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展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本单元训练难点:(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总课时: 7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乘除法混合运算第3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4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第6课时:关于0的运算第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位置与方向的确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位置的相对性和空间运动等内容,包括4个例题,即,例1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是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是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4是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掌握的八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此内容的,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导向:(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单元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单元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案与反思

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学校张海泉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做铺垫,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这种在课堂上创造交流、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
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快乐地学习,从而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获得新知。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
(电子备课)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教案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用加法:3+3+3+3=12用乘法:3×4=12。
反馈、投影校对(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①用连加形式写;②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B.简便在哪里?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3 ×4 =12因数因数积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新课讲授】师: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一共有30人,湖边有两种船,一种可以坐4 人,一种可以坐6人的大船,坐4 人的船每条租价20元,坐6人的船每条租价是35元。
师: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生: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1课时 轴对称(人教版)(共15张PPT)

B 3格 3格 B'
四 课堂小结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 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 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 点是对应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四 课堂小结
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四个步骤: ①找到关键点。 ② 数出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 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 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各点。
想一想: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每条线段应该画多长?
二 探究新知
2
①找到关键点
②数出或量出关键 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 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按照所给图形,顺 次连接各点
三 对应练习
做一做
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A 5格
5格 A'
第一步:找到关键点; 第二步:通过数格找到 对称点; 第三步:顺次连线。
7 图形的运动(二 )
第1课时 轴对称
一 情景导入
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 现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
二 探究新知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 对称图形。
中间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 探究新知
发现:有的图 形只有一条对 称轴,有的图 形有多条对称 轴。
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二 探究新知
1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 是
(2)中间的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对称轴
二 探究新知
1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3)点A和A′在这幅图中是两 个对应点, 它们到对称轴的距 离( 相等 )。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集体备课主讲稿

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混合运算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1、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混合运算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关键:先根据例题把运算顺序讲清,适当补充四则运算的题型和量。
情景是作为问题产生的背景和为何可以这样计算的素材来加以理解。
在学生基本掌握运算顺序后,再补充综合性的“解决问题”题型,从而使解题步骤和策略得以强化。
五、学生情况学生基础较,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六、教学建议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加、减、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括号三个部分组成,是整数四则运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前面所学的的加减法、乘除法计算的巩固和扩展,又是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归纳和总结,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材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先教学加法,然后以加法及加法的意义为基础,弄清楚叫减法的已知条件,最后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括号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体会中括号的意义及括号的运算顺序。
为进一步认识运算顺序打下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有关于0的运算。
3.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4.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5.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能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利用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6课时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1课时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1课时4.括号………………………………………………………………1课时5.解决问题…………………………………………………………1课时6.练习课……………………………………………………………1课时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完整教案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设计
第一单元主题
四则运算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实际问题的解决。关于0的计算,没有单独设计一个课时,在讲解乘除法的关系时以及相关练习课可以巩固强化。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过程
教学侧记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321-100=221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和第一小学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中心发言人 胡斌彬
教 学 目 标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课时划分 新课——5课时 练习课——3课时 重 点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 点 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主 要 教 学 方 法
分课时: 第1课时:加减法混合运算 第2课时:乘除法混合运算 第3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第4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5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第6课时:关于0的运算 第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
永和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三 科目: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 题 加减法混合运算(第1课时) 中心发言人 胡斌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3、进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材分析
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掌握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 教科书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任课教师补充内容 一、体验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晶莹、美丽的雪花吗?(生:喜欢)提到雪花你能联系到什么?(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述心中对“雪”的感受。)是啊!神奇的大自然造就美丽的雪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丽的享受和快乐。 师:(出示 “冰天雪地”情境图) 看的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观察图后教师指名口答,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明确图中有3个活动区及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可予以鼓励,有创意的发现教师可给予表扬。) 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们是爱学习的好学生,现在我们把目光集中的在滑冰场上。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根据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师(出示放大的滑冰场区情境图,同时出示例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滑冰场上的数学问题(指名读题,再说说题中告诉什么,求什么)。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 练习一第1、4题。 第1题学生独立将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是是什么? 第4题先估算,在笔算,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 书 设 计 师:根据“冰天雪地”活动中心的统计,三天能接待987人,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义。) 师:同学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试画,然后指名在黑板上演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明确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度应该是表示3天接待人数的线段长度的2倍。)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把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小组内同学交流,比一比哪组同学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练 习 设 计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法写在黑板上,
再让学生针对黑板上出现的不同解法在组内交流评析,最后集体订正,评析时让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3×987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出这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6天里有几个3天?接待人数还应该是几个987人?) 教 学 反 思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四则运算,并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及时进行总结,在自己总结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感受,从而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永和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三 科目: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 题 乘除法混合运算(第2课时)
中心发言人 胡斌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并且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 教科书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先引导后练习 教 学 过 程 任课教师补充内容 一、创设情境 2、教学例2。 师:根据“冰天雪地”活动中心的统计,三天能接待987人,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义。) 师:同学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试画,然后指名在黑板上演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明确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度应该是表示3天接待人数的线段长度的2倍。)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把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小组内同学交流,比一比哪组同学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学生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针对黑板上出现的不同解法在组内交流评析,最后集体订正,评析时让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3×987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出这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6天里有几个3天?接待人数还应该是几个987人?) 师:(指着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橙汁有12瓶,卖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生汇报。
板 书 设 计 1、例题讲解 2、巩固练习 3、学生做题并评讲 练 习 设 计
1、书本上的例题讲解 2、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3、完成练习册上的对应练习
教 学 反 思
通过一节课的讲解,同学们对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运算顺序。 永和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三 科目: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 题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第3课时)
中心发言人 胡斌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材分析
重点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式子解决问题 教具 教科书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指导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任课教师补充内容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老师板书)提问:递等式第一步算了哪两部分?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板 书 设 计 一、情境引入,列举书中的例题讲解 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做一做 练 习 设 计
1、书本的做一做 2、练习册对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