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剖析共35页

合集下载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格律诗词格律诗词,简称格律,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遵循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通常由若干个相互呼应的句子构成。

格律诗词的特点是平仄押韵、字数定型,通过这种严格的形式约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格律诗词的分类格律诗词根据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律诗和律词两大类。

1. 律诗律诗是指按照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创作的诗歌形式。

律诗的基本特征是平仄押韵和字数定型。

其中,平仄是指古代汉语诗歌中声调的起伏,通常分为平声和仄声。

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韵母相同或类似。

字数定型是指每句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例如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2. 律词律词是指按照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创作的词歌形式。

律词与律诗的区别在于律词通常只有四个字的韵脚,没有字数定型的要求。

律词的韵律音韵规则比较自由,使得词作者可以更灵活地表达情感。

三、格律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格律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歌都有平仄押韵和字数定型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诗歌形式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后来的格律诗词。

格律诗词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现并影响了后世。

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苏轼、杨万里等诗人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格律诗词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近现代以来,格律诗词逐渐走向没落,被自由诗等新的文体形式所取代。

不过,在文化传承和研究领域,格律诗词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学者致力于对格律诗词进行研究和创作。

四、学习格律诗词的方法和步骤要学习格律诗词,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然后通过阅读和创作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1. 学习基本知识学习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平仄押韵的规则、字数定型的要求以及常见的格律形式。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的格律诗词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种文体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诗词格律简析

诗词格律简析

诗词格律简析诗词的格律基础第一节韵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

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

再看"帮"bāng,"长"chá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第二节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字音有声调,这是汉语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一共有四个:阴平(第一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第二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第三声)是一个低升调(有转折,有时是低平调),去声(第四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每声都分阴阳,所以共有八声)是:⑴平声。

到后代分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古代为仄声。

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古代为仄声。

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古代为仄声。

这个声调的发音特征是:①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例如用杭州话念"休息"、"毛竹"等词,就会明显觉得"息"和"竹"的音程要比"休"、"毛"短的多。

这叫做"清入(阴入)"。

②既有①的特征,念起来,声带还有明显的震动。

例如用杭州话来念"月亮"、"国家"等词就会感到"月"和"国"音程既短,而且声带震动很明显。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闲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 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石室诗社网站开通
有作次朱成安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欲”字是仄声字, 此处可平可仄)
返 回
春日偶成
周恩来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返回
押韵
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 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 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比较常用的 是【平水韵】。
有关词的名词术语
小令:58字以内的短篇词。 中调:59字至90字的词。 长调:91字以上的长篇词。 单调:只有一段的词。 双调:全篇两段的词。 三叠:全篇三段的词。 四叠:全篇四段的词。只“莺啼序”有四段。 一字豆:句子开头起领起作用的一个字。 扇面对:两句与两句对仗。

押韵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 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 2. 偶句押韵。 3. 只押平声韵。 4.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5.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举例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 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 韵或不押韵。例如:



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格式叫做词谱。 比较通行的词谱有清代万树的《词律》,清代 王奕清的《钦定词谱》。 今人龙榆生教授的《唐宋词格律》比较简明实 用。 填词要严格按照词谱规定的句数、字数、平仄 和用韵来写,所以填词比写格律诗难度更大。

格律诗基本知识

格律诗基本知识

格律诗基本知识这里的韵,是指依韵、步韵、借韵,以及撞韵、挤韵、死韵、活韵、错韵;前者是指创作的手法,后者是指用韵上的错误。

具体的概念是:1、依韵、步韵,是和诗的一种创作手法:依韵就是和别人的诗的时候用其韵字的所在韵部的字,不要求每个字都同;而步韵要求就是与所和之诗所用的每个韵字都一样且相关的位置也一样。

实例:七律:春红(韵七阳)【城市的鱼作】一夜东风绿草堂枝头竹外遍红妆新桃初绽三分玉小蝶纷争一脉香更有风情飞杏乱又邀春色入篱墙红颜得意浑无我落去霓裳始尽狂和诗(一)依韵七律春红【慕容子夫作】何处清风碧水长?轻还槐柳已梳妆;那年桃树初开蕊,引得雏儿嬉闹忙;渐渐花心难待月,盈盈墨客好杨芳;诗情总在春园内,红雨满怀思绪狂。

和诗(二)步韵七律春红【慕容子夫作】暮鼓晚钟初上堂,青眉此刻淡描妆;桃花无语谁留客,孤烛空心影逸香;忽有邻门捎信物,只因红杏出春墙;流霞不怨今生已,惹得诗痴泼墨狂。

2、借韵:仅限于首句入韵的诗格,仅仅是首句的韵字可借邻韵,实例:七绝:偶尔癫疯【慕容子夫作】绿墨染轻窗,诗心竟自狂;青莲难醉我,把盏吻花香。

此诗就是借韵:窗是三江韵部,而狂、香,在七阳韵部;而“窗”是仄起首句入韵的第一句诗的诗尾字,若在其它格(非首句入韵,不管是平韵和仄韵)是不可以的。

就是在要求的格内,非此位置,比如第二第四等,也是不行的。

律诗的借韵原理同上。

3、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实例:若是我这样写,那么就是撞韵了:暮鼓晚钟初上堂,青眉此刻淡描妆;流霞不怨今生【享】,惹得诗痴泼墨狂。

这个【享】就是平声韵的同韵母仄声字,乃是撞韵。

4、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实例:若我这样写,就是挤韵了:暮鼓晚【红】初上堂,【芳】颜此刻淡描妆;情【场】不怨今生已,惹得窗【凉】泼墨狂。

大家读,是不是拗口?此乃挤韵。

5、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格律诗基础知识课件

格律诗基础知识课件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音调平缓、低沉,仄声音调高扬、明亮。诗 人需要合理运用平仄,使诗歌的韵律更加丰富和有力。
格律诗基础知识Leabharlann 件本课程将介绍格律诗的起源、特点和应用,以及韵律、平仄、韵部和押韵的 重要概念。我们还将探讨常见的格律诗句式和创作技巧。
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一种严格按照特定的音韵和字数要求创作的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 韵律和平仄格律。它要求诗人在写作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束。
格律诗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韵律是诗歌中音节发声的规律和节奏感。它赋予了诗歌和谐的音乐性和韵味, 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
韵律的分类和特点
韵律可以按照音节长度、音调和音韵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不同的韵律形式 赋予诗歌不同的气质和风格。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指诗歌中字音的高低和音调的升降。它是判断韵律和格律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标准。
平仄的含义及分类
格律诗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并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随后传入了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上许多 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学形式。
格律诗的特点和要求
格律诗具有严格的音节、韵律和字数要求,诗人需要根据特定的格律体裁来创作。它要求诗人准确选择字词、 掌握节奏和押韵技巧,以达到优雅、生动或震撼人心的效果。
什么是韵律?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

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

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目录(一)概述…………………………………(二)平仄…………………………………(01)关于近体诗(02)平仄的基本格式(03)“对”和“粘”的规则(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05)五言律诗(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07)格式以外的规则第一、“一三五不论”第二、“孤平拗救”第三、“三四字互救”第四、“对句相救”(08)简便的公式(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10)小律和排律(三)对仗………………………………(01)律诗的结构(02)对仗的基本含义(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04)工对的追求(05)宽对的必要(06)“合掌”之忌(四)诗韵…………………………………(01)关于押韵(02)诗韵和新韵(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04)关于平水韵(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06)关于邻韵(07)关于诗韵改革(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02)词的平仄(03)词的句子长短(04)词的对仗(05)词的押韵(06)词韵(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一)概述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

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

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

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

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

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

诗词格律学习

诗词格律学习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23页/共31页
杜甫《春望》应该平仄格 ,实际平仄: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峰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第6页/共31页
相传南朝宋沈约发现了汉语四声,即平上去入, 又相传“仄”这个名称是沈约给起的。又有人 说:仄,侧也,侧就是不平。 这样
平————仄 平————侧 平————不平 形成了对立、对比。近体诗的一个基本原则就 是要求不单调,为了要不单调就必须平仄相间。
第7页/共31页
如果一句诗都是平或仄: 平平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 这就单调。
第3页/共31页
③仄声字包括古上、去、入三声,因此要记住 古仄声,首先记住现代汉语上声、去声。酒有纸 短和岸去寺盗这两个调值的字,在古代必是仄声。 ④但也有一部分入声字进入了平声,而入声在 古代是仄,所以记仄声字也须记住进入现代汉 语阴平、阳平的入声字。 ⑤记入声字可据“平水韵”表里的入声,凡读 现代的阴平、阳平,即诗妻夫汤和时门牛齐这两 调的就是古入声字。
【黏】
1、上联对句 下联出句
2、上联对句 下联出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第19页/共31页
注意以下几个概念含义:
对、黏、联、出句、对句、仄起、平起、 仄收、平收。

诗词格律(自学)课件

诗词格律(自学)课件
诗词格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掌握诗词格律,可以更好地 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诗词格律的重要性
01
02
03
规范诗歌创作
诗词格律是诗歌创作的规 范,它规定了诗歌的格式 和韵律要求,使得诗歌更 加规范、和谐和美感。
传承文化
诗词格律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 掌握诗词格律,可以更好 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提高审美水平
诗词格律的学习有助于提 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培养 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 力。
诗词格律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诗词格律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的诗 歌集《诗经》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 诗歌格式和韵律要求。
发展
对仗与排比示例
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而 曹操的《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象征
借代与象征定义
借代是指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与它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象征则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感 情。
句式
句式是指诗词中的句子结构,包括句子的长度、语法结构和语序等。在创作诗词 时,应注意句式的选择和变化,以使诗词更加丰富多样,增强表达效果。
声调与押韵
声调
声调是指汉语中音节的音高变化,包 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在创 作诗词时,应注意声调的变化和搭配, 以使诗词更加自然流畅,富有语言美 感。
押韵
详细描述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风土人情。通 过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感受到古人 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同时,诗词在传承 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也具有重要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