KG载重空投 直升机模拟搜救 空对地摄影 太阳能飞机 1KG载重空投 模型火箭 双机分离定点救援 电动滑翔机 微小型垂直起降
航模介绍

升力的产生
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 升力来源于机翼上下表面气流的速度差导致的气压差
造成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 原因有两个: a、不对称的翼型; 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 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 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 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 上弯曲(凹凸型)。对称翼 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 才产生升力。
电子调速器
电子调速器是用来控制调节电机转速,一般电子调速 器还具备给接收机供电的功能,它的输入是直流, 通常由2-6节锂电池来供电。输出是三相交流,可 以直接驱动电机。另外航模无刷电子调速器还有三 根信号输出线,用于接接收机。
螺旋桨
螺旋桨的转动为飞机提供动力 航模中的螺旋桨分为APC桨,木浆,碳纤维桨等。 APC桨的效率很高,动平衡好,桨叶的高频噪声小,缺点是桨身比较 软,大载重时桨会轻微变形而震动。 木浆的材料多为榉木,硬度高,重量轻,经过风干打蜡上漆以后不怕 受潮。震动极小,不过木桨的效率比较低。 碳桨 由于碳的材料原因,决定了它有优异的硬度和合适的桨型,因为 浆型原因所以碳桨效率优于木桨。碳桨的硬度高,不变形,效率高, 是大多数航拍多轴和大型固定翼的选择。 螺旋桨的型号有两个重要的参数,桨直径和桨螺距,单位均为英寸。 比如8060桨,就是说这个桨直径是8英寸。即8*2.54=20.32厘米。 螺距则为6英寸。螺距则代表桨旋转一周前进的距离。
升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a、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 b、升力和飞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同样条件下,飞 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 c、升力与翼型有关,通常不对称翼型机翼的升力较大; d、升力与迎角有关,小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直线 增长,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减小, 这个分界叫临界迎角。 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 一般只产生阻力。
航模基础知识及模型教练飞机结构详细讲解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
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
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
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
模型飞机常用的动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三、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尾心臂——由重心到水平尾翼前缘四分之一弦长处的距离。
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6、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7、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8、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9、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航模的名词解释

航模的名词解释航模,全称为航空模型,是模仿真实飞行器的飞翔原理和飞行特性,通过模型制作和遥控操纵来追求飞行的艺术和技术的一项爱好。
航模以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让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到飞行的乐趣。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航模进行解释和探究。
一、航模的种类航模的种类繁多,按飞行原理可分为固定翼模型和旋翼模型两大类。
固定翼模型包括飞机模型和滑翔机模型,其飞行原理为依靠机翼产生升力来飞行;旋翼模型则包括直升机模型和多轴飞行器模型,其飞行原理为通过旋转翼来产生升力。
此外,还有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无人机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航模类型,它不仅可以操控遥控飞行,还可以进行拍摄和勘测等任务。
二、航模的材质航模的制作材料多样,常见的有木头、塑料、泡沫和复合材料等。
木头是航模制作中的常见材料,常用于制造固定翼模型的机身和机翼。
塑料则常用于制作模型的舱盖、零部件和外壳等。
而泡沫材料则常用于制作滑翔机模型的机身和机翼,由于其质轻且易于成型,使得滑翔机模型在航模爱好者中备受欢迎。
另外,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也逐渐在航模制作中得到应用,其具有轻质、高强度等优点,可以提高模型的飞行性能和耐久性。
三、航模的控制系统航模的控制系统由遥控器和接收机组成。
遥控器是航模爱好者操控模型的重要工具,通过杆位和按钮等控制元素产生信号,传输给接收机。
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转换为控制舵面、电机和其他航模部件的指令,从而实现对模型的操控。
如何熟练地操作和运用遥控器,是航模爱好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四、航模的飞行技巧对于航模爱好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飞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起飞和降落技巧,合理调整油门、升降舵和方向舵等航模参数,保证模型平稳起飞和安全降落。
其次是姿态控制技巧,通过操纵方向舵和升降舵等来控制模型的姿态变化,使其保持稳定的飞行。
还有飞行动作技巧,如滚转、翻滚、倒飞等高难度的飞行动作,需要航模爱好者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完成。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航模爱好者可以逐渐掌握各种飞行技巧,提升自己的飞行水平和技术能力。
航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航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航模是一种模拟真实飞行的模型飞机,其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模型飞行原理:1.大气动力学原理:航模飞行时受到气流的作用,包括升力、阻力、重力和推力等力的相互作用。
模型飞机需要通过翼面产生升力来维持飞行高度,并通过推力提供动力。
2.控制原理:航模飞机通过控制表面(如方向舵、升降舵、副翼等)的运动来改变其姿态和方向。
操纵杆和舵机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实现对控制表面的精确控制。
3.飞行稳定原理:航模飞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包括静稳定和动态稳定两个方面。
定翼航模通过设置翼面的远心点位置来实现静态稳定性,而控制面的设计和操纵杆的操作则保证动态稳定。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1.机身:模型飞机的主要结构,包括机翼、机身和尾翼。
机身主要用于容纳电子设备和动力系统。
2.机翼:模型飞机的升力产生部分,具有翼型、翼展和翼面积等特征,通过改变翼面的攻角来产生升力。
3.尾翼:包括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
升降舵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上升和下降,方向舵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左右转向,副翼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横滚运动。
5.舵机: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控制表面,将电子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
6.遥控系统:遥控器和接收机组成的遥控系统用于控制模型飞机的姿态和方向。
三、航模飞行的基本知识:1.飞行理论:了解飞行原理、飞行姿态和飞行控制等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升力、阻力、重力、推力、迎角、侧滑等概念。
2.翼型知识:了解不同翼型的特征和表现,掌握常见的对称翼型、半对称翼型和弯曲翼型。
3.翼展和翼面积:翼展影响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能,翼面积影响飞机的升力产生能力。
4.飞行控制知识:包括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操作原理、机动动作和配平技巧等。
5.飞行安全知识:了解飞行场地的选择、飞行规则以及飞行器的安全性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6.电子设备知识:了解遥控器、接收机、舵机、电机和电池等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总结:航模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大气动力学原理和控制原理来模拟真实的飞行。
航模科普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航模概述 • 航模基础知识 • 航模制作与调试 • 航模飞行技巧与安全 • 航模赛事与活动
01
航模概述
航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航模是指按照航空器原型的缩比或等比例制作的模型飞行器,主要用于模拟真 实航空器的飞行特性和原理。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航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动力来源可分为电动航模、 油动航模和混合动力航模;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固定翼航模、直升机航模和多旋 翼航模等。
航模制作与调试
航模制作材料与工具
材料
轻质材料如泡沫、轻木、PVC等,用于制作航模的主体结构。
工具
切割工具如刀片、锯子,打磨工具如砂纸、锉刀,以及螺丝刀、胶水等用于组装和固定。
航模制作流程
01
02
03
04
设计
根据需求和目标,进行航模的 设计。
切割与组装
使用工具将材料切割成所需的 形状,并进行组装。
飞行员应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等防护 装备,确保在意外情况下减轻伤害。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在飞行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醒周边人员注意安全。
控制飞行区域
合理规划和控制航模的飞行区域,避 免进入禁飞区或敏感区域。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
在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 灭火器、急救箱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
05
航模的历史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早期发展
航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主要用于航空科学研 究和娱乐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航模逐渐成为航空模型比 赛和表演的重要工具。
现代发展
现代航模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高度专业化的运动,不仅用于比 赛和表演,还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遥感测量、环境监测等 领域。同时,随着电子技术和遥控技术的发展,现代航模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航模的分类与定义

航模,即航空模型,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灵感来源,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模型制作、飞行原理等方面严格依照航空知识所制作和设计的模型。
它通常由飞机或其它飞行器实物或图片为蓝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是集动手、动脑、户外实践于一身的科技类活动项目。
航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 根据用途,航模可以分为竞赛用航模、实用类航模、特技类航模、体验类航模以及造型类航模。
比如,竞赛用航模通常具有较高的性能,可用于竞时赛(空中格斗或者直线飞行),以速度、操控性、准确性等指标为考量;实用类航模则更加偏向实际应用,如用于巡逻、侦察的无人机(UAV),它们往往体型较小,性能稳定,成本较低,易于维护。
2. 根据结构,航模可以分为固定翼航模、直升机航模、多轴航模(多旋翼航模)等。
不同种类的航模具有不同的飞行特性和操控方式。
例如,固定翼航模通常具有宽大的机翼,飞行平稳,速度感强,适合新手入门;直升机航模则具有较高的机动性,但操控难度较大。
3. 根据动力,航模可以分为有动力航模和无动力航模。
有动力航模通常配备小型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比如电动发动机或者汽油发动机。
而无动力航模则主要依靠空气动力升力升空和滑翔飞行。
总的来说,航模涵盖了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飞行特性和用途。
无论是出于娱乐、竞赛还是科研的目的,航模都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选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相关网站或店铺了解更多信息。
航模基础知识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二、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三、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四、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五、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六、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七、1、什么叫飞机模型八、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九、2、什么叫模型飞机十、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十一、二、模型飞机的组成十二、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十三、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十四、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
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
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十五、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
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十六、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十七、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
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十八、三、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十九、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二十、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二十一、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二十二、4、尾心臂——由重心到水平尾翼前缘四分之一弦长处的距离。
二十三、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二十四、6、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模型的介绍
航空模型的介绍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
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
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
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
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
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模型飞机的组成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
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
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
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
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5、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6、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关于航模的一些基本问题1、升力和阻力
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
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
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伯努利定律)。
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a、不对称的翼型;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
机翼剖面多为不对
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
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才产生升力。
升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a、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b、升力和飞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同样条件下,飞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c、升力与翼型有关,通常不对称翼型机翼的升力较大;d、升力与迎角有关,小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直线增长,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减小,这个分界叫临界迎角。
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
2、平飞
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叫平飞。
平飞是最基本的飞行姿态。
维持平飞的条件是:升力等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
由于升力、阻力都和飞行速度有关,一架原来平飞中的模型如果增大了马力,拉力就会大于阻力使飞行速度加快。
飞行速度加快后,升力随之增大,升力大于重力模型将逐渐爬升。
为了使模型在较大马力和飞行速度下仍保持平飞,就必须相应减小迎角。
反之,为了使模型在较小马力和速度条件下维持平飞,就必须相应的加大迎角。
所以操纵(调整)模型到平飞状态,实质上是发动机马力和飞行迎角的正确匹配。
3、爬升
前面提到模型平飞时如加大马力就转为爬升的情况。
爬升轨迹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叫爬升角。
一定马力在一定爬升角条件下可能达到新的力平衡,模型进入稳定爬升状态(速度和爬角都保持不变)。
稳定爬升的具体条件是:拉力等于阻力加重力向后的分力
(f="x十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
爬升时一部分重力由拉力负担,所以需要较大的拉力,升力的负担反而减少了。
和平飞相似,为了保持一定爬升角条件下的稳定爬升,也需要马力和迎角的恰当匹配。
打破了这种匹配将不能保持稳定爬升。
例如马力增大将引起速度增大,升力增大,使爬升角增大。
如马力太大,将使爬升角不断增大,模型沿弧形轨迹爬升,这就是常见的拉翻现象。
4、滑翔
滑翔是没有动力的飞行。
滑翔时,模型的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所以滑翔只能沿斜线向下飞行。
滑翔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叫滑翔角。
稳定滑翔(滑翔角、滑翔速度均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阻力等于重力的向前分力(x=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 θ)。
滑翔角是滑翔性能的重要方面。
滑翔角越小,在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越远。
滑翔距离(l)与下降高度(h)的比值叫滑翔比(k),滑翔比等于滑翔角的余切滑翔比,等于模型升力与阻力之比(升阻比)。
ctgθ="1/h=k。
滑翔速度是滑翔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模型升力系数越大,滑翔速度越小;模型翼载荷越大,滑翔速度越大。
调整某一架模型飞机时,主要用升降调整片和重心前后移动来改变机翼迎角以达到改变滑翔状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