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试卷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分)(一)(6分)拟行路难(其六)[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本诗在思想感情上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全册复习课件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 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点拨】B 项有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闻笛赋”“烂柯 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主旨情感: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流露出曲折变 化、激荡起伏的情感,主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在悲愤 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思想感情
一、字词理解
1.斗十千: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2.羞: 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 同“值”,价值 4.会: 终将 5.济: 渡
二、文学常识
刘禹锡,字梦得, 唐 代文学家,有“ 诗豪 ”之称。题目中的“乐 天”指的是 白居易。
三、名句默写
1.诗中借用典故来写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句子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并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3.“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是诗人用乐观精神看待
今日听你为我吟
情感:点明酬答之意,收
诵的诗篇,暂且借 今日听君歌一曲, 束全篇。“长精神”三字, 这一杯美酒振作 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
精神
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主旨情感: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长期被贬的愤懑心境,又表现了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全册复习课件

嗔.怒(chēn) 干.系(ɡān) 分晓 颠倒
聒噪(ɡuō) 腆.着(tiǎn)
第六单元
歇息 怨怅.(chànɡ) 逞能(chěnɡ) 勾.当(ɡòu) 作揖.(yī) 星宿.(xiù)
心窍(qiào)
盘缠 不省.人事(xǐnɡ) 疏懒 愧赧.(nǎn) 如雷贯耳 箪.食壶浆(dān) 调.停(tiáo) 岔气(chà) 筵席(yán)
流俗 折.扣(zhé) 停滞.(zhì)
孜.孜不倦(zī)
第五单元
搽.(chá) 摧残
前仆后继(pū) 盲.从(mánɡ) 视察 墨守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
创.意(chuànɡ) 锲而不舍(qiè)
懒惰 鲁钝(dùn) 豢养(huàn) 走投无路
不言而喻(yù)
中.伤(zhònɡ) 遁词(dùn) 懦夫(nuò) 灌溉 自暴自弃
宽宥.(yòu)
绸缎 赃物(zānɡ)
贸.然(mào) 彬彬有礼(bīn) 大发雷霆 汲取(jí)
扭.捏.作态(niǔ)(niē) 附庸风雅(yōnɡ) 积攒.(zǎn) 游弋(yì)
困厄.(è) 麾.下(huī) 灰烬.(jìn) 自惭形秽.(huì) 金戈铁马(ɡē) 相得益彰(zhānɡ)
濡养(rú)
风雪遍布高山
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济世安民
理想无法实现,蕴含无限的悲慨
遥想当年,姜太公曾 在渭水的磻溪垂钓, 后被周文王重用。伊 尹曾梦见乘船经过太 阳旁边,后受商汤任 用
修辞:运用典故。借姜尚、 伊尹受重用的故事,表明
闲来垂钓碧溪上,
诗人期待得到明主赏识,
忽复乘舟梦日边。
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理 想仍在
行路艰难呵,行 路艰难呵;眼前 歧路这么多,现 在要走的路在哪 里
(2019部编)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C)(2分)A.窗棂.(líng)筵.席(yán)稍逊.(sùn)鸠占鹊.巢(què)B.教诲.(huì) 鲜妍.(yān) 飘逸.(yì) 自吹自擂.(léi)C.嘹.亮(liáo)歧.路(qí) 恪.守(kè) 矫.揉造作(jiǎo)D.恣睢.(suī) 栈.桥(zhàn) 掺.杂(cān) 彬.彬有礼(bīn)【解析】A项,逊(xùn);B项,妍(yán);D项,掺(ch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聒噪煞白无缘无故根深蒂固B.褴褛阔绰郑重奇事言不及意C.拮据萧索断章取义持之以恒D.惘然桑梓歇斯底里富丽堂皇【解析】郑重其事、言不及义。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2分)A.天都黑了,可小明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为明天的考试做准备。
B.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C.张俊这次在校运动会上的表现特别突出,为我们班立下了丰功伟绩....。
D.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对妈妈的思念与日俱增....。
【解析】“丰功伟绩”意思是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
这里用来指“我们班”不合适。
4.(深圳中考)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C)(2分)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B项,成分残缺,在“爱心送考”后加上“的活动”;D项,句式杂糅,删去“由于”“的原因”。
2021-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测试题1.指出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看飞鸟平展着翅冀。
(__________)(2)像鸟的歌唱,云的留盼。
(__________)(3)让欢乐和衰愁洒向我心里。
(__________)(4)像季节然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__________)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fēngrùn的青草。
(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níngwàng它的大地。
(3)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yōuqī,/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4)让欢笑和āichóu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B.①④⑥③⑤②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②④⑥⑤③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
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专题一 字音 字形

•
D.关健(jiàn) •
统筹(chóu) •
怀古伤筋
根深谛• 固(dì)
【点拨】A.格物至知—格物致知;B.狡黠• (xiá),吹毛求疵• (cī);D.
关健—关键,怀古伤筋—怀古伤今,根深谛固——根深蒂固。
字音 字形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A.报帖 鄙夷 戳破 别墅 B.障壁 纯碎 栅栏 撮弄 C.嬉闹 雾凇 带契 掺杂 D.驱除 旁鹜 莽莽 贸然
pīng( 娉 )婷
鲜yán( 妍 )
摇yè( 曳 )
gōu lóu( 佝偻 ) xiè dú( 亵渎 )
pián( 骈 )进 箱qiè( 箧 )
旁wù( 骛 ) zāng( 赃 )物
羡mù( 慕 ) 制cái( 裁 )
wàng( 妄 )想 jí( 汲 )取
广mào( 袤 ) 宽yòu( 宥 )
游yì( 弋 )
人教版九年级·上
专题一
字音 字形
人教版九年级·上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一、字音
1 qìn mǎng fèn hán guān miǎn yùn shè hài piē
jié
qù chá huī zhuì líng jìn kè zhēn cuì yǔ lǚ shé
chī zhàn lán lǚ qiào shà chān zhòng guō qiè dì
【点拨】A.星宿(xiù);B.阔绰(chuò);C.广袤(mào)。
•
•
•
字音 字形
5.[中考•云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是( B )
A.殷红(yān)
•
B.菜畦(qí)
•
C.姊妹(zǐ)
2023-2024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检测卷(附答案)4 乡愁

4.乡愁积累与运用1.结合诗意解释下列词语乡愁:。
海峡:。
一方:。
2.(1)《乡愁》作者_________,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_________,诗人,_________家。
(2)《乡愁》这首小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顺序前后相承,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应意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两岸人民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希望。
(3)余光中的《乡愁》中把感情推向顶点,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之情,使主旨得以升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边诗节划分出朗读节奏: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4.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5.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第1页(共6页) 2019年秋期九年级期末模拟测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恣睢.(suī) 豢.养(huàn) 面面相觑.(qù) B.栈.桥(zhàn) 诓.骗(kuāng) 羽扇纶.巾(guān) C.发怔.(zhèng) 筵.席(yàn) 孜孜..不倦(zī) D.伶.仃(líng) 星宿.(xiù) 停滞.不前(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端祥 鄙夷 箪食壶浆 B.掺杂 灌溉 锲而不舍 C.促狭 聒燥 歇斯底里 D.阴庇 拜谒 郑重其事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尽管要价不断提高,但还是有人前仆后继....地来,就是看中了西塘这块地的商业价值。 B.每一位党员干部都铆足干劲打好脱贫攻坚战,贫困这座历史堡垒终将会不攻自破....。 C.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凡事都从好的方面看,永远不会自暴自弃....,在困境中也保持乐观。 D.对屠呦呦的事迹大家如雷贯耳....,她长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B.为了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提升食品安全保障。 C.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及时获取各种最新的信息。 D.近56年来秦岭山区积雪显著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全国气温升高所造成的。 5.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马聪和妈妈在景区购票处排队买票的时候,一个小伙子插队,引发了众人的劝阻。 A.马聪妈妈:“你这人怎么能插队呢?你没看见这么多人排队等着买票吗?” B.马聪:“你可能没注意排队的位置,你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就可以了。” C.一位老爷爷:“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你这个年轻人啊!真是太自私了!” D.购票处的售票员:“你如果要购票,必须到队伍的后面排队!” 6.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帮您解决。(条件复句) B.吴广被杀害后,革命力量受到很大损失。(因果复句) C.掌握了汉语,才能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学。(转折复句) D.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假设复句) 语文试卷 第2页(共6页)
7.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何将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教育很好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当中? 。 。 。 。 。 ①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更无法形成文化自信 ②首先,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 ③其次,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 ④文化认同本质上是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 ⑤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②③①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④③①⑤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易经》又称《周易》,与《诗经》《论语》《礼记》《春秋》合称为 “五经”。 B.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项链》是其代表作之一。 C.明清时期,乡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的就是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 D.桑与梓是我国古代住宅边常种栽的树木,后来人们常用“桑梓”来指代故乡。 二、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语文试卷 第3页(共6页)
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30日18版)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有趣的人不苟且。 B.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C.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D.做一个有趣的人。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用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论证了 “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 B.第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生活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有趣的人,用他吃柿霜糖这一趣事作为事实论据。 C.第⑥段运用了比喻论证,证明了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自己能收获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D.第⑦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梁启超的话来证明趣味能使生活变得有价值,并且发出号召,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趣的人。 11.下列事例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语文试卷 第4页(共6页)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湖心亭看雪 《陶庵梦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B.余挐一.小舟 上下一.白 C.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矣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耶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出淤泥而.不染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更有痴似相公者. 醒能述以文者.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第一段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雪景,“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了景物之小,天地之大。 B.本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做结,说明了痴迷雪景的不只作者一个人,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手法。 C.本文先是开篇记叙,在文章的结尾以议论收束,文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D.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